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最近許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美國的台海政策到底是維持「戰略清晰」,還是轉為「戰略模糊」?
 
這個問題牽涉兩個層面,一個是美國的對中政策,一個是美國的對台政策。從各種跡象來看,美國的對中政策已經很清晰,那就是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來源,所以雙方要展開全面的競爭與對抗。至於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坦白說還是很模糊,模糊到讓人不知道該如何界定兩國的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和美國宣佈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後,有人認為這等同美國認定台灣是其貿易盟邦,顯示兩國關係出現重大突破;有人則把它說成是賣身契,質疑台灣何喜之有?儘管評價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一個事實,即美台經濟關係將因此更加深化。
 不過衡量兩個國家關係,經濟雖然重要卻非必要條件,例如台灣僅有的十幾個邦交國,大都和台灣沒有太多貿易往來,相反地台灣和日本沒有邦交,兩國經濟關係卻極為深厚。
美國自1979年和中華民國斷交後,根據「台灣關係法」雙方僅具非官方性質。然而在美台經濟關係不斷深化之際,近年兩國的政治關係也突飛猛進。尤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美國即不斷提升與台灣的關係。在國會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的基礎上,行政部門逐步強化對台灣的支持,並集中在具有主權意味的軍事和外交兩個層面上。
軍事方面,斷交初期美國恪守美中三公報,一度延遲或拒絕台灣的軍購要求,直到六四事件及1995-96年台海危機後,情勢才見改觀。近來則已朝向「準軍事同盟」發展,美國不但出售更多高端武器給台灣,還與台灣進行陸戰隊協訓,更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
五月初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日本時表示,若北京武力犯台,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儘管行政部門隨即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但這已是拜登第三次提出類似說法,不少人認為拜登不是口誤而是說出真心話。 即將啟程訪問亞洲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也表明,有意擴大對台灣軍隊的武器支援和培訓,以應對中國日益升高的威脅。
還有,美國已將支持美國國民兵與台灣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國防授權法」之中,可能由夏威夷州作為主要對口,國軍也已成立與美國民兵常態交流協調對口,相關工作預計於今、明兩年逐漸落實。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五月卅日率團訪台,就是為了此事而來。
在外交上,美國挺台的動作也越來越大。過去台灣外交官只能與美國官員私下敘談,現在駐美代表已能堂堂進入國務院大樓,與亞太助卿層級公開會晤。過去少有美國高層官員訪台,2020年在川普政府時期,出現斷交40年後層級最高的衛生部長訪台,拜登上任後也多次派出跨黨派重量級代表團來台。更不用說美國還出手阻卻北京斷絕台灣邦交國。
也就是說從經濟、軍事與外交等各個層面來看,美國和台灣幾乎就是正式的邦交國,美國在台代表處(AIT)的規模甚至比許多邦交國的大使館還大,但是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與台灣仍然只是非官方關係。
 
上個月美國國務院兩度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現況描述事實清單,在五月五日的更新中,移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獨」等關鍵用語,新增「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五月二十八日二度更新時,再次放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字眼,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則未予恢復。
後者被認為才是重點,因為把「台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移除,中國侵略台灣就不是內戰,而是國際事務。假如兩岸發生戰爭,美國出兵幫助台灣,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衝突,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的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並不包括台灣在內,因此出兵護台沒有違反美國的一中政策。
從美拜登的「口誤」到布林肯的演說,這一連串事件發展顯示,美國台海政策確實是在動態調整中,所以該怎麼形容美台這種由官方主導的「非官方」關係呢?我認為最恰當的說法就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特殊國與國」是已故總統李登輝於1999年最早提出的。當時他想用來定位動戡終止後的兩岸關係,藉此說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要再宣佈獨立,也接受「一國兩制」。但當時不僅北京強烈反彈,華府更是急得跳腳,特別派出AIT理事主席卜睿哲來台「溝通」。美國當時反對主要是擔心觸怒中共、危及台海穩定,影響美中關係的大局。
時隔23年,儘管北京仍然堅決反對兩岸是「特殊國與國」的說法,視之為台獨主張;但當年曾力阻「特殊兩國論」的美國,現在幾乎就是以此來看待台灣與美國的關係,連紐約時報也認為美台已接近國與國關係,只差未承認主權而已。
 
如果我們把美國和台灣比做一對男女,目前的關係大概就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將來能否修成「正果」,仍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目前美台之間這種「特殊國與國」的曖昧關係,還會持續下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最近許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美國的台海政策到底是維持「戰略清晰」,還是轉為「戰略模糊」?
這個問題牽涉兩個層面,一個是美國的對中政策,一個是美國的對台政策。從各種跡象來看,美國的對中政策已經很清晰,那就是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來源,所以雙方要展開全面的競爭與對抗。至於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坦白說還是很模糊,模糊到讓人不知道該如何界定兩國的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和美國宣佈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後,有人認為這等同美國認定台灣是其貿易盟邦,顯示兩國關係出現重大突破;有人則把它說成是賣身契,質疑台灣何喜之有?儘管評價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一個事實,即美台經濟關係將因此更加深化。
美國自1979年和中華民國斷交後,根據「台灣關係法」雙方僅具非官方性質。然而在美台經濟關係不斷深化之際,近年兩國的政治關係也突飛猛進。尤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美國即不斷提升與台灣的關係。在國會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的基礎上,行政部門逐步強化對台灣的支持,並集中在具有主權意味的軍事和外交兩個層面上。
軍事方面,斷交初期美國恪守美中三公報,一度延遲或拒絕台灣的軍購要求,直到六四事件及1995-96年台海危機後,情勢才見改觀。近來則已朝向「準軍事同盟」發展,美國不但出售更多高端武器給台灣,還與台灣進行陸戰隊協訓,更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
五月初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日本時表示,若北京武力犯台,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儘管行政部門隨即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但這已是拜登第三次提出類似說法,不少人認為拜登不是口誤而是說出真心話。 即將啟程訪問亞洲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也表明,有意擴大對台灣軍隊的武器支援和培訓,以應對中國日益升高的威脅。
還有,美國已將支持美國國民兵與台灣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國防授權法」之中,可能由夏威夷州作為主要對口,國軍也已成立與美國民兵常態交流協調對口,相關工作預計於今、明兩年逐漸落實。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五月卅日率團訪台,就是為了此事而來。
在外交上,美國挺台的動作也越來越大。過去台灣外交官只能與美國官員私下敘談,現在駐美代表已能堂堂進入國務院大樓,與亞太助卿層級公開會晤。過去少有美國高層官員訪台,2020年在川普政府時期,出現斷交40年後層級最高的衛生部長訪台,拜登上任後也多次派出跨黨派重量級代表團來台。更不用說美國還出手阻卻北京斷絕台灣邦交國。
也就是說從經濟、軍事與外交等各個層面來看,美國和台灣幾乎就是正式的邦交國,美國在台代表處(AIT)的規模甚至比許多邦交國的大使館還大,但是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與台灣仍然只是非官方關係。
上個月美國國務院兩度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現況描述事實清單,在五月五日的更新中,移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獨」等關鍵用語,新增「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五月二十八日二度更新時,再次放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字眼,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則未予恢復。
後者被認為才是重點,因為把「台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移除,中國侵略台灣就不是內戰,而是國際事務。假如兩岸發生戰爭,美國出兵幫助台灣,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衝突,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的一中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並不包括台灣在內,因此出兵護台沒有違反美國的一中政策。
從美拜登的「口誤」到布林肯的演說,這一連串事件發展顯示,美國台海政策確實是在動態調整中,所以該怎麼形容美台這種由官方主導的「非官方」關係呢?我認為最恰當的說法就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特殊國與國」是已故總統李登輝於1999年最早提出的。當時他想用來定位動戡終止後的兩岸關係,藉此說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要再宣佈獨立,也接受「一國兩制」。但當時不僅北京強烈反彈,華府更是急得跳腳,特別派出AIT理事主席卜睿哲來台「溝通」。美國當時反對主要是擔心觸怒中共、危及台海穩定,影響美中關係的大局。
時隔23年,儘管北京仍然堅決反對兩岸是「特殊國與國」的說法,視之為台獨主張;但當年曾力阻「特殊兩國論」的美國,現在幾乎就是以此來看待台灣與美國的關係,連紐約時報也認為美台已接近國與國關係,只差未承認主權而已。
如果我們把美國和台灣比做一對男女,目前的關係大概就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將來能否修成「正果」,仍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目前美台之間這種「特殊國與國」的曖昧關係,還會持續下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