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開放式初選非洪水猛獸 走出「抗中保台」仇恨動員的活路

單厚之
發佈時間:2023/10/19 17:23
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9 17:24
藍白陣營為了合作模式不斷隔空放話。(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侯友宜臉書)
藍白陣營為了合作模式不斷隔空放話。(圖/翻攝自柯文哲臉書、侯友宜臉書)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藍白合」因為要採取民調或「民主初選」而陷入僵局,藍白兩黨為了開放式初選的可行性爭執不休,甚至連民進黨也來插花。但其實目前各方的討論,都搞混了「民主初選」或「開放式初選」的目的和方法,開放式並不是洪水猛獸,或許還是未來台灣必須思考的模式。
 

台灣歷史上曾兩度使用過類似「民主初選」的制度,第一次是民進黨1995年首次總統民選,以兩階段選出候選人,第一階段是黨內幹部和一般黨員投票(比重各半),第二階段則由一般民眾投票,當年共有30萬人參與,兩階段各以50%比重進行合計,分數高者為總統候選人。第二次則是新黨1998年以「開放式」初選提名立委候選人,全部由一般民眾投票。

當年仍是民主開放的初期,開放式初選又是台灣民眾不熟悉的遊戲規則,自然伴隨著一些亂象。民進黨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憶1995年的初選,以「慘烈」二字形容,但民進黨趙天麟則說是「成功的公民運動」。

曾經參與過1998年新黨開放式初選的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說,那場初選是造成黨內分裂、人才流失,政黨形象重挫的「動員比賽」,但策劃當年初選的趙少康則回批黃珊珊「倒果為因」,「如果不是這種開放式初選,你黃珊珊有今天嗎?要飲水思源」。
 

單從結果來看,兩場選舉的結果的確都不好。1996年總統大選,共有「李連配」(李登輝、連戰)、「彭謝配」(彭明敏、謝長廷)、「林郝配」(林洋港、郝柏村)、「陳王配」(陳履安、王清峰)四組參選,最終彭明敏僅拿到21.1%的得票,李登輝以54.0%單獨過半。1998年新黨立委選舉也從原本的21席掉到11席。

但平心而論,1996年首次總統民選,不管民進黨採用任何方式提名,都不可能有任何當選的希望,民進黨大張旗鼓的搞了一場一般民眾皆能參與的初選,也讓「民主進步」的印象深入人心,對民進黨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而1998年的新黨原本就是病入膏肓,所以才會把已經離開政壇的趙少康找回來擔任「競選總經理」,出了「開放式初選」的奇招,如果沒有這一段,結果可能更慘。

藍營拋民主初選遭民眾黨拒絕。(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回到今天的情況,民眾黨洋洋灑灑寫了「代表性不足」、「名冊建置問題」、「準備時間倉促」等一大堆理由否定民主初選,而國民黨則信誓旦旦的回應有能力、來得及辦開放式初選,最終還讓步說可以民調與民主初選五五開、六四開、三七開。雙方吵得不可開交,卻都完全搞錯了開放式初選的特性和目的。

台灣1987年解嚴、1991年國會全面改選至今已經超過30年,每個人都覺得民主已經深入DNA之中,但台灣各政黨的「初選」實質上只有「提名」而沒有「選」。雖然民眾黨此次主張以慣用的民調決勝負,但近年無論民進黨、國民黨或民眾黨卻經常沒收初選,直接以徵召取代,政黨不僅與一般民眾缺乏互動,甚至連黨員都無法參與。各政黨過去慣常用的民調,本質上就是為了剝奪黨員參與權的手段。

而所謂的「美式初選」或其他國家的開放式初選,則是鼓勵支持者參與、激勵支持者熱情的重要手段,在淘汰參選者的同時,更重要的目的是造勢。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剛打贏波灣戰爭的老布希聲望如日中天,包括柯林頓在內的7名民主黨爭取提名者看似完全不是對手,被媒體戲稱「七矮人」,柯林頓卻藉著初選一步步墊高聲勢,最終擊敗布希當選。

在民主開放之初,政壇百花齊放,政治明星比比皆是,民進黨早期的陳水扁、謝長廷、施明德、許信良數都數不完;國民黨則有主流、非主流,後來又分出新黨、親民黨,能征善戰者也不在少數。在每個人都有高知名度、充足曝光的情境下,民調的確是最快速、方便的手段。

 
但放眼今天的台灣政壇,哪有當年那樣的風流人物?即便是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這樣高人氣的政治明星,和當年那些人都沒辦法比。從今天往未來看,藍綠尚能稱為「明星」的總統級政治人物大概只剩下盧秀燕和陳其邁兩人,其餘都是形象模糊、一般平庸。

2024大選三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左至右)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圖/翻攝自臉書)

台灣自2008年改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因為立委的選區太小,政治人物的養成與上升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以最大的新北市為例,共有12個立委選區,每個立委僅經營1/12的版圖,很難有全市的知名度和基礎。蘇貞昌雖然被認為在新北實力雄厚,但其女蘇巧慧經營多年卻仍無法挑戰市長;同樣的,準備總統多年的侯友宜,也一直培養不出接班人,最終只能帶職參選。

培養不出夠份量政治人物的不只新北,去年民進黨為何要徵召林智堅從新竹市轉戰桃園、國民黨為何徵召張善政,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其餘四都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藍綠的狀況不同而已。

直轄市長的經驗、能力、威望不足,不僅僅是政黨的問題,最終也必然會影響到政府的施政、民眾的福祉。而所謂的民主初選,或許有機會解決這樣的問題。

民主初選(或開放式初選)並不是一刀切、一次性的分辨政治人物的高低,而是把所有有益角逐的人選,都放進一個馬拉松的賽道,最終比出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了激起民眾的熱情,他們必須要不斷的造勢、不斷的拋出政見、不斷的接受檢驗、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在這個較勁的過程中,一次一次的鼓動支持者、激發支持者的熱情,最終形成眾望所歸的聲勢。
 

去年的六都市長選舉已經是史上最平淡,從南到北沒有一個是全國關注的焦點,今年的三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平均條件更是台灣總統民選以來最差的。台灣政治領導人能力不足、養成不足已經是極為嚴重的問題,所以藍的只能靠「下架民進黨」來鼓動民眾,綠的只能靠「抗中保台」來爭取支持,台灣因此陷入「仇恨動員」的惡性循環。

民主初選只是這次藍白合中的一個插曲,國民黨也並非真心想要這個方案。但放眼未來,這或許是台灣走出政治惡性循環的一條出路。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提升貴人、桃花運秘訣一次看

👉12星座難以脫單原因大公開

👉MBTI 16型人格脫單祕笈公開


政治評論

#藍白合#2024大選#總統大選#2024總統#2024總統大選#總統民調#民主初選#侯友宜#柯文哲

專欄作者介紹

單厚之

資深媒體工作者,跑政治新聞20幾年,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等多家媒體。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6

0.0749

0.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