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無人艇群攻遏制共艦! 國軍仿效烏國「快奇專案」拚2026量產

記者 葉郁甫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9 22:4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9 22:47

日前,中共發起的聯合利劍軍事演習,再度派遣了大批海軍、海警艦艇,對台層層壓迫。在不對稱作戰思維當道的情況下,國軍亟欲學習烏克蘭的經驗,運用大量攻擊型無人艇,遏制解放軍的行動。因此國造無人艇的「快奇專案」,在三個月內就建案啟動,目標是在2026年就初步量產。不過專家大多認為,台灣造艦不成問題,但是管理無人機的AI技術,還有待突破。

圖/TVBS

 
16米9匿蹤船體、30噸排水量航速超過25節,遠端操作下續航力可達36小時,這是新加坡海軍海事安全無人艇

傳感器等配備和系統由國內自行整合,而船體載台則委由台灣的龍德造船生產,跨國合作,看似讓我國國造攻擊型無人艇有所奠基。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它的目的是用來作為海事安全的一個用途,所以說它船上面的設備,包含了我們一般海巡艇所有的,台灣目前快奇專案,現在發展的主要是針對陸軍的需求、灘岸殲敵的需求,來發展一種所謂自殺式的攻擊型的無人艇。」

 
面對中共解放軍艦艇大量層層近逼我國週邊海域,找出低成本全天候的有效防衛手段是當務之急,國防部編列8億1200多萬,由中科院「光華研究室」負責的快奇專案應運而生。

自研自製運用行之有年的無人靶船被當作延伸基礎,對外邀商資料顯示,計畫先開發3艘艇長小於10公尺、滿載低於4噸、吃水深度0.5公尺以下的攻擊型無人艇,和另一艘工作靶船,而船體結構將朝著流線匿蹤構型,又因為以奇襲為最大目的,遠端導控距離目標定在70公里。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因為海雜波基本上,會影響到海面雷達的偵測,就是說你擔任無人攻擊艇實施,對船艦實施攻擊的時候,你勢必要隱匿自己的行蹤,當然因為載彈量的問題,你可能也有相當的噸數,那你的速度要有多快,那你自己在執行作戰的過程中,你可不可以做閃避的動作,這些都是靶船沒有的功能,所以這勢必要再做提升跟改良,這樣才有機會實現所謂的攻擊艇的任務。」

新技術尚待突破,因此整體仍屬於軍事科研階段,不過快奇專案在三個月內就完成建案,主責的航空研究所,更預劃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作戰測評,2026年朝量產叩關。

圖/TVBS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那當然後續還要做很多測試,譬如說你的控制方法,你是用無線電控制還是說衛星控制,還是它能夠自主攻擊控制,這個在規劃上,都是目前靶船沒有想過的。」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我們在台灣這邊提出來是說,要由無人機做中繼,這個相對也給予了電子干擾,電子作戰這方面的一個機會,所以說怎麼樣增強這個反干擾的能力,這個可能是它的一個重點,以後是不是把這中繼改為由星鏈,低軌衛星來直接,那這個就沒有距離的限制,就好像烏克蘭,它可以長程奔襲將近1000公里,去打它的目標。」

起心動念打造新型軍備,原因還是看到烏克蘭一次次用無人艇對俄國軍艦以小博大,不過成功的關鍵其實在於運用策略。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政策分析員陳柏宏:「那我認為從俄烏戰爭的這個經驗來看,我們目前看到的分析狀況,應該是說它是好幾個無人艇群,然後在針對單一目標,那它也不是一次全部圍上去,可能是一個集群完成攻擊之後,然後再看結果,再決定後面要不要繼續攻擊。」

而群攻的關鍵在於導控技術成熟度,中國大陸日前高調展示的相關能力,我國仍在急起直追,特別是未來主要採用對象的陸軍,作戰需求是200艘攻擊型無人艇,如何開發出相對應的AI智慧管理技術,眼前挑戰難度不低。

圖/TVBS

國防院國家安全所政策分析員陳柏宏:「快奇的AI它是拿來做什麼,那你是拿來做一個目獲嗎?還是說你是拿來做一個攻擊發動的系統,其實AI的真正的難點,是在訓練的這一塊,那我們如果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去訓練出一個演算法,那我們要給它的訓練的量就非常的大,不管你要給它的圖資,還是你要給它的這種,學習的這些相關的設備,那都是要大量的投資的,所以我覺得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

畢竟概念和過去承造的沱江級巡防艦全然不同,獨得標案的龍德造船和中科院協作成果眾所關注,最怕為了成果展現揠苗助長,資金卻又沒有每一分都花在刀口上。

 

 
 
#中共#台灣#無人艇#攻擊型#國防部#AI技術#國防院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3

0.0856

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