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健兒奧運賽場揚威,除了選手值得喝采,背後的運動防護員也功不可沒,像在鞍馬項目勇奪銀牌的李智凱,可是早在成名前就和現任防護員合作,本屆奧運全能賽失誤見血,也是馬上處理調整狀態,才能保持狀態在單項決賽穩定發揮。
只是回顧幾天前,在體操個人全能賽中,意外在鞍馬項目失誤,手肘見血,讓人捏一把冷汗,好在李智凱事後發文,只是皮肉傷,馬上請防護員處理完成,也沒有影響到接下來好表現。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李恆儒:「那旁邊的運動防護員王瑞翔,他跟在李智凱身邊六年,從李智凱那時候還沒有很有名氣的時候,一路上陪伴他過來,然後李智凱中間有開刀受傷,這種革命的情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李恆儒:「吐氣。我們在放鬆他腰椎的地方。」
一旁輔助指導,舒展因高強度運動緊繃的筋膜,曾陪伴多位職棒明星訓練走過低潮的李恆儒強調,不論訓練、賽前、賽中到賽後,運動防護員都必須陪在身邊,扮演選手們的堅強後盾。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理事長李恆儒:「跟這些職棒選手的合作很多是術後,他們術後可能需要半年一年這種長期的復健,另外一個就是體能的調整,肌力與體能的調整,他可能覺得某個地方他需要再加強。」
記者vs.資深中華隊運動防護員黃益亮:「老師,你那時候就是跟選手,都坐在一起?(對啊!)」
牆上還留有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中華隊擊敗日本的珍貴畫面,現年71歲的黃益亮,多次隨中華代表團出征,堪稱運動防護界的國寶。回憶過去大型賽事,超過百位選手,卻只有約3位防護員隨隊,不僅對各項運動強度都要掌握,同時擔綱教練與選手間的橋梁,也要注意選手治療上地雷,避開類固醇等等禁藥風險。
資深中華隊運動防護員黃益亮:「防護員的工作不侷限於場上面選手的運動傷害,拉肚子、頭痛、發燒,當年我們不一定都有隊醫隨同,都要知道傷病要怎麼樣去處理有沒有需要看醫生。」
國體大運動防護員:「這個地方?是痠嗎?」
採訪這天,國內知名跆拳品勢選手李映萱,剛好膝蓋不適,請防護員協助,包含問診、觸診、彈力繩伸展評估等等,前前後後超過1個小時。
國體大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黃啟煌:「任何一個選手進來,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先去了解他的問題是什麼,他覺得某些地方的肌肉,今天好像不太會用力,那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說實話我們不會知道,但我們知道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誘發他的肌肉,能夠在運動過程當中誘導出來會用力。」
不單單是評估傷病,而是要讓選手回歸到100%,以最好的姿態重回賽場,因此包含運動按摩、貼紮、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到心理學,通通是必備專業。
頂尖選手往往會有長期配合的運動防護師,專門打理照顧,並在重要賽事共同征戰、相輔相成,當本屆奧運獲得空前關注的同時,也該正視運動防護人才的培育,健全環境,讓國內體育發展正向循環。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