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國際大觀】對抗全球暖化 ,轉捩點來了!
 
5月26日是全球對抗氣候暖化的歷史轉捩點,3家跨國石油巨擘荷蘭殼牌和美國艾克森美孚﹑雪弗龍集團同一天遭逢挫敗,代表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年代即將告終。
在荷蘭,法院就7個NGO組織向殼牌公司提出的控訴案,裁定殼牌必須遵從《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減排目標,於2030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較2019年減少45%。同一天在美國,艾克森美孚公司舉行股東會,一批要求公司加強處理減排問題的股東展開突襲,成功拿下兩席董事。另一家美國石油企業雪弗龍也同日舉行股東大會並通過決議,要求公司針對2050年之前如何實現淨零排放提交報告。
三件事都是史上首見,也都指出同一個趨勢:助長地球暖化的石油產業,已不能再無視於氣候變遷,必須做出改革並拿出方案,以協助世界減少碳排放。這呼應了國際能源總署(IEA)5月17日發表的報告,當中建議應立即停止開展新的油氣項目。IEA在2016年仍說,化石能源在未來幾十年依然會是能源供應的主體,今年5月中卻180度轉變,基本上形同承認化石能源年代已經告終。
 
化石能源年代已經告終
上述轉變並不是一天造成的,但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改變川普政策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無疑是重大的推動力量。今年4月白宮舉行全球氣候峰會,拜登宣布在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水平降低50%至52%,這是前總統歐巴馬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時減排目標的兩倍,當時美國承諾到2025年減排25%至28%。
如此一來,全球3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回到挽救地球氣候變遷的軌道上,接著勢必相繼推出更多對抗暖化的法律,包括收緊對石油產業的監管。IEA分析國際形勢,認為化石能源正面對5大壓力──法規壓力、民間組織壓力、股東壓力、市場壓力和融資壓力,業界不得不屈服。
油企轉型迫在眉睫
因為荷蘭法院的判決,將鼓勵更多非政府組織加強對油氣業的反攻,未來油氣業和航空、採礦、農業等排放大戶,面對的法規限制將比現在嚴格許多。艾克森美孚和雪弗龍股東會的「變天」則預告,越來越多油企股東會要求公司推動減排。就連大型投資基金都已經轉向,艾克森美孚股東之所以會變天,就與全美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倒戈」有關。此外,汽車業已經加速向電動車進擊,很多產業也要求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會重估油企手上資產的價值,使得油企面臨融資壓力。
未來石油公司將不得不往新能源領域拓展,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認為,油企可發展五類項目,來應對外界的減排要求,例如把相關技術轉移至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甚至把現存的油氣離岸鑽探設施變成風力發電場。液化生物燃料也是油企可考慮的行業,此外,油企還可以選擇涉足輸電業務,投資太陽能光伏板、風力發電及電動車充電站,因為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是,把可再生能源產生出來的電力傳輸。
綠色氫能成本降 10年望普及
油企還可發展氫能,目前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要普及化,尚有一大段路要走,若要短期內協助大幅減排,不少人看好「綠色氫能」,地球上充滿氫,可是需要從一些物質分解出來,最常見的是透過電解從水析出氫。電解需要電力,使用天然氣發電生產的稱為「灰色氫能」,使用煤電的稱為「棕色氫能」,這兩種生產過程都較直接使用化石能源更污染環境。
 目前使用的氫能是「藍色氫能」,利用天然氣發電,釋出的二氧化碳會儲存在地下,溫室氣體排放較化石能源少。但若生產氫時使用可再生能源,便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成為「綠色氫能」。
氫能可用於汽車、輪船,以及鋼鐵廠等重工業。以前,綠色氫能的成本較藍色氫能高一倍,商業上不可行。不過,2018年的研究顯示,新技術的成本可略低於藍色氫能,令綠色氫能普及化露出一線曙光,有望2030年前普及,成為人類對抗氣候變化的秘密武器。
新能源出現新巨人
不過新能源這條路對石油企業也不是一片光明,一方面大型油企的轉型並非易事,有些還未成功很可能就已倒閉。再者,目前石油業投入可再生能源仍屬初階,新能源業卻已悄悄出現一批巨人,一些供電公司早一步進軍新業務,不單成為油企轉型的攔路虎,甚至已可挑戰石油巨擘的地位。
例如美國的新能源公司NextEra,它的前身是一間佛羅里達電力公司,1980年代開始發展新能源,2010年改名NextEra,憑着政府鼓勵環保的補貼,加上欠債少,賺取的盈利可用來擴張,目前是美國最大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商。過去10年NextEra股價升逾4倍,現時市值1441億美元。而艾克森美孚這家在2013年仍還是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同期股價跌了近30%,目前市值2500億美元,只比NextEra高約7成。
歐洲也有同類例子。意大利Enel原是國營電力公司,2010年代才全速發展潔淨能源,但現在市值已達1000億美元左右,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供應商,足跡遍及32個國家。
 
減排是全球責任,台灣要趕上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通的重要議題,並非單一國家或地區能夠解決,每個經濟體都有義務承擔責任。台灣是排放大戶,根據去年底出爐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報告,台灣在六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五十七名,屬於後段班。雖然台灣已經訂出「2030年相對於2005年減碳20%」的目標,但與國際上強調「2030年時排放量必須較2010年減少50%以上」差異甚大,要趕緊追上才行。
本文轉載自黃清龍臉書( https://reurl.cc/4a43xD ),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國際大觀】對抗全球暖化 ,轉捩點來了!
5月26日是全球對抗氣候暖化的歷史轉捩點,3家跨國石油巨擘荷蘭殼牌和美國艾克森美孚﹑雪弗龍集團同一天遭逢挫敗,代表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年代即將告終。
在荷蘭,法院就7個NGO組織向殼牌公司提出的控訴案,裁定殼牌必須遵從《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減排目標,於2030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較2019年減少45%。同一天在美國,艾克森美孚公司舉行股東會,一批要求公司加強處理減排問題的股東展開突襲,成功拿下兩席董事。另一家美國石油企業雪弗龍也同日舉行股東大會並通過決議,要求公司針對2050年之前如何實現淨零排放提交報告。
三件事都是史上首見,也都指出同一個趨勢:助長地球暖化的石油產業,已不能再無視於氣候變遷,必須做出改革並拿出方案,以協助世界減少碳排放。這呼應了國際能源總署(IEA)5月17日發表的報告,當中建議應立即停止開展新的油氣項目。IEA在2016年仍說,化石能源在未來幾十年依然會是能源供應的主體,今年5月中卻180度轉變,基本上形同承認化石能源年代已經告終。
化石能源年代已經告終
上述轉變並不是一天造成的,但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改變川普政策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無疑是重大的推動力量。今年4月白宮舉行全球氣候峰會,拜登宣布在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水平降低50%至52%,這是前總統歐巴馬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時減排目標的兩倍,當時美國承諾到2025年減排25%至28%。
如此一來,全球3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回到挽救地球氣候變遷的軌道上,接著勢必相繼推出更多對抗暖化的法律,包括收緊對石油產業的監管。IEA分析國際形勢,認為化石能源正面對5大壓力──法規壓力、民間組織壓力、股東壓力、市場壓力和融資壓力,業界不得不屈服。
油企轉型迫在眉睫
因為荷蘭法院的判決,將鼓勵更多非政府組織加強對油氣業的反攻,未來油氣業和航空、採礦、農業等排放大戶,面對的法規限制將比現在嚴格許多。艾克森美孚和雪弗龍股東會的「變天」則預告,越來越多油企股東會要求公司推動減排。就連大型投資基金都已經轉向,艾克森美孚股東之所以會變天,就與全美最大的基金公司貝萊德「倒戈」有關。此外,汽車業已經加速向電動車進擊,很多產業也要求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會重估油企手上資產的價值,使得油企面臨融資壓力。
未來石油公司將不得不往新能源領域拓展,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認為,油企可發展五類項目,來應對外界的減排要求,例如把相關技術轉移至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甚至把現存的油氣離岸鑽探設施變成風力發電場。液化生物燃料也是油企可考慮的行業,此外,油企還可以選擇涉足輸電業務,投資太陽能光伏板、風力發電及電動車充電站,因為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是,把可再生能源產生出來的電力傳輸。
綠色氫能成本降 10年望普及
油企還可發展氫能,目前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要普及化,尚有一大段路要走,若要短期內協助大幅減排,不少人看好「綠色氫能」,地球上充滿氫,可是需要從一些物質分解出來,最常見的是透過電解從水析出氫。電解需要電力,使用天然氣發電生產的稱為「灰色氫能」,使用煤電的稱為「棕色氫能」,這兩種生產過程都較直接使用化石能源更污染環境。
氫能可用於汽車、輪船,以及鋼鐵廠等重工業。以前,綠色氫能的成本較藍色氫能高一倍,商業上不可行。不過,2018年的研究顯示,新技術的成本可略低於藍色氫能,令綠色氫能普及化露出一線曙光,有望2030年前普及,成為人類對抗氣候變化的秘密武器。
新能源出現新巨人
不過新能源這條路對石油企業也不是一片光明,一方面大型油企的轉型並非易事,有些還未成功很可能就已倒閉。再者,目前石油業投入可再生能源仍屬初階,新能源業卻已悄悄出現一批巨人,一些供電公司早一步進軍新業務,不單成為油企轉型的攔路虎,甚至已可挑戰石油巨擘的地位。
例如美國的新能源公司NextEra,它的前身是一間佛羅里達電力公司,1980年代開始發展新能源,2010年改名NextEra,憑着政府鼓勵環保的補貼,加上欠債少,賺取的盈利可用來擴張,目前是美國最大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商。過去10年NextEra股價升逾4倍,現時市值1441億美元。而艾克森美孚這家在2013年仍還是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同期股價跌了近30%,目前市值2500億美元,只比NextEra高約7成。
歐洲也有同類例子。意大利Enel原是國營電力公司,2010年代才全速發展潔淨能源,但現在市值已達1000億美元左右,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供應商,足跡遍及32個國家。
減排是全球責任,台灣要趕上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通的重要議題,並非單一國家或地區能夠解決,每個經濟體都有義務承擔責任。台灣是排放大戶,根據去年底出爐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報告,台灣在六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五十七名,屬於後段班。雖然台灣已經訂出「2030年相對於2005年減碳20%」的目標,但與國際上強調「2030年時排放量必須較2010年減少50%以上」差異甚大,要趕緊追上才行。
本文轉載自黃清龍臉書( https://reurl.cc/4a43xD ),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