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心血管疾病 結果共1,239筆

  • 多吃高纖食物降心血管疾病、防失智! 專家教4招補充

    多吃富含高纖維的食物,能為身體帶來何種益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可保持腸道環境健康,避免肥胖與並顯著降低各疾病發作的風險。先前的研究即指出,多吃纖維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有益,且能預防糖尿病、癌症,而《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刊載的最新研究表明,成年人攝取足量纖維質,可降低老年後的失智風險。
    2022/06/05 11:19
  • 糖尿病確診「重症死亡高3倍」 3招必學降低併發症危害

    近期新冠肺炎感染數逐日增加,雖然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提高警覺。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糖尿病患者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若合併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等疾病,患病後康復情況可能更差。
    2022/06/04 16:00
  • 有利增好膽固醇! 研究:雞蛋可能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

    每天吃雞蛋攝取的膽固醇量會太高?北京大學一篇發表於期刊《eLife》的新研究指稱 ,每天攝取一顆雞蛋,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2/06/04 09:30
  • 炎熱當心血液濃稠!心血管疾病注意1點 別怕染疫不就醫

    國內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洪峰期,醫院是病毒傳播的高風險環境,為免人群密集接觸染疫,部分慢性病患不想時常進出醫院,但臨床發現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已出現胸悶症狀多日,還硬撐在家不想就醫,直到呼吸困難十分痛苦才被家屬緊急送醫。
    2022/06/03 16:07
  • 有怪味父女陳屍多日 鄰聞異味急報警

    怎麼有怪味?鄰居報警竟發現一對父女陳屍家中。昨天(2)上午,基隆七堵一處民宅,有住戶聞到奇怪的味道,打電話報案,員警進到屋內發現一對父女已經死亡多天。黃姓男子有心血管疾病,疑似先猝逝,身障的女兒因為無法自理生活,沒人照顧,也跟著爸爸離開人世。
    2022/06/03 12:37
  • 端午節後竹筍季!專家曝4種人必吃 高營養助減重解便祕

    端午節後、立秋節氣前,正是品嚐綠竹筍的最佳季節。營養師表示,竹筍富含膳食纖維,對減重、便祕很有幫助,竹筍也含有鉀離子和礦物質鎂,對血壓調控和心血管都有好處,建議吃涼拌可以攝取較多營養成分。
    2022/06/02 23:51
  • 含糖量太高!天天2杯半糖手搖飲解渴 他罹糖尿病前期

    台中市李姓男子多年來每天習慣喝2杯半糖紅茶解渴,他日前健康檢查發現罹患糖尿病前期,決定要戒除手搖飲,並搭配營養師指導,希望與糖尿病和平共存。
    2022/06/02 18:21
  • 手搖飲怎喝才健康?2杯珍奶就超標 先從這「甜度」開始

    好,過量糖份攝取不僅加速老化、容易蛀牙,還提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
    2022/06/02 14:22
  • 地瓜葉防癌顧免疫 「5大好處」還能緩解生理期不適

    台灣最常見的燙青菜,除了高麗菜跟菠菜之外,就是地瓜葉。雖然地瓜葉隨處可見、甚至在自家都可以自己種,但其實地瓜葉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僅熱量低,更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降膽固醇等功效。《引新聞》在此分享地瓜葉的5大好處,不論是減肥族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吃。
    2022/05/28 15:47
  • 吃紅肉會致癌?專家曝營養3大好處 這些部位能安心吃

    吃紅肉會致癌?營養師楊斯涵表示,豬、牛、羊肉當中的肌紅蛋白含量較高,因此被俗稱為紅肉。
    2022/05/25 21:49
  • 心肌梗塞不可測?專家警告「這點」更可怕 定期檢查是關鍵

    正常心臟是一個強壯的、中空的肌肉組織,而且每天24小時不眠不休地跳動約10萬次,只為了維持人體正常運作。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當任何一條冠狀動脈因為血栓而發生阻塞時,就會影響血液的流動,引起心肌梗塞,嚴重者可立即猝死。不過,根據國外媒體Heart報導,有超過3分之2患有非由血栓引起的心臟病患者,可能罹患了未知的心血管疾病。
    2022/05/25 13:36
  • 染疫重症、死亡率高3倍 糖尿病患注意「關鍵期2指標」

    本土新冠疫情嚴峻,雖然確診以無症狀或輕症居多,但仍需提高警覺,尤其糖尿病患者。衛福部示警,此類族群確診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至3倍。
    2022/05/20 12:15
  • 高血壓控制不當易染疫重症? 醫:最好130/80以下

    高血壓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風險因子,更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及死亡率!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指出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呼籲疫情期間,更應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注意血壓變化,才能遠離高血壓及併發症的發生。
    2022/05/20 09:10
  • 確診居家照護 35歲男「暈眩昏沉」送醫不治

    桃園八德一名35歲王姓男子,確診後居家照護,18日因暈眩跌坐在浴室門口,緊急送醫不治身亡,另外在龍潭也有1名54歲陳姓男子,快篩陽性、沒有去PCR,而是自行居隔,17日下午被發現倒在房間地上,救護人員到場,他已經明顯死亡,2人並沒有慢性疾病,法醫相驗,死因初判都是心血管疾病,與染疫無直接關聯,將進一步解剖釐清。
    2022/05/19 12:50
  • 女搭捷運突心臟病發「臉朝下昏倒地」 警急送醫救命

    上個月9日一名魏姓女子搭乘捷運剛抵達忠孝新生站時,突然在車廂內昏倒,整個人意識不清,事發當下正好有捷運警察要到車廂內巡邏,結果門一開就發現有異狀,立即上前協助,將魏女抬出車廂送往台大醫院救治。後續捷警透過魏女皮夾內的信用卡,輾轉聯絡上家人,才知道她原先就有心血管疾病,疑似是突然心臟病發才會倒在車廂。
    2022/05/17 11:36
  • 背痛未必是閃到腰!4招助改善 8情況速就醫不要拖

    背痛是日常相當常見的毛病,但未必是閃到腰等肌肉筋膜問題,嚴重也有可能是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或是臟器感染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背痛主要可能,並提供一般情況可應對方法,也提醒若有察覺不對應盡早就醫,以維護生命安全。
    2022/05/14 10:23
  • 高血脂確診死亡風險暴增2倍 醫曝「3類人」留意這數字

    「很多民眾覺得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無關痛癢,其實,台灣的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膽固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正常動脈長時間暴露在高膽固醇之中,會造成血管逐漸硬化,一定程度則會引發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和周邊血管疾病!」
    2022/05/13 11:22
  • 更年期免驚!補鈣存骨本、降血脂這樣做 飲食指南快記下

    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女性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女性族群則有9成以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更年期在生理方面帶來的影響如發熱、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尿失禁及骨質流失等症狀。
    2022/05/10 13:25
  • 3天收7心肌梗塞病患「過半都確診」 醫:7前兆要當心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上升,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在短短3天內收治7名心肌梗塞病人,當中有4名患者在治療前篩檢得知確診新冠肺炎,由於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造成急性冠心症有一定死亡率,因此緊急安排治療,團隊全副武裝進行心導管手術,全數在到院90分鐘內完成救治。
    2022/05/06 23:35
  • 「10死」新高 30歲獨居男家中昏迷「死後確診」

    本土新增3萬6168例本土,中重症增加87例,單日增10死,均是歷來新高!死亡個案多以慢性病長者為主,其中1名30多歲男性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被發現昏迷不醒,送醫急救無效;另有1名國小未滿10歲男童,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染疫後重症,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也統計中重症,約有半數屬於70多歲與80多歲年齡層,但從重症發生率來看,90歲以上族群最多,占比該年齡層的16%。
    2022/05/06 18:25
  • 一顆蛋提升免疫力!國際認證10種營養素 降低染病風險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破紀錄,歐洲食品安全局認證,6種維生素、4種礦物質可增強免疫力,降低被傳染率、發病率及死亡率。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一顆雞蛋就有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D、鋅、鐵、銅、硒等9大營養素,提供2吃法保留最多免疫力營養素。
    2022/05/05 13:43
  • 歐洲過胖危機!世衛警告:已達流行病等級

    新冠大流行居家、久坐不動,肥胖問題跟著來,世界衛生組織週三發布報告指出,歐洲有近六成的民眾有肥胖和過重的問題,50年飆升138%!肥胖不但容易造成新冠重症和死亡,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因子。而說到癌症,在西班牙也有醫院靠打電動來降低孩童癌症治療的痛苦。
    2022/05/04 20:09
  • 13種癌症跟「它」有關 乳癌腫瘤變大中研院揭關鍵原因

    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和肥胖比率高達47.9%,根據研究顯示,有13種癌症被證實和肥胖有關!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和台大醫院合作,他們發現了乳癌患者的脂肪細胞,會讓乳癌惡化;而要維持正常體重防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治高血壓,在美國曾多次被選為年度最佳飲食的得舒飲食,就是不錯的飲食策略。
    2022/04/30 23:21
  • 怕確診被隔離故意不篩? 別錯過5天黃金治療期

    國內疫情升溫,卻民眾擔心確診後,就得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而不願意配合採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呼籲,以輕忽態度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65歲長者、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懷孕、免疫功能疾病者,都是重症高危險族群,現在已有口服藥物,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也就是有症狀的5天內,及早篩檢、適時評估用藥是關鍵,別對自己的健康太有把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022/04/28 11:36
  • 常頭暈、胸悶?當心患高血壓 醫授「722原則」助預防

    你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嗎?時常頭暈、頭痛、肩頸僵硬痠痛、視力模糊、胸悶、心悸、耳悶嗎?心臟血管醫師提醒,這些常見的症狀可能就是高血壓的徵兆,很多人不以為意,時常量血壓是關心自己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式,建議每個家庭都要常備有血壓計。
    2022/04/23 21:4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