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安靜離職、在職離職浪潮後 中高階人才要轉職漸轉為觀望

記者 劉俐均 / 攝影 余信翰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2 22:44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2 22:44

在疫情後,美國出現大離職潮的現象,更引發一連串的在職離職、安靜離職等等名詞,不過到了今年開始,大離職潮的狀況開始趨緩,不過專家也提醒,企業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當市場的缺供狀況還是存在,求職者的選擇變多,如何留住人才,是每個企業都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圖/TVBS

 
完成公司交辦事務,也會利用暇時間,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明俊榮是來台灣念書的僑生,再過一個月就要畢業,提早從四月開始,就準備找工作,投履歷。

求職者明俊榮:「業務或者是一般的,可能百貨公司或是廣告公司的,一些行銷計畫的職缺其實滿多的,如果你想找一些比較冷門,像半導體行銷或是是半導體業的,要求應該都比較高,這樣可能找起來比較困難一點。」

已經接了幾個工作面試的機會,不過沒有遇到最理想的職務,但在整體缺工的大環境下,對於求職仍然有信心。

 
求職者明俊榮:「我目前都有陸陸續續去面試,但是應該是說我目前去面試的,並且得到錄用的都不是,我排在第一順位的職務。」

以人力銀行的數據上看,全台職缺數仍然維持在高點,以同期五月相比,2022年工作機會有100.7萬,2023年104.9萬,2024年則上升到112.7萬,其中以住宿餐飲最缺人,接著是批發零售業以及電子資訊、半導體業。

人力銀行人資處協理江錦樺:「疫情之後我們的職缺數,一直是攀升的一個狀態,那到5月份最新的話也來到一個歷史新高,但是其實我們同時看一下,在市場上在找工作的人其實只有59.2萬人,所以這樣子兩個數字一比,我們就知道這個求供比大概是1比1.9,也就是說大部分求職者都可能有,兩個左右的這個工作機會,所以可以想像其實對企業來講,找人還是一個滿辛苦的事情。」

儘管職缺數仍在攀升,但整體職場環境,卻以不像前兩年員工說走就走,裸辭的比例開始減少。

國際人才平台資深獵才主管金宏權:「滿多中高階求職者的觀望比例變高,那初階的一些角色,反而其實他們比較多的選擇權利更多了,偏向那種中高階的所謂純白領的一個部分,他們的一些工作機會,其實市場上還是有很多可以選擇,只是說跟去年比起來來說,包含可能現在整個大環境的一個影響性,還沒有到絕對的一個明朗,所以對於很多求職者來說,他可能盡量不會選擇過多。我們講說裸辭的概念,會等到確定下一間企業服務可能是不錯的。」

不過相比美國,在疫情期間,美國企業都積極要填補人力缺口,從工廠、客服到總部都缺人,在2022年3月,每一位美國失業勞工可以對應到2個職缺。不過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24年4月,美國新增17.5萬個工作崗位,遠低於預期,職缺與失業勞工比下降到1.3。辭職率下降到2.1%,大辭職潮似乎開始消退。

國際人才平台創辦人劉君羿:「因為受到全球景氣的影響,特別是美國的經濟非常不穩定,所以說2023年的時候,其實非常多公司裁員然後也停止招募,所以對很多人來講有風險需要承擔的,所以說這個風險我覺得一直延續到今年,今年雖然說職缺的量有回來,然後人才開始也開始比較積極的去,觀望有沒有新的機會,但實際上裸辭的人非常少,那我個人自己觀察應該不至於,會很快的會再有一個很大波的離職潮。」

 
資深記者劉俐均:「美國大離職潮的現象開始趨緩,不過企業主仍然不能輕心,因為這一兩年下來是陸續出現,像是安靜離職還有在職離職的狀況,讓企業主要開始思考如何來攬才,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員工的工作價值。」

對企業來說,留才依舊是挑戰,除了人口結構的變化,還有隨著經濟數位化,員工擁有的技能與雇主所需的技能之間落差逐步擴大,以及AI的發展,都讓企業填補人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國際人才平台創辦人劉君羿:「我覺得在現在市場比較穩定的情況,企業還是要回歸到最根本面向,也就是說這個職位,是不是真的能夠為員工創造舞台,然後讓他們感到成就感,市場回穩以後就是要回歸到本質。」

少子化、人力不足是全球趨勢,與其擔心大辭職潮再度來襲,企業主更該落實人才永續,提供員工向心力。

 
 
#大離職潮#職缺#求職者#人力缺口#裸辭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74

0.0902

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