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50年的淨零碳排,我國將在2025年開徵碳費,初估有近500家的企業,是首波開徵對象,希望能藉由收取碳費,達到減碳效果,只不過有台灣碳交易之父的學者李堅明也提醒,碳費的訂價其配套沒做好的話,恐將會衍生三種問題!
總統蔡英文(8.22):「新設的氣候變遷署,是要來統籌因應氣候變遷,以及溫室氣體的減量工作。」
先有碳權交易所成立,後有總統交付剛升格的環境部,任務因應淨零碳排,碳費的開徵勢在必行,原定2024年上路,因子法2月才增,訂延後一年執行,只是對比國外,都是徵收碳稅或採碳權交易,台灣選擇一條不同的路。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碳費)產生的這個作用,那麼其實基本上都是針對排放者要使用者負擔,要把這外部成本內部化,今天無論是收碳稅或者碳費,其實它的整個性質很像,只是說它收的對象,它有普遍地使用。」
簡單來說碳費歸環境部管,專款專用碳稅呢,財政部主導,除了可用於減碳政策,無關的政策也行,用途更廣,但無論如何目的都是要減少排碳。
而哪些對像又是首波被開徵的單位呢,像是這林口發電廠,就是百萬溫室氣體的排放大戶,根據資料在2020年,它一年就排出了1049.6萬噸的二氧化碳,位居第四名。
畢竟燃煤發電,碳排放量自然高,直到最新排名,台電依舊榜上有名,光是電力及然氣供應業,就佔總排放的57.1%,累計約127百萬公噸,,這其中也包含了台積電、台塑四寶及中鋼等,氣候變遷署統計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的業者,初估近五百家,碳費又該訂多少,有環團建議,一公噸500元起徵。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費率的討論,會在明年第一季來完成,其實我們一再地強調碳費徵收,其實是一個經濟誘因,它是要促成排放者減量並不是要來增加,政府財政稅收。」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收了碳費,那麼有三個問題要產生,第一個就是有沒有減碳效果,第二個那個對企業的衝擊,是不是產生經濟的影響,第三個如果有轉嫁的話,可能會對物價產生影響,這三個都有可能同時會發生。」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這可能要等到,碳費實施的過一段時間,然後再重新檢討才會做一個,比較具體的回應說明。」
還沒時間表,台灣的淨零碳排且戰且走。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