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又經常外食,這已經是常態現象,胃不好對一些人來說已經形成通病,除了胃食道逆流之外,其實胃潰瘍也不可忽視,事實上胃潰瘍的症狀,包括上腹部有灼痛或絞痛感覺,由於胃酸會讓疼痛狀況加劇,因此空腹時會更不舒服,可以吃點東西、服用制酸劑之後會有一點改善,但很有可能又會再復發。尤其胃潰瘍會以腹部灼熱,悶悶的、脹脹的感覺,甚至有些人持續性的打嗝來做表現。
臺北榮總副院長暨教授李偉強認為,造成胃潰瘍是一個滿常見的一個疾病,國人胃的位置哦,先讓大家知道是在我們這個上腹部的地方,所以很多人當我們吃了東西之後,覺得胃不舒服,會覺得脹氣有這種感覺,那其實往往是胃潰瘍的前兆,大家會有個誤會以為說胃潰瘍一定會很痛。其實根據我臨床經驗,真正的胃潰瘍其實往往並不會很痛。大部分的情況是,很難講出哪邊的不舒服。
彰濱秀傳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黃懷毅說,胃潰瘍一般是指我們的腸胃道內出現一些侵蝕性的傷口,那胃潰瘍在台灣並不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疾病,統計台灣人大概一輩子會有十分之一的機率,出現胃潰瘍的問題,台灣每年消耗掉的胃藥用量也超過三億顆。
胃潰瘍一般的症狀會出現左上腹疼痛,特別是在吃完飯後,高醫岡山醫院籌設處執行長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登強門診發現一位36歲的男性年輕病人,他一直持續性的胃痛男孩子都忍耐性很強,都沒在看醫生有一天來看門診的時候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臉色蒼白然後心窩處這邊一直在喊悶痛甚至痛到半夜睡不著請大家不要忘記我剛講的幾個症狀第一個臉色蒼白第二個痛到睡不著或痛到醒過來這就不是一般的過敏性的胃腸問題這已經是有問題了,這種胃鏡做下去是胃癌,注意哦36歲男性的年輕人就胃癌的末期。
胃癌已經在2022年列入國人十大癌症之中,醫師指出胃炎的情況與胃潰瘍症狀非常類似。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張明胃說潰瘍的原因,常見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還有一些止痛藥的使用及生活習慣引起的,關於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它是屬於一種革蘭氏陰性的桿菌,它可以分泌一種酵素來抵抗胃酸,讓它可以在胃強酸的底下還能生存。
臺北榮總副院長/教授李偉強表示,我們現在治療方法其實是已經非常的進步,成功率也高達95%以上,甚至可以接近98%,所以我們也不要諱疾忌醫,特別是胃潰瘍,如果沒有治療好的話,有的時候我們很擔心,將來變成一個胃癌的一個前兆。
彰濱秀傳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黃懷毅指出,如果是在饑餓的時候出現的疼痛,那一般則是比較偏向十二指腸附近的潰瘍,幽門螺旋桿菌在胃潰瘍裡面,是代表一個非常嚴重的危險因子。
事實上許多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並不會出現症狀,然而細菌長期寄居將造成胃黏膜損傷,因此一部分人會產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炎等疾病,而細菌通常經由直接接觸唾液、嘔吐物或糞便傳播,或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與水被感染。
高醫岡山醫院籌設處執行長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登強指出,以前在臺灣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54%這幾年經過我們的治療經過大家的大力的推廣之後我們降到42%但是幽門桿菌的存在,常常引起的就是一個明顯相關的就是胃潰瘍,甚至更嚴重會到胃癌。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名宗表示,平常在胃潰瘍的保養以及生活上該注意的,應該是要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止痛藥的使用,甚至抗凝血劑的使用,同時也要隨時注意自己的排便習慣是不是有變改變,出現糞便有黑便的現象,或者血便的現象,或者出現一些持續性的打嗝或腹脹的現象,這些應該要盡早就醫。
醫師提醒經常飲酒飲食不忌口偏愛吃到飽,熱騰騰食物,或是半夜吃完就睡覺的人,很容易導致急性胃潰瘍,甚至胃出血的情況,尤其睡前兩小時不要吃宵夜,避免讓胃受傷害!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9/22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