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龍天翔殺人未遂吳奇隆丁寧劉詩詩余天周杰倫吳泓逸統一獅飆罵
  • 搜尋:

    高科技產業 結果共131筆

  • 郭台銘:再生能源不可依賴 台灣需正視能源政策

    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理事長、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天表示,再生能源對高科技產業來說,是一種不可依賴、不穩定的能源源頭,台灣必須在能源政策上正視問題,避免短期對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傷害。
    2021/12/07 13:21
  • 聞「積」起舞!廣設科學園區拚經濟 耗水電、空汙代價大

    日前台積電確定進駐高雄,未來帶動的經濟效益,讓地方政府為之振奮。為了吸引像台積電這樣的高科技產業進駐,全台各縣市都希望能成立科學園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過當地民眾擔心的是,除了周邊房價應聲大漲外,科技製程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廢氣和廢水,政府是否能有效管理?另外台灣也面臨缺水、缺電等問題,當全台科學園區愈來愈多,環境還能負荷得了嗎?
    2021/11/16 22:52
  • 加強挺台入UN力道!美中俄會前博弈 翁履中:拜普會、拜習會可謂「三方賽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二發表聲明,力挺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並強調這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若排除台灣,將損害聯合國與其他相關機構的重要工作,且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現今複雜的全球議題有很大實質性幫助,而美國國務院同時也發布聲明稿,指台灣是民主的成功典範,尊重人權法治,符合聯合國價值。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美國對台灣議題態度搖擺不定,但對台灣的支持是毫無疑問的,強調台灣需更多國際空間,且美中台三方,不能純粹以『實力原則』或『國際現實主義』來解讀,因為兩岸之間除了實力還有國族情感、民族情緒,這也是美國對台最好保持『戰略模糊』而非戰略清晰,此外,美國目前能掌握到的只有台灣資訊,對大陸仍是猜測階段,所以不論言詞上有多強力支持和幫助,仍可以看到美國還是維持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一法三公報』的基調上。」
    2021/10/27 15:00
  • 工作數量增幅超越北部 中南部七年最多達6成7

    北部薪資比中南部高,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不過根據人力銀行今年第三季的一份統計,發現包括醫師,部分科技人才,中南部薪水居然比北部高,其中南部醫師薪資的中位數,比北部高兩萬以上,另外七年來的工作數量增幅,中南部也都超過五成,高於北部的三成,顯示這幾年高科技產業往中南部移動,也讓薪資結構出現變化。
    2021/10/13 18:54
  • 遏制非市場貿易 加強供應鏈安全 美歐聯手深化合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率領的拜登政府高層,周三(9月29日)在美國賓州匹茲堡,首度與歐盟代表就雙邊的貿易與高科技合作展開會談。雙方達成共同聲明,將深化合作加強半導體供應鏈,更要遏制政府巨額補貼等不公平的非市場貿易行為。美歐聯手制中的舉措不只如此,包括中資手機品牌小米,日前被立陶宛指控內建審查機制,德國當局周三證實已對小米5G手機展開調查。美國政府也斥資19億美元,協助電訊商拆除華為與中興等中資設備。但此同時,中國大陸科技大廠近年積極透過智財權的主動興訟,與歐美科技廠激烈競爭。在科技產業「領先才能贏」的特性下,東西方的激烈競爭勢難避免。
    2021/09/30 19:55
  • 不甩陸抗議!歐盟通過歐台「政治合作」 翁履中:台灣需建立完整戰略配套措施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近日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除了要正名「台灣」機構,甚至直接提到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和民主盟友,讓大陸火急跳腳。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歐盟在支持台灣方面可說是排名全世界最前面,除了支持正名外,還希望加強『歐台高階官員互訪和交流』,但台灣必須建立對歐洲國家,不管是戰略還是經貿合作的完整配套措施,以及歐盟對台的安全保障問題,避免日後因歐盟遊走在外交灰色地帶的決策而陷入危險。」 另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翁履中認為,「習近平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完全是『戰略考量』,針對創新型產業,希望將高科技產業和資金留在大陸,打造完整內需市場,而金融產業對資本市場最為重要,只要大陸成功打造自給自足的市場,龐大的內需將吸引大筆外資投入,等到與大陸有高度的經貿互賴,投資客就會在國際間幫大陸減低競爭並緩解緊張局勢。」
    2021/09/03 15:48
  • 中資公司2倍薪挖工程師 涉案4台人緩起訴

    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競爭地位,不過近來頻頻傳出,大陸公司假借僑外資名義,來台設立公司,找台灣人擔任負責人,實際上是以兩倍高薪挖角工程師,或是高科技的研發人才,新北地檢署,日前傳訊四名涉案人,不過全案偵結後,予以緩起訴處分。
    2021/08/24 12:53
  • 台美高科技產業內貿易 推動產業聯盟、數位化貿易協定

    作者:周鉅原(紐約市大學經濟系教授) 【台灣銀行家】面對中國採取「掠奪式的貿易政策」,美國正以權力貿易策略,設法將經貿與國家安全連結在一起,達到國家的戰略利益手段,並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台灣此時更應積極運用本身優勢,達成強化台美在高科技產業上共同發展的合作途徑,創造雙贏局面。
    2021/08/13 08:31
  • 從美國高科技貿易結構 看「半導體」的脆弱指數

    【台灣銀行家】在美中貿易戰情勢升高,以及新型冠狀病毒對供應鏈造成瓶頸當下,美國政府開始審慎思考並改變各項做法,尤其在高科技產業對中國的進出口中,採取某種程度的限制以保護美國利益。
    2021/08/11 08:47
  • 美搶台積電晶片供應鏈 翁履中:美未完全信任台灣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4日表示,美商務部正在敦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及其他台灣企業,優先考慮滿足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CBS訪問時被問及「美國人是否應擔心大多數晶片都在亞洲製造?」劉德音認為「這與亞洲無關,因為無論生產地點在哪裡,都會出現短缺。」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5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否能使美國安心才是關鍵,美國國會在相關法案中提及高科技產業的中長期目標,希望未來能將30%晶片產能回歸本土,這就代表即使台灣不斷釋出善意,產業鏈不在自家人手上的狀況,仍讓美國缺乏踏實感。」 另外,翁履中也提到「過去台灣不少企業受美國反托拉斯法所苦,台灣若能弄明白美國法規限制、做好自我保護,未來在半導體供應鏈才能保持穩定領先地位。」
    2021/05/05 15:32
  • 大陸一半重稀土靠緬甸 政變恐傷全球科技業

    緬甸政變,可能影響全球礦產供應,因為緬甸是稀土的重要供應國,中國大陸有一半的重稀土,都仰賴緬甸供給。當農曆春節結束,各行各業都恢復正常運作,如果緬甸的重稀土供應量下降,可能會影響到各國的高科技產業鏈。
    2021/02/16 22:19
  • 美對陸課稅遭判敗訴 川普會照打貿易戰?!

    世界貿易組織(WTO)15日裁定,川普政府為抨擊中國大陸對美國進行智慧財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透過301條款在2018年開始針對2000多億美元中國貨品課徵的懲罰性關稅,違反世貿組織的自由貿易規則,至今已有約5500億美元貨(約16.1兆台幣)被川普政府加徵懲罰性關稅。今(16)日新聞大白話主持人錢怡君視訊連線到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表示,這個結果是大家都可以預想得到的,但美國更注重自己國內的利益,不會管這個結果,所以這個裁定對美國來說影響不大,對中國大陸的政策應該也不會因此改變,而至於美國次卿要來台要談什麼,他認為,應該會是想取得台灣高科技產業對美方的承諾,以在大選前建立川普的政績。
    2020/09/16 18:01
  • RCEP完成談判 學者:對台灣傳產影響較大

    RCEP談判7年有成,印度以外的15個成員國昨天宣布完成談判,預計明年簽署。學者觀察,自貿圈形成後雖對台灣高科技產業影響不大,但傳產感受壓力可能會以外移反映。
    2019/11/05 16:30
  • 快訊/破兆元台幣!對台投資 荷蘭金額最高

    荷蘭是外資對台灣投資的第一大國,根據投審會統計,到今年8月底,荷蘭共投資台灣約1兆多台幣,比第二高的美國多出百億美元,經濟部表示,主要是台荷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上,有相當多合作。
    2019/10/10 09:48
  • 「新創天堂」新加坡 啟動國家級六大支援

    隨著時代演變,新創業成為時下主流,許多有想法的人紛紛尋找創投公司支持,而新加坡有如亞洲的「新創天堂」。為搶得先機,新加坡大舉投資各新創產業,累積金額高達78億美元,居東南亞之冠;政府更規劃六大援助方案,提供金錢或技術。同時也成立創新機構,加強輔導發展「深科技」的新創業者,抓住話題與熱錢,成功吸引海外企業進駐,讓新加坡成為新創與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地。
    2019/09/16 20:02
  • 拚經濟也重科技! 韓四天拿下44億訂單

    高雄市長韓國瑜上午抵達深圳的海吉星農產物流園區參訪,並且見證農會與海吉星簽下10億台幣的訂單,海吉星同時還提供3個攤位給高雄農產,讓韓國瑜笑開懷,甚至被叫錯名字也不以為意。下午,韓國瑜還前往大族激光及騰訊,兩大科技集團取經,作為高雄提升AI及高科技產業的參考。
    2019/03/25 19:45
  • 不甩綠營猛酸 韓蛻變2.0布局高科技

    高雄市長韓國瑜最新拿下一筆十億元農產品訂單,上任不到三個月,幫高雄農漁民搶下的訂單,一年總額超過16億。韓國瑜直接幫忙搶訂單的做法,讓民進黨尬韓流、酸韓流快一百天,韓流熱度仍居高不下,而韓國瑜模式2.0版也已開始布局,包括這次出訪大陸,也鎖定高科技產業,開始舖路,讓北漂回鄉。
    2019/03/20 21:22
  • 北京向美讓步 傳擬「中國製造2025」替代方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為化解與美國的貿易糾紛,打算向華府讓步,以新政策取代扶植高科技產業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承諾對外資擴大開放市場,但恐難消除美方疑慮。
    2018/12/13 09:39
  • 老又窮vs.耀眼珍珠 高雄勝選關鍵在經濟

     韓國瑜之前主打高雄「又老又窮」,近來卻改口說「高雄是耀眼珍珠」。究竟高雄要如何成為人民期待的「耀眼珍珠」呢? 學者認為光是喊「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這樣的論述太簡單。以高雄目前的情況,加速淘汰高污染的重工業,轉型高科技產業,或許才是出路。
    2018/11/06 23:33
  • 蔡總統授勳 張忠謀談國家主義的挑戰

    總統蔡英文今天頒授「一等卿雲勳章」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彰他對國家及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貢獻;張忠謀提到,面對大市場國家的國家主義挑戰,台積電領導者要有充分的智慧。
    2018/09/14 16:59
  • 張忠謀獲頒「一等卿雲勳章」 商界領袖第一人

    總統蔡英文今天頒授「一等卿雲勳章」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彰他對國家及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貢獻;張忠謀是歷史上首位獲得一等卿雲勳章的商界領袖。
    2018/09/14 15:52
  • 中美貿易戰 陸官方:影響將沿產業、價值鏈轉移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對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影響,中國國家發改委官員今天表示,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其影響將沿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進行轉移,最終影響恐是美國企業和多國的消費者。
    2018/08/24 17:10
  • 美國務卿讚台灣 「高科技產業動力引擎」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在發表「印太經濟戰略」時,主動提到台灣,他稱讚「台灣是高科技產業的動力引擎」,龐佩奧也宣布,美國將在印太地區投資1.13億美元,項目包括基礎建設和數位經濟,此舉被視為要與大陸的「一帶一路」相抗衡。
    2018/07/31 18:23
  • 釋疑慮 陸學者籲勿擴大宣傳中國製造2025

    扶持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成為北京與華府之間的敏感議題。有大陸學者認為,中國政府不應將這個10年行動指南視為國家戰略並大加宣傳,而應回歸本質。
    2018/06/06 11:03
  • 張忠謀6月退休 李培瑛:恭喜也不捨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退休進入最後倒數,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表示,張忠謀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領航者,對於他即將退休,除恭喜他,也感到不捨。
    2018/05/24 16:0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