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癢到骨頭裡」 甚至衝擊國家整體生產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疾病,發病時奇癢難耐,有病友甚至用「癢到骨頭裡」形容,而且越是搔抓、癢感越發嚴重,影響不僅是個人皮膚問題,還可能增加睡眠障礙、憂鬱和輕生等精神問題,以及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風險,甚至可能衝擊整體國家社會經濟。
在台灣,健保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37萬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就醫,若以重度的成年病友占比7.43%,正常人每年薪資中位數約50.1萬元的一半來估算,結果顯示每年台灣因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未能妥善控制,所損失的生產力則高達68億元。而這還不包括為照顧家中異位性皮膚炎幼童患者,不得不放棄工作或無法維持正職的成人照顧者生產力。
中重度異膚反覆發作機率高!治療應以長期安全為首選
在治療上,異位性皮膚炎用藥與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目前臨床多採「EASI評分標準」,依據皮膚紅腫、抓痕、苔癬化等症狀的分布面積,劃分為3個等級,EASI評分0-6,屬於「輕度」;7-19分屬於「中度」;20-72分則為「重度」。
不過,除了病灶面積之外,近年研究也將「生活品質」與「功能性」的影響列為參考指標。美國2018年專家共識提到,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侵犯手、腳和頭頸部,同時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也屬於中重度病程。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機率高,約6成成人病友儘管接受治療仍無法妥善控制疾病。這是因為人的免疫系統有Th1和Th2兩種細胞反應,兩者互相拮抗,當Th2過度反應,壓制了Th1原本對抗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就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本就脆弱的皮脂膜,變得更容易發炎、破皮感染。嚴重時,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堆積,甚至容易加重發炎,導致虛弱需住院治療。
相較之下,楊靜宜主任建議中重度病友也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生物製劑可以更精準作用於標的,相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另一方面也能平衡Th1和Th2免疫力,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進而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的目標。
延伸閱讀
快訊/衛生局公布最新「基隆足跡」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