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嘉伶
【台灣銀行家】台美在TIFA架構下,金融服務面的合作亦達成共識,結論直接聚焦在金融機構對雲端服務的使用,從外國的經驗來看,金融科技業者「跨界、跨境」未來勢必來搶市場,台灣業者應及早備好實力應戰。
本次台美TIFA架構中,除了供應鏈議題,金融服務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之一,美國與台灣未來若是有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BTA),雙方關係更緊密,對於金融業者來說,新的機會點雖然有,但美國的大型金融科技業者也將來襲,金融服務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日韓簽署貿易協定 市場競爭加劇
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國家都有金融監理機關,對於金融商品的銷售以及金融機構的設立,監理機關都有一定的實權可以要求,特別是外商金融業者來搶市,大多需要與主管機關遞件並核准設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在法規面上相對嚴謹。
而從韓國與美國簽署FTA的案例卻發現,雙方有協議美國金融業者不需要來到韓國設分公司,也就是海外金融業者也能跨境銷售金融商品,對於美國業者來說,不需要前往新市場投資,但卻可以更快速取得更大的業務量。
至於日本與美國也簽署過美日貿易協定,雖然雙方在金融領域沒有太多的共識,僅提到禁止對包含金融服務供應商在內的業者,要求其數據資料在地化,這也顯示美國對於金融業使用雲端系統的注重。
而從日本經濟新聞獲悉,美國谷歌(Google)打算在日本切入金融業務。谷歌擬以超過200億日圓價格收購日本的智慧手機支付公司,估計將以2022年為目標,由旗下企業在日本啟動匯款和支付服務。由此也可以觀察到美國大型IT企業對於「跨界、跨境」搶金融市場大餅興趣滿滿,而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對於日本的金融業來說,可能會加快速度與其他行業來合作。
台灣需營造具競爭力環境 提升金融服務
過往台灣智庫也曾就是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進行相關的分析與建議,在金融業的部分,就曾探討過美國對於新型態金融服務非常的注重,而所謂新金融服務應有兩個意涵:第一,任何基於金融創新而產生之新金融商品,不論其性質,不得限制TPP會員境內之服務提供者提供;二,若有任何新途徑或新方法可以提供金融服務,不應對此加以限制。針對新金融服務,其要求倘締約一方容許其本國業者提供、且該等服務之提供係無須修訂其現行國內法即可提供者,亦應容許TPP業者提供同樣服務。
而這次台美暌違5年後進行TIFA對談,在TIFA架構之下,達成了包括農業、醫療器材、勞工、環境、智慧財產權、國際合作、供應鏈、貿易便捷化等9項共識之外,在金融服務部份,鑑於新興科技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美、台雙方同意就金融機構使用雲端服務進行討論,以促進金融服務業應用新型科技提供更便捷安全之金融服務。
雲端結合金融支付 發展空間大
就金融部份來觀察,金融圈人士認為,美國金融機構將資訊放在雲端開放使用,早已行之有年,而這也是美國的強項,不可諱言,有更多金融科技業者利用雲端系統來台灣搶市場。但這幾年,台灣金管會費心規劃了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特別是「開放銀行」政策已進入第二階段,3家純網銀業者有2家也都上線開通,這些刺激都是想要提升本土銀行的即戰力。
由於開放銀行政策的核心,就是資訊共享,因此,在TIFA對金融服務以雲端為核心命題的合作架構之下,台灣開放銀行政策未來不僅執行步調將更快,在金融業之間的普及率也會更高,同時也將促進金融科技業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跨業結盟,異業合作生態圈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合庫主掌海外業務的相關主管對此分析,除了因應TIFA擴大進行的多項與經貿、供應鏈相關的合作,國銀可爭取更多業務面的商機之外,TIFA這次針對金融服務業的交流合作,最聚焦的就是金融機構與雲端相關的服務開放,主要是鑑於新興科技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若雙方能同意就金融機構使用雲端來做更進一步的開放,將更有利於促進金融服務應用新型科技,提供更為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合庫主管也指出,此次TIFA針對金融服務的討論重心,聚焦在雲端服務之上,最主要是考量到全球電商服務的快速發展,但其營運模式與支付金流,與傳統貿易商大有不同,再加上新創公司、電子支付系統公司對傳統銀行的業務積極搶攻,銀行若本身新創能力不足,或是金融科技能力不夠,大多還是會採取異業結盟或是共組金融生態圈的方式來因應。這也是此次TIFA會談之後,未來的重點觀察方向。
國內金融業者亦認為,在美國雲端服務供應最強的,包括亞馬遜、谷歌等,早已與其金融業者密切合作,如今新冠疫情已席捲全球快2年,跨境電商服務不僅需求更大,雲端與金融支付結合可施展的空間也將更大,此時台美TIFA合作,將雲端服務的開放交流列入金融服務合作的重頭戲,未來應有兩個面向的演變可觀察。
對於可能發展的兩個面向,相關業者進而指出,一方面將打破過去台灣金融機構對資訊開放交流的舊有框架,以往金融機構不願意把資料放在雲端共享的,未來若整個形勢轉變之下,恐怕不得不對外開放。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對相關資料整合、加值,能力不見得亞於金融機構本身,為了讓自身更有競爭力,金融機構也必須更積極邁出異業結盟的步伐,多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多串聯不同的社群,讓自身在新一波以雲端、電商導向的金融服務開放之下,能更有競爭力。
加速國際接軌 以互惠原則開放國內市場
多年觀察金融市場的專家提到,本土金融業者過往在國家的保護傘之下,不容易進步,但這幾年台灣已經有相當程度的金融自由化,台灣的金融業者也有不錯的成長。外資金融一方面為台灣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但亦帶來更多競爭。現在金融業得更加深思,國際趨勢的接軌,例如永續金融及金融企業責任的以身作則,是否能有更高的標準來進行。其次,對於外資金融機構與國外資金的進入,將基於互惠原則更為開放,推動台灣融入全球金融市場。在存貸款等領域,本土金融機構具有規模與通路優勢,但在銀行的中間業務,特別是全球資產配置及商品設計領域尚有不足。
至於金融人才部分,台灣業者除了讓從業人員來台灣金融研訓院加強國際化人才課程,在美國有布局的台灣銀行業者表示,將人員派駐至美國市場磨練也十分重要,現階段在美國的分行大多數還是以服務台商為主,不過仍從這樣的國際舞台學習到許多新的思維,業者說,美國是世界一流大國,而美東的紐約也是世界級金融重鎮,去美國設點不僅對於金流、物流、商流、研發都有世界一手資訊可觀察,且對於國際性的金融商品開發也有幫助。
台美加強跨境監理合作 深化金融業務往來
若是台美簽署BTA後,相信除了兩邊的金融市場都將更互惠開放,在監理上也會以更合理、客觀及公正之方式執行。而台灣金管會現階段已與美國加強跨境監理合作,今年金管會與美國德州銀行署(Texas Department of Banking)簽署完成銀行業監理合作備忘錄,內容包括資訊分享、實地檢查協助、跨境據點監理合作及雙方舉行監理會議等,簽署後雙方將可依據備忘錄內容,加強金融監理合作。
金管會表示,已陸續與美國紐約州、加州、伊利諾州及華盛頓州,共4州金融監理機關簽署監理合作備忘錄,而與德州銀行署簽署備忘錄後,金管會已和本國銀行在美設有分行的各州金融監理機關均簽署監理合作備忘錄。目前我國銀行在美國共有24家分行及3家子銀行,包括受德州銀行署監理之第一銀行休士頓分行;美方則在我國設有5家分行及1家子銀行,因此,金管會與美方陸續簽署合作備忘錄,除加強台美金融監理合作外,對於深化雙方金融業務往來,亦具正面實質效益。
結論是,金融業者不論是跨出去經營或者是在國內都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國銀應深思,未來不一定能躲在國家保護傘下,面對更開放的潮流,金融業的人才思維、經營策略是否能跟得上大國的趨勢。不可諱言,下一波來的外資金融業者可能是大鱷型的金融科技業者,競爭加劇已不難想像,台灣的金融業者一定要及早備好實力與戰力。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