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7

附近建商施工不當,大直民宅塌「1樓變B1」

文字撰稿/劉彥萱
攝影剪輯/蕭應強

台北市大直街的一座民宅,在9月7號傍晚,一棟民宅在眾目睽睽之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電梯式下沉,畫面相當驚險,傳出巨響後,二樓瞬間變成一樓,導致附近居民房屋發生龜裂、下陷現象,不僅有25戶被列為重災戶,周遭居民的房屋也受到影響,樑柱出現嚴重裂痕。

對此,台北市建管處發言人鄭大川表示,主要是連續壁變形,然後開挖面隆起,才會造成鄰房下陷傾斜。發生後北市府立即成立應變中心,要求基泰建設迅速回填灌漿穩定地質,避免鄰房再有相關的傾斜危害發生。

基泰建案施工不慎,導致大直街94巷周圍民宅傾斜,大門甚至塌陷變形。

基泰建案施工不慎,導致大直街94巷周圍民宅傾斜,大門甚至塌陷變形。

然而,這次坍塌事件也凸顯了法令不完善的問題,讓建商有漏洞可鑽。根據北市規定,一般區域地下層開挖總深度12公尺或建物3層以上,應進行結構審查。但基泰大直建案的開挖深度11.95公尺,只差0.05公尺,巧妙地避開審查制度。

台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常務監事江世雄指出,基泰這案子剛好避開12米的審查制度,整個從設計完到發建造,沒有經過任何外面的人來看過,也就是沒有審查,風險存在是難以預測的。

台灣科技大學名譽教授李咸亨進一步指出,開發商通常會避免被審查,迅速完成建造。基泰這次表示開挖深度為11.95公尺,只差0.05公尺,成功規避特殊審查,但這使得該建築潛在風險無人注意。 

大直民宅下陷傾斜,25戶被列為重災戶,周遭居民房屋也受波及。

大直民宅下陷傾斜,25戶被列為重災戶,周遭居民房屋也受波及。

雖然外界懷疑這次意外,與土壤液化有關,但李咸亨明確指出,土壤液化現象僅在地震才會附帶發生,並不是造成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他進一步解釋,基泰大直的施工地,屬於「地質敏感地區」,相對於普通地區,開挖深度需要更謹慎的支撐結構。在普通區域,支撐三層可能足夠,但在敏感地質區域,可能需要支撐四層,或者在支撐三層時使用更厚的型鋼,開挖時,地下連續壁也需要更厚實的設計。

這次的建築坍塌事件,凸顯出台灣建築法令制度的不完善,建議政府與相關機構盡速修正漏洞,以確保建築的結構安全。建管處發言人鄭大川指出,已將第三方專業工會納入每次現場勘查,避免單由建商認定,同時縮短公共安全鑑定結果時間。政府和相關單位需積極補足法規漏洞,以確保未來類似塌陷案一再發生。 

年度新聞專題報導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