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到年終獎金之前,相信不少上班族已經想過,隔年是不是要跳槽或轉職。目前的職場上,轉行已經不是中年危機的代名詞,包括五十歲以上、想布局下半生的民眾;或是二三十歲、認為工作和理想差距太大的年輕族群,都不乏這種狀況。產業或學界,其實大多抱持正面態度,前提是要做好專長和心態的調適。
公關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鄧耀中:「我想要做一個有影響力的角色,實踐我理想的角色就是創業,不過很幸運的在三十歲出頭的時候,就做了非常多創業相關的業事,所以也學了很多,但跟自己做還是有非常大的不一樣,最大的挑戰就是,完全不知道這件事要如何進行,就我唯一的依靠他就是離開了,所以在進入到一個,對我而言沒有資源的產業裡面,我完全沒有辦法進行這個東西,不過山不轉路轉。」
寬敞工作室,團隊規模也來到30人,談起當年決定,Joseph充滿自信,畢竟從結果論的普世觀點來看,他這一步跨出舒適圈算的上成功,但不是每次求去都有美好結果。
類似日本長期雇用制的企業文化,在台灣漸成過去式,全球化讓許多產業必須轉型,Covid疫情使得居家辦公和零工經濟開始興起,偏偏崛起中的AI等等新科技,讓上班族更不能把辦公室當棲身之所,這股潮流,也早已打破所謂的中年危機。
資深記者葉郁甫:「過去往往到了四十多歲,考量家庭或收入,有了轉職念頭,但現在二十或三十歲的年輕人,可能是因為職場和理想落差過大,急著換個工作試試看,而年事更長的人則多半是為了職涯危機,或是提前布局人生下半場,想要多元發展。」
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就是企業首先要裁員的年齡層,趕快想一個退路,因為畢竟離要退休,可能還有一段時間,那職位好像就是不上不下的情況下,也會心急想要轉行。」
不過產官學一致建議,謀定而後動,像是英國倫敦商學院學者,提出自我檢視清單,外在包括,是否認清全新的態勢,不用過分相信性向測驗,願不願意多方面嘗試多拓展人脈,有沒有給自己時間增長能力,和重新整理履歷自傳,而內在則是心態調適。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副教授孫弘岳:「我們過去在追求職涯,或者是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我們太在意社會期許了,那當我們要進行轉行或者是轉型,可能不會像我們年輕人出來擇偶,有車有房高又帥不吵不鬧長得美,可能要更接近我們像很多,比較高齡或二婚在擇偶的條件,它會比較接近於各取所需,更勝於金玉良緣。」
至於才要投入職場的年輕人,也該多關注產業趨勢,避免念完四年大學或兩年研究所,才發現學以致用的環境,早就不存在。
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因為畢竟現在產業的一個波動,是很迅速的,或者是地緣政治的衝擊,會不會也影響到你這個原本,畢業以後的這個職涯規劃,比如說你可能想要出國,到某個國家工作,或者是這個AI影響到,你原本的這個職場的這個,工作的一個這個方向,在求學階段期間,可能還是要多去充實一些第二專長。」
公關公司執行長鄧耀中:「求職者他會去求神問卜去擲筊去看一下答案,都OK我都沒有意見,你只要最後做出了決定,每個決定它都會帶來後果,那你只要知道每個後果,都是好的決定就可以了,就不要坐這山望那山永遠玩不完,然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做好你的承諾。」
轉行如同對人生重新投資,難免有風險,避免觸礁唯二鐵則,先對自己負責,接著愛你所擇。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