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灣發生規模7.2地震,引發國際媒體連日報導,包括美國CNN和日本NHK都派人前進災區,外媒特別關注為何這次強震,死亡人數相對低,專家大多歸功921大地震後,提高建築物耐震基準和強化防災意識;不過25年前依老舊標準蓋的房子,如這次半倒塌的花蓮天王星大樓,要如何改善建築安全,仍是課題。另外國際也關注台積電復原狀況,目前超過80%已恢復運作,日本媒體指台灣方面極力對外證明防災能力夠,半導體集中台灣生產沒問題。
圖/達志影像路透
台灣發生規模7.2強震,國際媒體連日來高度關注,第一時間都派人挺進震央附近的花蓮。
CNN記者 華森:「震撼台灣的致命強烈地震才過去一天,這班開往震央的列車已經準時行駛。」
窗外強震導致的山崩歷歷在目,不過4日一早,東部幹線就恢復雙線通車;多地震的花蓮也很快啟動災後應變,市府在小學活動中心開設避難所,應對、復原之快,讓外國媒體驚訝。
CNN記者 華森:「這是你家?(客廳。) 牆上有一個洞,你住在花蓮覺得安全嗎?(我不怕,我在這裡出生的。)」
CNN記者也注意到花蓮市市長拄著拐杖,現身避難所。
CNN記者 華森 vs. 花蓮市市長 魏嘉彥:「怎麼了?櫃子,櫃子倒下來。」
截至目前為止,強震造成12人死亡,1100多人受傷,外媒都很好奇,這麼強的地震,死亡人數卻相對低,原因到底是什麼?
花蓮市市長 魏嘉彥:「我們從小在花蓮就有很多地震,我們的老師和親友總是教我們,當地震來襲時要如何應對,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
CNN記者認為地震經驗豐富的台灣和花蓮,對震災都有所準備,才讓這場災難沒有那麼慘重。
CNN記者 華森:「這棟毀壞的大樓是星期三早上,規模7.4地震威力的可怕例子,但看看馬路這邊,你會發現花蓮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受損,市區很亮、完好,且很有活力,在這些傷痕中,社區展現的復原力令人印象深刻。」
路透社和美聯社更不約而同,用了類似的標題撰文,問台灣為什麼對地震如此有準備?專家大多歸功25年前,造成兩千多人罹難的921大地震,讓台灣痛定思痛,提高建築物耐震基準,政府也立法通過《災害防救法》,9月21日也訂為「防災日」。
牛津大學地科系教授 沃克 (Richard Walker):「921大地震的確促成一個很大的計畫,去了解科學、背景、危險以及地震可能發生的地方,也促使當地大量研究存在的弱點,並強化、確保建築物盡可能具有韌性。」
路透社記者:「自2018年另一起地震以來,地方也加強與政府單位和非政府組織的救災協調,(這次地震)發生不到兩個小時,官員表示緊急避難所就已經安排好,超過130名居民最終在那裡過夜。」
部分日本媒體人對小學避難所裡,慈濟的封閉式環保隔屏,尤其印象深刻,認為能兼顧災民隱私,比起日本避難所常見的紙板隔間要理想得多,更讓「台灣的避難所」一詞衝上日本社群熱搜關鍵字。
避難花蓮市民:「家具倒了很多,櫃子倒了,還有客廳有一面牆它有大片的磁磚也剝落了,大樓嘛,因為還會有餘震,會擔心說建築物出什麼問題這樣子。」
這次派了十多人來台採訪的NHK,幾乎每個重點新聞時段都有連線報導。
NHK主播 佐藤真莉子:「這裡是太魯閣溪谷美麗景觀,吸引許多觀光客,很熱鬧的地方,但現在因強震山坡表面大量崩落。」
NHK也特別關注太魯閣這個鬼斧神工般的風景名勝,吸引世界各地觀光客到訪,但如今因山崩落石,還有約600人受困。花蓮地區的觀光業者,生意也一落千丈,這家民宿旅館八成住客都來自日本,現在預約全部取消。
花蓮民宿老闆 郭雪夙:「(星期三)地震很多次,大概五分鐘搖一次,如果客人在時發生大地震,那就糟了,我也很擔心。」
台灣上下有防災意識,路透社指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對岸的中國大陸。
路透社記者:「台灣準備好應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來自中國的潛在攻擊,中國一直在加強軍事和政治壓力,試圖迫台灣民選政府屈服於北京的主權主張。」
路透社也提到台灣手機的地震警報,跟政府用來警告中國空襲的防空警報一樣,不過現實是,這回許多人並沒有收到手機地震警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4/04/08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