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前期聲勢看好的朱立倫﹐最近猛批張亞中是紅統﹐明顯是在操作「棄江保朱」效應﹐但此舉也會激出挺張黨員更踴躍投票。
因此明天投票日的勝負關鍵﹐首先要看有多少人投票﹐如果投票率低於四成五﹐朱立倫勝算較大;反之投票率如高於四成五﹐甚或超過五成﹐張亞中就有當選可能。
另一觀察指標是﹐「棄江保朱」能發揮多少效果?
昨天朱立倫獲得29位國民黨立委公開支持﹐江啟臣作為現任黨主席﹐出現這種場面確實很難堪。加上之前已有幾位縣市長表態挺朱﹐代表黨內的「建制派」較傾向朱而非江。所以明天江的得票率如低於15%﹐表示棄保效應有用﹐朱當選的機率也會增加。
 
如果朱立倫當選黨主席﹐由他領導的國民黨將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首先是黨中央與縣市長的連結將會獲得強化。國民黨目前雖然在野﹐但擁有十四個縣市的執政權﹐這本來是其最大資產﹐奈何江啟臣無力整合﹐以致發揮不了「地方包圍中央」作用。
朱立倫當過桃園和新北兩大直轄市市長﹐在資歷上壓得過這些地方諸侯﹐這是他比江啟臣佔優勢之處﹐相對有利於明年縣市長選舉的整合和佈局。假設是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光是要不要讓他去地方輔選站台﹐恐怕就會吵翻天。
但即使朱立倫能帶領國民黨打好明年選戰﹐面對更關鍵的2024總統大選﹐他卻有一個難題很難克服。這個難題不是誰來當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而是國民黨還能不能靠「親美和中」這個老招式﹐贏得選民對該黨在國家路線上的認同與支持。
朱立倫的主張引起對岸側目﹐涉台學者立即發文批評﹐指此種主張不但只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且完全無視於時空環境已經變異﹐最終會把國民黨及臺灣變成中國的敵人﹐進而徹底毀掉國民黨及臺灣。揆其論據在於﹐馬英九時期「親美和中」策略之所以可行﹐是因美國對中國採行的是以和平演變為核心的接觸交流政策,並鼓勵與支持兩岸和平發展。但現今美國已改變其對中戰略與政策,改以遏制打壓為主。
言下之意就是﹐國民黨要「親美」大陸或許管不著﹐想同時「和中」則不可能。不要說美國正在加碼打「台灣牌」﹐絕無可能容忍台灣和對岸「眉來眼去」﹐北京當局也不會容許台灣繼續兩邊「騎牆取巧」。
涉台學者的批評﹐帶有一定的威嚇兼統戰性質﹐目的是要逼使國民黨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甚至從「親美」轉為「親中」。但其論述確實也有一定的客觀依據。眾所皆知﹐美中關係自川普後期已經丕變﹐雙方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拜登上任後這股惡意螺旋持續上升﹐演變成以體制與意識形態為包裝的世紀霸權之爭。在這種情況下﹐美中都在國際上拉幫結派﹐台灣位處於風暴的第一線﹐很難再有左右逢源的空間。
 
不妨做一個假設﹐假如是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必須說﹐這個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國民黨的路線選擇自然就是「反美友中」﹐而這正是黨內建制派最擔心的地方﹐以其不但危及台灣長期賴以生存的對美關係﹐更嚴重背離台灣主流民意﹐將為明年乃至2024大選帶來不利影響。
國民黨創黨超過百年﹐過去黨主席大都經由推舉產生﹐這次則是該黨歷史上﹐第三次具實質意義的黨內民主競爭﹐前兩次分別是2017年的吳敦義和洪秀柱之爭﹐以及2020年的江啟臣和郝龍斌。一個民主政黨照理應當以民意為依歸﹐爭取選民支持獲得執政機會。但從這次黨主席的黨內路線之爭﹐說明這個百年政黨還處於陣痛期﹐距離轉型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國民黨主席選舉冷灶熱燒
本來只是冷灶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因出現張亞中這個另類候選人而意外熱燒﹐整個選情發展﹐也從朱立倫與江啟臣的對壘﹐變成挺張與反張的拔河。因此明天投票日的勝負關鍵﹐首先要看有多少人投票﹐如果投票率低於四成五﹐朱立倫勝算較大;反之投票率如高於四成五﹐甚或超過五成﹐張亞中就有當選可能。
另一觀察指標是﹐「棄江保朱」能發揮多少效果?
棄江保朱效果?
昨天朱立倫獲得29位國民黨立委公開支持﹐江啟臣作為現任黨主席﹐出現這種場面確實很難堪。加上之前已有幾位縣市長表態挺朱﹐代表黨內的「建制派」較傾向朱而非江。所以明天江的得票率如低於15%﹐表示棄保效應有用﹐朱當選的機率也會增加。如果朱立倫當選黨主席﹐由他領導的國民黨將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首先是黨中央與縣市長的連結將會獲得強化。國民黨目前雖然在野﹐但擁有十四個縣市的執政權﹐這本來是其最大資產﹐奈何江啟臣無力整合﹐以致發揮不了「地方包圍中央」作用。
朱立倫當過桃園和新北兩大直轄市市長﹐在資歷上壓得過這些地方諸侯﹐這是他比江啟臣佔優勢之處﹐相對有利於明年縣市長選舉的整合和佈局。假設是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光是要不要讓他去地方輔選站台﹐恐怕就會吵翻天。
但即使朱立倫能帶領國民黨打好明年選戰﹐面對更關鍵的2024總統大選﹐他卻有一個難題很難克服。這個難題不是誰來當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而是國民黨還能不能靠「親美和中」這個老招式﹐贏得選民對該黨在國家路線上的認同與支持。
朱立倫「親美和中」策略
「親美和中」是馬英九執政時的主軸路線﹐通常還加上「友日」﹐成為「親美友日和中」。在這次黨主席候選人辯論會與政見會上﹐朱立倫多次批評民進黨一邊倒擁抱美國﹐置臺灣于兵凶戰危的不利境地,強調應該像馬英九時期那樣﹐選擇「親美和中」的立場與策略。朱立倫的主張引起對岸側目﹐涉台學者立即發文批評﹐指此種主張不但只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且完全無視於時空環境已經變異﹐最終會把國民黨及臺灣變成中國的敵人﹐進而徹底毀掉國民黨及臺灣。揆其論據在於﹐馬英九時期「親美和中」策略之所以可行﹐是因美國對中國採行的是以和平演變為核心的接觸交流政策,並鼓勵與支持兩岸和平發展。但現今美國已改變其對中戰略與政策,改以遏制打壓為主。
言下之意就是﹐國民黨要「親美」大陸或許管不著﹐想同時「和中」則不可能。不要說美國正在加碼打「台灣牌」﹐絕無可能容忍台灣和對岸「眉來眼去」﹐北京當局也不會容許台灣繼續兩邊「騎牆取巧」。
涉台學者的批評﹐帶有一定的威嚇兼統戰性質﹐目的是要逼使國民黨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甚至從「親美」轉為「親中」。但其論述確實也有一定的客觀依據。眾所皆知﹐美中關係自川普後期已經丕變﹐雙方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拜登上任後這股惡意螺旋持續上升﹐演變成以體制與意識形態為包裝的世紀霸權之爭。在這種情況下﹐美中都在國際上拉幫結派﹐台灣位處於風暴的第一線﹐很難再有左右逢源的空間。
不妨做一個假設﹐假如是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必須說﹐這個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國民黨的路線選擇自然就是「反美友中」﹐而這正是黨內建制派最擔心的地方﹐以其不但危及台灣長期賴以生存的對美關係﹐更嚴重背離台灣主流民意﹐將為明年乃至2024大選帶來不利影響。
朱立倫當選怎麼選擇?
但如果是朱立倫當選﹐他能怎麼選擇?過去他被視為親美的政治人物﹐甚至惹來「美國線民」之譏﹐按說處理起對美關係應當是駕輕就熟的。但如前所述﹐「親美和中」的客觀環境已經不再﹐除非他的立場一百八十度翻轉﹐變成親中反美﹐否則就得跟民進黨一樣走親美路線。但如此一來﹐國民黨想兼顧「和中」就很困難了﹐北京也會「聽其言、觀其行」﹐國民黨想靠一句「九二共識」就混矇過去﹐門兒都沒有。國民黨創黨超過百年﹐過去黨主席大都經由推舉產生﹐這次則是該黨歷史上﹐第三次具實質意義的黨內民主競爭﹐前兩次分別是2017年的吳敦義和洪秀柱之爭﹐以及2020年的江啟臣和郝龍斌。一個民主政黨照理應當以民意為依歸﹐爭取選民支持獲得執政機會。但從這次黨主席的黨內路線之爭﹐說明這個百年政黨還處於陣痛期﹐距離轉型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