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央行憂川普財政恐致美赤字擴大 掀起市場疑慮
川普當選後,還沒有提名財政部長人選,但已經引起大量挑論,歐洲央行副總裁戴金多斯警告,擔憂川普的支出計畫恐怕會造成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擴大,能衝擊金融市場。
2024/11/19 14:26
-
日股大跌又反彈千點!日央行:市場不穩 暫不升息
日本股市過去幾天,上下劇烈震盪,昨天大漲收盤後,今天開盤一度大跌,不過央行副總裁一席話,讓日經指數瞬間反彈一千多點,因為他說,在市場不穩定的狀態下,暫時不會再升息。日本投資公司出面安撫股民,不要恐慌性拋售。
2024/08/07 18:37
-
日央行副總裁一句「市場不穩定不升息」 日經指數逆轉大漲千點
日本銀行(BOJ)副總裁內田真一在7日的談話中透露「日本央行在市場不穩定時不會再升息」,這番言論除了淡化近期借貸成本上漲的可能性,也帶動日股指數大漲逾千點、突破35000點大關,而日圓兌美元的價格則走低、出現147的數字。
2024/08/07 11:55
-
4月電價調漲恐催物價 央行預估「通膨率逼近2%警戒線」
央行將於21日召開今年首次理監事會議,預估今年的GDP及CPI年增率將有所上修,通膨率有望接近2%的警戒線。央行副總裁嚴宗大指出,去年底的通膨率預估未包含今年4月的電價調漲,因此預計會議將上修物價漲幅。楊金龍提到,台灣景氣指標走揚,全球消費重心或轉向商品,台灣出口成長9.7%,加上半導體供應鏈領先優勢,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優於去年。主計總處已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3.43%,央行預估值僅3.12%,因此21日的理監事會議可能會上調預估值。
2024/03/19 12:44
-
34年來第一次!日銀暗示不會快速升息 日經漲破37000點
日本央行副總裁內田真一8日表示,就算解除負利率,仍將維持寬鬆的金融環境。受到他的發言影響,日經平均股價8日1度狂飆逾800點。東京股票市場今(9)日則升至3萬7千點,刷新泡沫經濟時期的1990年2月以來新高。
2024/02/09 09:30
-
通膨延燒電價調漲 央行23日擬上修全年CPI預估
通膨壓力仍未平息,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今天表示,中央銀行將於23日舉行第1季理監事會議,考量當前物價狀況加上電價調整因素,央行對於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預測「應該會往上修方向進行」。
2023/03/20 16:35
-
央行堅稱通膨只是短暫性 央行副總裁曝「長期低利率」嚴重後果
國際通膨如海嘯,然而面對這波通膨問題以及諸多挑戰,各國央行也十分頭痛,但我國央行該如何打這一戰,特別是央行政策在維持物價穩定上還有其他可積極扮演的角色?值得探討。
2023/02/20 14:56
-
哈日族笑了!日圓現鈔賣出價重返0.22 創近期新低
掌舵日本央行長達10年的總裁黑田東彥,將於4月8日卸任,外媒指出,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指派央行副總裁雨宮正佳接手他的職務。消息一出,讓日圓急貶至132,達3週以來新低。根據台銀今早牌告價,日圓現鈔賣出價一度重返「0.22字頭」,創近一個半月的新低。
2023/02/06 11:53
-
金融制裁成「無形武器」 學者:台灣須留意陸3大威脅
台灣金融研訓院與中經院、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臺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等共同舉辦「超現實-金融戰」研討會,邀請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等金融業界人士與會,深入討論面對金融戰之下,台灣應如何加強抵禦能力。
2022/05/14 18:03
-
把握「疫情政治化」人才出逃良機!國際移民洗牌 台灣優勢曝
台灣金融研訓院與中經院、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臺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等共同舉辦「超現實―金融戰」研討會,邀請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等金融業界人士與會,深入討論面對金融戰之下,台灣應如何加強抵禦能力。
2022/05/11 16:10
-
台灣房價漲幅高!央行副總裁曝原因:高於大部分國家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再次對房市議題發表看法,近日以「房價波動與金融穩定」文章投書雜誌,直言低利率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且對生產力、財富分配帶來負面效果,央行應積極因應房價波動,負起對應責任。
2022/01/03 22:53
-
總統任命嚴宗大續任央行副總裁 新任期5年
中央銀行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央行副總裁嚴宗大任期將於111年2月14日屆滿;110年12月8日總統令任命嚴宗大為中央銀行副總裁,任期自111年2月15日至116年2月14日止。
2021/12/10 14:15
-
有片/通膨來了!該買黃金、比特幣還是股票避險? 投顧董事長建議「這樣做」!
近期最熱門的關鍵字,應該就是通膨了,美國9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5.4%,台灣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也跳出來示警,穆迪也警告全球供應鏈危機恐惡化,所有都指向通膨降臨,這是全球經濟最迫切的課題,大家開始討論投資如何佈局,以免資產被通膨吃掉,房產、黃金還是比特幣?股票又該怎麼看?專家建議跟原物料有關的可以多多留意。
2021/11/04 22:39
-
食衣住行萬物齊漲!高通膨吃掉薪水 消費縮手恐重創經濟
國際油價狂飆,加上疫情導致供應鏈受阻、原物料驚驚漲,讓全球通膨危機成為不定時炸彈。央行副總裁陳南光也提出警告,他指出,過去台灣雖然都採行寬鬆貨幣政策,但因為政策壓抑油水電價格,導致國內長年都維持在低物價環境。然而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生產成本上升,勞動力缺乏、工資又調漲的情況下,物價已經顯著上升,如果繼續貨幣寬鬆、放任市場資金氾濫,恐怕會壓不住通膨威脅。
2021/10/14 22:53
-
一位經建老兵的回憶與叮嚀 談1980年代政府因應股市泡沫作為
【台灣銀行家】台灣錢淹腳目的1980年代,資產價格狂飆,股市倍數升漲,全民皆瘋股的時代,大家或許仍記憶猶新。2020年,台灣因防疫有成,股市飆、房市漲,和實體經濟脫節,恐衝擊未來經濟發展,相關單位應提前部署因應。 於2020年10月初,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文提出房市泡沫應及早布局,引起有關機關首長,包括央行總裁、財政部長、內政部長及國發會主任委員表達意見,吸引眾多輿論關注。也使我回想起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股市狂飆,自800多點急升到1萬2千多點後,再大幅下滑至2千多點,四個政府部門通力合作,擬就因應對策,主動將股市戳破的過往。
2021/04/12 16:29
-
台灣被列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央行:維持新台幣穩定
美國公布匯率報告,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美國匯率報告評價是考量自身經濟利益,但台灣也有自己的考量,央行仍會努力維持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
2020/12/17 11:02
-
房市太熱了?六都打房風險排行 台中奪首位桃園緊追在後
房市真的太熱了嗎,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兩度示警,表示房市過熱其實對市場上有四大負面效應,若政府真的要打房的話,專家評估,現階段六都風險最高的,就是台中跟桃園,因為這兩塊地區待售新建的餘屋壓力很高。學者點出,現階段打房力道可能還要在加強,而且真的得打到痛處,建議採用囤房稅跟空屋稅相關改革稅制,真正的落實打房政策。
2020/11/13 23:04
-
央行副總裁喊打房 彭淮南嘆「扯後腿」
好久不見的前央行總裁彭淮南,難得現身商圈活動,卻被捕捉到跟立委聊天時,抱怨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沒有幫忙總裁,還整天「扯後腿」,似乎不滿陳南光近來頻頻在打房議題的發言,因為央行總裁都說打房不會馬上做,但陳南光卻頻頻對外喊話要超前部署。
2020/11/07 20:33
-
快訊/房市過熱! 陳南光再示警:造成4負面影響
國內房市過熱,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昨日再次公開示警,他認為房地產太旺可能帶來4大負面作用,像是對金融穩定的威脅、資源配置的扭曲、長期經濟成長的損害,以及社會整體財富分配惡化,他直言,房地產興盛固然有正面效益,但也絕不能忽視負面作用。
2020/11/04 09:09
-
房市過熱 央行示警「打房」?!徐佳馨:「警告文」藏「打房」密碼
台灣房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前5個月冷颼颼,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民俗月」淡季不淡,9月房市開了紅盤,根據六都「買賣移轉資料」顯示,延續7、8月交易熱度,9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達2.4萬棟,創下近5年來單月新高,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因為銀行利率低到嚇人,近期房貸已出現「貸9成」8成房貸、1成信貸的狀況,某種程度「助燃」房市「高燒不退」,但這後面還款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台灣銀行體質有這麼健康,能一直放款,而不預防超貸危機?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審慎政策,因為「大漲預期」一旦確立,任何政策工具恐怕都難撼動房價飆漲趨勢,南韓曾有殷鑑;在台灣,房地產業並非經濟火車頭,應留意資產價格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房市搶搶滾,央行副總裁的「示警文」,市場預期是央行「打房起手式」,真是如此嗎?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於《新聞大白話》表示,陳南光副總裁示警背後,某種程度宣示央行已經感受到市場上房市過熱的現況,必須預先做一些施策,在做施策之前,以往央行的習慣,多少會做一些警告,以這篇文章而言,警告意味濃厚;另外一個層次來說,他一方面也提醒銀行端,在放貸的部分,相對而言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寬鬆,應該要有所戒備。 現在有意要進場買房的民眾,又該注意哪些重點?徐佳馨提醒,現在想買房的人,要先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要注意貸款成數與每個月的還款額,是不是能夠負擔,會不會影響家庭的財務支出,那當然買房子本身,我們建議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準備金,以應付不時之需,那在房子物件本身條件上,我們則是想提醒,以現階段而言,很多炒作的標的多位於重劃區,生活機能未到位,一旦房地產出現反轉跡象,這類物件風險度相對比較高,所以在選擇物件時,最好是選擇生活機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另外是總價不要太高,規劃上面要有一定水準,比較不容易在市場反轉的時候,落的賣不出去的結果。 房市熱度來到相對高點,自住、投資還是和進場?徐佳馨分析,如果是自用,只要總價合理,這時候是能找切入點進場;如果是投資用,可能得注意兩部分:一是、房市跟股市不同,房市轉手性比較弱,只要市場發生風吹草動,要從房市下車,相對難度較高;若是想投資,不要選現階段標的熱度高的,再來是如果購置建商的「紅單」產品,要注意何時能做轉售,因為有些建商在綁紅單、綁預售產品時,會非常接近交屋時間,才准賣方出售,這樣的話,風險相對提高。
2020/10/06 18:00
-
房市過熱 央行示警「打房」?!徐佳馨:「警告文」藏「打房」密碼
台灣房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前5個月冷颼颼,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民俗月」淡季不淡,9月房市開了紅盤,根據六都「買賣移轉資料」顯示,延續7、8月交易熱度,9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達2.4萬棟,創下近5年來單月新高,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因為銀行利率低到嚇人,近期房貸已出現「貸9成」8成房貸、1成信貸的狀況,某種程度「助燃」房市「高燒不退」,但這後面還款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台灣銀行體質有這麼健康,能一直放款,而不預防超貸危機?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審慎政策,因為「大漲預期」一旦確立,任何政策工具恐怕都難撼動房價飆漲趨勢,南韓曾有殷鑑;在台灣,房地產業並非經濟火車頭,應留意資產價格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房市搶搶滾,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的「示警文」,市場預期是央行「打房起手式」,真是如此嗎?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於《新聞大白話》表示,陳南光副總裁示警背後,某種程度宣示央行已經感受到市場上房市過熱的現況,必須預先做一些施策,在做施策之前,以往央行的習慣,多少會做一些警告,以這篇文章而言,警告意味濃厚;另外一個層次來說,他一方面也提醒銀行端,在放貸的部分,相對而言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寬鬆,應該要有所戒備。 現在有意要進場買房的民眾,又該注意哪些重點?徐佳馨提醒,現在想買房的人,要先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要注意貸款成數與每個月的還款額,是不是能夠負擔,會不會影響家庭的財務支出,那當然買房子本身,我們建議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準備金,以應付不時之需,那在房子物件本身條件上,我們則是想提醒,以現階段而言,很多炒作的標的多位於重劃區,生活機能未到位,一旦房地產出現反轉跡象,這類物件風險度相對比較高,所以在選擇物件時,最好是選擇生活機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另外是總價不要太高,規劃上面要有一定水準,比較不容易在市場反轉的時候,落的賣不出去的結果。 房市熱度來到相對高點,自住、投資還是和進場?徐佳馨分析,如果是自用,只要總價合理,這時候是能找切入點進場;如果是投資用,可能得注意兩部分:一是、房市跟股市不同,房市轉手性比較弱,只要市場發生風吹草動,要從房市下車,相對難度較高;若是想投資,不要選現階段標的熱度高的,再來是如果購置建商的「紅單」產品,要注意何時能做轉售,因為有些建商在綁紅單、綁預售產品時,會非常接近交屋時間,才准賣方出售,這樣的話,風險相對提高。
2020/10/06 18:00
-
「房市熱」央行副總裁示警! 專家估年底打房
今年9月六都總移轉量,創下四年來單月新高,全台房市熱,但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雜誌寫文章示警,政府要做出因應,避免房市泡沫化,也被金融圈認為,央行可能最快年底祭出打房政策,政大教授張金鶚坦言,低利率時代,投資客可能藉機入市,政府應該要控管,以免房產資金過多,排擠了其他產業。
2020/10/06 13:57
-
義大利全境封鎖!六千萬人非必要不得出行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擴散傳播,歐盟27個成員國全體失守,法國、德國確診人數都已破千,最新傳出法國文化部長也染病;另外確診病例超過200例的北歐國家瑞典,央行副總裁從義大利返國後確診感染。義大利已經成為中國大陸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9172人確診、其中463人死亡,死亡率高居全球之冠,疫情瀕臨失控,當局下令將封城令擴大到全國,六千萬人受影響,除了工作、看病以及緊急因素外不得離開居住地;全國監獄也暫時停止家屬探監,沒想引發23座監獄暴動,已知6人死亡。疫情衝擊義大利社會穩定和經濟、威脅人們健康,義大利總理孔蒂接受媒體訪問時,以「最黑暗的時刻」形容所面臨的困境。
2020/03/10 19:59
-
巴黎迪士尼維修工確診 樂園仍照常開放
除了義大利,整個歐洲疫情仍持續擴散,巴黎迪士尼樂園,有維修技工確診,另外官員部分,最新證實法國文化部長以及瑞典央行副總裁,都逐一中鏢,儘管旅遊、餐飲和觀光全面受影響,但有一名法國麵包師,突發奇想製造新冠肺炎造型巧克力,結果大受好評。
2020/03/10 13:43
-
繳庫盈餘1800億 央行:已來到最大極限
央行109年預算繳庫盈餘達新台幣1800.92億元,續破1800億元,不過面對立委質詢,央行是否能夠上調盈餘繳庫數,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國際殖利率下跌的趨勢下,不太可能再提高繳庫盈餘,已來到最大極限。
2019/10/21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