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鶯歌人的麵包窯 在地情誼飄香

記者 徐沛緹 / 攝影 劉文彬 報導
發佈時間:2010/10/10 22:1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北鶯社區的小公園裡,靠近鶯歌石山坡的那塊空地,已經閒置了好多年,那是社區裡一位熱心居民,捐出來要給大家用的。1年多前,擔任社區協會總幹事的楊國龍,向左鄰右舍提出了一個在這裡找回兒時回憶的計畫。

鶯歌社區協會總幹事楊國龍:「因為我們小時候,都在窯附近長大,現在窯愈來愈少了,總是覺得說,鶯歌跟窯是連結在一起的,就是想說,要蓋一個蛇窯,因為蓋蛇窯,那個工程非常浩大,然後也找到一些老陶師要來蓋,但是後來就因為成本太高,然後又沒有辦法,沒有那個能力做。

接著就在網路上發現說,很多人在做麵包窯,那因此就想說,麵包窯不錯啊,因為麵包窯和窯又有連結,那二方面就是,我們麵包窯也可以來,很多,跟很多同好來同樂,因為社區的人可以一起,可以利用空閒時間來一起燒窯。」

要靠自己在社區裡蓋一座窯,楊國龍這個帶著點浪漫的理想,一開始,支持他的社區住戶,加上鶯歌老街的陶瓷業者,總共才7、8個,大家都是上班族,唯一能蓋窯的每個六日,楊國龍和他的鄰居們都犧牲假日來報到,從搬運磚瓦到砌窯,緩慢地進行著。

楊國龍:「但是陶土需要花很多錢,甚至,像裡面的一些磚,都要花很多錢去買,那我們限於成本的關係,所以說,我們想,就想到一個點子,就是說,不如用一些回收的,這些材料來做。」

鶯歌是陶瓷之鄉,買陶土蓋窯的預算不夠,楊國龍就想到,向鎮上的陶藝家求救。

陶藝老師林修宇:「那正好我這些土,雖然可以用,但是他們也需要,那如果說,我這個土,算是回收再利用,那如果他們直接到工廠去買新的土比較貴,那我覺得也比較可惜。」

陶藝老師林修宇二話不說,捐出本來準備回收再利用的陶土,因為同樣身為鶯歌人,他懂得楊國龍的夢想。

林修宇:「因為我們從小就在鶯歌石玩,在鶯歌石,幾乎很多鶯歌人,鶯歌石就是記憶中的一部份啦,那我幾乎還沒唸書的時候,就在那邊玩玩玩,玩到現在,然後覺得鶯歌石,底下再蓋一個麵包窯,然後我們就有一個夢想,爬完鶯歌石,然後到麵包窯那邊,吃個比薩,然後再泡個茶,那就很享受這樣。」

楊國龍:「像這個燒壞的,丟掉就沒有用了,但是如果把它拿來貼,就很漂亮。」

陶瓷廠老闆黃世昌:「免費送人沒關係啊,社區啊什麼的,他們需要用的話,就送他們,反正放著也是放著啊。」

另一位陶瓷廠的黃老闆,聽說上門求助的楊國龍正在蓋窯,也把出窯的瑕疵品送給黃國龍,上了色彩的陶瓷,黑的、綠的、粉的,黃國龍把它們通通妝點在窯上,依照附近生態,拼貼出鳥類、蝴蝶圖案,大夥就這樣,利用在地素材和意象,拼拼湊湊80公分寬,120公分深的窯規模,雖然不大,但也花了1年多的時間,才終於完工。

楊國龍:「我去外面,學了一些做麵包窯的技術,其實回來之後,也有點猶豫啦,因為外面的技術,畢竟是外面的,跟我們在地的特色,還是沒有辦法結合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蓋這個窯,反而給人家感覺,這是外來的東西,所以說,我就跟我們的夥伴討論到說,要怎麼樣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後來就有裡面的夥伴就建議說,可以使用我們在地的陶土啊,或是我們周邊的一些素材。」

結合鶯歌特色和素材的這座窯,卻也不是全然傳統,像是把它蓋成麵包窯,而不是用來燒瓷器這件讓大家期待新鮮事,讓社區終於動了起來。聽說新蓋的麵包窯能用了,十幾位婆婆媽媽都來報名參加,有的負責切菜備料,有的揉起麵糰。

鶯歌居民:「這好像在玩黏土,玩陶土,玩陶土一樣,其實做陶藝就是這樣子。」

剛拿到手上的麵糰還很陌生,大夥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原來做麵包和捏陶土還有共通之處,麵包窯完成之後,楊國龍特別請來麵包老師,在這裡免費教大家做麵包。

楊國龍:「因為我本身其實,在家裡的廚房就很少進去了,當時為了要蓋這個麵包窯,還特別去學做麵包,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畢竟對麵粉,還有這些酵母,還不是很了解。」

其實要說做麵包、蓋窯這些,都不是楊國龍的專長,單純想幫家鄉做點事,這是他回鶯歌20年來,一直存有的理想。

楊國龍:「因為我自己本身,電腦比較了解,然後資訊上的取得,比人家容易,就像我們老一輩的人都跟我們講說,其實鶯歌的任何建設,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輸給台北市10年,那其實我很不甘心啊,因為我覺得說,其實我們在外面讀了那麼多書,其實應該回到家鄉來,貢獻自己的專長。」

20年前,楊國龍離開台北的資訊業,回家鄉推廣陶瓷廠E化,在鶯歌電腦還不普及的當時,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只是過了10年,他就發現鶯歌的陶瓷業正在改變。

楊國龍:「之後的10年,然後又發現說,可能一些外圍的一些經濟環境的關係,很多工廠都外移,然後很多我們在地的一些業者,因為考慮成本的關係,就外移,離開了我們這個故鄉,去外地發展,那覺得滿可惜的啦,也看到很多文化資產,就是慢慢的一直被消失了,那覺得很無奈。」

要找回家鄉消失的文化和產業,千頭萬緒,已經算半退休狀態的楊國龍倒覺得,他有責任投身社區營造,喚起鶯歌人對地方的向心力。

楊國龍:「至少說,我們這些要做社區營造的人,或是社區的居民,有一個可以有活動的地方,那因為在烘焙麵包的過程當中,或是發酵的過程當中,要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就是我們在討論社區議題的時候,或是說,我們在凝聚感情的時候,那這個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就像等待麵包烘焙,那我們也是在等待我們社區營造更成熟,這樣。」

楊國龍:「你們的量就是,一個人麵粉拿3百公克,麵粉拿3百公克,然後那個水的部份是150公克。」

楊國龍帶著大家,分享他學做麵包的經驗,等待麵糰發酵的同時,也印證了他的想法,以這座窯當基地,是可以漸漸烘烤出大家對家鄉的暖意。

楊國龍:「其實大部份的人,都是外來人口,那跟我們在地的鶯歌人,其實沒有什麼太多交會的機會,那我們在這邊,花了大概1年左右的時間,去蓋這個工寮跟麵包窯,然後他們就不時不刻的在旁邊,在看我們在做什麼,然後慢慢慢慢,我們慢慢完成了之後,窯也完成了,他們就有的人還甚至來參與,有的來幫忙,比如說鋪水泥、貼紅磚,然後幫忙做一些結構的完成,那所以說,慢慢的就這樣的認識了。」

一早就來幫忙切菜、揉麵糰的韋大姊,就是不久前才搬來鶯歌的新住戶,那時候社區還沒有這樣熱絡的景象。

鶯歌居民韋女士:「本來是說,就是說個人的話,是比較沒有,不曉得要幹什麼,現在有組織的話,就大家一吆喝,大家都會在,就比較好像是有生氣一樣,只是說,不曉得說,怎麼去跟別人互動,那現在是國龍在這邊,有一個組織,一個電話,大家聯絡在一起,就是大家都活動起來了。」

楊國龍:「等下(麵)揉得差不多,我們就要去撿柴火了。」

楊國龍又在發號施令,要大家轉移陣地了,目的地就是這座窯正後方的鶯歌石,大夥爬上小山坡,要用最原始的方式生火,烤比薩和麵包。楊國龍:「哇,前面的人,也有收穫了,一人要拿一公斤喔,不然沒辦法吃。」

楊國龍:「如果跟那些一般的麵包店、比薩店裡,那種作法都差不多的話,沒有什麼特色,但是如果說,我們去選,像一些櫻花的木頭,或者是說,有一些楠樹、樟樹這些木頭的話,烘焙出來是不同口味。」

一方面是就地取材,烘烤出天然香氣,另一方面,楊國龍也希望提醒鄰居們愛家鄉,就更該珍惜資源。

楊國龍:「那我們就地,我們在我們的工寮附近,就有一片山林,那它有廢棄的木頭,它可以提供不用錢的燃料,而且這些木頭,如果在大地當中,它其實它是慢慢的炭化,我們拿來做燃料,可以省這些本來要用電或是瓦斯的能源,然後二方面就是說,讓撿這些柴火的民眾啊,可以了解到說,其實我們周遭都是能源,我們可以好好珍惜這些能源,如果說我們還要花很多錢,去從國外進口這些能源,其實是很不環保的。」

楊國龍:「走了,拉回去,生火了。」

楊國龍是從小在窯邊長大的孩子,生火也難不倒他,幾次和大家這樣揉麵團、撿柴火、烤比薩下來,漸漸熟悉的大夥,對社區又有了新激盪。

楊國龍:「我們就是在這個烘焙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想,我們可以來照顧一些社區的弱勢或是失業者,讓他有這個就業機會,其實這個點子,是這 樣慢慢醞釀出來的,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都沒有工作,那可以透過這個窯,我們免費來借他用,我們來幫他培訓,讓這些人能夠有一技之長,或是說可以讓他有工作機會,那我們這個窯,又可以發揮它的功能。」

為了社區的失業或弱勢者,楊國龍特別又請來老師,開了免費的烘焙課程,希望這個窯,除了連絡社區情感,還能培養一技之長。楊國龍:「小心,這很燙喔,這很燙喔。」

像今天出爐的比薩和法國麵包,大家就說好要用來籌備幫助社區弱勢兒童的基金。楊國龍:「天然窯烤比薩,剛出窯的,用天然發酵的喔,不是一般的發酵粉,很健康。」

在大街叫賣剛開始,對楊國龍來說,還真不習慣。楊國龍:「天然窯烤比薩,一個50元,剩最後一個了,剛出窯的而已,健康美味又環保。」

但楊國龍得藉由這個動作,讓更多鶯歌人知道有一群人,靠著自己的力量,在鶯歌蓋了一座麵包窯,而這座窯,除了要重新凝聚左鄰右舍的情感,還有更多珍惜家鄉和在地文化的概念需要傳遞下去。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麵包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87

0.0364

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