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正、反兩面,癌症也不例外。「納輝」遠赴加拿大打拚多年,正當事業、生活平步青雲時,卻發現得了乳癌,擁有心理學背景的她,決定在接受七次化療的日子裡,將心理學中的「二十一天效應」,為自己來一次心靈療傷,因而讓她活出不一樣的兩輩子。以下是她的故事時間:
《永遠不再害怕癌症》裡說:「如果得了癌症,並且轉移,那麼有兩個選擇,改變飲食,或者死亡。」
而我想說的是,如果得了癌症還有兩個選擇:「接受現實,改變過去的習慣,或者等死」。而我決定選擇接受現實,改變過去的習慣。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會保持慣性」;牛頓第二定律則說「要改變,需要力」。對於凡人來說,這個改變的力大多是外力。比如現在的我。
改變,需要動力、時間與方法
改變需要動力,需要時間,需要方法,需要毅力。不論是在電影裡還是生活中,不斷為舊有的事物注入新的活力,一次次挑戰自己,永遠是打破焦慮最好的方式。我們只有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樣子。
21天的聯想
我接受六期化療,每二十一天為一期,還有放療二十一次。正好二十一這個數字讓我開始產生聯想。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二十一天的現象,稱為二十一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二十一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而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習慣形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 一至七天。此階段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 七至二十一天。此階段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 二十一至九十天。此階段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你無法選擇…你可以選擇的是…
你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你可以選擇去愛它;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長相,但你可以選擇接納它;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過去,但你可以選擇現在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遭遇,但你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它;
你無法選擇遇到的困難,但你可以選擇去解決它。
人生有許多事情都無法選擇,但你永遠都能選擇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人生精彩與否,成功與否,幸福與否,不在於你選擇的部分,而在於你如何回應那不能選擇的部分。
選擇「改變」養成新習慣
每個人都有幫助自己度過劫難的法寶,在難熬的化療日子裡,除了眼淚,其實還有別的選擇。我選擇了改變,養成新習慣。
◎ 本文摘自/《從心清除癌細胞》納輝(王若冰)著
原文請見:在難熬的化療日子裡,除了眼淚,她選擇「改變」,用21天養成新習慣,活出兩輩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