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研究顯示,夜晚只睡4小時的女性,在隔天會比安穩睡滿9小時的女性多攝取329大卡。也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吃更多消夜,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廖誼青,接受TVBS專訪指出飢餓和憤怒都是由共同的基因控制的,其中一個基因的產物是神經肽Y,當飢餓的時候這種化學物質就會釋放到大腦當中,由於神經肽Y還掌控了憤怒的情緒,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的時候,也更容易變得煩躁。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睡眠是一種調節生理功能的行為,良好的睡眠品質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除了可以調控思緒、情緒、心血管、內分泌等功能之外,還包括了食慾以及脂肪的代謝。您是不是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半夜睡不著覺,很想要吃東西?或者是晚上睡不好,起床的時候也很想吃東西。科學家發現,人體大腦存在著一種物質,叫做食慾素,又稱為促醒素,它增加時可以讓你維持清醒並促進食慾,減少的時候會讓你好睡,並降低胃口,因此沒有在適當的時間點睡覺,以及睡眠品質不佳,都會間接讓胃口大開。」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另外睡眠障礙也會影響著瘦體素的分泌,它是一種促進脂肪燃燒與分解的物質,跟食慾素不同,瘦體素它能降低食慾、飢餓感與增加脂肪的代謝,同樣地,睡不好的話,瘦體素也會降低,增加肥胖的風險。其實已經有許多的人體研究告訴我們,睡得穩、睡得久,可以減少過多的胃口、以及減少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慾望。」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睡眠不足會對調節食慾的激素產生負面的影響,進而增加飢餓感。因此,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較容易出現不規律的進食行為,像是更頻繁且熱量密度較高的宵夜。短期內睡眠時間,對飲食攝入的影響並不明顯,但如果是長期的睡眠不足,就可能增加肥胖和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
醫師指出若睡不好,食慾又變得很好時,一定要注意先從改善你的睡眠品質開始。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例如可以記錄睡眠習慣,從記錄中訂下最適合且規律的躺床與起床時間,睡前要減少影響警覺的活動,例如喝酒與咖啡因飲品、過度的白光暴露以及劇烈的運動,也要增加睡前的放鬆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高全毅:「情緒障礙往往都會,以失眠的型態作為表徵,而個案常常會疏於注意。那在治療的部分,我們可能會安排有藥物及非藥物的部分,在藥物上,通常個案常常會問我們說,這是否會有成癮的問題會不會導致失智,那我們同時也都會提供個案,一些非藥物治療的模式。」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很多人在憂鬱的時候食慾不振,然後造成三餐都沒有辦法,按照原本的時間吃,這樣子的話,就有可能讓憂鬱的情形更加不穩定。」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繼宇:「還有飲食的疾患,飲食疾患裡面,其中有一個叫暴食症,大家所比較知道的可能是厭食症的部分,暴食症的個案,他們會沒有辦法去控制自己進食的量,在這個狀況之下,長期有可能造成適應的一些障礙,那就會有一些憂鬱的情形發生,所以說飲食跟情緒狀況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飢餓和憤怒都是由共同的基因控制的,其中一個基因的產物是神經肽Y。當你飢餓的時候,這種化學物質就會釋放到大腦當中,由於神經肽Y還掌控了憤怒的情緒,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的時候,也更容易變得煩躁。」
當壓力大,有可能會有睡眠不足或睡不著失眠的現象,因此有可能會狂吃,背後可能是情緒疾患。
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教授李正達:「當人壓力大狂吃的情況之下呢?其實大腦呢會有一個所謂的能量守恆的概念,那大家可以想像呢,其實壓力大那我們大腦,其實是一個非常耗能的狀態,那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其實就是我們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所以當你壓力太大的狀況之下,人的確是有機會呢,會用狂吃來彌補這個失去或是不足的一個能量。」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那些有餓怒症狀的人,通常高度依賴碳水化合物。因此,調整飲食,減少精製糖的攝入,同時增加纖維質和蛋白質,這除了可以提升飽足感之外,還有助於穩定血糖濃度,減少人體對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激素的需求。」
餓到受不了的情況之下,很多人的生理狀態其實會改變,也會影響情緒,若這現象已經是一陣子,因此情緒容易不好的人,發怒或者容易生氣機會就會增加,進而伴隨食慾增加現象。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11/06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