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歐菈崩壞照寵物生命園區統一獅劉喬安癌末鳳梨宣布離婚金智媛喝醉酒劉喬安罹癌青鳥
  • 搜尋:

    吸菸 結果共615筆

  • 燒香拜拜竟肺癌2期!無發病「奪命居冠」 在台1年死近1萬人

    肺癌連續16年為我國十大癌症死亡率第1名,每年有將近1萬人死於肺癌,成為了致命殺手。提到肺癌,都會認為與吸菸、二手菸、油煙有關;不過,泰國一名女子平日無惡習,竟罹患肺癌,經檢查才知道與「燒香」習慣有關。
    2022/09/24 16:09
  • 桃園爆虐童!男童遭餵吸菸嗆到狂咳 車上玩槍影片掀眾怒

    桃園驚傳疑似虐童事件,近日一段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只見一名男童被大人餵著吸食電子菸,一度嗆到咳嗽;另一段畫面中,男童則是被抱著坐在車內,手上還把玩著手槍。對此,警方介入調查,初步了解,事發當下男童父親開車載著兒子和其他3人欲前往台南進香,其中一名友人幫忙照顧孩子,因為男童吵鬧要玩電子菸才會給他,沒想到孩子會拿去吸,至於槍則是玩具槍,後續警方將移請權責單位進行裁處。
    2022/09/23 18:05
  • Angelababy吞雲吐霧!店家認前員工偷拍...向網紅追溯法律責任

    大陸女星Angelababy,近期和朋友聚會玩劇本殺,有一名男網紅把她盤腿抽菸影片外流,不少人認為她交友不慎引發熱議,店家15日發文致歉,表示這是離職前員工拍攝的,承諾未來會加強管理,但其實Angelababy承諾自己要戒菸,但又被拍到吞雲吐霧,不少網友替她說話,認為抽菸不犯法,是偷拍者行為不可取。
    2022/09/16 14:31
  • 快設戒菸日!成功機率多2倍 1年可降50%心臟病風險

    中秋團圓、聚會在所難免,千萬別讓身上的菸味破壞氣氛。國民健康署表示,吸菸除了會導致癌症、心臟病、肺病之外,還會增加肺結核、某些眼部疾病和免疫疾病風險,但只要戒菸20分鐘,就可讓心跳和血壓下降,戒菸1年更能降低50%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而有設定戒菸日可提高2倍戒菸成功率,呼籲民眾可以從中秋節開始戒菸。
    2022/09/08 19:23
  • 27歲男「長期嘴破」竟罹癌 他一問...秒揪出致病關鍵

    「口腔癌」列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4名,研究發現導致口腔內細胞出現病變大多和吃檳榔、吸菸等日常生活有關,罹患口腔癌的年齡也逐年下修。就連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透露,曾遇過一名27歲患者,年紀輕輕罹患口腔癌,致病原因就是太早接觸到致癌物質。
    2022/09/01 09:44
  • 陳建仁「罹肺腺癌」!爆2結節開刀 1招抗癌熬過7年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發生率也快速增加,竄升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症狀,不容易察覺,以往國際醫學界普遍認為,吸菸是肺癌的主要原因,但近年發現,不吸菸肺癌人數遠超於吸菸者,包括媒體人陳文茜、北市聯醫小兒科主任陳佩琪都曾罹患肺腺癌。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今天(8/26)發表新書《肺癌的治療與預防》,前副總統陳建仁、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都到場祝賀,也疾呼早期偵測肺癌的重要性。
    2022/08/27 16:12
  • 氣在胸口流動?恐罹「致命疾病」 身材高瘦男性當心了

    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調息,會有氣在體內流動,不過現實生活中,如果感覺胸口有股氣在跑,小心可能是「氣胸」,嚴重時恐致命!醫師表示,氣胸好發在身材高瘦的男性身上,吸菸、肺癌、氣喘等也容易讓空氣不正常跑進胸腔,會壓著肺部,讓肺沒辦法順利擴張,導致喘、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2022/08/26 23:41
  • 菸品有害無益為何各國不禁菸?網點出關鍵真相:水很深

    減少吸菸人口是全球趨勢,不丹是全球目前唯一禁止販賣香菸的國家,而紐西蘭也打算推動「全島禁菸」 的政策,有網友就好奇吸菸沒有任何益處,為何世界不禁止?文章引起熱議,不少網友就點出關鍵表示「水很深」。
    2022/08/25 15:39
  • 青少年菸害!電子煙使用率飆至6.6% 每10人有4人抽加味菸

    電子菸使用出現年輕化趨勢,國健署今(25)日公布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高中生紙菸使用率明顯下降,但電子煙使用率卻急速倍增,2018年到2021年就從2.7%上升至6.6%,另外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用加味菸,女生使用率更明顯高於男性,顯見新興菸品氾濫已對青少年形成嚴重的健康危機。
    2022/08/25 11:22
  • 不只老菸槍!免費肺癌篩檢首月逾2600人 「這些人」適用

    目前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各國肺癌患者之所以死亡率高、存活率較低,主要與肺癌被診斷出來的期別有很大的關係。國健署從今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只要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都可至國健署審核通過的肺癌篩檢醫院,接受2年1次免費的LDCT篩檢,實施首月已有2646位民眾使用篩檢資源。
    2022/08/23 11:00
  • 別等肺癌第4期才診斷!LDCT已上路 篩檢只要5分鐘

    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高低主要與肺癌被診斷出來的期別有關。在臺灣癌症登記資料中,肺癌個案被診斷出來為第4期者,高達50.1%,5年存活率只剩1成,而早期發現肺癌,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這也顯示出提早篩檢,發現癌症的重要性。
    2022/08/23 10:08
  • 注意!2大「致癌風險」就在生活周遭 50歲以上要小心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但「癌症」依然是籠罩整座城市的陰影。根據衛生福利部發表的數據,台灣的患癌人數以驚人速度飆升,癌症、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台灣人主要死因前三名。一般來說,醫師很難剖析確切的癌症原因,但人們可藉由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來避免癌症。美國就有一項研究顯示,「吸菸」和「衰老」才是癌症最大的風險因素。若你家有50歲以上長輩或吸菸者,那你可要好好讀一讀這篇文章了!
    2022/08/16 15:49
  • 這嘴破恐是口腔癌!3習慣風險飆10倍 冒5症狀速就醫

    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容易遇到的癌症,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列居第4名,讓男性們聞「癌」色變,因此定期做好口腔黏膜檢查,才是預防的關鍵!
    2022/08/13 23:50
  • 自創戴口罩吸菸 研究:恐損害心血管功能、增早死風險

    由於疫情管控,大眾外出遊玩時,無論是在公共場合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戴口罩成為了常態。但對於吸菸一族而言,長時間佩戴口罩無疑非常痛苦。爲了不讓自己在人群中吸菸而特別顯眼,於是有人居然發明了新的方式——戴著口罩吸菸。但日前希臘卻有一項研究顯示,這種奇葩的吸菸方式,會導致人們呼出的一氧化碳增加兩倍,導致心血管功能受損,增加心臟病和早死風險。
    2022/07/25 16:07
  • 一票人做錯!專家曝炒菜「3習慣」恐罹癌 這裡窗戶別開

    衛福部曾針對國內不吸菸女性族群調查,發現烹煮時未使用排油煙機的女性,罹患肺癌風險高出有使用排油煙機者達8.3倍。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近日分析,炒菜有3大壞習慣恐罹患肺癌。
    2022/07/20 21:50
  • 別再視而不見!他怒轟沒人遵守「1捷運禮節」:真不舒服

    台北捷運開通26年來,每日乘載超過200萬人次通勤,為了維護乘車環境,北捷公司制定不得飲食、吸菸等規定。不過作家苦苓發現,有一項長年宣導的禮節卻總是遭人忽視,那就是「進入車廂時背包改手提」,引起許多網友共鳴。
    2022/07/15 14:41
  • 安亞平「喉癌」病逝 醫示警:聲音沙啞、有異物感要小心

    喜歡看陸劇的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歷史大劇《康熙王朝》、《三國演義》,日前傳出在康熙劇中飾演「魏東亭」、三國中飾演「馬超」的資深演員安亞平驚爆已經因為喉癌晚期,於6/28去世,年僅57歲。醫師提醒,喉癌患者9成5有吸菸史,吸菸者若突然聲音沙啞,趕快就醫,即使到了第四期,5年存活率也有5到7成。
    2022/07/12 15:56
  • 解隔仍快篩陽「未要求延長隔離」!專家:高風險族群別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週確診,前天(20日)是解隔日,但直到昨天都仍快篩陽,因此始終未出席疫情記者會。不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強調,現行確診者解隔離規定並未要求要再做快篩、也沒規定解隔離後仍快篩陽還要延長隔離;對此,專家認為,雖然中央規定確診滿7天不須快篩、可直接解隔,但高風險族群排毒能力較差,建議等症狀緩解再返回職場,對自己和他人都較安全。
    2022/06/22 09:14
  • 陳時中染疫重症風險高?醫點「關鍵危機」:第5天要小心

    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2)日上午出現痠痛、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結果快篩後陽性確診。對此因為陳時中有吸菸史、且現年68歲曾裝過心臟支架,染疫重症風險高,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點出關鍵,在確診第5天必須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驅症狀。
    2022/06/13 09:30
  • 【今晚熱搜】陳時中/雞腿飯/泰國/KARA/吳亦凡

    今(12日)晚台灣熱門搜尋話題為「陳時中」。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因有吸菸史、且年齡超過65歲等染疫重症風險高。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應及早用藥以降低重症機會,並持續觀察病程,適時給予適當治療。以下為最受網友歡迎、點閱率最高的5則新聞。
    2022/06/12 20:41
  • 陳時中染疫重症風險高 台大醫曝「1事」須及早做

    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因有吸菸史、且年齡超過65歲等染疫重症風險高。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應及早用藥以降低重症機會,並持續觀察病程,適時給予適當治療。
    2022/06/12 18:55
  • 陳時中確診 「痠痛、流鼻水、打噴嚏」快篩陽

    68歲的指揮官陳時中,週日上午突然不適,身體痠痛、流鼻水、打噴嚏,結果快篩陽性,用通訊診療判定確診,但陳時中有吸菸史,心臟也裝過支架,屬於高風險,年齡超過65歲,也能使用抗病毒藥物,至於指揮中心其他人,快篩都陰性,週一疫情記者會照常舉行,指揮官職務也由副指揮官陳宗彥代理。
    2022/06/12 17:45
  • 老菸槍染新冠釀重症 研究:每日6根菸死亡風險暴10倍

    吸菸增加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吸菸者與非吸菸者比較,有1.8倍風險住院。每日1-9支菸者,有2.1倍數的死亡風險,20支菸以上重度煙癮者,則有6.1倍的死亡風險;另外,從28萬人的基因資料後發現,增加每日6.6支吸菸量,感染風險2.5倍,住院風險5.1倍,死亡風險10倍。
    2022/06/08 11:12
  • 癮君子當心! 改抽電子菸一樣致癌

    你相信嗎?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一根菸=7000種化學物質+93種致癌物。吸菸者將香菸直接吸入肺部 內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還有至少93種已知的致癌物!這時有人問營養師:「改吸電子菸會比較健康嗎?」其實電子菸無法減害一樣是傷身的。
    2022/06/06 09:59
  • 吸電子煙較健康?營養師揭迷思 6大清肺飲食曝光

    許多有菸癮的人都改抽電子煙,以為電子煙對身體傷害比紙菸少,但這卻是錯誤觀念。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一根菸=7000種化學物質+93種致癌物」,吸菸者將香菸直接吸入肺部,內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更有至少93種已知的致癌物。
    2022/06/03 05:4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