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陸委會露鳥陸劇高工旅遊警示聲色場所大陸旅遊詐騙工程師下半身沒知覺
  • 搜尋:

    保守派人士 結果共38筆

  • 伊朗6/28總統大選批准6人參選 5人屬保守派

    伊朗前總統萊希5月因直升機失事喪命,伊朗將在6月28日舉辦總統大選。
    2024/06/10 14:53
  • 才喝一口!百威邀跨性別網紅業配 母公司市值蒸發52億

    儘管當今社會風氣越趨開放,仍有許多人無法接受多元性別;美國知名跨性別網紅戴蘭(Dylan Mulvaney)近日幫百威啤酒(Budweiser)業配產品「百威淡啤」(Bud Light),卻引發保守派人士群起抵制,導致百威母公司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Anheuser-Busch InBev)股價大跌近4%,市值蒸發約52億美元(約1600億新台幣)。
    2023/04/15 15:35
  • 百年來頭一遭!美眾院議長難產 共和黨麥卡錫三連敗

    剛進入2023,華府政壇就出現大震盪!美國眾議院在開議第一天選不出議長,是100年來頭一次。在期中選舉取得222比212多數的共和黨,前眾院領袖麥卡錫遭黨內保守派人士逆襲,在三輪投票中都遭挫,無法達過半門檻,讓新一屆國會就職停擺,議事也無法進行。而共和黨的明日之星、佛州州長德桑提斯,則在同一天宣誓就職第二任,外界認為他挾勝選氣勢,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就宣布角逐2024白宮大位。
    2023/01/04 19:57
  • 美10州祭墮胎禁令 診所措手不及 以國簡化墮胎申請

    美國最高法院上周五判決,認定憲法未賦予女性墮胎權,美國10個州火速實施墮胎禁令;阿拉巴馬州的婦產科診所,電話接到手軟,工作人員不停向病患解釋取消手術的原因。美國半數的州都將禁止墮胎,一些共和黨保守派人士,正在醞釀更嚴格的墮胎法,要禁止女性到其他州墮胎,還不許販賣FDA核准的墮胎藥。美國墮胎法開倒車,以色列國會則是為女性簡化了墮胎申請程序,讓她們能更容易取得醫療協助。
    2022/06/28 19:51
  • 外洩原因?美媒刊登最高法院草案 擬廢除女性墮胎權

    美國媒體《Politico》日前透漏一份最高法院草案,內容顯示美國計畫推翻「羅訴韋德案」的裁決,也就是廢除女性墮胎權,消息一出,引發諸多民眾上街抗議。TVBS國際新聞評論員余文琦今(5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楊茜雯線上訪問表示,「過去50年,州法院時不時就會挑戰該判決,意見十分分歧,此次主筆者為保守派,且目前已獲得5票支持,若墮胎權將來不再受聯邦憲法保護,則將改由各州自己決定,而根據著名女性生育權團體分析,預計會有26州認為墮胎違法,女性生育選擇將造成重大打擊。」 另外,最高法院草案為什麼會遭洩漏也引發討論,余文琦認為「一般來說,大法官的決議過程並不會對外公開,這次外洩事件有可能是為了影響大法官最終決定,目前主法官已證實該份草案,並表示展開調查,而大家透過此事件可以發現,美國嚴重分歧的社會似乎也讓最高法院受到影響,草案外洩可能會使更多民主黨人士或共和黨內溫和派人士在接下來的期中選舉出面投票。」
    2022/05/05 15:58
  • 墮胎權恐走入歷史! 美大法官擬推翻羅訴韋德案

    美國媒體2日披露一份最高法院的外流文件,聯邦憲法在近半個世紀對於婦女墮胎權的保障,可能將走入歷史!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已經在2月初研擬一份草案,獲得5位保守派大法官的支持,將推翻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判決;消息一出立刻引爆民間怒火,華府的最高法院外聚集大批正反兩派人士互相叫囂。其實在美國許多由共和黨執政的州政府,近期都開始立法限縮婦女的墮胎權益,引發不少支持團體擔心。
    2022/05/03 19:57
  • 美眾議院推「競爭法」 余文琦:藉「抗中」增加自身競爭力

    美國眾議院推出《2022年美國競爭法》草案,計畫提供520億美元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緩解全球晶片短缺所帶來的困境,並加強對抗中國大陸的競爭力。哈佛甘迺迪學院學者余文琦今(28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近年來,與中國大陸有關的議題,在美國皆十分受歡迎,華府也是如此,許多政策面臨兩黨意見分歧的情況,但只要談及『對抗大陸』,便能順利團結雙方,因此美國制定該法案其實一大目的是希望能利用與中國大陸的競爭,來增加國內投資,並強化國內競爭力。」 另外,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瑞爾將要退休,總統拜登兌現選前承諾,有意提名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對於種族及性別平權重要性具重大意義。余文琦認為「目前九名大法官當中,保守派勢力大於自由派,布瑞爾退休後更是只剩兩位自由派人士,再加上現階段參議院雖然是由民主黨掌控,但民主黨年底選情不佳,若拜登不即時提出人選,屆時恐怕更加不利於自由派。」
    2022/01/28 15:18
  • 冬季風暴吹垮德州供電 意外掀起再生能源大戰

    冬季風暴襲擊美國釀至少21死,德州數百萬人連續第3天要在無暖氣情況下面對極度低溫,保守派人士此時卻不實指控,德州電力系統全面失效,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要負最大責任。
    2021/02/18 11:42
  • 繼續「追夢」!拜登將助千萬移民 歸化為美公民

    上台後,國事如麻的美國總統拜登,本週將挑戰「政治地雷」移民政策,他將大大翻轉過去四年,川普排外、非人道的移民政策,計畫助俗稱的「追夢人」,也就是小時候非法入境美國,之後留在美國的非法移民,經過審核和一定程序,歸化為美國合法公民。不過這些解套措施也是兩面刃,肯定會引發共和黨和保守派人士反彈,而美墨邊境湧入大量移民,也將對邊境城市的安全、經濟和醫療,帶來更大的負擔。
    2021/02/02 19:54
  • 美大法官之死重要性?楊喜慧:恐撼動美大選結果

    美國總統大選會出現的10月驚奇,一件足以撼動選情的大事發生,自此改變整個選舉風向、甚至結果,最近一位大法官過世,竟讓美國大選10月驚奇提早發生?美國「女權鬥士」、87歲的金斯伯格不幸過世,她的故事曾拍攝成紀錄片,激勵無數美國人。而金斯伯格除了是美國女權、性平重要推手,受到自由派、保守派人士敬重,更在最高法院具有相當影響力,隨著她的離世,美國輿論對大選的討論風向,從疫情、黑人的命也是命,一下轉向大法官提名,為何一位大法官之死如此重要?旅美學者楊喜慧於《新聞大白話》表示,美國大法官與台灣大法官不同,美國是聯邦制,大法官具有很多法律的最後裁量權,像是墮胎、槍枝、同婚等議題,更重要的是接下來要討論美國健保方案議題,所以大法官擁有政策的最後裁定權,川普有很多政策,如果走到最高法院,很有可能會被裁定違憲,最後被退回、重新制定,大法官對政策制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共和兩黨誓死保衛的位置,川普現在有個政策,大法官已經批准,就是旅遊禁令,就是限縮難民簽證、難民庇護,接下來也將影響大陸學生進入美國,甚至有傳出說,未來旅遊禁令要擴及至,整個中國共產黨人士進入美國會受到限制,這個大法官是批准川普的,所有政策都必須透過這樣的程序來完成。 目前美國大法官為9位,金斯伯格辭世後為8位,保守派、自由派,或傾共和黨、傾民主黨比例為何?旅美學者楊喜慧於指,直到這位自由派女權鬥士去世前,美國最高法院有5位保守派法官、4位自由派法官,若川普提名一位保守派大法官進最高法院,則法官席上,共和黨提名的保守派將有6比3絕對多數,可能導致在未來政策的解釋比較有利共和黨,使美國司法根基在意識形態上右移。楊喜慧進一步表示,未來不管是川普連任或拜登當選,大法官的支持都非常重要,金斯伯格辭世前,是一位非常反川普的大法官,曾經在2016年公開表示:川普不適任美國總統,而她過世後,川普就迫不及待宣布,將在本周提名一位女性大法官人選,一為爭取女性選民,且提名大法官過程冗長、具話題性,川普可以轉移防疫失分表現,再來,也可藉此促使保守派選民出來投票,等於說一位大法官之死,激發兩黨選民歸隊,成為美國大選決勝點。
    2020/09/21 18:14
  • 川普74歲生日 鐵桿川粉挺!有爭議.但很愛他

    美國總統川普,儘管目前在各大民調中,落後民主黨準候選人拜登,但其實共和黨保守派人士依舊熱情相挺。星期天(14日)是川普74歲生日,佛羅里達州就有支持者動員,上街、入海,甚至空中為他慶生;對川普鐵粉來說,即便他有些言詞太超過,但他們認為川普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只有川普能堅定維護保守派的核心價值。而川普原定19號啟動競選造勢活動,但日期剛好是紀念美國奴隸解放的六月節,再次引發爭議,在各界壓力下,川普最後決定順延一天舉行。
    2020/06/15 19:51
  • 兇嫌持刀攻擊藝人 沙烏地藝術節濺血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了推動多元經濟,這幾年都會舉行沙烏地文化藝術節活動,並大手筆邀請全球知名藝人表演,不過今年的活動,卻傳出有保守派人士不滿西方娛樂入侵,一名男子趁外國團體彩排時,持刀衝上舞台攻擊,造成三人受傷。
    2019/11/12 18:17
  • 保守派巴黎抗議 反對無父親人工生殖

    2013年法國同性婚姻合法化,6年後的現在,討論的是允許女性同性伴侶、或是單身女性合法接受人工生殖,被列在生物倫理法修正草案中,九月底交由下議院國民議會表決通過。不過這也引來了保守派人士反對,聲稱開放這種「無父親人工生殖」,會威脅到傳統家庭的結構,強調不可以剝奪孩子擁有父親的權利,在週日(10/6)走上巴黎街頭抗議。
    2019/10/07 20:07
  • 社民黨選舉受挫 左派勢力暗示可能與梅克爾分手

    面對選舉之夜的慘敗,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左派人士要求,與總理梅克爾的保守派聯合執政應採取更果敢的新作風,他們並暗示可能很快與梅克爾分道揚鑣。
    2019/05/28 10:35
  • 川金二會後 川普首場保守派大會.炮火猛

    眾所矚目的「川金二會」,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已經搭上返回北韓的列車,行駛路線沒有經過北京,以最短的路程直奔平壤。美國總統川普則早已經回到美國,周末出席一場保守派人士大會,發表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不僅對民主黨窮追猛打,也批評通俄門調查,似乎是要為最近的表現扳回劣勢。立場強硬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周末接受媒體訪問,聲稱「川金二會」很成功,因為沒有協議總比簽下壞協議好;另外,美韓也取消了兩項聯合軍演,傳達出與北韓對話大門仍然敞開的訊息。
    2019/03/04 20:12
  • 共和黨參議員籲 2020年提名保守派人士挑戰川普

    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佛雷克(Jeff Flake)今天表示,2020年共和黨黨內總統提名,應該要有保守派人士與川普競選。
    2018/11/19 15:24
  • 匹茲堡猶太會所槍案 川普悼念 抗議隨行

    美國上週六發生的匹茲堡猶太會所槍擊案,共造成11人罹難,美國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前往匹茲堡悼念,但當地卻到處是抗議聲浪,數千民眾上街指控川普極端的言論,是導致悲劇的主因,當地還有超過3萬5千人連署,表示不歡迎川普到訪。離期中選舉不到一周的時間,川普猛打移民牌,搶攻共和黨和保守派人士的選票;他先是下令派遣5千2百名軍人到美墨邊界駐守,防堵「移民大隊」;今天他又加碼宣布要取消,在美國出生就自動成為公民的「落地國籍」政策;不過川普此舉恐涉及違憲,因此遭到朝野一致的反對。
    2018/10/31 20:15
  • 天主教版宮鬥劇! 教廷保守派發難逼教宗下台

    天主教爆發神職人員性侵醜聞,這把火已經燒成教廷高層的內鬥,雖然教宗方濟各針對醜聞公開道歉,但是教廷內保守派人士已經發難,指控教宗包庇長達5年,應該辭職下台。
    2018/08/27 20:06
  • 美朝會後語出驚人 川普宣布暫停美韓軍演

    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結束了歷史性的高峰會,雙方各釋出善意,金正恩表示要摧毀飛彈動力中心,而川普則回敬停止美韓軍演,但川普單方面的決定,讓南韓和日本都非常錯愕,南韓保守派人士表示,美韓軍演是兩國同盟重要基礎,川普突如其來的決定恐怕會傷害美韓感情。
    2018/06/13 22:28
  • 平昌冬奧還是平壤冬奧? 北韓政治操作獲益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訪南韓掀起旋風,無論國際社會的解讀為何,北韓在平昌冬奧先馳得點,甚至南韓保守派人士質疑,本屆冬奧到底是平昌冬奧,還是平壤冬奧。
    2018/02/12 14:29
  • 美參院就預算達成協議 保守派警告赤字

    美國參議院領袖今天在民主黨與共和黨難得妥協的情況下達成一項協議,擬在未來兩年將軍事與國內計畫支出上限提高近3000億美元,但此舉引發部分財政保守派人士不滿。
    2018/02/08 14:27
  • 伊朗示威美保守派喝采 否定核協議

    美國保守派人士對伊朗各地的反政府示威潮大力喝采,藉此明白否定前總統歐巴馬任內對伊朗當局的示好作法。
    2018/01/03 17:03
  • 90天後判死政治生涯 朴槿惠彈劾案過

    韓國社會和政壇,在閨密干政醜聞爆發之後動盪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憲法法院針對彈劾總統一案,終於在10日做出了判決,8名大法官當中,有6名屬於保守派人士,但是在今天的宣判中,8位法官全部一面倒,通過了由國會提出的彈劾案,朴槿惠的總統職權立刻遭到卸除,除了5年的警衛維安待遇之外,失去了所有的總統特權,其中對朴槿惠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失去了刑事豁免權的保護,預計之後檢方會針對13項罪名對朴槿惠進行調查。
    2017/03/10 21:08
  • 蜜雪兒訪沙國沒戴頭巾 疑犯禁忌遭打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了對抗ISIS,美國總統歐巴馬臨時決定出訪沙烏地阿拉伯,但夫人蜜雪兒沒有依照穆斯林禮儀,戴上頭巾,犯了禁忌,當地保守派人士,刻意將蜜雪兒出現的畫面,模糊處理,不過也有一說,蜜雪兒此舉是刻意捍衛女權,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女生就連開車上路,都被禁止
    2015/01/28 14:48
  • 【FOCUS新聞】接近伊斯蘭世界! 伊朗大選6月舉行

    伊朗將在本週五(14日)舉行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經濟和核政策成為焦點,大選最初有686人參選,憲法監護委員會只批准其中8人成為候選人,在最後關頭又有2人退選,目前6名候選人都是與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關係密切的保守派人士,分析指出,哈米尼都還是實際掌權的人,不過隨著哈米尼年紀越來越大,選出來的總統,未來扮演的角色也會變得更加重要,而無論誰當選,都有助改善伊朗在現任總統艾馬丹加執政時的外交形象。
    2013/06/11 20: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