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鞋子403地震集體性交降雨黃子佼舊愛劉姓無照配件燙傷博恩
  • 搜尋:

    徐沛緹 結果共464筆

  • 【一步一腳印】陳媽媽迷你比薩 藏著小小卻飽滿的愛

    廚房裡的工作暫告一段落,接著就是今天的「檢討會議」了。比薩店員工:「他是說,宮保是稍微有鹹一點,可是經過我們調適之後,醬油少放一些些,調整一下鹹度、辣度,是比較綜合大家的口味。」
    2010/11/21 22:49
  • 【一步一腳印】最佳推銷員! 無怨無悔只為家鄉美景

    桃園縣解說員邱標鎮:「這個地方看下去,就是我們老先生(老蔣總統),以前最喜歡的家鄉,因為他沒有辦法回去,所以他常常就看到這裡,想念家鄉,尤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常常會來到這邊,這個也是比較特別的。」
    2010/11/21 22:30
  • 【一步一腳印】德國麵包台灣味 努力做出在地特色

    麵包師傅王傳仁開工前,倒很像廚師,拿起菜刀,磨刀霍霍,準備先處理砧板上的菠菜和甜椒。麵包師傅王傳仁:「因為我個人還有我的小孩,都不是很愛吃菠菜,那為了讓我家的小孩子,願意去吃菠菜,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想,要怎麼讓他去吃菠菜,那我家的小孩很奇怪,因為從小他就接觸麵包,所以對於只要是麵包的東西,他向來不太可能去拒絕。」
    2010/11/07 22:45
  • 【一步一腳印】不辜負秋風! 堅持「新竹米粉」老招牌

    做米粉,要7分風吹、3分日曬,這是新竹米粉廠,代代相傳的一句話。
    2010/11/07 22:39
  • 【一步一腳印】義大利醬麵疙瘩 混搭新潮好滋味

    雖然是母子倆一起圍著鍋邊煮麵疙瘩,有時候聶至正總在想,常常和他鬧意見的媽媽,還是別太常進廚房的好,接過媽媽才剛剛手工揪出來的麵疙瘩,聶至正拿著平底鍋,在火爐上開始用大火翻炒,這是中餐的慣用的烹調方式,但淋上的又是他自己熬的義大利麵醬汁。
    2010/10/10 22:44
  • 【一步一腳印】鶯歌人的麵包窯 在地情誼飄香

    北鶯社區的小公園裡,靠近鶯歌石山坡的那塊空地,已經閒置了好多年,那是社區裡一位熱心居民,捐出來要給大家用的。1年多前,擔任社區協會總幹事的楊國龍,向左鄰右舍提出了一個在這裡找回兒時回憶的計畫。
    2010/10/10 22:17
  • 【一步一腳印】挖空心思柿子餅 低糖低油好健康

    中秋前,正是餅店最忙的時候,石進成的小餅舖也不例外,烤好的月餅剛剛出爐,表皮酥脆,內餡又分豆沙或山藥等等不同口味,層次分明,漢餅做了20多年,沒急著炫耀,自己能把餅做得多美味,石進成這幾年卻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2010/10/03 22:32
  • 【一步一腳印】視障老師公民課 勇敢追夢成教材

    這一年來,屏東大同高中的學生已經漸漸習慣,校園裡有一位雙眼看不見的謝惠婷老師,上課前需要幫忙。
    2010/09/26 22:01
  • 【一步一腳印】夏日裡的新鮮! 百年古厝蓮花餐

    12年前,林錦堂搬回觀音老家的季節,正好是蓮花綻放的夏天,新荷田田,林家前後院到處搖曳著粉紅襯著鮮綠,林錦堂照例,從蓮花池裡摘了夏日裡的新鮮,準備交給正在廚房的姊姊林玉蘭,早就年少離家,過慣都市生活的姊弟倆,人到中年,才做出從台北搬回觀音老家的決定,其實,是為了爸爸的一句話。 百年古厝第五代林錦堂:「(爸爸)他在70歲就講說,我們家只有這塊土地,那從小種田種到大,那他已經現在年紀那麼大了,也不能,也沒有那個體力再耕田,或者是說,那個經濟效益也不好啦,那這塊地,是要給它長草嗎?那其實 他講這句話,我真的是印象真的很深刻。」 林錦堂的家是觀音地區,少數保留下來的一進四護龍式古厝,120多年歷史,傳到林錦堂已經是第五代,古厝和周圍的田地,林家世代賴以維生,老人家一句話,林錦堂意識到爸爸的擔憂,姐弟兩家人遷回老家的那個夏天,看到滿池蓮花,對烹飪向來很有興趣的姊姊林玉蘭,和弟弟林錦堂商量起,想把家裡的蓮花入菜,發展地方觀光特色。 蓮花粉嫩,色澤最吸引人,姊弟倆一開始,就打算把這一抹粉紅放進菜裡。林錦堂姊姊林玉蘭:「譬如說蓮花,就像那個蓮花來說,我們當初不曉得,我們想說那個花,顏色很漂亮,是不是我們來做菜的話,視覺很好,也好吃,又有香味,結果想不到,那個新鮮的花一採下來,一加熱,哇,整個那個色澤啊,顏色都變掉了,而且那個湯的顏色,也變色,都是變成黑的 褐色這樣子。」 蓮花不耐高溫水煮,容易掉色,林玉蘭只好改為涼拌沙拉,開胃、提色。林玉蘭:「我們當初想煮那個蓮花雞湯,我想說,那個花很漂亮,就採來,它煮好了,放了一朵在上面,不是又漂亮、又好的話,可是想不到就是說,花一放進去加熱,那個花整個都黑掉,那個湯整個都黑了,視覺也沒有了,口感、口味也沒有了,所以我們又放棄了。」 常在甜點裡畫龍點睛的蓮子,林玉蘭也有不同想法,客家菜餚裡的大腸,是小時候媽媽常做的農村菜,當年媽媽的味道,現在是廚房裡,母女倆一起動手的身影,80多歲的老人家,不多話,卻常常陪著女兒在廚房,耐心把蓮子,一顆顆放進川燙過的大腸裡。林玉蘭:「它煮熟了之後,蓮子會脹,然後腸子它會縮,所以就必需把它這樣子間隔。」 把蓮子一顆顆鋪排,穿過狹窄的大腸,是創意、也是功夫,蓮子得挑選平滑、體型小,全靠手工,送進大腸,還要保持1公分的整齊間隔,就怕擠壓過度,蓮子破碎。林玉蘭:「也曾用過新鮮的(蓮子),但是也是不行,因為那個腸子,它要煮的時間,要一段時間,你新鮮的蓮子,煮太久,它整個糊掉了。」 再來就是爆香蔥薑蒜,典型的客家料理手法,這道滷腸蓮子,從做工到口味,都得自媽媽真傳。林玉蘭:「現在外面,腸子大部分都是用炒的,但是,就是我們小時候,媽媽常常會買了這些小腸,然後,再用紅燒的方式。」 住在百年古厝裡一輩子的媽媽,總在烹飪上給林玉蘭許多靈感,古屋的老醬缸,藏著客家風味的梅乾菜,醃漬已久,等到林玉蘭要做另一道工夫菜梅干扣肉時,老人家總踏著緩緩的步伐,把老梅乾細心挑選出來。」 林玉蘭:「以前,小時候媽媽煮梅乾就是說,梅乾菜拿來啊,洗洗乾淨啊,剁剁剁剁,就把它攪攪進去,我現在就是用那個溫水,把那個梅乾稍微川燙一下,然後剁碎,用大蒜爆香,然後再燒過,燒過入味了以後,這個梅乾吃起來,味道就不一樣,它吃起來是脆脆的,而且有香味。」
    2010/09/05 22:44
  • 【一步一腳印】敞開心房 大男孩的饅頭工廠

    饅頭工廠成員:「1、2、3、4,5、6、7、8。」 開工前,大家照例先活動活動筋骨,放鬆雙手,饅頭工廠一共有5個20多歲的大男孩,大夥跟著老師舒展,準備開工前,阿欽卻沒站在位子上,急得到處踱步。 饅頭工廠負責人陳金燕:「今天要多做一點喔,才可以喔。」饅頭工廠成員阿欽:「今天,我今天不加班。」陳金燕:「你今天不加班,但是我們多做一點,準時回家。」 原來是缺貨的原料還沒送到,阿欽等不及,就怕耽誤了下班時間,說一不二,向來是阿欽的最高指導原則。陳金燕:「今天如果我讓他去做那個老麵糰的時候,那他學會了,下一次他不可以看到,他看到別人來做,他就會不高興,因為他認為那是他的工作,別人不可以侵犯,所以他有很多的固執的行為。」 其實這只是今天開工前的一段小插曲,不同的情結,每天都考驗著陳金燕,安撫完阿欽,她又得注意正在秤麵粉的阿文。陳金燕:「可以喔,好棒喔,自己喔,我等下要看你做得好不好喔。」 偏偏這幾個月以來,阿文又很容易忘記自己手邊的工作,陳金燕叮嚀了以後,還是得再來看一看。陳金燕:「鹽要幾公克?」饅頭工廠成員阿文:「8克。」陳金燕:「8克,咦,唉呀,又少了,可以了,夠了,又太多了,好,可以很準確。」 這也是饅頭工廠裡的例行公事,陳金燕放不下,樣樣都得帶著大男孩們動手做,就算是重複再重複,她也從不厭煩給大夥滿滿的鼓勵。陳金燕:「你要說我秤好了。」饅頭工廠成員:「我秤好了。」陳金燕:「哇,你好棒喔,這是你秤的對不對,好厲害喔。」 帶著這群孩子做饅頭的陳金燕,去年才剛從國中老師退休,安靜站在工作桌前的鎮宇,就是陳金燕的兒子,24年來,陳金燕還扮演著另一個角色,家有自閉兒的媽媽,和所有自閉症家長一樣,陳金燕得面對鎮宇不善言語,情緒一上來也拒絕溝通。 陳金燕:「(鎮宇)他小時候在4、5歲,6、7歲那個時候,是一個很混亂的時期,對於一個自閉兒來講,他聽不懂我們的語言,然後只聽到聲音的高或低,他那時候情緒有很多,譬如說遇到他不高興的事情,他就可能去撞牆或打自己,或者是躺在地上,甚至於你帶他去菜市場,然後突然聽到一個很大聲的聲音,他還嚇到,他就生氣了,他就直接給你躺在菜市場地上,他是六親不認的。」 一個媽媽的渺小心願,陳金燕退休前就計畫著接下來的人生,希望幫助兒子學著更加獨立。陳金燕:「因為我在家都常常做饅頭,我不喜歡吃外面的饅頭,因為有香精啊等等的味道,或者是那個改良劑,我都不太喜歡,我就自己在家裡做饅頭,那在做饅頭的過程裡面,我也希望跟他做互動,所以就讓他來幫忙拿材料、秤重量,然後做一些整型的工作。」 訓練兒子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學,陳金燕發現鎮宇在做饅頭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發出開心的笑容。陳金燕:「他是看著我做好幾次以後,然後我就跟他說鎮宇你好棒,你幫媽媽秤麵粉多少公克,然後他就會按照我那個公克去把它秤出來,我就跟他說好棒喔,你以後可以當饅頭師傅耶,然後他就很開心,其實我們這種孩子他不是沒有感情,他當別人稱讚他的時候,他內心是歡喜的、非常高興的。」記者:「只是不會表達?」陳金燕:「對他只是不會表達,他就這樣笑著這樣。」 相信兒子和其他自閉症的孩子都相同,只要給他們機會、耐心以對,他們還是可以克服情緒,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這麼多年來,陳金燕為了兒子,參加自閉症團體,擔任志工,更知道許多家長擔心的都和她一樣。 陳金燕:「後面一大堆畢業的孩子,那這些孩子的媽媽一定也跟我一樣非常的擔心,他們不知道孩子怎麼辦,他們孩子天天在家裡,出現很多很多的行為問題,然後一天天的退化,所以我出於自己的擔心,也感受到那個別的父母…。」 講到激動處,陳金燕還是個難掩脆弱的母親。陳金燕:「所以我是覺得說那個時候,我就想我不止要,對不起喔,那個時候就想我不止要拉拔我自己的小孩,我應該也幫助我這些老朋友,因為我們都在這個協會和基金會這麼長久的夥伴。」 擦乾眼淚,陳金燕覺得做饅頭應該是更勇敢,更能幫助自閉兒獨立的事,帶著大家整麵時,陳金燕怕孩子們力道不夠,拿捏不足,特別幫大家訂做了小型壓克力板,剛開始扶著大家的手練習,左右手各拿一片,好讓饅頭定型,除了做白饅頭的基本功,陳金燕還希望增加饅頭的口味和健康。 像是起司饅頭,大家就得先把起司條壓成球狀,再包進饅頭裡,好讓饅頭出爐形成爆漿效果,這個動作一邊可以訓練手的力道,也能讓孩子們投入專心,做饅頭的過程中,團隊中的第六位成員阿威才終於出現。 陳金燕:「帥哥來了,來,好棒喔。」:「老師,陳威廷來了。」陳金燕:「帥哥來了,大家好開心喔,帥哥來了。」
    2010/09/05 22:14
  • 【一步一腳印】不偷懶的家鄉味 現點現做冷湯麵

    一碗湯麵端上桌,番茄湯底,襯著黃瓜絲,不過乍看之下,這碗麵似乎少了什麼,湯麵裡,熱騰騰的霧氣沒出現,倒不是放涼了,這碗麵對穆宏智來說,可是一碗冷湯冷麵,媽媽的家鄉味。
    2010/08/22 22:28
  • 【一步一腳印】社區節能管家公 時時提醒省電妙方

    騎腳踏車出發以前,鄭明雄拎的手提工作箱,是一個超大型的機車後車箱。
    2010/08/22 22:02
  • 【一步一腳印】點亮孩子心燈 夜裡的臨時老爹

    這位退休的蕭先生,發現附近夜市裡,有好多父母親晚上都必須要工作,沒有時間、沒有辦法帶孩子,於是他突發奇想,決定免費提供夜間臨時老爸的服務。
    2010/08/08 22:44
  • 【一步一腳印】創新、傳承! 石碇父子豆腐味

    這對出身石碇的父子,他們學的是西點糕餅,幾年前,他們決定回到家鄉去打拚,也知道自己家鄉特色就是豆腐,父子倆一起專心做實驗,嘗試了各種不同用豆腐做的創意西點,回歸家鄉的味道。
    2010/08/08 22:29
  • 【一步一腳印】原味的夏日繽紛 五色粉粿天然冰

    每到夏天,一小塊四四方方,給剉冰點綴上QQ口感的粉粿,這幾年,在黃顯榮的廚房裡,陸續出現了5種不同的色彩,白的、紅的、綠的、黑的,黃色粉粿是傳統,從爐子上的一鍋清水,開始慢熬,直到凝結。
    2010/08/01 22:41
  • 【一步一腳印】坪林老店新出路 茶鄉改留單車客

    從坪林老街騎腳踏車到金瓜寮溪這段路程,不到20分鐘,嫁到老街茶行快30年的王美雪,經常騎車到這10年前溪邊的腳踏車道,剛剛完工那時候,王美雪的大兒子陳昱嘉,也才大學畢業,還在猶豫要不要回家接手茶行,就先被媽媽拖著出門騎車運動。
    2010/07/25 22:07
  • 【一步一腳印】小樂旗隊大任務 訓練幼稚園孩童團隊精神

    10年前開始,劉惠文就有個夢想,她希望在自己的幼稚園裡,成立一支小小打擊樂隊,但要3到6歲的孩子,懂音階、會旋律,還要能合奏出動人的音符,原來是個不太簡單的超級任務。
    2010/07/11 22:14
  • 【一步一腳印】堅持純手工、天然食材 就是一心一意做土司 

    在戚其明的廚房裡,土司,是唯一的產品。戚其明:「因為一般吐司它在麵包店裡面,它算是不是太算重視的角色,但是呢,吐司它,我們覺得,它是不可被取代的,它可以經過時間的歷練,那到了現在呢,我們覺得,它是有可以發揮的空間。」
    2010/07/11 22:12
  • 【一步一腳印】等十年老麵饅頭 超香手工饅頭

    熱騰騰的饅頭剛出爐,朱英桂做饅頭不用化學酵母,所以個頭長得沒別人大,不加人工調味料,所以沒有多餘的味道,但這些,朱英桂都不在乎,唯一堅持的,就是紮紮實實的饅頭裡,一定要有老麵散發的香氣和Q彈的口感,說起老麵這種元素,就是經過一夜發酵培養的麵糰,讓天然酵母菌,吸收麵粉裡的養分,產生淡淡的酒香味道和營養,都勝過一般用化學酵母速成發酵的饅頭,朱英桂一開始也以為老麵生成,就是這麼簡單,所以早在十幾年前,第一次開饅頭店時,朱英桂就決定做好市場區隔,專賣老麵饅頭。
    2010/06/27 22:20
  • 【一步一腳印】 懸在空中的小西瓜 顛覆傳統新創意

    印象中該從地面土壤裡,吸取養分,長成圓滾滾的大西瓜,到了謝浩誠的溫室裡,全都成了迷你版,只比拳頭大一些的小圓球,順著藤蔓,往高處爬變成一顆顆,懸在半空中的小西瓜。
    2010/06/27 22:08
  • 【一步一腳印】以客人為師學包粽 口味大眾卻獨特

    朱石成是在20多年前,來到這個專賣外省湖州粽的市場。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20幾年前,剛退伍嘛,那個時候當兵剛退伍,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姊姊剛好在這裡上班,然後就想考慮...,然後姊姊就說,要不然來市場做看看好了。」 當時這個號稱外省粽一級戰區的市場裡,早就有好幾家,代代相傳的老字號粽子店;但朱家沒有祖傳秘方,朱石成的手藝,也還不夠成熟,剛開始兼賣粽子和熟菜時,朱石成只能站在攤位前,癡癡的等客人上門。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當初剛做粽子,一天賣不到5個,賣不到5個,然後有的時候,都請一些媽媽,妳幫我試看看,看看這個粽子,這樣子可不可以,那媽媽回來,一下就跟你講,這個粽子絕對是不及格的,不能賣的。」 好不容易,賣出去的粽子,結果是遭到客人無情的批評;看著滯銷的粽子,朱石成只好半買半相送,有人買熟菜,就把粽子也大方送給客人吃。 不過,這對朱石成來說,可不叫虧本,經營哲學裡的「吃虧就是占便宜」,朱石成已經想到了。粽子店老闆朱石成:「因為,我們當初來這裡,可能人生地不熟,然後跟客人的互動是最快的、最直接的,因為他有吃你的東西,他才會批評你,是最快、最直接的。」 客人的寶貴經驗,有多受用?朱石成說他當初就是靠著這些,獲益良多。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我們來這裡,沒有什麼背景,然後也不是上一輩傳下來的技術,然後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然後我們常常會跟客人互動,很多客人、很多媽媽會教我們啊,很多媽媽,我跟她套話,套交情的話,她也會告訴我們,這個粽子,應該要怎麼做?怎麼調味?做出來的粽子,才會好吃。」 當時20出頭的朱石成,嘴巴甜,夠勤奮,對客人記憶力又好,周到的服務,讓上門的婆婆媽媽們,幾乎都願意,多教他一些秘訣。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像來買菜的話,我常常把它送到家裡去,對,送到家裡去,就她來了以後,點一點,然後聊聊天啊,她就回去啦,那我們也熟啊,家住哪裡,我們都知道,根本地址都不用問,連什麼時間她在家裡,我們都不用問,時間到了,我們就騎著車子,然後把它送到家裡去。」 時間久了,朱石成和老主顧建立的情誼,也就一點一滴變成他的回饋。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因為當初我們來到這裡,才20幾歲嘛,那是那些媽媽、阿姨看到我們,都好像是一個小弟一樣,對啊,像小弟一樣,然後我們常常來買菜,我們熟啦,熟了以後就會互動啊,然後我們就會問她說,粽子應該調味,應該要放些什麼味道?然後調味的那些,像醬油啊,應該要用什麼品牌來做?才會比較好吃,她都會以她的經驗,畢竟一些媽媽、阿姨,已經是幾十年的經驗了,以她們的經驗的話,她都樂意的來跟我們講。」 像是外省鮮肉粽,不比本省粽,裡面包了豬肉、香菇、蛋黃、栗子,配料豐富,口感多元;外省鮮肉粽,糯米裡包的,就只有一長條豬肉。 粽子店老闆朱石成:「你像鮮肉粽的肉來講就好了,你不曉得用什麼肉,你用個腿肉來做鮮肉粽的話,絕對不行,腿肉的話,太澀、太乾、太瘦了,所以我們現在用梅花肉,就是夾心肉,梅花肉的話,它肥瘦很均勻,剛剛好。」 選肉的老經驗,是從婆婆媽媽那兒學的;鮮肉粽的餡料,不能加人工香料,只能靠醬油、酒類調味,這也是聽了老客人的指點,讓試了好久的朱石成,找到平衡點。
    2010/06/13 22:37
  • 【一步一腳印】在郊區開有機店 親身體驗無毒農業

    下了高速公路,沒多遠,都市和郊區的分野,就愈來愈明顯,沒有高樓大廈在村里民宅中,4年前,馬瑞穗選在這裡,展開她的新事業。 要說事業,其實是5坪左右的小店,專賣有機無毒食材,這比起,從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在高科技廠當工程師的從前,連她的指導教授,都不太贊成。 有機商店老闆馬瑞穗:「我記得有一次,就是我們,我跟我先生,回去研究室吃飯,然後我們指導教授就很開心看著我們,對啊,因為大家都是就是奉公守法這樣子,然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後開開心心的回來,找他吃飯,那他就說,他就覺得,這樣他就覺得很慰藉,當後來,就是我的先生,告訴我們老師說,我現在就是開店這樣子啊,我們老師就『這樣啊...』,他就沒有再講話了。」 和那些厭惡了被關在無塵室的工程師一樣,馬瑞穗年過30,當了媽媽,也有了新想法。有機商店老闆馬瑞穗:「以前可能只是為了要把一個東西做出來,然後要處理很多的,工程除錯、客訴,對,那當然也是一種方式,那現在的部份是,你會想要提供一個,比較對的地方,然後比較對的事情,讓大家可以一起來做。」 有機商店老闆馬瑞穗:「我媽媽他們已經開有機店,快要10年了,那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其實那個東西,也是我的環境之一,所以我一直都會去接觸有機的這一塊,那我知道,其實它是對的東西,所以我就決定說,好,那我自己就是開始在我這邊,有一個這樣的地方。」 馬瑞穗的娘家,早在10多年前,就在南部市區,開了有機商店;馬媽媽早年做皮件代工,長期接觸化學溶劑,身體出現狀況,馬瑞穗經歷媽媽,從自己種菜,吃健康食物,找回健康,後來才轉業,投入無毒農業。 不過,馬瑞穗沒留在南部,繼承家業,反而選了婆家附近,人口結構不比都市的客家村。 有機商店老闆馬瑞穗:「我只會想到說,為什麼有機這麼難做,對,然後後來我發現一件事情,真的是在比較都市的地方,或者是那個人口的,那個密集度比較高,然後它的那個整個狀況,是比較有受教育的那個區塊,他們確實會,那個人會比較多,其實是在比較後來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馬瑞穗意識到,她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田的郊區賣菜,而且是賣不用農藥的菜,真的是一大挑戰。有機商店老闆馬瑞穗:「它確實是比較農工的結構,所以他們可以自己種,這裡的人,很多都有自己的菜園,對,那所以,他覺得他可以自己種,那如果比如說你是在工廠上班,也許對你在經濟上面,你會覺得,你也不想要花多一點錢,去用這樣的東西。」
    2010/06/13 22:29
  • 【一步一腳印】剉冰女王畫繽紛 還清千萬負債

    趕在夜市,華燈初上,以前邱珉的冰店,日正當中就開始營業;10多年前,她經商失敗背債千萬,只剩夜市裡4坪大的小店,她得比別人花更多時間,賣冰還債。
    2010/05/30 22:48
  • 【一步一腳印】台灣伯樂、洋主廚 一碗海鮮湯圓夢

    在李正義和來自加拿大的Neil,還沒有變成餐廳老闆和主廚之前,2個人的關係,其實,是學生和英文家教老師。
    2010/05/30 22:31
  • 【一步一腳印】無油料理新挑戰 平淡中見真滋味

    不用油,怎麼來料理食物?這位主廚他的老闆就告訴他,現代人的健康概念是,烹調食物不需要用油,好吃跟好看,這位廚師乖乖接招,雖然不用油烹調真的很困難,但他成功完成。
    2010/05/16 22:2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