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常見「後縱韌帶骨化症」 壓迫1部位速動手術

編輯 郭庚儒 報導

2020/11/19 12:13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好發於男性,且致病原因不明。(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一名70歲陳先生,近日出現雙臂麻痛,合併左肩無力,且走路變慢又不穩,就醫檢查確診是後縱韌帶骨化症。醫師提醒,出現莫名肢體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應就醫找出原因。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東亞人種發生率高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啓振指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有「東亞隱形殺手」之稱,好發於男性,目前致病原因不明,主要認為與患者基因變異有關。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東亞人種發生率較高,尤其日本的盛行率可達2%,而韓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的發生率,也高於西方國家。

黃啓振表示,後縱韌帶為薄薄一片富有彈性的組織,從頸椎一直到腰椎,位於脊髓前方,直接貼覆在脊髓的硬腦膜上;罹患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患者,後縱韌帶會逐漸鈣化變厚,甚至會骨化到如骨頭一般堅硬。

縱韌帶骨化症初期症狀,可能僅有頸部痠痛、頸部緊緊,或是偶爾手麻等非特異性症狀;縱韌帶骨化症中期後,可能產生頸部脊髓壓迫的症狀,例如: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嚴重甚至造成大小便滯留或大小便失禁。
 


出現脊髓壓迫症狀 需手術治療

黃啓振說明,縱韌帶骨化症初期可採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戴頸圈、熱敷電療等保守治療;一旦產生頸部脊髓壓迫症狀,建議盡早介入手術治療。

治療縱韌帶骨化症的手術,可分為傷口位於頸前的前位手術或位於頸後中線的後位手術,根據病灶的範圍、壓迫的程度、病患的身體條件。

前位手術

直接移除病灶,有緩解對脊髓壓迫的減壓效果;但手術技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也無法處理太多節段的病灶。

後位手術

可以處理多節段,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但沒有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僅為間接減壓,減壓效果比前位手術來得稍差。
 


術後定期追蹤很重要

黃啓振提醒,不論是前位或是後位手術,術後都必須佩戴頸圈,且後縱韌帶骨化是體質性的疾病。另外,定期回診追蹤也很重要,除了追蹤手術傷口的癒合及植入物的融合外,也有助於早日發現其他節段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

原文請見:老了走路變慢又不穩?當心罹患了「東亞隱形殺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0/11/19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