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逝世廷鑫保健食品小雪習俗下藥淋巴癌趙少康小雪開運發票統一發票
  • 搜尋:

    高血壓控制 結果共22筆

  • 高血壓降不下!他戒掉「1食物」就正常了 醫:不用一輩子吃藥

    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控制好血壓對身體很重要,心臟科名醫洪惠風表示,很多高血壓患者擔心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不過其實「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改善體質」,取代吃降血壓藥物。
    2024/10/19 15:57
  • 5旬婦高血壓突惡化!竟是「隔夜菜」惹禍 醫曝反覆加熱危害

    55歲婦女罹患高血壓15年,原本高血壓控制良好,但近來回診卻發現她血壓飆高且腎功能驟降。經詢問後才發現,她的家中因兒子赴外地大學,家中常有剩菜,最近常吃隔夜菜,短短幾個月內血壓失控,腎功能也變差。醫師提醒,隔夜菜易含高鈉,不僅傷血管還會傷腎,若要復熱食物,建議要加水稀釋。
    2024/08/16 10:34
  • 30歲男高血壓!以為小毛病 竟腦出血「變植物人」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高血壓會遺傳嗎?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高血壓沒控制好會怎麼樣?醫師表示,其實高血壓也會遺傳,曾有位年輕人因為忽視高血壓問題,最後變成植物人。
    2024/03/11 15:47
  • 小心超標!5溫補湯品鈉含量超高 營養師推「沾醬油」減鈉

    一入冬很多原本高血壓控制得不錯的人都發現血壓上升,除了和天冷易促使血管收縮有關以外,營養師劉純君提醒,秋冬大家愛吃各種溫補湯、熱滷味,不小心吃進許多鈉,是加重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她表示,拒絕高血壓失控,就要拒絕吃「入味」的食物,而降低鈉攝取的法寶,她大推「沾醬油」,醬油含高鈉,怎麼做到的?
    2024/01/17 12:26
  • 憂選後「心肌梗塞」發生增 醫師:儘快收心

    總統以及立委大選已經結束,不過醫師提醒,換有高血壓的政治熱衷者,需要多多留意身體狀況。因為有研究顯示,選後心肌梗塞發生機率增加42%;還有護理師分享,曾經有阿嬤開票時腦血管破裂,嘴裡還喊著「凍蒜」。醫師呼籲,選舉之後要盡快收心,回歸生活。
    2024/01/14 14:48
  • 天冷血壓高她每天頭暈手抖 中醫有解助降壓還成功減重

    高血壓控制很重要!66歲的黃小姐,吃血壓藥及血脂藥控制已3年,但近三個月因天氣變冷,讓他每天頭暈、偏頭痛,半夜還會手抖,就診時血壓超過130/80,且經診察後發現還有排便不順問題,中醫師給予科學中藥乙字湯及柴胡疏肝散,服藥一周後頭暈頭痛好轉,血壓降到120以下,治療兩個月後回西醫複診,三顆降血壓藥物已減少為一顆,體重更成功減少2公斤。
    2024/01/08 15:57
  • 輕忽「這疾病」導致心血管疾病 大型研究:失智風險高!

    高血壓對心智功能的影響並不限於老年人,中壯年人也會受影響,根據衛福部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滿18歲後保持每天至少量測一次血壓的習慣。別等到已經確診失智症才想到血壓控制,往往失智症患者會忘記或抗拒吃藥,對於治療的情況,也不喜歡和醫生討論,逃避治療,使得疾病更難控制。
    2023/05/26 23:01
  • 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高血壓」 長期輕忽「這件事」致死風險高

    高血壓問題千萬不可輕忽!如果有高血壓,而沒有把血壓控制好的話,會造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跟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醫師指出一般人都知道高血壓,可能有症狀才需要去注意的毛病。事實上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都不會有症狀,如果等到有症狀才去量血壓,常常都已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了。
    2023/04/15 23:32
  • 出現這「三大症狀」病況嚴重... 醫師:恐心臟衰竭存活率低!

    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造成狹窄,是高齡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輕度的瓣膜狹窄,在初期沒有症狀,北榮心律不整中心主任羅力瑋教授指出,心臟衰竭在有一些情況下比較容易產生,例如高血壓控制不理想,或者有心臟缺氧的情況,沒有定期追蹤,可能會造成心臟衰竭,通常這都是比較中老年的人比較容易產生。
    2023/03/20 23:05
  • 逆轉高血壓!營養師推「5食物」保護心血管 三餐搭配法則曝

    當被診斷出高血壓,一般會服用降血壓藥物讓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減少身體不適。不過除了吃藥,透過飲食其實也可以穩定血壓。營養師李婉萍分享5種穩血壓的食物,幫助逆轉高血壓,若還是不知道三餐怎麼搭配的,她也提供3餐菜單建議給大家參考。
    2023/03/15 14:11
  • 他天天吃蔬菜「血壓飆150」!醫抓1舉動害數值竄高

    冬天一到,大家愛吃各種鍋物進補暖胃,不過醫師就提醒,有些火鍋看似不鹹,但實際上的鈉含量相當驚人,曾經有高血壓患者,原本配合醫師指示每天都吃蔬菜,血壓控制得宜,但在冬天時卻習慣將蔬菜放進火鍋燙一下再吃,結果數值飆到150,十分嚇人。
    2022/11/15 21:20
  • 高血壓控制不當易染疫重症? 醫:最好130/80以下

    高血壓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風險因子,更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及死亡率!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指出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呼籲疫情期間,更應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注意血壓變化,才能遠離高血壓及併發症的發生。
    2022/05/20 09:10
  • 有片/三高族群易併發腎病變 小心第四高疾病輕忽恐終身洗腎!

    談到慢性腎臟病可能的原因其實很多,一旦發現腎功能異常時,腎臟已經萎縮,但更常見的是糖尿病,或高血壓控制不好的話,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腎臟的傷害。醫師指出若能把血壓和血糖控制好,是阻止腎功能惡化最好的方法。
    2022/03/18 23:00
  • 愛喝湯、吃醬恐引高血壓!名醫教「722測量法」

    「隨著研究證據愈來愈明顯,台灣高血壓診斷標準預計會下修!」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指出,高血壓與中風關係密切,而東亞人比西方人更容易中風,維持理想血壓數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切勿聽信網路謠言放任血壓飆高不加控制。「無論西方還是東方的研究,都顯示血壓控制的重要性。」洪惠風醫師說明,《美國國家健康署》(NIH)跟《國家心臟肺臟血液學會》(NHLBI)數年前發佈「SPRINT」研究發現,自我測量血壓控制在120以下的人,比起血壓140的人,降低25%心血管疾病機率,以及27%的總死亡率。
    2022/01/30 17:03
  • 不明原因腰痛、血尿、高血壓 小心洗腎找上你

    有不明原因的高血壓、腰痛或血尿,小心腎臟冒泡泡!醫師指出,「多囊腎」是腎臟會慢慢長出許多小水泡,等到泡泡愈來愈多,腎臟也會慢慢惡化,50、60歲可能就會走上洗腎一途。究竟「多囊腎」怎麼來的?
    2022/01/20 15:32
  • 有片/這「年紀」的人腦部體積小 若輕忽「高血壓」易診斷「失智症」!

    高血壓很多都知道,但高血壓年輕化可就要特別謹慎注意了,關鍵就在於,如果早期在20到40歲中間,發現有高血壓症狀,最好是能夠儘早檢查高血壓的原因,越早期控制高血壓,以後高血壓引起的合併症,那才會降低,臨床發現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越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病識感也越低,血壓控制率也較差。
    2021/10/13 21:21
  • 78歲嬤突中風 兒控訴:打完莫德納兩周變這樣

    一名林先生控訴,78歲的媽媽,因為有高血壓,特別不選AZ而是打莫德納,平時高血壓控制穩定,但接種後兩個禮拜,媽媽突然無法下床,送醫被診斷出腦主幹血栓,一度住進加護病房,好在情況好轉,但右側手腳無法控制,每天得復健。林先生認為,雖然醫生說和疫苗無直接關係,但原本健康的媽媽,打完疫苗後就變得如此,他認為還是有間接關聯。
    2021/09/04 19:12
  • 血壓低於130心血管風險降26% 台版指引將下修

    台大醫院參與兩岸合作研究,歷經逾3年追蹤,首度發現中老年華人將收縮血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心血管風險下降26%,預計年底下修台灣的高血壓治療指引標準。
    2021/09/01 14:28
  • 小心「隱形殺手」!醫曝高血壓患者救命關鍵

    一名50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原先在追蹤治療之下血壓控制還算得當,但近來因疫情影響不敢至醫院回診,也擔心正在服用的高血壓藥物增加新冠肺炎染病風險,而擅自停藥,導致出現疑似中風症狀,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收縮壓飆至160 mmHg,同時併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現象!
    2021/07/20 14:04
  • 愛吃重鹹、重口味食物!致血壓上升 長期下去醫師擔憂這件事

    三高其中一項高血壓,這隱形殺手如果不注意,可真的後果令人難以想像,尤其作息不正常,再加上許多民眾飲食不忌口,偏愛吃重口味、重鹹甚至是辛辣食物,另外不可避免的家族性遺傳史,臺大心臟內科醫師李任光表示糖尿病、腎臟功能差或中風的病人,血壓控制就要比一般人來的嚴格。
    2020/11/17 22:59
  • 西藥吃太多傷腎?不依照醫師指示做這件事 恐終身洗腎

    您或許有聽過「吃西藥會傷腎?」實腎臟科醫師臨床發現,有很多民眾腎功能異常時,腎臟就已經萎縮,而更常見得到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血糖和血壓控制不好,久了之後,這些慢性疾病,就造成腎臟的傷害,還有濫用止痛消炎藥物,或來歷不明的草藥也是導致腎功能變差的主要原因。
    2020/06/22 23:15
  • 這3種人血壓降到120 死亡率少3成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高血壓學會今天表示,最新研究顯示,冠心病、腎臟病患者及75歲以上年長者,若能將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總死亡率可降低約3成。
    2017/05/03 18:0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