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飲料死亡國家青鳥行動黑夜奇俠潮境公園 私立大專校院孫鵬NVIDIA降雨
  • 搜尋:

    發生率 結果共547筆

  • 手抖不停?區分帕金森氏症、中風 醫授1招判別徵兆

    手抖是中風還是帕金森氏症?  醫師教一招判別徵兆 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郭馥瑄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至於腦部為何退化、在何時退化,仍有待醫學研究釐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0-60歲,診斷年齡平均約60歲左右;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1-2%。
    2022/01/30 11:35
  • 巴西閃電次數年破2億 受氣候變遷影響未來恐劇增

    隨著巴西時序入夏,也開始閃電季節。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署資料,巴西是世界上放電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僅在最近2年,全國就發生2.8億次閃電。
    2022/01/20 09:04
  • 有片/注意!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 醫師:國人頭號殺手就是「這個癌」

    說到了癌症許多人聞癌色變,其實癌症已經連續40年蟬聯國人死因第一名!國健署最近公布癌症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癌症時鐘又再度加快,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比起前一年快轉11秒。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腸癌連續14年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2022/01/17 23:11
  • 台北人口數驟降!2022年恐低於250萬人 不想住北市原因曝光

    台灣出生率越來越低,導致人口結構正在發生嚴重變化,而台北市的人口數減少更是居六都之冠,在2020年移出人口約4萬2千多人,到了2021年翻倍成長達到7萬8千人,也讓市長柯文哲喊出,要解決台灣人口不斷減少方式,要放寬移民政策,來補足台灣的總人口數。
    2022/01/13 22:49
  • 癌症時鐘快11秒!大腸癌連14年癌王 這3種癌發生率增加

    因為新冠疫情許多非急迫性健康檢查都停滯,但是癌症篩檢還是不可少,衛福部今(13)公布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新發癌症人數有12.1萬比前1年增加5千多人,其中大腸癌已經連續14年成為癌王,另外癌症時間也被撥快11秒。
    2022/01/13 10:17
  • 有片/小心!長時間久坐沒做「這件事」會傷身 醫警告恐致命!

    您會長時間久坐嗎?如果會的話可要提高警覺,臨床研究發現,久坐其實會傷害身體,甚至造成致死疾病發生率的上升,像是癌症、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糖尿病等,其實久坐反應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過度靜態而且缺少活動,會造成骨骼肌肉疼痛。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約有60到85%缺乏運動或活動量不足,建議成年人應規律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降低久坐導致罹患疾病風險!
    2022/01/12 22:59
  • 有片/視力變模糊、看景物有黑點 「這疾病」找上門恐失明!

    民眾每天盯著電腦、滑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專利,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實高度近視也是危險因子,而國人白內障平均年齡大約在65 歲,但隨著高度近視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早發型白內障發生率,35至55歲的病友增加三成左右,市立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表示,白內障是老年人常有的疾病,開刀主要條件是要能夠改善生活品質,重要的是開完刀之後,有沒有辦法好好的保健照顧傷口。
    2022/01/07 23:17
  • 用路人要當心!全台道路設計有缺失 台北市「這條路」事故最多

    全台一年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高達50萬人,而除了用路人自身提高警覺之外,專家也點出,其實不少道路的設計不良,也會提高肇事發生率,像是圓環進出口設計、還有左轉、右轉的槽化道設計,都要重新檢討改善。
    2022/01/07 22:43
  • 「鏡面人」內臟左右顛倒 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

    新竹一位80歲左右的阿嬤,因左上腹痛到醫院急診,做了電腦斷層驚覺阿嬤是一個「鏡面人」,內臟等器官跟一般人的位置顛倒,經過醫師診斷,阿嬤是急性膽囊炎。「鏡面人」左右顛倒的內臟是外科手術挑戰,連醫師首次遇到,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完成,比平常多了三倍時間才順利切除膽囊。
    2022/01/07 15:53
  • 長庚研究!冬天出生嬰兒「髖關脫臼率」是夏天2倍 醫曝解方

    襁褓寶寶的方式不可大意,以免增加寶寶未來髖關節脫臼手術的機率!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四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會妨礙發育導致脫臼,這種狀況又以冬天最常見。因此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兩倍。
    2022/01/06 13:29
  • 家長注意!冬天出生寶寶易髖關節脫臼 醫警告:別做這事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冬天出生寶寶易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更是夏天寶寶的2倍,醫師提醒,嬰兒出生到4個月是髖關節快速發育期,大腿若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恐妨礙發育導致脫臼。
    2022/01/06 10:16
  • 有片/奪命殺手PM2.5粒徑小吸進人體 不做這事肺癌找上門!

    台灣隨著工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事實上空氣汙染一直是一個議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焦點,放在PM2.5的濃度上面。事實上PM2.5的濃度增加、或者是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跟肺癌的發生率都是有關係。英國研究,如果可以改善空氣污染的話,那他們一年可以減少三千六百多個肺癌病患。因此空氣汙染PM2.5和肺癌有絕對關係。
    2022/01/04 23:24
  • 注意! 甲狀腺乳突癌好發「這族群」 醫師:確診後「終身追蹤」

    衛福部最新統計年台灣癌症發生率統計,甲狀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七名,為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個案數有上升趨勢,醫師指出甲狀腺乳突癌是甲狀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分型,它也是預後最好的一種甲狀腺癌,它發現的話原則上是以頸部腫瘤為主,目檢驗方式的進步,許多病友在健檢的時候發現異常的結節。
    2022/01/03 23:05
  • 大腸癌連13年登癌王!平日養成5習慣 預防腸癌要趁早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連續多年蟬聯第一,世界衛生組織肉品致癌風險評估報告曾指出,攝取香腸、火腿及熱狗等加工肉品可能導致大腸癌,致癌風險與香菸、酒精同列為最高的一級致癌物,紅肉被列在次高的可能致癌物。
    2021/12/30 16:56
  • 腸道影響一生!早產兒敗血症死亡率25% 引發關鍵在這

    幼兒的腸道健康足影響他的一生!新生兒如果發生敗血症恐怕併發嚴重的腦膜炎、神經發展障礙,若是出生時不到1000公克的早產兒發生率高達10%-40%,且死亡率有25%,人體腸道內有人體最複雜的微生物菌叢,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團隊針對32位早產兒、10個健康足月幼兒追蹤半年看是否發生敗血症,以及腸道內菌叢狀況,證實腸道細菌可能轉移至全身引發敗血症,此研究也於10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微生物學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1/12/23 10:57
  • 混打注意!各廠牌副作用比例1次看 這組合反應最猛烈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各廠牌疫苗接種、混打的常見副作用觀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觀察連續打2劑AZ疫苗者,副作用發生率最低,打2劑莫德納的副作用比率最高;但如是混打,AZ混打莫德納副作用比例高於AZ混打BNT疫苗,且混打接種者,前2天全身性症狀以疲倦、肌肉酸痛、頭痛最為常見,局部不適則是以注射部位疼痛、腫脹最為常見。
    2021/12/22 14:39
  • 獨/莫德納x高端混打1 |試驗結果出爐!PK保護力「莫+高」輸1成 這點卻大贏

    國內目前開放AZ混打mRNA疫苗,但ACIP會議專家昨(19)日已建議,未來可開放第1劑、2劑全廠牌混打,指揮中心也將擬定疫苗接種新制,而《TVBS新聞網》獨家掌握台大醫院「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打2劑莫德納達90%和80%的保護力機率都是100%,如是莫德納混打高端,達90%保護力的機率為77.8%,達80%保護力的機率則提升為91.7%;但莫德納混打高端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都明顯低於打2劑莫德納數倍以上,也都沒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2021/12/20 11:53
  • 學生打BNT要注意! 第2劑心肌炎「發生率較高」

    青少年第2劑COVID-19疫苗將於16日起開打,接種須知特別提醒,可能出現「罕見且多數為輕微」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且第2劑、30歲以下男性發生率較高,接種後若出現胸痛、心悸等狀況,應立即就醫。
    2021/12/15 20:32
  • 這年紀是罹乳癌高峰!營養師籲「3東西少吃」洩防癌8招

    國健署指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每年逾1萬2000名的女性新確診乳癌。想預防乳癌,除了定期篩檢,飲食上營養師也提醒,有些食物會誘發身體發炎要少吃,可攝取蛋白質、豆類食物防乳癌。
    2021/12/12 23:50
  • 名醫曝乳癌「最好發點」 加碼看類型預測復發模式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年在台灣約有1萬名的女性被診斷出乳癌,而且還有年輕化趨勢。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指出,乳癌最常轉移的地方就是在「腋下淋巴結」,也會藉此來判斷癌症分期。另外他也認為,乳癌最可怕的是「好發年紀」!
    2021/12/08 13:48
  • 青少年2劑BNT怕心肌炎!李秉穎:延長間隔減少發生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國內12至17歲青少年可接種第2劑BNT疫苗,然而第2劑BNT發生心肌炎的機率比第1劑還高,使不少家長相當擔憂。對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30)日說明,觀察國際監測數據,延長第2劑接種間隔可能會減少心肌炎發生比例,但實際效果尚未被證實。
    2021/11/30 14:57
  • 愛喝熱飲當心!注意溫度防食道癌 3危險因子少碰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長期有吞嚥困難應提高警覺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以及衛生福利部癌症死因統計,民國107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109年則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2021/11/27 11:09
  • 有片/搶救!全台190萬B肝帶原者沒做「這件事」 肝癌發生率大幅提高

    提到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最可怕殺手,台灣每年大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有七千多人是B型肝炎引起。事實上有許多B肝帶原者有三分之二不知道自己為帶原者,加上肝臟沒有神經,得了肝病大都沒有症狀,通常都等到肝病末期才求醫,治療上是非常困難的。醫師提醒對於肝病問題,一定要詢問醫師不可相信偏方,延誤治療。
    2021/11/16 23:12
  • 溫差大小心高血壓!醫學認證7食物有助穩定 4品項少碰

    第一波冷氣團來報到以後,台灣就進入早晚溫差大的天氣型態。研究發現,明明冬天不很冷的台灣,中風發生率卻很高,主要原因就是溫差太大,讓民眾血壓像溜滑梯一樣忽高忽低。營養師建議冬天7種可以調降血壓的食物一定要多吃,但4種會讓血壓飆升的食物可要少碰。
    2021/11/09 23:30
  • 青年打BNT疫苗憂心肌炎 專家:發生率是美國2倍

    台灣本土連8天加零,但境外移入增加4例,有3人突破性感染,其中一人更是打了4劑疫苗,分別是2劑AZ和2劑BNT仍遭感染,顯然疫苗接種完,該注意的防疫還是要做,另外台灣疫苗涵蓋率已經突破73%,不少人期待開放混打,加上台大臨床試驗初步結果出爐,AZ混打莫德納抗體效價,相當2劑莫德納,何時開放?指揮中心說要精算到貨疫苗量再決定。
    2021/11/02 17:5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