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排名青鳥海外募款 輝達天氣 私立大專校院罹癌黃仁勳演講潮境公園黑夜奇俠明天天氣
  • 搜尋:

    量能 結果共1,791筆

  • 配送藥要4天!她憂「錯過救援」急哭:離診所僅8百公尺

    自今年1月1日至今,本土累計確診案例突破百萬大關,為了紓解緊繃的醫療量能,中央力推「健康益友」視訊看診APP,但不只醫護人員抱怨系統落後又難用,要比平常多花5倍的時間診療,確診者也反映從預約到配送藥流程繁瑣,擔心會延誤黃金救援時刻。
    2022/05/21 13:08
  • 指揮中心調整專責病房護病比 柯文哲:這命令到底怎下的

    指揮中心傳出將調整專責病房護病比,原先為1:5,未來將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此舉也引發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不滿,認為指揮中心不把護理師當人,不排除號召大家上街抗議。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1日)受訪表示,這戰略跟戰術完全矛盾,如果要把醫療量能當成最後一線,護病比當然不能放寬,而且要嚴重的人才可以住院,又要把比例放寬,質疑陳時中這個命令到底是怎麼下的?
    2022/05/21 12:43
  • 有片/不要認為Omicron只會輕症! 醫:兒童住院死亡率是流感7倍

    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已經破百萬人,馬上要正面迎戰高峰期,有醫師就形容疫情即將進入深水區,若是把80歲以上族群守住,控制住死亡率,與病毒共存就成功一半,另一半則是要讓醫療量能不崩盤。
    2022/05/20 23:03
  • 「確診可繼續上班」惹怒醫護 火大轟:家人小孩都該死?

    隨著本土確診病例數狂飆,醫療量能漸趨緊繃,然而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確診醫護可繼續值班,引發大批醫護人員不滿,一名護理師氣炸上網砲轟「只有你們有家人有小孩,醫療人員的家人小孩都該死?」
    2022/05/20 19:04
  • 醫療量能夠?空床率3成 羅一鈞:有床、沒人執行

    民眾很關心,現在的醫療量能夠嗎,指揮中心強調「還有空床」,雙北的空床率超過三成,這番話引起醫護不滿,認為現在醫護人員不足才是問題,尤其台北、新北、桃園三區,從去年1月到今年5月,都一直有人在離職,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坦承,確實有床但沒人執行的情況,人力短缺,更出現有醫院把確診同仁找回來上班的情況。
    2022/05/20 18:34
  • 柯文哲:雙北感染數平穩 再撐一個半月疫情就過關

    本土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國內今(20)日新增8萬5720例本土確診個案,分佈全台22縣市,台北市新增1萬1414例,北市下午召開疫情說明記者會,市長柯文哲指出,從最近一個禮拜看起來,雙北合起來確診數差不多都在3.4萬上下,他分析,除了PCR量能限制有影響外,還有國人都很自動自發把活動降低,從監看捷運的出入站人數來看,捷運運量就降到過去的50%,也讓感染數維持穩定,他也認為,「只要這樣再撐一個半月,應該疫情就過關了」。
    2022/05/20 16:38
  • 公布雙北空床率!羅一鈞認「有床無人力」:但還沒到崩潰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隨著確診數不斷增加,醫療量能也引起外界憂心,面對有醫師直言「空床率只是數字好看」,打臉陳時中說「醫療量能沒有崩潰」,對此指揮中心也首度公布雙北醫院的空床率,坦言「的確有人力不足的情況,但整體並沒有真的到崩潰。」
    2022/05/20 14:44
  • 只是維持病人活著…護理師「連5連5上」揭醫療量能困境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隨著確診數不斷飆升,醫療量能也逐漸吃緊,面對外界質疑國內醫療量能是否能撐下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台灣絕對沒有到醫療崩潰,這樣講有點「危言聳聽」。不過,近日有護理師指出,目前專責護病比是去年的2至3倍,相當沒有照護品質,曝光了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困境,隨即引發關注。
    2022/05/20 13:33
  • 確診視訊看診大塞車 醫師也嘆「不方便」

    為了減輕醫院的醫療量能,中央力推民眾下載健康益友APP,可以讓輕症確診者在家視訊看診,但有民眾抱怨大塞車,就連醫師也大喊不方便,尤其碰上不擅使用科技的老人家,要多花3到5倍的時間,讓實體門診跟線上全塞成一團。
    2022/05/20 13:02
  • 醫嗆「空床率拿來自爽」 陳時中:這樣講不是很恰當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昨(19)日單日確診數突破9萬大關,這波疫情以來紛紛傳出醫護人員累垮的狀況,讓外界質疑現今醫療量能是否還能撐下去,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強調,台灣沒有醫療崩潰,然而此話卻引來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曬出數據打臉,諷刺「空床率的數字也只是被拿來自爽的數字」。
    2022/05/20 12:21
  • 本土疫情估1週內達高峰 陳時中下午2時說明

    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昨天本土新增逾9萬例創新高,預估1週內達高峰。有關今天國內疫情、口服藥開立、醫療量能等狀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2時將開記者會說明。
    2022/05/20 11:13
  • 外地生慘曝「7天隔離心聲」 吞安眠藥撐過發燒:不抱期待

    近期本土疫情狂爆,導致醫療量能不足,許多輕症的民眾確診後多數待在家隔離,就有位男大生獨自到外縣市讀書,所以身邊也沒有同住家人幫忙照護,自己一個人度過7天隔離,並記錄下來分享至社群上。
    2022/05/20 05:00
  • 孕婦確診住院標準趨嚴 居家照護需留意「轉中重症徵兆」

    國內單日確診病例朝10萬人大關邁進,醫療量能愈來愈緊繃,導致先前懷孕36周以上的孕婦一旦確診,原本可以收治住院,但現在標準趨嚴,36周以上改送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36周以下的只能居家照護。婦產科醫師提醒,由於孕婦的免疫力比一般人差,因此就算輕症,也要小心轉中重症的危險徵兆,例如突然持續腹痛、視力模糊、精神狀態改變等等,一定要馬上就醫。
    2022/05/19 23:00
  • 疫情逼瘋人?視訊看診「病患全裸」 猛男醫嚇:找錯網站嗎

    國內疫情嚴峻,為了降低醫療量能,開放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和醫師預約視訊診療看診,不必再到醫療院所人擠人,增添染疫風險。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最近視訊診療時,竟遇到病患一開鏡頭全裸面對他,讓他超傻眼「是找錯網站嗎?」
    2022/05/19 20:34
  • 烏龍確診後續! 體恤醫護「捐薪水、送100份餐」

    台中日前發生醫院誤植PCR結果,導致一家六口白白隔離10天,事後醫院也向當事人道歉並協商後續賠償,而遭誤判確診的陳小姐,因為工作餐廳老闆照樣支付薪水,所以他捐出1萬2千元給醫護,老闆也加碼100份餐點,在醫療量能緊繃時期,要給醫院加油打氣。
    2022/05/19 20:20
  • 九旬婦洗腎確診淋雨2小時才安置 陳時中:醫療沒崩潰

    基隆一名將近90歲的婦人,洗腎時快篩陽性,家屬指控,婦人做完PCR後卻被醫院晾在急診室外淋雨,兩小時後才被安排到帳篷裡,是不是醫療量能崩潰,陳時中回應,醫療崩潰是危言聳聽。
    2022/05/19 14:50
  • 領居隔書等太久!冒雨排隊 男飆罵:以為時間多

    中和衛生所一早又出現排隊人潮,都是為了處理居隔書,今天(5/19)加開一倍量能,上下午各發30張號碼牌,有人清晨五點就到,還是等超過4小時,民眾等到爆氣,雨中對所內人員飆罵,另外累計到5/17還有6千多份居隔書未開。
    2022/05/19 12:31
  • 確診數只會更多!急診量能爆炸 專家籲勿當「社會巨嬰」

    本土疫情大爆發,昨(17)日來到最高峰,今年以來確診數已直逼百萬例。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直言,確診數只會更多,但醫療量能真的有限,「勤洗手,隨身攜帶酒精,回家立刻換下衣物」仍要維持,照顧好自己身體是我們自己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喊話「不要當社會巨嬰!」
    2022/05/19 08:43
  • 黑數估確診數5倍以上 專家憂提早共存恐衝擊防疫量能

    打滿三劑的密切接觸者實施0+7政策上路,是政府要往與病毒共存走的明確信號,指揮官陳時中曾透露,全台20%人口染疫,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時機,但現在離這個數字還有一段距離,就實施0+7政策,共存的時程似乎提前,專家認為這樣恐怕對醫療量能造成衝擊。
    2022/05/18 23:14
  • 多難領? 中和人居隔書排7hr轟:比演唱會票難搶

    想拿居隔書好難!新北中和衛生所上下午只開放30個名額,很多民眾只能大太陽下等候補,有人甚至從早上等7個小時,甚至發現系統資料沒聯絡電話,想上網申請也不定時開放,說比演唱會門票還難搶,衛生局回應一人要申請就要花半小時,量能和人力確實很吃緊。
    2022/05/18 19:29
  • 兒童疫情高峰未到 醫警告留意「類輕症」:恐脫水轉重症

    近期國內染疫人數屢創高峰,為了避免醫療量能癱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醫院目前只收中重症、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或其他疾病經醫師診斷需住院的確診者。對此,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擔憂,兒童疫情尚未到高峰,而未歸類在中重症的「類輕症」病童須謹慎處理,否則恐發生嚴重脫水,甚至還有可能轉為重症。
    2022/05/18 16:10
  • 監察院該廢除? 李鴻鈞:「不反對」但調查權移轉須考量這些事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18)日進行審查監察副院長被提名人李鴻鈞審查案,立委關切是否同意廢除監察院?李鴻鈞回說自己並不反對,但調查權若要移轉立法院,必須考量到「量能」,以及調查權過來,但行政責任沒有一起過來,意義恐怕不大。
    2022/05/18 12:23
  • 幕後英雄!篩檢量增醫檢師忙翻天 醫檢師:忙到沒空吃飯

    拚與病毒共存,篩檢很重要,現在全台灣醫檢師也非常吃緊,根據統計,目前全台醫檢機構約252家,醫檢師大約九千九百多人,工作量全部大增。比較大的醫院還可以透過部門協調輪班,緩解人力問題。但比較偏遠的醫院人力少,醫檢師就得日夜輪班,辛苦工作。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最大篩檢量能是22萬,現在每天檢驗量估計8到10萬,還沒達到飽和量能。
    2022/05/17 22:54
  • 有片/兒童BNT疫苗拚進度 國小最快5/25開打!

    我國自購的兒童BNT疫苗,在前天(16日)送抵,預計五月底開始施打,教育部也發函提醒各縣市,可以從5/25日開始施打,以5到11歲兒童基礎劑優先追種,再依量能安排12至17歲追加劑,至於有議員建議北市5/23日開始停課兩周,柯文哲說有兩大難度。
    2022/05/17 21:40
  • 連續6天六萬例 陳時中:是否高峰、待觀察

    本土確診個案連續六天維持在六萬例,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是不是已經在頂峰,還要觀察,也強調確診數持平跟採減量能無關,量能絕對夠!週二也新增38例死亡個案,其中47%都沒有打疫苗;為了保存醫療量能,住院規定則更加嚴,只有中重症、3個月以下發燒嬰兒跟有其他共病需要住院的患者才能收治。
    2022/05/17 18:5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