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國進行式】中國人辦世博 世博園他們瞧世界

記者 尤美心 / 攝影 張逸民 上海 報導
發佈時間:2010/06/07 13:4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對大陸社會來說,像是圓了一場百年大夢,大陸媒體更是最常用「家門口的盛會」這幾個字,來形容上海世博。但你可能無法想像,參觀這場「家門口的盛會」,對大陸佔了絕大多數的農村民眾,或是貧困地區的家庭來說,卻並非易事。我們的鏡頭在世博園裡,就捕捉到這些「農民工家庭」,攜家帶眷,橫跨好幾個省市區,千里迢迢逛世博的身影,其中有好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甚至有一位遠從東北來的老太太,獨身搭火車32個小時,就為了來上海世博。在這些特別的遊客身上,鏡頭觀察到不一樣的「世博體驗」,因為世博對他們來說,幾乎是一生唯一一次「親近世界」的機會。

進入上海世博園,很可能你對世博第一個「強烈印象」,會來自這樣的畫面。記者:「他幾歲?」大陸遊客:「2、3歲吧,哎,3歲半。」

看到鏡頭,害羞了,因為這個小男生穿著的是「開襠褲」,旁邊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個大人趕緊推小孫子立正站好。大陸遊客:「跟阿姨問好。」

記者:「3歲?」大陸遊客:「阿姨你好,你說,阿姨你好,哎。」

◎農民工家庭來世博 熱切看世界大

一家人分別橫跨2到4個省份,千里迢迢到上海,只為了看世博。大陸遊客:「他們是從西安過來的。」記者:「西安啊。」大陸遊客:「陝西的,他們是山東的。」記者:「不是一家人這樣?」大陸遊客:「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記者:「但是住不同的地方?」大陸遊客:「對對對。」

在世博園裡席地而坐,一口一口吃著從農村帶出來的點心食物,身上的穿著和臉上的笑容特別樸實的,他們大多就是來自大陸各省各地「農民工家庭」的遊客,你大概很難想像,來上海世博玩這麼一趟,有多不容易。

記者:「幾個小時?」瀋陽遊客:「累死了,那邊是12點(出發),到第2天,待在那車上睡一宿,第二天的下午。」記者:「下午幾點到呢?」瀋陽遊客:「30幾個小時,30幾個小時。」

◎世界遠!不辭苦 30小時車程進世博

超過30個小時,都可以從台北松山機場飛上海來回20趟了,沒錯,當台灣說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世博時,對中國大陸許多農村家庭來說,世博展現的世界,千里迢迢,第一次,30幾個小時,可以靠近。

像這位高齡76歲的奶奶,她一個人從瀋陽,搭了32個小時的火車,專程到上海,找在這兒打工的小孫女,而這是她第3天進世博園了。瀋陽遊客:「今天拿到了中國館的票。」

黃浦江畔的大中午實在太熱,奶奶逛不動了,坐在中國館前,等孫女去借輪椅回來。

◎高齡七旬奶奶鄉村進上海 農民縮影

不過累歸累,瀋陽奶奶興致不減,趁著空檔,她開始跟我們聊她的「世博印象」。

瀋陽遊客:「它那整個,那一個圓的,全是那個,好像是玻璃的吧,它自己發電吧!」

原來要說的是「英國館」,別怪奶奶講不出場館名稱,因為事實上,對來一趟上海世博已經很不容易的農民工家庭來說,「出國」根本不可能,在場館中隨處可見的。

◎熱、累仍熱切 農民工好奇世界之大

TVBS記者尤美心:「七十來歲高齡長輩,人生最精華的青年壯年,遇上中國文革10年,苦捱著,但當時大陸和國際,絕非一個全面接軌的時代,因此現在的世博園,幾乎可以說是他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親眼看世界』的機會。」

工作人員:「你好,歡迎光臨智利館。」

這一個農民工家庭,來自浙江海寧,我們跟著這家人「逛」世博。海寧遊客:「爺爺停一下看一下嘛,一直走,智利,對,喔,智利的城市的景象,喔。」

記者:「什麼感覺?」海寧遊客:「看這個,他們都很發達。」

「他們都很發達」,這是這位爺爺逛了一圈世博園後,最大的感想。

海寧遊客:「可以看到的是一個智利的典型的家庭,都是真的東西,從中國打一口井下去,井的另一端就是智利,所以我們這樣反著裝修,喔這樣,打個井就是智利啊。」

◎攢盡盤纏 農村到上海世博花費高

兩位老人家都70歲了,兒子媳婦特別帶他們來遊世博,仔細看會發現,爺爺奶奶身上穿著的是新的衣服。

拍個照,拍個照,從浙江海寧到上海,世博一日遊,儘管這距離不遠,但依舊不容易。記者:「這一趟要花多少錢?4個大人。」海寧遊客:「喔,這一趟,我總共,我們大概要花1萬元(人民幣)左右吧。」

1萬元人民幣,大約5萬元新台幣,包吃、包喝、包交通和門票,讓一家四口玩一整天,聽起來不算很多,但這個數字,很可能是某些大陸貧困地區,一個農民工家庭好幾個月的收入。

記者:「回去是不是可以跟朋友鄰居講?」海寧遊客:「哎,哎,哎,要說的要說的,有好多要跟他們說,哎,好多。」

秀出在世博園裡拍的照,迫不及待想回村裡和大家說,但在世博看到了什麼呢?記者:「知道這是什麼館嗎?」海寧遊客:「墨西哥。」記者:「墨西哥是不是?墨西哥在哪?」海寧遊客:「我不知道在哪裡,真好看,真好看,都好看。」

◎「讓孩子見識世界」 農工父母辛勤

很多的「第一次」,在這趟世博旅程中發生,而手裡拿著的「海寶」,是要帶回家送小孫女的,就算來玩這一趟不便宜,但大人卻已經在打算暑假要換帶小朋友來上海。

我們在世博園,看到好多這樣的年輕農民工父母。安徽遊客:「裡面有雪耶,看到嘍,你說啊,裡面有雪。」

安徽遊客:「我也準備帶著他,以後到很多地方去玩,讓他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

「想讓小孩早早見識世界」,這位農村爸爸說出心願。安徽遊客:「我們看了俄羅斯館,還有還有中國館,還有好多館。」

◎坐5小時車 從安徽進世博為「值得」

特別請假帶老婆小孩,從車程要5小時的安徽來逛世博,這感覺有點像是「圓了一個夢」。

安徽遊客:「值。」記者:「你本身有沒有出國去過?」安徽遊客:「沒有,沒有,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嘛是吧,這是很多年才有一次,感覺必須來一次,不來一次很遺憾。」

在世博園,形形色色的全球遊客裡,這些大陸農村家庭來的遊客,其實很特別,當然不只是因為小朋友們都穿著「開襠褲」,還有他們逛世博時,臉上的神情。記者:「很滿足了喔?」遊客:「滿足滿足。」

◎讓世界走進中國 上海世博用意深

原來,上海的世博不只為了拚觀光,更為了「讓世界走進中國」,走進中國大陸,佔絕大多數的農民工的心裡,讓心裡的感受力,長遠發酵。

#世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60

0.0488

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