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夫妻檔施工業者離婚余天中風旅遊警示陳沂張元植寵物店老闆輕生港星陸委會
  • 搜尋:

    玉米 結果共1,091筆

  • 高營養!吃玉米吸出蟲 網笑:這沒農藥殘留

    不少民眾喜歡吃玉米,但最近有一名男網友分享吃玉米的經驗,讓他直呼悲劇。男網友提到自己習慣會先吸一下玉米芯的湯汁,不料竟然吸出一條已經煮熟的小白蟲。當下他嚇了一跳,但網友們則戲稱「這應該是有機無農藥殘留,免驚啦!」
    2018/06/12 18:50
  • 可買2個便當!烤玉米一支110元 網揭「計價」內幕

    烤玉米是台灣到處可以見到的傳統小吃,不過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PO文表示,自己在台中梅亭街買了一支約30公分的碳烤玉米,沒想到最後被店家收了110元,讓她覺得驚訝地直呼,「快可以買2個便當了」,引發不少網友議論!
    2018/06/02 22:50
  • 打開冰箱驚見老婆「姊夫」 人夫害羞問:我該注意什麼?

    「長這根」真的會讓人好害羞!一名男網友日前打開冰箱時,看見妻子買的玉米後,卻讓他害羞地問「我有需要注意什麼東西嗎?」立刻引起網友熱議。
    2018/05/25 13:24
  • 「海廢王」手搖杯 大數據監測拚源頭減塑

    不想餐餐吃下塑化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自備耐高溫餐盒,不拿一次性餐具,民眾支持減塑概念業者也懂得抓緊潔淨商機!有新創團隊從日本引進租賃環保杯,成功導入大型園遊會與路跑活動,一年下來替台灣減少6萬個廢棄杯,餐具大廠採用綠色塑膠做餐盒,從玉米萃取出聚乳酸PLA,標榜純天然.可分解,環保團體則是把淨灘撿到的垃圾當成線索,透過科學監測,長期紀錄分析,再向公部門提出建言,從源頭管理讓垃圾變少。
    2018/05/17 22:56
  • 爽煮鮑魚麵傻眼!他失落「嚼奶頭」2分 業者:野生口感

    台中1名蔡先生日前見1款鮑魚麵在促銷,外包裝標榜「內有鮑魚」和「台灣製造」,讓他不禁心動買回家,不料烹煮後卻超傻眼,因為裡面的2顆鮑魚超迷你,只有玉米片大小,「我還以為我看到奶頭」,最後嚼了2分鐘才捨得吞下。對此,業者解釋,產品使用的是南非野生鮑魚,尺寸較小,注重的是「野生口感」。
    2018/05/17 21:34
  • 煮泡麵鮑魚如玉米片 消費者:好失落啊!

    別被外包裝騙了!台中一名蔡先生買了鮑魚麵回家煮,2片鮑魚非常迷你,直徑約1公分,乍看之下如同玉米脆片,吃完覺得好空虛,他說雖然知道外包裝的圖片大多都是參考用的,但未免差異太大了吧!覺得有點被欺騙的感覺,消保官也建議業者還是要把主要原料「鮑魚」份量標示清楚,才不會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而鮑魚麵業者解釋,他們注重的是「口感」,因為是南非野生鮑魚會比照片上的小,但強調每包泡麵內都有完整2顆,並非鮑魚切片。
    2018/05/16 14:32
  • 台式炸物色香味俱全 鹹酥雞是銷量No.1

    在國外要吃道地的台灣小吃可能要碰碰運氣,不過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很多台灣移民,那想吃鹹酥雞、烤玉米、烤香腸這類夜市小吃就再也不是夢了,芝加哥、洛杉磯、紐約就有一些台灣人開的小吃店,不但口味道地,還有改良版的創意菜色。
    2018/05/15 17:46
  • 說變就變中國特色 抗美大豆轉自家改種

    現在正值春耕時令,農天已經要播種了,東北黑龍江和吉林的玉米農戶卻突然把種子全退給經銷商,要求更換成大豆。突然出現換貨潮是受到新頒布的政令影響。由於美中兩國的貿易衝突還沒化解,中國列名加高關稅的大豆,官方祭出優惠補貼政策、獎勵擴大種植。但這也衍伸另一個問題,大陸嚴令禁止自家農民種植基因改造的大豆,現在即便解禁社會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因此擴大種植之後,恐怕讓農民面臨了滯銷的政治風險。
    2018/05/10 21:05
  • 單親爸攜2子路邊賣玉米 常被檢舉生活陷困頓

    「大家快來買喔!好吃的玉米!」台中一名單親父親帶著2名還在就讀國小的孩子,在路邊擺攤賣一根25元的現煮玉米,這名父親表示自己過去在工地摔斷腿,之後就很難再找到工作,最近因為老父親要開刀看病,再加上老母罹患失智症,也無法申請低收補助的他們,全家經濟陷入困頓,沒想到出來擺攤做生意卻常被檢舉,因此許多網友也開始號召買玉米,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2018/05/04 13:56
  • 北韓最頂級冷麵! 直擊玉流館北京分店

    27日金正恩特地帶了平壤著名餐廳的冷麵給文在寅品嚐,據說平壤冷麵,韓劇《太陽的後裔》有著墨、2000年前金大中訪朝吃的也是這道。我們直擊這家餐館在北京的分店,去看看平壤冷麵的真面目。
    2018/04/27 19:55
  • 大甲媽遶境! 1600斤玉米、西瓜補信眾體力

    大甲媽9天8夜遶境,19日來到彰化埤頭和北斗,有熱心的信眾把家裡種植的玉米田收割,現場煮玉米給大家吃,另外也有人提供西瓜和苦茶,甚至有中醫診所請治療師街頭服務,非常有人情味。
    2018/04/19 23:59
  • 不只小吃、PIZZA車也來! 大甲媽遶境吃多元

    大甲媽遶境第3天,發現沿路小吃真的很多元,有信眾準備了近萬斤的水煮玉米,還有真材實料的「芋粿巧」,甚至連窯烤披薩車都來了,免費分送素食披薩,替徒步遶境的信眾加油。
    2018/04/16 23:56
  • 吃玉米驚見「灰白色不明物」 內行人解答:是高級貨!

    路邊攤販賣的水煮玉米,香氣常讓人招架不了,忍不住買來享用,但有一名網友買到的玉米,剝開葉子發現上半段有「灰白色不明物」,讓他看了覺得噁心,忍不住問「這是什麼?」沒想到有內行人直呼「這是高級貨」。
    2018/04/07 14:10
  • 墾丁破百乾麵「轉個碗」再加40元 店家回應:醬料不同

    墾丁大街又爆爭議,一名網友到墾丁消費用餐,沒想到一碗配料僅有肉醬、玉米與蔥花的乾麵要價180元,更離譜的是「轉個碗」,幾乎一模一樣的內容竟然坐地起價變成220元,讓網友罵翻,對此店家回應「醬料不同」。
    2018/04/05 09:56
  • 超滿30元炒飯竟被嫌 原因出在「這一味」

    對於許多外食族來說,一餐花個5、60元甚至上百元是很常見,不少民眾為了要省錢,都會想辦法找「俗擱大碗」的食物。最近有網友分享,他買了一盒炒飯,便當盒幾乎塞滿滿,價位只要30元,讓網友直呼老闆超佛心,但卻有不少人嫌棄這盒炒飯。
    2018/03/22 17:18
  • 不鹹食物也含鈉! 餅乾、玉米片、果凍愛注意

    其實很多吃起來不鹹或是嚐起來是甜的東西,裡頭也藏有鈉。例如麵條由於加入小蘇打增加Q度,鈉含量自然高,甚至白麵包、麥片、果凍仔細看這些食物的成分,鈉含量都不低!
    2018/03/19 19:11
  • 「30天不重複早餐」做給父母吃 暖男大生讓女網友想嫁

    大陸湖北一名黃姓男大生,最近在網路上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前陣子放寒假時,他幫父母親擬定了一份「30天不重複早餐」的計畫,並且將每日菜色照片分享上網。不少網友看到後,紛紛大讚他是「暖男!」甚至還有許多女性網友直呼「想嫁給他」。
    2018/03/14 12:34
  • 從不敢踩泥土 到都會小孩說要再來

    學童踩進田土、戴著斗笠,觸摸著曬乾的農作物,了解自己吃的蔬果種子如何來的,剝開玉米採集種子後親手裝進玻璃瓶,滿心期待帶回家後種在自家的小盆栽內。
    2018/03/12 09:00
  • 美式炸雞新吃法 淋蜂蜜﹑配甜點最對味

    美國最近流行起的蜂蜜炸雞,在炸得酥酥脆脆的炸雞上淋點蜂蜜,搭配醃黃瓜、洋蔥等配菜,超級可口。還有店家推出搭配甜甜圈、玉米蛋糕的蜂蜜炸雞新吃法,引發一股風潮。
    2018/03/08 19:17
  • 新手爸媽餵大量玉米 1歲嬰「胃撐爆」險沒命!

    大陸浙江一對新手爸媽,日前餵食才1歲多的女兒,一大碗玉米「補充營養」,不料隔天,女嬰開始喊肚子痛,甚至腹脹到西瓜般大小,還伴隨呼吸急促等情況,家長緊急送醫,檢查發現原來禍首就是這些玉米,把孩子的胃「撐爆了」!
    2018/03/06 10:41
  • 2018恐不平靜 蔡明忠:通膨怪獸將反撲

    全球景氣持續擴張,推升物價上漲的效應也逐漸浮現。隨著國際紙漿價格上揚,其他包括黃豆、小麥、玉米、原油、鋼鐵等大宗物資也齊聲喊漲,牽動各行各業都面臨成本升高的壓力。專家警告繼餐飲業和需要用紙的產品外,木製家具、室內裝潢也逃不掉,民眾在薪資不漲的情況下荷包勢必又得大縮水。
    2018/03/01 22:58
  • 年節後減重 營養師:別錯吃種類

    春節假期進入尾聲,節後想要減重的民眾要注意,台中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師蔡慧君今天提醒,別吃錯高熱量食物了,門診中一名博士生只吃玉米,以為是蔬菜,結果體重不減反增。
    2018/02/20 15:20
  • 收容所嗑關東煮!傅崐萁想續碗 蔡英文虧:拿太多了

    花蓮強震造成4棟大樓倒塌、市區滿目瘡痍,還有365戶災民無家可歸,只能暫時住在縣府小巨蛋以及中華國小開設的收容中心。總統蔡英文8日晚間前往小巨蛋探視,和花蓮縣長傅崐萁一起與災民共餐;不過,面對熱騰騰的關東煮和玉米湯,蔡英文不願多吃,還猛虧一旁的傅崐萁「拿太多碗了吧!」
    2018/02/10 16:33
  • 墨西哥美食玉米粽 密西西比發揚光大

    美國密西西比州,有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叫做玉米粽。把玉米磨成粉,加入香料及水變成糊狀,再包入絞肉和蔬菜蒸熟,非常美味,幾乎每間餐廳都可以吃的到。玉米粽其實是道地的墨西哥美食,隨著百年前的移工落腳密西西比,再一代代傳下去,不少餐廳都已經傳到第四代。
    2018/01/22 16:56
  • 會「加溫」的背心 口袋藏電源、胸背裝發熱片

    入冬以來首波寒流即將報到!該怎麼穿比較保暖?室外冷颼颼,進到捷運或室內辦公又覺得熱,過去的洋蔥式穿法已經不流行,現在有達人建議「玉米式穿法」,穿發熱衣加厚外套,方便穿脫。另外也有業者推出「會發熱」的背心和外套,靠行動電源加熱,薄博一件抵兩件。
    2018/01/08 19:3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