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都知道,喝水有幫助減重、預防便祕等好處。而在《世界精神病學雜誌》(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有研究發現,喝水竟有助減輕心理壓力。心理師指出,每天有攝取充足水分的人,確實可以降低得到憂鬱症、焦慮症的風險。
人體仰賴水分運輸營養、排出毒素
諮商心理師甘雅婷指出,人體的血液有9成都是水,會隨著血液進入循環系統,將養分輸送給全身各個細胞,提供能量、排出毒素,以維持身體新陳代謝。因此全身上下的細胞,都非常仰賴「水」來協助運作,而大腦也是如此。
身體缺水會釋放壓力荷爾蒙
甘雅婷表示,研究有指出,水分太少會降低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使身體釋放壓力荷爾蒙,減少醛固酮分泌,無法調節電解質,讓身體陷入缺水狀態。因此,只要缺水就容易感到壓力、憂鬱或焦慮,而當身體承受更多壓力,又會破壞身體電解質平衡,最終陷入「壓力」與「缺水」的惡性循環。
水喝太少會影響血清素合成
甘雅婷提到,血清素又被稱為「快樂荷爾蒙」,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以向大腦傳遞各種訊息,而血清素會影響人體情緒、睡眠、食慾、記憶、消化等身體多種層面的健康。美國壓力研究員Cynthia Ackrill博士表示,人體需要色胺酸與「足夠的水分」才能在體內順利合成血清素,因此水分攝取不足,也會影響體內血清素的生成效率,進而影響情緒的穩定性。
缺水會讓大腦感到疲勞 影響情緒與專注力
甘雅婷也指出,醫學博士Cynthia Ackrill有提到,大腦有75~85%都是水,只要喪失2%的水分就會影響大腦的注意力、記憶力、情緒以及疲勞程度等,因為大腦的額葉是人體的判斷中心,負責判斷周遭事件,以表現出適當的情緒與反應,一旦水分不足就容易變得憂鬱、焦慮。
身體細小變化 都是壓力警訊
甘雅婷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注意身體的細微變化,不只是口渴,當身體感到肩頸僵硬、難以專注、體重與食慾發生變化等情形,都可能是在傳達「壓力」的警訊,只是我們平常習慣將焦點放在外在事物如工作、感情、金錢等,鮮少向內觀察,才沒有發現。
◎ 資料來源/甘雅婷心理師
原文請見:感到壓力大?可能是水喝太少!心理師曝水分不足竟會提升焦慮、憂鬱風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