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藥品銷售排行出爐 肺癌一線標靶藥居冠「年銷35億」

記者 許稚佳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1 14:5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1 14:55
play
讀新聞
00:00 / 00:00
1 x
播放速度
  • 0.5x
  • 1x
  • 1.25x
  • 1.5x
  • 2x
play pause
2023年台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前20名就有9種是癌症藥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3年台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前20名就有9種是癌症藥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藥品排行出爐!有媒體披露,2023年「台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前20名有9項為癌症治療用藥,其中肺癌標靶藥物「泰格莎」居冠,1年藥費達34.98億元;對此,專家指出,現在醫療越來越進步,以往視為絕症的疾病,透過越來越藥物的出現,變的像是慢性病,也因此導致藥品花費越來越多,這也體現為了重要的是「精準醫療」。

根據聯合報資訊,「2023年台灣藥品銷售(健保與自費市場)排行榜」,前20名藥品中,癌症藥物高達9項,前4名依序為肺癌標靶藥「泰格莎」、「吉舒達」(肺癌、黑色素瘤)、「癌思停」(乳癌、大腸癌、肺癌)、「賀癌平」(乳癌),第9名「妥復克」(肺癌標靶)、12名「賀疾妥」(乳癌)、15名「保疾伏」(免疫療法)及17名「莫須瘤」(淋巴癌),第一名肺癌標靶藥物「泰格莎」,藥品金額更從超過31億元提高至35億元。

 

振興醫院藥學部主任黃劍銘表示,以往對於癌症都是傳統用藥,不只對癌細胞殺傷力大,對一般細胞也一樣強,而標靶藥物問世後,優點就是針對癌細胞特化、利用細胞特殊性給予藥物治療這,這已經是趨勢,像以前被視為絕症的肺癌、非小細胞癌,都因有了標靶藥物後,讓它變成一種「慢性病」。

黃劍銘說,現在人壽命越來越長,不只和長壽有關的癌症開始出現,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乳癌、肺癌等疾病也開始出現,癌症數量增多,藥費自然也跟著增加,且隨著找到的標靶越來越多,標靶藥物也會與日俱增,在治療上如果是自費另當別論,但如要轉成公家健保的情況,就必須開始思考正效益的問題和資源利用問題。

北榮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指出,現在癌症治療效果越來越好,變成一種慢性病,治療時間、用藥時間都跟著拉長,因此「精準醫療」變的越來越重要。
 

以排行第一的泰格莎為例,它是屬於肺癌第一線的標靶藥物,只要精準用藥,患者可以維持1至2年不錯的時間,但這段時間就必須一直來拿藥,也因此導致花費越來越高。

目前健保已經有幫助很多的的疾病治療,不過隨著民眾越來越長壽,癌症越來越多,治療藥物也越來越多選擇,未來想要維持好的健康和良好醫療照護,適時規劃醫療保險也是重要的。
 
#癌症#藥品#藥廠#藥物#標靶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6

0.0819

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