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蘇晏霈戀愛孫鵬秀蘭瑪雅蘇晏霈貓奴長髮哥分手李妍瑾唐治平 端午節網購
  • 搜尋:

    精神科醫師 結果共448筆

  • 快訊/涉販未上市股票 精神科醫師李光輝遭訴

    2011年,知名精神科醫師李光輝成立光輝生醫公司,遭人檢舉涉嫌透過員工或地下盤商,販賣自家公司的未上市股票,藉此牟利1億多元,台北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依證券詐欺罪將李光輝等人起訴。
    2017/04/27 12:09
  • 自殺頻仍 醫師籲心理問題勿諱疾忌醫

    高市今天發生兩起疑似自殺案件,奪走3條性命,其中1人正值18歲花樣年華,令人唏噓。精神科醫師呼籲,心理問題不要諱疾忌醫,向前邁出一小步就醫,可能就是翻轉人生的一大步。
    2017/04/05 15:07
  • 唯恐天下不亂! 網友假帳號批評討戰文

    批評雲林燈會的網友,臉書發言嗆辣,屢次因為偏激言論引發撻伐,她自稱在台中一中服飾店賣衣服,帳號po的都是年輕女子的萌照,他說南投都是原住民,愛喝酒打獵,結果和客人不歡而散,還被轉po南投人社群,引發撻伐。之前她也曾因為虐狗疑雲遭檢舉,不過警方並未找到本人,懷疑是假帳號,精神科醫師說,隱藏身分在鍵盤後發文討戰,就是想看自己引發戰火,從中獲得操縱者的快感。
    2017/02/17 18:37
  • 世界最傻的男人 童仲彥求助精神科

    台北市議員童仲彥遭妻子指控家暴,形象重創,童日前也坦承自己的情緒控管不佳,準備向精神科醫師求助。鏡傳媒3日上午直擊,童仲彥獨自一人前往台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看診,主治醫師為潘建志。
    2017/02/03 15:15
  • 童仲彥傳求助精神科 柯文哲:我是外科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出席市議會新春團拜,對於媒體報導退出民進黨的議員童仲彥稱自己說要求助精神科醫師,柯文哲則回應「我是外科!」
    2017/02/02 13:05
  • 醫師「潘建志」書房起火 感謝警消救愛貓

    今天(29日)清晨6點左右,台北市文山區仙岩路上一棟社區大樓,竄出大量濃煙,警消獲報到場,立即射水搶救,並緊急疏散大樓住戶,而起火地點,6樓住家的書房,屋主竟然就是,時常擔任談話性節目來賓的精神科醫師潘建志。
    2017/01/29 10:58
  • 上匝道不讓插隊!惡駕駛擋道 伸手挑釁

    台中一名女駕駛,因為沒有讓想上匝道的轎車插隊,遭到對方惡意逼車,不但故意在她前面蛇行擋路,甚至還在車速80公里的快速道路上,慢到幾乎快停了下來,嚇得她趕緊報警求救;精神科醫師說,春節期間容易遇上塞車,不少平時個性溫和的人,也可能因為長時間受到塞車壓力和刺激,出現「陣發型暴怒症」,情緒容易焦躁、出現罵髒話、狂按喇叭,甚至惡意逼車等報復行為。
    2017/01/28 18:03
  • 全班打0分 醫師:老師應注意情緒管理

    世新大學一名老師不滿學生評價教學「稍嫌空洞」,將全班打0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析這起事件研判,這名老師應有情緒管理問題,選擇不適當、離譜的方式抒發。
    2017/01/18 15:08
  • 「對額頭唸咒、拿香畫符」 收驚方式百百種

    全台各地的收驚方式其實有很多種,像竹北老藥房是對額頭畫符、唸咒,前後只需短短1分鐘,台北行天宮排隊收驚時,需要靜心反省,不能滑手機、聊天飲食,而民間常看到的傳統收驚方式,則是拿著燃燒金紙唸咒畫符,現在精神科醫師也提醒了,收驚的安撫作用大,但民眾如果真的身體不適,還是盡早就醫比較好。
    2017/01/04 17:32
  • 從《月薪嬌妻》看不婚 男女原因大不同

    日劇「月薪嬌妻」不僅片尾舞蹈掀起模仿潮,不婚主義更引起網友共鳴。精神科醫師表示,近年不婚者愈來愈多,男性多認為沒必要,女性則是太認真打拚,驚覺不會談戀愛時已太晚。
    2016/12/24 15:31
  • 真跑出來了!醫生大罷工 100位精神病患全逃出

    真的是「從精神病院跑出來了」,而且還不只一個!肯亞唯一的一間精神科醫院,醫師和護理師為了爭取加薪,起義全體罷工,沒有醫師看守照顧,院中100多名精神病患全都趁機逃出,分散到大街小巷,出動警力全面追捕!
    2016/12/07 18:44
  • 這個「田馥甄」前科累累! 開庭辯有竊盜癖

    這名竊賊名叫田馥甄,不只警察印象深刻,更讓法官搖頭,原來他前科累累,犯下好幾起竊盜罪跟詐欺罪,有一次法官開庭,問他為何偷竊,他供稱,自己有竊盜癖,醫生建議採用「嫌惡療法」,先把東西放在推車上,結帳前再想想,這些東西故障,或是不需要,把東西放回去。但醫師出庭作證,說根本沒有這樣教過。精神科醫師指出,偷竊癖好,必須透過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才能是正確的舒壓。
    2016/11/08 18:54
  • FOCUS/沉迷電競遊戲大人放任 暴力行為明顯

    俄羅斯也是電競大國,玩家超過900萬人,經濟規模已經超越了音樂市場,不過暴力電玩對於孩童的影響已經不容家長忽視,烏克蘭就有一名12歲了小男孩,因為母親工作忙碌疏於照顧於是沉迷於網路遊戲,每天都吃垃圾食物和甜食,還出現了暴力傾向,烏克蘭的電視台特別紀錄了小男童的生活,並模擬了未來他40歲時的模樣,就是一個肥胖又呆滯的中年大叔,他的母親這時才驚覺事態嚴重,在精神科科醫師的協助下幫忙孩子戒斷電玩癮,小男孩從此變得焦躁、暴力行為加劇,從虛擬世界徹底抽離過程遠比想像中的還要艱辛。
    2016/10/03 20:37
  • 焦慮!近半中年人憂跟不上3C 求診增1成

    由於中年人貧富差距擴大加上3C科技發達,讓許多中年人擔心被年輕人追上,精神科醫師說,近年來中年人求診人數增加5%到10%,也有數據顯示,高達62%的中年人認為自己有中年危機,其中將近50%的中年人怕跟不上新科技,精神科醫師說,放鬆心情、心理建設很重要,我們也找到了中年人靠著「苦茶油」度過中年危機案例。
    2016/09/09 20:47
  • 醫界酸甜苦辣變漫畫 精神科醫師勇奪金漫獎

    國內漫畫界最高榮譽「金漫獎」今(2日)揭曉得獎名單,入圍多次的《醫院也瘋狂》今年捲土重來,成功拿下單元漫畫獎,搭檔創作者雷亞與兩元致詞時忍不住哽咽下。《醫院也瘋狂》以風趣漫畫描述台灣基層醫護的爆笑趣事與酸甜苦辣,讓人一窺醫護現場。
    2016/08/02 19:52
  • 拒職場!「永恆少女」黏父母 依賴人格增2成

    精神科醫師觀察,近年罹患「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年輕女性多了2成,都是在職場上,缺乏自信又敏感,抗壓性弱,直接辭職回家,另一部分原因,因為少子化,父母過度保護,養出依賴型人格的孩子,而這類患者又稱「永恆少男少女」,因為內心就像青少年一樣,無法獨立,只想永遠依靠別人。
    2016/07/22 12:36
  • 女賊狂掃愛馬仕包 崇拜貴婦「奢華」生活

    盜領2億3千萬的女賊劉方婷非常崇拜偶像,也就是香港富商劉巒雄的姨太甘比陳凱韻,挪用大筆公款,全都拿去換名牌精品包,為了跟富商姨太買同款包,經常向網路賣家掃貨,或大量購買百貨公司禮券,還變成多家專櫃的VIP會員,這讓人懷疑她是不是得了購物強迫症,不過精神科醫師表示,女賊只有偏好指定款名牌包,很難歸類成精神疾病,而挪用公款的事情露餡,劉方婷還是繼續住在社區大樓裡沒搬家。
    2016/07/15 12:55
  • 感受孤立、敵意! 林英昌「孤狼式」攻擊引爆

    台鐵爆炸案主嫌林英昌,長期離家、性格孤僻,加上他罹患癌症,精神科醫師分析,可能是生理影響了心裡,因為如果他覺得周遭的人都是遺棄他的,惡性循環下,容易感受到自己被社會孤立,可能產生對環境的敵意,而出現所謂「孤狼式」攻擊。
    2016/07/09 12:48
  • 追逐甜食人生/甜點「療癒」心靈 刺激腦中「快樂要素」

    甜點是很多人的最愛,尤其是女性看到「造型小蛋糕」,甚至手工餅乾,光是用看的就讓人賞心悅目,現在有很多人看到美食當前,就會有一種想要拿起手機或相機立刻拍照,再和食物合照,獲得了滿足,才甘願將甜點吃下肚,精神科醫師說生理中心下視丘它有跟著作調整,暫時性的提升我們腦裡的血清素,邊緣系統有被安撫的作用。
    2016/06/24 20:53
  • 精神疾病殺人免死? 醫:「兩公約」精神遭濫用

    2012年發生在台南的湯姆熊男童遭割喉案,最高法院判決曾姓嫌犯「無期徒刑」,理由是嫌犯長期遭受精神病折磨,總計從2015到2016年5月,法院共下了12到免死金牌也讓人開始質疑,難道有精神疾病就醫紀錄,就算是擁有免死金牌嗎?三總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抨擊,法官依據醫師鑑定報告而作出判決的比例僅僅25%,多數都是法官「自由心證」,加上現在「兩公約」精神「不得隨意科處死刑」被法官濫用,因此未來類似爭議還會不斷上演。
    2016/05/06 19:28
  • 市刑大:王嫌精神病症明顯? 仍需專業評估

    內湖殺童案,台北市刑警大隊發布新聞稿認定是兇嫌「精神病症明顯」,士林地檢署表示全案仍在偵辦中,這樣的作法會誘導證人加深偵查的困難度,而兇嫌王景玉的狀況還需要醫生鑑定,精神科醫師說精神鑑定過程嚴謹需要精神鑑定小組進行評斷,目前只能說王景玉有精神病狀但不代表有精神疾病。
    2016/03/30 22:32
  • 精神病「強制就醫」難度高 醫界立場兩極化

    內湖殺童案後,醫界出現聲音認為精神衛生法修法後,強制就醫條件變嚴格,讓部分應該住院的精神病人沒入院,實際了解,精神科醫師透露,確實有部分病人因為家屬掛保證會配合用藥而沒強制住院,儘管手續繁瑣,也需要家屬、委員會審查核可,不過現在的趨勢是要保障人權,這類模糊地帶的病人,可以透過加強社區安全網,包括鄰里長、健康服務中心、社工投入關心來防範。
    2016/03/30 19:31
  • 法令不嚴?施用3、4級毒品 不起訴!

    台灣又發生女童被殺事件!再一次凸顯吸毒和精神問題是不是政府沒有更有效的嚴格法令可以規範不讓悲劇再度發生!精神科醫師指出嫌犯對毫無深仇大恨的孩子做出殘殺行為,從犯罪心理學層面來看,至少有8成人在犯案前,都有跡可尋,但這次王姓嫌犯有吸食毒品前科,TVBS調查發現以現在毒品危害防治條例,施用3、4級毒品法條無刑責不起訴,而持有3、4級毒品純質淨重1到19.9公克也不起訴,前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胡原龍直言,以前看到很多毒犯進進出出地檢署,因為持有3、4級毒品未達到上限,在台灣也能輕易解套!
    2016/03/29 23:08
  • 女童斷頭/隨機殺人日本化 這3項台灣教育都沒教

    近年來隨機殺人事件頻傳,今日更傳出4歲女童慘遭兇嫌虐殺、身首異處,對此,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從去年5月至今已發生第5起隨機殺人事件,但在去年以前,平均1年約出現1件。
    2016/03/28 18:26
  • 女童案心慌慌!為人父母恐有「預期焦慮症」

    內湖女童案28日震驚台灣社會,在媒體大篇幅報導之下,許多為人母知悉犯案過程後,相當悲憤甚至擔心害怕自己寶貝的安全。而在電視各大平台不斷輪播,精神科醫師擔心恐怕會造成媽媽們的「創傷症候群」。
    2016/03/28 16:1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