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屍兩命!懷孕抹香鯨屍體沖上岸 解剖一看「孕肚還塞塑膠垃圾」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民眾對不可回收廢棄物為大自然帶來的傷害有更多的了解,然而泰國近日有頭抹香鯨屍體被沖到海灘上時,意外被發現胃裡全是塑膠袋和繩子等人類用品,更令人悲痛的是牠懷有身孕、形同「一屍兩命」。
2024/09/04 15:04
-
日月光發揮正面影響力 落實節能減碳實現綠色未來
為實現更綠色的未來,日月光投控公司一直將環保永續納入其核心價值之一,以減少碳足跡和資源浪費為目標,推動節能減排措施,並在業務運營中優先選擇環保產品和技術。不僅如此,還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像是每年舉行的淨灘活動,可清理大量當地海洋垃圾,並參與植樹造林計畫,恢復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等,持續為環保永續盡心力。
2024/08/15 16:10
-
全球環境汙染加劇 戰爭.人為破壞是元凶
環境汙染日益惡化,人為破壞、戰爭皆是元凶。泰國最近正值霧霾季,而農民迫於生計,焚燒土地耕作,更加劇空汙;加薩原本民生資源即處處受限,近期的以哈戰爭,讓當地的土壤、水和空氣汙染,更為惡化;14日,新加坡兩艘輪船在聖陶沙島附近相撞,海域布滿厚厚的油汙。為讓人類意識到海洋汙染的嚴重性,紐約水族館蒐集海洋塑膠廢棄物製成雕塑;英國格拉斯哥的IF WATER公司也推出新淨水技術,希望民眾少用寶特瓶,降低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
2024/06/19 19:55
-
海洋塑膠一億五千萬噸 行動六步驟緩解環境負擔
海洋中已有一億五千萬噸的廢棄塑膠,急需從產業價值鏈落實塑膠回收,並加上法規、非營利組織與研究機構的支持,才能促成應有的改變。
2024/03/12 18:00
-
1.5萬隻「黃色小鴨」超壯觀! 療癒漂漂河湧人潮
今天在高雄市府在大港橋下,倒入1萬5千隻黃色小鴨漂流競速,一片「黃色小鴨」海吸引大批人潮,不過,有民間海洋保育單位擔心小鴨會變成海洋垃圾,市府則強調都有實施因應措施。
2024/02/24 20:25
-
1.5萬隻黃色小鴨投海恐成海洋垃圾?青年局:都會撈上岸再利用
高雄冬日遊樂園壓軸活動「港快跑鴨!」水域摸彩活動明(24)日登場,屆時會有1.5萬隻小鴨在大港橋形成壯觀的療癒漂漂河競速。然而現在有環保團體質疑,如果塑膠小鴨防堵措施設置不當,那些漏網的塑膠小鴨恐變成垃圾造成海洋災難。對此,青年局保證,活動後所有小鴨也會確實打撈上岸,多方管道再利用,確保無「漏網之鴨」,不會造成污染及浪費。
2024/02/23 16:03
-
《一步一腳印》老船長撈海漂垃圾三十載 成立環保艦隊號召護海洋
「大海有恩於我,我有義務要守護它。」這是老船長林新永的心聲也是使命。 三十多年來,他每次出海除了捕魚也把海漂垃圾都撿回來,還號召其他漁民一起加入環保行列,一起為海洋盡心。
2023/06/14 12:51
-
沒有海廢只有資源物! 護海洋拚再利用率
根據過去的統計,全球每年有480噸到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在海洋當中,等於每分鐘有一卡車的垃圾倒入海洋,形成海廢,其中常見的包含寶特瓶、瓶蓋以及一次性製品,但這些其實都有利用價值,像是製成太陽眼鏡、包包、板材還有機能衣等,另外廢棄漁具也是常見的海洋垃圾,政府2020年開始試辦回收再利用計劃,回收率已經來到83.1%。
2023/06/10 23:01
-
墾丁國小海中畢業典禮 熱帶魚當觀禮嘉賓
畢業季來臨,不少學校為了讓孩子有難忘的畢業典禮,推出各種活動,像是墾丁國小16名畢業生就要潛下海裡領取畢業證書,學校還成立「潛海小戰將」隊伍,到萬里桐清除37公斤的海洋垃圾,宜蘭南安國中還要畢業生學習划龍舟,高雄忠義國小則要學生挑戰,爬上10公尺高的大樹。
2023/06/08 12:21
-
減海洋垃圾!特殊細菌分解有機物 MWC現可分解「生物塑膠」
人類大量使用塑膠製品,帶來的嚴重汙染,也對海洋生物帶來生存威脅。今年世界通訊大會上,有西班牙的生物科技公司,透過回收有機廢物,與特殊細菌交互作用,研發號稱可分解的生物塑膠。他們希望類似這樣的環保成分,能有效減少海洋生物,因為誤吞塑膠垃圾,導致死亡的悲劇發生。
2023/03/01 15:10
-
用AI人工智慧找海廢! 「台版海洋吸塵器」成功攔截垃圾
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疊起來高度超過200棟101大樓,如此龐大的海洋塑膠垃圾,不知不覺中,對環境造成重大威脅。為了有效偵測大海中的海廢狀況,中央大學就透過無人機監測技術,可以自動辨識海洋廢棄物類別,追蹤海廢來源。另外,台灣新創團隊,研發自動收垃圾的海洋吸塵器「三代湛鬥機」正式問世,用AI人工智慧來清除海廢,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2022/12/17 22:02
-
大海窒息ing!太平洋垃圾帶塑膠 80%源自漁業活動
一般提到海洋垃圾,通常都會想到吸管或是塑膠袋,這些傷害海龜、海鷗的畫面,但國際研究發現,整個太平洋垃圾帶裡,高達八成的塑膠垃圾,來自海上漁業活動,更嚴重的是,估計2050年後,海洋中塑膠重量,將大於魚群總重量。
2022/12/13 23:03
-
片名31個字創紀錄!《海湧》紀錄片詼諧傳遞 熱血夫妻守護小琉球海洋
台灣片名最長的紀錄片,《關於,半夜夢見林默娘乘著海湧把垃圾全丟進我的未來這件塑,好像是真的》,總長31個字,講述一對熱愛環保的夫妻,創立了「海湧工作室」,在小琉球發起「海灘貨幣行動」,把海洋垃圾變成貨幣,和島上商家合作,導演朱詩鈺用超長片名,勾勒出垃圾、海洋與未來,讓觀眾重視環保議題。
2022/09/14 17:27
-
海廢汙染離島環境 日本轉售塑片「點廢成金」
相信不少觀眾曾看過海龜、海鳥被塑膠袋糾纏,或誤食微粒塑膠而死的影片。海洋垃圾是近年來的熱門議題,隨波上岸的垃圾成為離島國家、城市頭疼的問題。日本九州的對馬島粉碎漂流廢塑膠出售,提供製造商再利用做成塑膠商品;未來也計劃將塑膠碎片環保加工,以燃燒替島嶼供應電力,達到澈底島內循環。
2022/09/13 20:00
-
十二名環保局公務員變身潛海戰將 八日正式成軍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同時也是台灣第三屆「國家海洋日」,為此,屏東縣政府特別訓練了12名環保局員工成為潛海戰將,投入淨海活動,在昨(8)日「國家海洋日」成軍,並號召潛海戰將志工及在地潛水業者共襄盛舉,參與海底垃圾清除,公私部門一起攜手,在恆春鎮後壁湖海域辦理淨海活動,總計約51人下水參與,共計清除32公斤海洋垃圾,其中一般垃圾23公斤,可回收廢棄物佔約9公斤。
2022/06/09 16:48
-
根本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斯里蘭卡將3千噸廢棄物打包還給英國
英國從2017年至2019年將「再生貨物」運至斯里蘭卡,而實際上這些根本是醫療廢棄物無法再次使用,甚至還發現屍體臟器在內,整貨櫃垃圾都飄出惡臭,對此斯里蘭卡終於在21日完成將3000噸垃圾物歸原主的任務,滿載垃圾的最後45個貨櫃浩浩蕩蕩渡海返回英國。
2022/02/22 18:11
-
廢棄漁網奪命!墨西哥逾300隻保育類海龜陳屍沙灘
在墨西哥西海岸瓦哈卡(Oaxaca)海灘上發現至少有300隻海龜屍體被沖上岸,而且已經死亡!這些死掉的海龜是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屬於保育類動物中的「易危物種」,當地認定牠們是遭非法漁網或俗稱「鬼網」的棄置漁網所纏住後溺斃,是遭致命海洋垃圾所害的無辜動物。
2021/10/29 11:56
-
垃圾去哪了
慈濟新聞團隊李佩玲、萬家宏、黃照峰、林妍君、林國新、林文森、鄭青青、謝啟泉製作專題《垃圾去哪了》,探討垃圾回收及再利用的專題,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根據統計,全球77億人,每年產生2.1億噸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若夾帶雜物甚至是有毒物,就被稱為洋垃圾。全球出口洋垃圾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日本、美國、法國跟荷蘭,這是行之有年的商業模式,其中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買家。
2021/10/03 19:05
-
新一代台灣之光!台製「湛鬥機」清除海洋垃圾
台灣團隊自行研發的海洋吸塵器,吸引國際媒體美聯社採訪,2017年成立的「臺灣湛藍海洋聯盟」,由一群海洋科學家、工程師組成,他們研發出的「湛鬥機」,是一艘有輸送帶的船體裝置,每個月可清除約2千公斤的海洋垃圾,相較於柴油驅動的清潔船,能減少5倍以上的碳排放。
2021/07/08 15:12
-
一支可分解吸管 化工博士拿下蘋果、星巴克訂單
海洋生物學家從海龜鼻子緩慢夾出一根長達15公分的吸管,海龜顫顫巍巍、張嘴哀號模樣,讓人怵目驚心。
2021/03/08 09:25
-
海洋垃圾今年清除逾千公噸 海保署:「這個地方」最髒
海洋垃圾氾濫、嚴重衝擊生態,尤其廢棄的漁網漁具占大宗,如何去化、回收利用成了一大難題。不過台灣憑藉著強大的產業供應鏈和研發優勢,已經逐步做出海洋廢棄物再生的日常產品,像是眼鏡框、收納袋、鍵盤、滑鼠甚至布料,都可以從海洋廢棄物華麗變身。海廢再生技術領先,也吸引許多國家前來取經,由官產學研組成的海廢聯盟,或許也能成為國家隊、力拚世界盃。
2020/12/18 23:02
-
快訊/又有美官來訪 環保署長12月5日將訪台三天
再過62天,拜登政府就職,不過川普政府在交棒前,官員仍有出訪活動。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國環保署長威勒將在下個月訪問台灣,可能採取包機形式,紐約時報指出威勒將在12月5日那個星期訪台三天,訪團成員10人,威勒發言人表示仍在安排行程,不過環保署長是受台灣邀請。預計雙方將針對海洋垃圾、空氣品質、孩童健康等議題進行合作。
2020/11/20 08:03
-
快訊/首風阻、海流分析 示警台將迎海洋垃圾威脅
每年全球約有1270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中研院與台大組研究團隊,首度發現風阻效應和海流都會影響海洋垃圾分布,海洋垃圾從亞熱帶逐漸轉到過去被忽略的熱帶和極區,並從太平洋東岸轉到西岸,示警台灣將面臨巨大危害。
2020/11/14 09:57
-
海漂垃圾熱點轉為熱帶與極區 台灣面臨危害超過預期
每年有千萬噸垃圾流入海中,中央研究院最新研究,在考量風阻等因素後,海洋垃圾堆積熱點已變為熱帶與極區,並轉累積至太平洋西岸,意味台灣面臨的海洋垃圾危害較預期來得大。
2020/11/13 14:29
-
海龜數量成環境指標 專家:海岸棲地需減少光害、垃圾
海龜是海洋環境生態的重要指標,由海洋大學教授所做的調查,以台灣三大海龜棲地澎湖望安、蘭嶼、小琉球為主,觀察出雖然海龜的數量是年年上升,母龜上岸產卵隻數也有增加,但仍舊出現不少海龜死亡的案例,不外乎是人為撲殺、或是遭到船殺,專家呼籲要讓海龜有好的棲地,就要減少光害、海洋垃圾,還給他們一個安穩的生存空間。
2020/10/06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