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邦克列酸台北颱風台灣60+Corolla Altis狄鶯勝騏食品第2號颱風迷魂湯黃軒
  • 搜尋:

    農法 結果共44筆

  • 科技助農產品找出路 「社會企業」概念興起!

    台灣不少農友得看天吃飯,因此產量不穩定,生活經濟也受影響,就有公益組織透過科技方式省下大筆成本,快速聚焦找到目標族群、協助農友販售農產品;另外也有農友因為堅持自然農法,導致蔬果賣相差、不好賣,就有一群台大學生發起「醜蔬果大翻身」,透過網路連結企業與電商、協助醜蔬果找到新出路!實際上,這都是「社會企業」的一環!
    2016/02/11 21:58
  • 水濁追源頭/自來水變味噌湯! 蘇迪勒「原水濁度」爆表

    蘇迪勒颱風過後,民眾打開水龍頭看到像是味噌湯的水,都不敢相信這是平常喝的水,事實上,過去幾年的颱風,都會導致原水濁度提升到12000度左右,不過,大約3小時的時間就能恢復正常,這次蘇迪勒不但導致原水濁度飆升到將近4萬,過了12個小時水質才逐漸恢復,背後原因其實是氣候變遷所導致!
    2015/08/11 22:01
  • FOCUS新聞/巴西森林農法 7000公頃森林重生

    40年來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因為人類砍伐,20%的森林已經消失,現在當地發展出結合農業和林業的農法,利用不同種作物不同的栽種期,以及生長後不同高度,把作物與森林樹木交錯栽種,這樣一方面農民能在栽種期獲得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幫助當地森林復育,環保又能創造經濟的農法各界矚目。
    2015/06/04 22:37
  • 【一步一腳印】打造台灣香菇品牌

    不想只是當個小農。陳琰玨15年前學種香菇時,堅持以自然農法栽種,卻頻頻遇上困難,反反覆覆試著三年,他才發現大自然的法則--遵循時節。所以他不貪心,一年只種一季,選擇海拔高的地方,冬天種,氣溫低蟲害少,香菇自然厚實飽滿。他不僅成功自產自銷,近年來他還要開創「品牌」,把香菇分等級,包裝提高質感,一朵一朵來賣,他認為,農產品有品牌,有一天才能站上國際舞台
    2015/05/24 23:30
  • 生態池+有機法 埔里青年推「農作、生態平衡」

    南投埔里好山好水,為了讓農作物與生態共生共存,一群年輕人返鄉為這片土地推行綠保計畫,除了施行有機農法,生態保育部分則是從上游到下游,自製了生態池,讓原生物種能在友善環境中生存並復育,同時這些水資源也讓農地多了生命力,休耕期間同樣出現了多樣性物種,農作物與田間生物共生共存
    2015/02/24 13:57
  • 棄科技業回鄉養豬 胡蘿蔔豬打出名聲

    原本是科技新貴的張勝哲,拋棄白領工作回到彰化老家,接手爸爸的豬場,運用在科技業工作的經驗訂定SOP,花了5年提升養豬技術,還投資上千萬改建豬舍,並通過台灣安全農法、產銷履歷等認證,推廣自有品牌,推出肉裡含有B-胡蘿蔔素的豬,很受餐廳歡迎
    2015/02/24 12:56
  • 推廣部落有機農法 守護土地水源

    近來國土保育議題喊得火熱,但除了政府得負起責任,消費者的力量也很重要,10幾年來,有一位在原住民部落推廣有機農法的專家吳美貌,在烏來打造出一片示範農場,她和一群有機小農不用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種出對土地友善的作物。但有機農法最重要的,是讓泥土不再酸化,而且讓翡翠水庫上游的南勢溪,保持清澈水質,讓大地恢復生機。
    2014/01/06 22:17
  • 高山水土破壞 提振「小農」經濟不能緩!

    紀錄片《看見台灣》也讓大家發現原來高山高麗菜或是山區民宿可能都是破壞水土的兇手,因此更應該提振小農經濟,平地採用有機農法,高山則嚴禁人為工法,但小農經濟面對的問題不少,人口流失最棘手,因為年輕人沒人願意留下為農業打拚,加上時代進步,農地工業化,沒了農地,只能進口,一旦碰上石油暴漲,想進口農產品也很難,預計最快20年內就會出現糧荒。
    2013/12/04 21:53
  • 【一步一腳印】七旬夫妻有機新生

    在嘉義竹崎山上的三合院,清晰的蟲鳴鳥叫聲在耳邊迴盪,靜謐的小聚落裡,大多是產銷班的果農,跟這間三合院主人已經70歲的黃信義,走的是不同路,黃阿伯從中油基層公務員退休後,帶著習慣傳統農法的太太,將父親留下的土地從吉園圃改為有機農法耕作,老夫婦自知難行,8年來卻對這樣的生活甘之如飴。
    2013/10/13 22:28
  • 【一步一腳印】新農夫的自然農法

    大自然的變化瞬息萬變,前一刻陽光露臉,下一刻很可能就風雲變色。
    2013/07/07 22:46
  • 「水晶礦咖啡」揚名國際 成新台灣之光

    台灣咖啡豆成為新台灣之光!南投魚池鄉一對中年夫妻,原本從事貿易生意,4年前不敵金融海嘯,宣告破產後,回故鄉種咖啡,夫妻倆堅持自然農法,不用農藥、自己除草,結果種出來的「水晶礦咖啡」,赴日本參賽,勇奪亞軍,還獲得有精品咖啡教母之稱的「娥娜努森」青睞,特地追到台灣來品嚐,讚不絕口。
    2013/02/14 17:44
  • 「賣菜ㄟ」進百貨! 小農2坪鋪月銷70萬

    不知道有沒有民眾經過百貨公司時,發現個突兀的傳統市集呢?一家小農市集去年進駐百貨公司,把傳統市場裡的竹籃、桌椅、麻布袋通通搬到百貨裡,強調的是他們產地直送、無毒栽種的自然農法;雖然不少農產品價格比一般傳統市場貴了將近1倍,不過還是吸引不少注重健康,或是希望協助小農的民眾青睞,因此小農市集越開越多,書店裡也看得到。
    2012/04/16 19:23
  • 【一步一腳印】歐吉桑的有機桑椹 自然農法成先驅!

    雖然歷經高溫乾旱,不過在台南鄉間,這一大片的桑田,還是結實累累,正當果園主人陳坤生,開心前往迎接豐收的時候,沒想到卻有女性員工開始抱怨甚至當面對他,潑了冷水。
    2011/05/08 22:15
  • 石碇慢吞吞茶葉,業者?

    傳統茶園少不了農藥的疑慮,而這片純粹自然農法的茶園,沒有農藥肥料,連水都不灑,高定石17年無為而治,園裡鳥叫蟲鳴,芒草蕨類與茶樹共茁壯。
    2009/05/14 15:11
  • 【一步一腳印】石碇慢吞吞茶葉 堅持自然農法

    電視廣告裡的茶園風光,有一列列整齊如畫的茶樹,高定石的茶園,卻絕對不是那個模樣。 沿著森林裡,陡峭難行的小路往上爬,偶爾要低頭彎腰,與大蜘蛛擦身而過,腳下坡度略平的時候,高定石突然從旁邊一叢矮樹,摘下幾片葉子來吃。茶農高定石:「吃這個更夠力,吃吃看,這個是青心烏龍。」 原來看著也是雜樹林一般的,就是高定石的茶園了,這不是上野外求生課,高定石對來客,都會以「生菜沙拉」,熱情款待,不過這個沙拉沒醬料,不是什麼芽菜萵苣,就是直接把剛摘下的茶葉嫩芽,放到嘴裡嚼,一開始,一股苦味攻佔味蕾,不過漸漸有了變化。茶農高定石:「你咀嚼入咽以後,它大概1、2分鐘以後,它會先兩頰會生津,吞嚥以後喉嚨會回甘起來。」 高定石會盯著你嚼到最後,茶葉渣別吐出來,也要吞下去,這可是他一大養生撇步,歡迎大家盡量吃。定石:「它裡面維生素、微量元素,也都比較沒有被破壞掉,傳統茶園它不可能,這樣子這樣子就能吃。」 傳統茶園少不了農藥的疑慮,而這片純粹自然農法的茶園,沒有農藥肥料,連水都不灑,高定石17年無為而治,園裡鳥叫蟲鳴,芒草蕨類與茶樹共茁壯。高定石:「我這樣隨便一拔,你看這一整包都是有機質跟腐層值的土,它是排水性很好,又很肥沃的土,你看,它的土是黑的,又是鬆的。」高定石:「喔,這裡就有,一隻很大的蚯蚓。」 其實這塊高家傳承近百年的山中茶園,也曾經殺蟲除草,一棵棵茶樹,小小巧巧整齊排列,到了高定石的手中,卻變了樣。高定石:「我如果這麼年輕,就回來接茶葉,我用傳統的方式在做,我就不用回來接茶葉,我這樣會,基本上來講,就說走不出自己的一條路,跟自己的品牌出來。」 高定石的爸爸,因為癌症死亡,他一直覺得,那是長年使用農藥的後遺症,而說到年輕,他接下茶園時,28歲,很難想像吧,講話非常非常慢的高定石,曾經是四處跑的女裝業務員。高定石:「我的想法是說,不管男生或女生,一生當中我覺得,都應該要經過在外面,sales這一段的磨練,自己可以成長,而且也可以獨當一面。」
    2009/05/10 22:17
  • 【一步一腳印】鹽地番茄另類達人 爆漿香甜的玫瑰番茄

    像許清水這樣的農民應該不多吧,客人來參觀果園,三兩下被他拉著一起下田。番茄農民許清水:「來帶你來割草,走走走我帶你去。」 番茄溫室裡沒農藥,草一直冒,要連根確實拔除,客人有點累了,許清水這樣子哄。許清水:「我做你女婿,你要吃番茄、水果都不用買,還很好吃。」 那位伯母並不是許清水岳母,不過急著找女朋友的他,知道人家有女兒,這麼喊幾聲,自己很開心,倒是有一點是真的,這裡的番茄跟草一般高,因為才剛種,再過一陣子架起架子,還有很大的變化空間。許清水:「工作很多,但是?天看不一樣,就當做看孩子一樣,每天每天都在長大,你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要看長大了的「孩子」,應該到旁邊幾個溫室,乍看一片綠,裡面其實已經結了不少果實,有比較紅熟的,許清水直接摘下來試。記者:「幾度啊?」許清水:「12度多,這是剛開始紅,你如果下個禮拜開始採收的時候,大概13度都會超過。」 而別的地方,一般小番茄甜度不超過10度,許清水之所以能種出特甜小番茄,秘訣之一藏在土壤裡!這塊在北港溪邊的地,離出海口只有1公里,近年來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含鹽分高,卻剛好適合番茄生長;另外,許清水還講究,果實一定要在樹上待到9分熟以上。許清水:「阿嫂啊,摘紅一點的喔。」 許清水把一些農事用來「創造就業機會」,不然他的電話應接不暇,好忙!許清水:「這又是要吃小番茄的,所以我跟人家講,我這批不好吃,因為我東西不夠給人吃了,這些都是吃過我小番茄的,只有我的小番茄合口味,別的吃不合,所以一知道我今天要採小番茄,就一直有人打電話來問。」 許清水的果園偏僻,不過番茄好吃,自然有吸引力,而嘴裡說苦惱,他其實是個愛熱鬧的人。電話不斷,到處招朋友來看番茄,而不講電話的時候,嘴巴也沒閒著,檳榔一直嚼一直嚼,採取無毒農法的人,怎麼會做這種讓醫師搖頭的事呢?許清水:「因為有時在這裡覺得無聊,就吃一吃,其實沒有吃也沒有關係。」 講起來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後來許清水解釋,是因為要跟一些村裡的老人家搏感情,就跟著嚼起來了,還好有那些老人家的智慧與經驗,他學會怎麼深層翻土、曝曬,總算解決幾個月前土壤急劇鹽化,鹹死6成以上番茄的問題。許清水:「那不只是鹽基,那有一部分是我流的汗。」
    2009/03/29 22:18
  • 【一步一腳印】助人利他最快樂 有機園丁復大地

    茶農王有里:「一般不是有機栽培的,一定要剷除,但是剷除,就沒有這個,就沒有蟬,沒有蟬,就沒有好聽的聲音,所以還是要留下來。」 明知道蟬的幼蟲會吃茶樹的根,還是放牠回土裡,而且再把土覆蓋回去,免得被鳥吃掉,只要茶園看得到的蟲,王有里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任由蟲在茶樹上生活。 18年前,王有里就下定決心不再噴農藥,因為他的弟弟,農藥中毒過世,所有悔恨也似乎轉移到茶蟲身上。王有里:「捉到就揑死牠,順手就揑死牠,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個、第二個月,心裡就麻麻的,同樣是生命,我為什麼要這樣子做?」 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知道沒有退路絕不能再用農藥了,於是從趕盡殺絕到視而不見,不再抓蟲,但問題還是沒解決。王有里:「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對不對,雖然是看這些蟲生活得很快樂,但是我自己變得不快樂,我經濟來源有問題啦、然後我的收成有問題啦!」 殘留在泥土的農藥,讓他第一年第二年還勉強收成,第三年的冬茶全淪陷被蟲吃光,就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人送上溫暖。王有里:「那這些支持我的人,他還是願意把錢先給我,你生活還是要過,但是你沒茶葉沒關係,下一季再給我,那我說,萬一下一季蟲更多,還是沒有怎麼辦?他說沒關係再等下一次,下一季又沒有怎麼辦,再一年、再下一年,又沒有怎麼辦,他說,『有里啊,你不會那麼倒楣,一定會有的』,有他們這樣的鼓勵支持,我才能很堅決的走下去。」 勝利是給堅持到最後的人,過了一個冬天茶蟲減少了,終於又可以收成,但整個茶園只採收100台斤,非常少以前用藥的1/10產量,不氣餒繼續努力,慢慢的累積到300台斤。王有里:「完全不防治牠的時候,產量反而一直在增加當中,那這樣子,我就覺得我的做法是對的。」 王有里發現不去捉蟲,牠就不會四處躲藏也不敢到處產卵,蟲的密度一直下降,危害也跟著減低;除了蟲,雜草是農民另一個心腹大患,不過王有里卻也任由雜草叢生,甚至高過他種的茶樹。王有里:「因為裡面有兔子寶寶,所以我不能把它(雜草)割掉。」 放眼看去整個山坡,幾乎已經看不出來是個茶園,為了讓野兔好好安心的繁衍下一代,茶園已經兩個月沒有割草了。王有里:「有一個圓圓這個凹下去,雜草就倒向旁邊,它還有排泄物在,這個表示牠有在這裡停留。」 不僅為了兔子,每年4.5月螢火蟲繁衍季節也不割草,甚至連青蛙出沒區域草也不割,認真看待雜草的功能性。王有里:「它死亡之後會又轉換成另外一種肥料,茶樹也需要那種,你雜草蓋住泥土不會流失也是好處,所以它在死之前還做了一件好事。」 王有里尊重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住民,包括土裡數不盡的昆蟲微生物,也因此孕育出豐富的生態,更堅定不能噴農藥。王有里:「我看到一群群鳥,一群兔子,因為我在這裡,牠們可以生活,還叫來叫去,那麼快樂,我覺得我不僅養活我家裡的人,還有辦法養這麼多動物,一時之間,我覺得我的能力好像很強的樣子,所以那種快樂、那種喜悅,不是幾斤茶葉或多少可以比的啦!」 但心中的喜悅,卻無法和同業分享,有機這條路,王有里走得非常孤單。王有里:「因為同行的農民一直說,你瘋了,蟲不噴藥就算了,竟然還不捉!」 同行異樣的眼光,他默默承受,熬了十年,終於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王有里:「後來又接觸到慈心這群義工,因為他們是學佛的,他們很有愛心,我覺得我做得更對了,我就覺得,我不孤單了。」 慈心基金會義工董事長賴錫源:「有機應該是一種態度,生活的態度,心態,是為人類的健康,是為後代子孫的健康,為整個大地土地的生命的永續。」 賴錫源原本經營鋼鐵生意,有一天遇到關懷生態的日常老和尚,認同老和尚要農民不噴農藥,護地利他的想法,他放下自己的工作,一起推動有機農業,成立了慈心基金會。賴錫源:「學者、專家、農友還有消費者,所有的人都給我三個字,一句話:不可能,甚至於有的人叫我說,你笨歸笨,不要笨到那種程度,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台灣地處亞熱帶高溫多濕,有機環境不如歐美溫帶國家,病蟲害尤其嚴重。賴錫源:「驗證老和尚講的,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困難一定有,他也自許,我們要學習常敗將軍的精神,越挫越勇,只要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對人類對大自然環境有幫助的,雖然困難,但是我們應該堅持。」 基金會成立後首推有機認證,確保消費者吃到的,是沒有農藥污染的蔬果,也讓有機農民多一層保障。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把它割一些數量出來,他們會送實驗室把它打成汁檢驗。」 蘇慕容:「採完標準動作,一定要叫農夫簽名,一般採的時候,農夫一定要在現場看著我們採。」 蘇慕容原本任職農委會,發揮他的專長幫農友做認證,每一批作物收成前,一定都要進行檢驗,為了掌握整個生產過程,他要求農民每天寫工作日誌。蘇慕容:「農民忙了一天的農務,你要叫他拿筆,再把今天做的事記載下來,他是排斥的,大部份是覺得說,拿鋤頭比較輕,拿筆比較重。」 最後想出一個辦法,簡化表格方便填寫,還設計貼紙,但問題出在農民根本沒意願。蘇慕容:「去一個一個教,教的時候,其實也有人今天教完明天還是忘掉,就是不會去記,那就是這個周而復始,不斷、不斷重覆,那就是一而再、再而三耐心地去陪他。」 蘇慕容還要幫忙解決種植上的疑難雜症,力推慈心農法把蟲當朋友,在菜園裡特地留一個區塊,這是要給蟲和老鼠吃的,希望牠們別吃過界,原本還很擔心農友無法認同這樣的做法,沒想到他們的包容力超乎想像。 蘇慕容:「她認為最旁邊那排是給蟲吃的,所以就把蟲捉去放在旁邊那區,她先生就問她說妳在幹嘛?她說我在捉蟲,我把牠放在這裡,讓牠們集中吃,她先生就跟她說,你如果在吃飯的時候,被人家搬來搬去會愉快嗎?他說你就給牠放那裡就好了,你為什麼要動牠呢?」 農友的轉變令蘇慕容很欣慰,8年前,放棄農業改良所的鐵飯碗,主管同事都勸他三思為他惋惜,他所堅持的只有一個信念。蘇慕容:「這裡不是一個可以有名有利的地方,但是這裡可以體會到,很多的過去所看不到的一種生命的價值。」 慈心基金會義工林小娟:「好,菜來了哦!大家來幫忙哦,小心哦,不要弄到了。」 為了幫農友找出路,慈心成立有機商店,販賣辛苦種出來的有機蔬果。林小娟:「高麗菜很漂亮喔!」 蔬果先送進倉庫,清點過後義工馬上將青菜上架。11年前菜要上架可沒有那麼容易,農友剛轉種有機葉子上佈滿小蟲,義工必須把菜葉一葉一葉翻開來處理。林小娟:「那個蟲太小了,幾米釐小而已,然後你一定不能用手捉,整個葉面上都是這個東西,只好用刷子,找那種毛很軟的,像毛筆,很軟很軟,然後我們就拿個桶子放一些菜,因為牠一定要吃飯,我們不能說把牠給餓死掉,我們會放一些菜葉在裡面,然後再把蟲慢慢刷下來這樣子。」
    2008/10/12 22:34
  • 【一步一腳印】都市醫生棄高薪 為兒徜徉自然抗病魔(下)

    鋒面跟颱風外圍環流,南北夾攻,農莊的「自然農法日」,還會有人來嗎?突然,就從老屋樹叢間人冒了出來,自然農莊會員翁老師:「我弟跟另外一位會員,他去摘菜,我們就回來。」 在大學教會計的翁老師,是資深會員,熟門熟路大雨天也還有一批新人跟著來,因為這裡能享受的,不是到處找得到的。員翁老師:「我們這邊是設計成小孩子打赤腳。」記者:「可以下去的狀態?」翁老師:「對。」 於是,赤腳大軍出發有趣的是,去除了鞋子的「保護」,反而更覺得安全因為這一踩會不會打滑腳ㄚ子第一時間就能反應,而走著走著,軟軟的土地雨中居然讓人覺得暖暖的。 陳惠雯:「老師老師,不好意思,那裡有一顆紅紅的,那是福壽螺的蛋?」翁老師:「對,我想可能就是,那個有毒的,那個是害蟲,如果我們知道牠特性的話,知道牠的優缺點的話,我們就知道,怎麼樣才可以跟牠共處。」 福壽螺一項特性,就是水位低了,便會把自己封閉起來,這時候如果調控水位得宜,一定時間後再讓福壽螺「出關」,牠反而成了很好的除草幫手,聽來不可思議。 不過陳惠雯說,大自然就是讓人處處驚奇。陳惠雯:「哇,玉米喔!看看那棵,好大哦!像我們出去,我們要出國的前1、2天,也是風很大嘛,然後很多玉米就倒了,我們就想,糟糕了,要出國了,怎麼辦,沒有時間,第二天來看,大部分自己都站回來了。」
    2006/06/04 22:24
  • 〈新聞部報告〉黎旭瀛推廣「自然農法」 落實生機飲食

    黎旭瀛當年是「紅螞蟻合唱團」的吉他手,當了醫生之後,目前又重回原野,成為生機農莊的農夫,驅動他的是源於天性那源源不絕的父愛。
    2003/07/26 23:0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