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昏又單肢無力恐是腦內病變?醫師教這樣看是否中風

編輯 朱育嫻 / 責任編輯 黃安眴 報導

2023/06/27 11:25
頭暈的表現多樣化,每位病友感受皆不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毓倩指出,門診中常遇到病友談到:「醫師,我頭好暈,暈到會吐還冒冷汗,我會不會是快中風了?」 這樣的不舒服,7080歲的老人家會發生,3040歲的中壯年也發生,但每個病友的病因不見得都一樣;需經由醫師釐清發病過程及做神經理學檢查,才能診斷每位病友真正的病因,進一步對症下藥及生活衛教。

 

「頭暈」多樣化,先釐清病史

張毓倩說明,頭暈的表現很多樣化,每位病友感受皆不同,「昏沉沉」或是「頭重腳輕」跟感冒、疲勞、睡眠不足、藥物副作用、身體疾病、貧血等都可能有關係。而「天旋地轉」,強烈的不平衡感,背後的病因可能是:前庭神經發炎、良性姿勢性眩暈、耳石脫位等。

 

「昏天暗地」則要注意是否到達腦部的血流不夠,如姿勢性低血壓、椎基底動脈灌流不足或狹窄。醫師還會詢問有無意識障礙、雙眼複視、口齒欠清、單邊肢體無力等,同時發生的共病症,進一步釐清中風或是腦內病變的風險性。



 

神經理學檢查,觀察手腳協調性

再來可能進行神經理學檢查,醫師會特別觀察有無眼震發生、嘴角是否歪斜、手腳肌力及協調性有無對稱、以及步伐是否穩定。椎動脈及基底動脈乃是供應腦部後循環的主力,輸送來自心臟的血液至腦幹、小腦以及大腦的枕葉。當血液灌流不足時,除了頭暈以外,後循環的神經學徵兆有機會藉由醫師詳細的神經理學檢查暴露出來。

 

神經電學檢查,診斷內耳聽神經或深層腦幹疾病

還有一種針對平衡的神經電學檢查,可提供鑑別診斷是否為內耳聽神經或是更為深層的腦幹以及小腦交界的疾病。如果是深層腦幹或是小腦交界的疾病,進一步會用腦部放射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尋找結構性的疾病。對於血管性的診斷,腦部血管超音波仍是最好的選擇。


腦部血管超音波檢查,評估腦血管危險程度

張毓倩表示,進行腦部血管超音波檢查時,病友只需安靜的躺在床上3040分鐘,配合檢查人員的指示,不要說話、咳嗽或任意移動身體,即可完成。超音波的本身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有超音波探頭碰觸的輕微壓迫感。檢查結果對於診斷與治療腦循環障礙有極大的幫助,可評估受測者罹患腦血管疾病之危險程度。

 

另外,神經科醫師會根據血管管徑圖像、機器測量內膜斑塊厚度、血管內流速、阻力指數等,可評估血管硬化及狹窄的程度。臨床上,追蹤病友病情變化及危險因子,適時為病友調整治療並建議生活上的預防方法。
 

頭暈合併口齒不清要注意

張毓倩提醒,如果是中風危險因子眾多的老人家,如年紀大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的病人,若發生疑似頭暈合併單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意識障礙,建議盡速尋求醫師診療並適時安排檢查。
 


 

 原文請見:頭暈到會吐還冒冷汗,是快中風?醫師「1方法」揪出腦血管危機

【原文請見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專訪/名人瘦身】

👉視覺-3kg障眼法!藍心湄:掌握挑衣法則

👉12位女星減重菜單 小嫻吃澱粉沒復胖

👉當媽照樣瘦!陳艾琳:運動飲控少不了


更新時間:2023/06/27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