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阿達新聞觀察】該同情卡奴嗎? 先設想幾種狀況


發佈時間:2006/03/31 11:3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該同情卡奴嗎?談這問題之前,讓我們先設想幾種狀況。 一、如果有人因為沒錢吃飯,就去偷人家的菜錢買便當,你會覺得,他的行為是對的嗎?二、如果有人繳不出孩子的學費,跑去搶銀行。你會認為,他的的行為是對的嗎?三、如果有人公司周轉不靈,開了一堆芭樂票,最後還是宣布倒閉,你會同意,他的行為是對的嗎?

如果以上幾種情況,你都跟我一樣,認為其情雖然可憫,但行為並不足取,那麼,現在我想問,為什麼這個社會裡,有那麼多人盲目的同情所謂的「卡奴」呢?

台灣的「卡奴」情況有多嚴重?根據官方統計,全國積欠信用卡及現金卡卡債的持卡人超過50萬人,每人平均負債超過190萬元。麥肯錫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這些債務人,有8成的消費都花在娛樂之上,很多都屬於非必要性支出。看到這樣的數據,你覺得,還有必要去同情或支持那些所謂的「卡奴」嗎?

信用卡、現金卡的循環利息接近20%,當然是高得很不合理,但是,銀行不可能強逼民眾去辦卡,而持卡人在使用現金卡、信用卡時,也不會不知道,萬一他們不能如期繳納卡債,就必須支付沈重的利息。但他們選擇辦卡、選擇消費,最後無法清償債務,背上大筆卡債,這一切,難道真的都只是銀行的錯?

對於少數家境貧困的卡債族,我們當然抱予同情。但一如前述,就算自己再怎麼困窘,也不能把問題轉嫁到他人頭上。因為,別人沒有義務為你的貧困負擔任何責任。該解決貧窮問題的,是政府,而不是銀行或任何其他人。

至於明明荷包短絀,卻還想要刷卡過著貴族般生活的卡債族,那就更不值得同情了。憑什麼別人就必須過著縮衣結食,省吃減用的日子,而那些卡債族卻可以大筆一揮,刷了自己也付不起的金額,然後兩手一攤,說句:「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這對那些拼命克制慾望的人來說,難道不是一種懲罰?

還有些人刷卡借錢作為商業的周轉金,這些人,更無異是飲鴆止渴。除非真有把握,一旦解決了燃眉之急後,獲利能夠超過兩成,否則,拿信用卡、現金卡的錢來周轉,永遠是入不敷出,這和向地下錢莊借錢作生意,又有什麼兩樣?

經濟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說:「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慾望,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量力而行,量入為出,作好自我管理的工作,信用卡、現金卡並沒有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永不知足的人心吧!

#卡奴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3

0.0400

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