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5月COVID-19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許多商家停業2個多月,但此後政府進行深刻反思,既然實施嚴格隔離措施仍擋不了Omicron變異株,就該轉變思維與病毒共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萬華百年老店兩喜號第4代老闆陳輿安,他說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席捲全島之下,餐廳還能繼續營業真的很幸運。台灣光是5月12日單日新增確診就超過6萬例。
陳輿安也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向其他東亞經濟體學習,比如新加坡,這些經濟體成功應對了類似的心態變化。
台灣重新開放與中國上海市形成鮮明對比。為了堅持清零政策,中國正在上海採取更嚴格的措施,試圖控制已有數十萬人染疫的Omicron疫情。上海有許多社區已經被封鎖好幾週。
上海居民憤怒對抗試圖強迫民眾隔離的警察,種種混亂場面獲台灣媒體廣泛報導,明確提醒人們清零政策所需做的犧牲,有助於影響台灣的輿論。
台灣重新開放也進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仍遵循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即使是香港,最近一波Omicron感染潮使其人均死亡率一度飆升至亞洲最高後,也一直在鬆綁限制。香港曾經長期堅持清零,以努力重新開放與中國的邊界。
這種日益孤立的感覺,可能只會加劇對上海和其他被封鎖中國城市政策的強烈反對,這些城市的民眾對疫情似乎是永無止境而感到越來越沮喪。儘管清零政策讓中國經濟踩剎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仍否定任何鬆綁政策的建議,承諾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這也反映出,Omicron的出現讓採取清零政策的經濟體面臨選擇:要像中國那樣加倍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或是利用高疫苗接種率提供的機會開放經濟。
上個月,總統蔡英文選擇了後者,宣布台灣因應現階段疫情,目標為「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較溫和的變異株Omicron提供了一個機會,因為它在已接種疫苗人群中具有「非常高的傳染力,但重症和致死率非常低」。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平台,迄今為止,有1880萬台灣人,即79%的人口接種兩劑疫苗。
他說:「(台灣人)看到上海、鄭州和北京的封鎖情況,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利用封城來遏制Omicron。這是非常困難的,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陳建仁指出,台灣現在應該專注於提高COVID-19追加劑的施打覆蓋率,以及加強向社區分發抗病毒藥物和快篩試劑盒。
政府的決定普遍受到歡迎。接受CNN採訪的大多數民眾表示,他們認為台灣應對COVID-19疫情的新方法,比中國實施的嚴格封鎖措施更好。
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幾年的台北居民黃先生認為要根除這種病毒是不可行的,他說:「如果我們接種疫苗後還像中國那樣嚴格限制,那會非常痛苦,打疫苗也沒有意義。」
隨著最近一次疫情擴大,台灣人意識到,由於變異株的病症沒有較嚴重且疫苗覆蓋率較高,台灣可以承受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