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劉詩詩周杰倫龍天翔超級冰冰Show文化幣2024落榜統一獅胰臟癌年輕人深藍壓力顧婕
  • 搜尋:

    與病毒共存 結果共404筆

  • 迎後疫情時代 餐飲業「3大變遷趨勢」

    台灣面對疫情持續擴散及不斷變異,「與病毒共存」成為餐飲業的最大課題之一,在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持續不少店家承受不起現實壓力關門大吉,現在就有產業專家分析,身處這後疫情時代,餐飲業將迎向3大變遷,帶您一起來看。
    2022/02/12 22:55
  • 全球確診已破四億人! 北歐、英國全面解除防疫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4億人,世界衛生組織警告,Omicron變種病毒的BA.2亞型,傳染力更強,預計還會看到更多感染案例。不過歐美各國卻已經開始在鬆綁防疫,繼丹麥、瑞典之後,英國也宣布,二月下旬解除所有防疫措施。美國最新民調顯示,高達70%的民眾,願意開始接受與病毒共存。
    2022/02/10 22:28
  • 棄嚴防死守轉與病毒共存 各國防疫鬆綁一覽

    丹麥2月1日起成為歐盟第一個解除國內近乎所有防疫限制的國家,美、英、法、瑞典及韓國也紛紛鬆綁,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
    2022/02/10 13:22
  • 英格蘭防疫提前鬆綁 強生:可能月底取消確診者隔離規定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今天宣布,如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感染率保持穩定,本月底英格蘭將宣布取消確診後必須自我隔離的規定。
    2022/02/10 09:42
  • 歐洲邁向與病毒共存 放寬防疫限制 各國想法大不同

    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事處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3日表示,歐洲疫情正進入最後階段,儘管到了3月,Omicron恐怕會感染6成的歐洲民眾,但Omicron變異株已經將歐洲疫情帶入新階段,故歐洲疫情可能因此終結,不過要有效控制疫情擴散,有三個條件非常重要。今(9)日《FOCUS午間新聞》邀請到人在義大利的旅歐資深媒體人李登文,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歐洲疫情截至今日仍相當嚴峻,但歐洲國家在心態上,已經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視COVID-19為地方性流行疾病,期盼能盡快讓人民的生活恢復正常。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事處主任克魯格就提到,基於三個原因,歐洲疫情將進入『緩和的平靜期』,第一,春天即將到來,民眾多往戶外活動,減少了群聚感染的風險,第二,雖然Omicron傳染力強,但威力較弱,比Delta變異株更容易控制,第三,歐洲國家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目前大約都有達到7成以上,但最重要的還是人民要做好「個人防疫動作」,避免疫情再度爆發。」
    2022/02/09 15:47
  • 疫情狂燒「清零」還有望? 陳時中這樣說

    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潛伏期不定,傳播力又很驚人,到底台灣是能否達到「清零」目標呢,現在有不少人都抱持懷疑態度,尤其已經有許多國家放棄清零,改以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著手,而眼看確診數字不斷攀高,台灣的下一步,又該如何應對。
    2022/02/08 22:58
  • 口罩拜拜!加州.紐澤西隨民心解封 與病毒共存

    疫後不可或缺的口罩,現在美國各地要陸續摘下,除了原本就禁口罩令的共和黨執政州,接下來幾個星期,民主黨執政的包括紐澤西、康乃狄克、加州等地,也都對外宣布解除口罩令時間點;除了加州外,這幾州的校園口罩也通通解封,顯示美國在疫情趨緩下,已迫不及待回歸疫情前生活樣貌。目前全美僅約180所學校,沒有開放到校上課,遠少於一月中的6千所。而美國CDC疾管中心週一再把日本、古巴等六國 (利比亞、亞美尼亞、阿曼和剛果),列入最高旅遊風險等級。
    2022/02/08 19:57
  • 入境檢疫縮短5+5? 陳時中:元宵節後考慮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今天(7日)接受廣播訪問,坦言元宵節過後將考慮入境檢疫天數,從14天縮短至10天,一定會有7+3方案,但是否進一步縮短到5+5方案,還在考慮,但不可能實施與病毒共存,要一步步來做,至於各界關注何時開放國門,陳時中說會以商務客為優先,最快是2月底。
    2022/02/07 22:27
  • 香港須堅持「動態清零」 官媒:與病毒共存遑論通關

    香港本地疫情嚴峻,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近兩日接連發文評論,稱香港需堅持「動態清零」的抗疫方向,並批評「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又指假如實行「與病毒共存」,則遑論與內地實施免檢自由通關。
    2022/02/07 13:28
  • 「今天快篩沒?」成問候語 美國與病毒共存之路新常態

    從戴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再到第1劑、第2劑、追加劑疫苗打好打滿,這是過去2年美國防疫生活寫照。但要從抗疫走向與病毒共存,光靠口罩、疫苗可不夠,家裡還要備足快篩試劑。
    2022/02/07 13:09
  • Omicron蔓延全美 估死亡數今夏恐破百萬

    越來越多國家接受「與病毒共存」,繼丹麥之後,瑞典宣布將全面解除限制,WHO歐洲官員還表示,疫情可能快結束了,連美國的確診病例也有下降趨勢,只是死亡人數卻持續攀升,專家預估,這個夏天,美國死亡人數就會突破百萬。
    2022/02/04 18:08
  • 越南今年GDP目標喊6% 台商:國境開放有助復甦

    越南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在6%至6.5%之間。台商圈觀察,疫情蔓延逾2年仍未見終點,市場已趨向保守;但企業肯定越南開放、「與病毒共存」的態度,認為這將有助經濟復甦。
    2022/02/02 18:10
  • 確診也不必隔離 丹麥解除防疫限制與病毒共存

    丹麥2月1日起完全取消防疫限制,不但不強制戴口罩,甚至連確診了,都不需要強制隔離,真正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方式;不過世衛警告,全球Omicron疫情還沒有到高峰,甚至還有傳染性更高的BA.2變種亞型,現在談完全恢復正常生活,時機過早。
    2022/02/02 17:52
  • Omicron變異株偽裝術!症狀有「這些」 與病毒共存時機點在「此時」

    本土疫情仍在延燒,感染Omicron變異株,因為症狀輕微,很像感冒,常常讓人搞不清楚,是不是有症狀就要出來篩檢,專家看法兩極,而台灣要與病毒共存,該怎麼精準篩檢,來看這則報導。
    2022/01/27 22:46
  • 旅法導演紀錄疫情下的孤島 反思人與大自然共存關係

    全球擴散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已造成超過3億個確診病例、5百萬人死亡,曾被譽為防疫典範的臺灣,近日再度爆發本土病例,公視紀實《一座孤島 瘟疫蔓延時》,由擁有旅法背景且熟稔歐洲古典及當代美學的陳怡蓉執導,以文學與哲學角度詮釋全球疫情的新創紀實短片,希望藉由《一座孤島 瘟疫蔓延時》一片,帶領觀眾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未來該如何與病毒共存。
    2022/01/26 15:06
  • 美英縮短隔離天數台灣可跟進? 你贊成現在與病毒共存嗎?

    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驚人,比Delta變異株還厲害,但多半是輕症,而且病毒量在確診第三天達到高峰後,會急速下降,美國、英國因應Omicron變異株的特性,就縮短隔離的天數到5天,有些專家學者認為台灣也可以縮短居隔的時間,但有些醫生不認同,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2/01/25 22:46
  • 英國防疫新階段 完整接種疫苗旅客不再強制採檢

    英國政府今天聲稱防疫策略進入「新階段」,將對完整接種疫苗的入境旅客取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強制篩檢措施,也不要求未接種疫苗的旅客自我隔離。
    2022/01/25 10:33
  • 本土狂炸…陳時中喊清零 專家嗆「頭腦壞掉」這事更重要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多點爆發,前副總統陳建仁等專家喊話學習與「病毒共存」。對於近來桃園亞旭和高雄港皆爆發群聚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 (22)日說,現階段仍朝清零方向努力,未來要與病毒共存要從「3方面」改變。對此,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清零是頭腦壞掉」,如今Omicron傳播快,不可能再用清零方式,並認為,「改用減災的方式思考才能共度到與病毒共存。」
    2022/01/23 17:21
  • 餐廳老闆嘆:清零或共存都是死路 網揭疫情「唯一勝者」

    2021年5月本土新冠燒開,疫情警戒立刻3級跳,讓原本慘澹的餐旅業雪上加霜。其中,內用禁令造成很多店家撐不住,紛紛宣布熄燈謀生路。如今新一波疫情捲起,全台多點齊爆且日漸增添的本土個案,讓一名餐廳老闆嘆道,接下來不管「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對他們來說都是死路一條。
    2022/01/23 17:20
  • 不再堅持「清零」 蘇揆:不排除與病毒共存

    疫情延燒,不少人都擔心會不會恢復三級警戒,但前一天行政院長蘇貞昌才說,努力清零,但不排除未來跟病毒共存,就連前副總統陳建仁也說,清零已不切實際,要做好共存的心理準備,但隨著桃園移工群聚爆發,不少人都擔心,難到三級警戒要回來了嗎?
    2022/01/22 13:31
  • 想與病毒共存?桃園一夜增60例 醫:當它塑膠做的嗎

    本土疫情多點爆發,Omicron燒進社區,昨(21)日晚間亞旭電子廠又新增60例確診,已累積66人染疫,消息一出,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發文直言「就說跟病毒共存沒那麼容易,當病毒是塑膠做的嗎?」,認為台灣現階段應朝「有條件式與病毒共存」的方向發展。
    2022/01/22 09:02
  • 「追求零確診不切實際」 陳建仁:要準備與病毒共存

    Omicron變異株成各國主要傳染變異株,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今天說,在有快篩、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下,追求零確診已不切實際,應要有「與病毒共存」心理準備。
    2022/01/21 19:10
  • 疫情擋不住不追求清零? 蘇揆:不排除與病毒共存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日前說,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與病毒共存」是高疫苗覆蓋率國家作為。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1日)出席「公平交易委員會成立30週年慶祝茶會」會前受訪談及疫情表示,國際疫情嚴峻,台灣目前對於相關相關確診者都有跡可循,並且努力清零,但也不排除未來與病毒共存。
    2022/01/21 15:19
  • 「與病毒共存」擠市集沒在怕 印度民眾:打過疫苗多輕症

    印度爆發第3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但民眾顯然已因疫苗大幅降低死亡率而鬆懈,從市集人山人海的景象看來,民眾已無懼於病毒,開始學習與它們共存。
    2022/01/21 14:57
  • 「失控就要封城」醫揭病毒共存3危機:想得太輕鬆

    本土個案連環爆,從桃園機場、聯邦銀行燒到西堤群聚,如今疫情進攻南台灣,高雄一家3口染疫,某幼兒園師生立刻進行篩檢,然而,近來台灣掀起「與病毒共存」聲浪,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直言,「想得太輕鬆了!」
    2022/01/20 16:1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