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保險陳慕義國道警庫馬爾師生性愛女駕駛寺廟韓國比基尼郭智輝
  • 搜尋:

    慢性病 結果共1,123筆

  • 避傳染! 北市親子陪病「同住or打滿2劑優先」

    先前點點幼兒園爆發群聚後,有陪病家長染疫,北市府祭出新規定,往後確診孩童確陪病者,除了要原本就是同住家人,或是密切接觸者以外,最好是年輕人,沒有慢性病,而且隔離14天都不能換人,而近期北市施打疫苗預約率降低,為了衝高覆蓋率,針對65歲以上長者,可以透過里長揪團20人,但有里長認為,20人很難找之外,還要打同種疫苗,政策效益不高。
    2022/02/18 23:31
  • 五大類人對疫苗有疑慮 醫生:懼怕副作用成主要關鍵

    施打疫苗是防疫重點,但是醫生表示,有五大類人對於施打疫苗是有疑慮的,包含長者、孕婦、慢性病患;另類療法者及藍領階級等等。指揮中心擬定,第三劑至少要施打五成以上,邊境管制才有望逐步解封。為了提升疫苗涵蓋率,指揮中心也祭出了一些方案,希望民眾多多施打。
    2022/02/18 23:00
  • 南韓惡夢成真 一日染疫數首次飆破十萬

    南韓疫情因著Omicron急速惡化,官方警告恐怕出現每日十萬確診,昨天(17號)一日染疫果然突破了十萬大關,創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多感染數。不過為了活絡經濟,南韓當局宣布改變防疫對策,不再硬性規定實名制,餐飲等公共場所可延長營業一小時;不過6人限聚令不改,也必須依店家需求提出健康證明。
    2022/02/18 19:59
  • 日本10幾歲少年打2劑疫苗仍染疫 居家療養期間猝死

    日本埼玉市一名10幾歲的男性已接種2劑疫苗,也沒有慢性病等,本月6日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後被判定不用住院僅須在家觀察,但7日起症狀急速惡化,9日死亡。
    2022/02/17 13:57
  • 國內Omicron首例病逝 洗腎婦治療後「解隔離當天」急轉直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15)日國內新增5例本土確診個案,另外還新增今年首起本土Omicron死亡個案,為金嗓歌友會司機(案17368)曾載送的洗腎病患,原本個案經過治療後,採檢2次符合解隔離條件,未料卻在解隔離當天出現吸入性肺炎,病情急轉直下身亡。
    2022/02/15 15:03
  • 兒童染疫仍有重症可能 醫曝「這兩類」兒童風險高要注意

    國內本土疫情還沒完全得到控制,而這一波疫情當中,也有不少學生、幼兒遭到感染,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份,Omicron本土病例最新分析,其中0到9歲兒童確診人數已達60人,這些兒童因為都未滿12歲還無法接種疫苗,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分析,染疫的兒童如果肥胖或是小慢性病,像是小兒其喘等,重症風險就會偏高。
    2022/02/13 11:10
  • 單日逼5萬例!南韓放棄追蹤輕症 民眾搶快篩試劑

    Omicron變種病毒主導疫情,南韓在春節連休之後,短短四天之內,單日新增就從3萬多例,激增到逼近5萬例;目前居家治療者破16萬人,已經超過南韓醫療負荷極限,防疫當局當機立斷,宣布放棄檢測、追蹤輕症患者,將集中治療年長者和有慢性病史的高風險群,以穩住醫療量能。普通民眾接下來若是有症狀,就只能在家「自主健康管理」,而這也在南韓引發了「居家快篩試劑」搶購潮,一組價格更從9千韓元(約台幣210),被哄抬超過4萬韓元(約台幣930),炒高整整五倍。
    2022/02/09 19:58
  • 過年玩太嗨!出現失眠、脹氣等「6症狀」 營養師教解方

    春節連假即將進入尾聲,許多人也都要準備收心,重新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但在過年期間餐餐大魚大肉,桌上還有各式各樣吃不完的零嘴,復工後居然發現腰間多了一層「游泳圈」嗎?營養師高敏敏整理出6點「收假健康紅燈區」,針對不同症狀對症下藥,上工前先來檢測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
    2022/02/07 06:15
  • 年假尾聲當心「健康亮紅燈」 奉上6大症狀、解方一次看

    春節期間是否暴飲暴食、報復性熬夜?小心收假身體出現一堆毛病,營養師高敏敏奉上「年假健康紅燈解法」,呼籲大眾趕緊檢查哪些症狀亮紅燈!
    2022/02/07 05:16
  • 本土首例Omicron中重度個案 7旬女「沒打疫苗」

    指揮中心今天(2/4)公布,本周新增1名本土首例,感染Omicron中重度以上的個案,也就是之前入住亞東醫院,由兒子陪病,結果2人都染疫的70多歲婦人,而且她不只有肺結核,還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重慢性病,加上連一劑疫苗都沒打,導致病症變得更加嚴重。
    2022/02/04 19:46
  • 日本疫情失速急飆 連續兩天破單日5萬

    日本進入第六波高峰,多達16個行政區發布初級警報,仍難以壓下感染狀況。全日本22、23號,一連兩日總染疫突破5萬,是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超過5萬確診。疫情快速擴散之下,Omicron近似感冒的症狀,讓診所疲於奔命,不得不暫停疫苗接種工作,間接影響追加劑覆蓋率。而大型醫院統計病況表示,第六波住院者大多是慢性病患者,認為病毒入侵後對身體造成傷害,加速原有疾病惡化。
    2022/01/24 19:54
  • 重複用藥恐要命!健保署推警示系統 年省940萬藥費

    一名男子在不同醫院治療糖尿病及高血壓,但醫師開立藥物中都有降血壓藥,重複使用恐致低血壓、昏迷。健保署近期增列5類同藥理機轉的高風險藥品,於醫師重複開藥時主動提醒。
    2022/01/18 14:12
  • 日本出現首例Omicron死亡個案 死者患嚴重慢性病

    根據日本《共同社》最新消息,靜岡市政府今(15)日發出聲明表示,關於本月11日因新感染病毒死亡的男性患者,經病毒定序調查後,確認該名患者感染的是Omicron變種病毒。據信,這名患者是日本首次出現感染Omicron後病逝的案例。
    2022/01/15 18:01
  • 銀髮志工存點數 行動柑仔店雜貨任你換

    宜蘭縣政府為了鼓勵中高齡者積極參與社區健康促進活動,維持生理機能,減少慢性病發生,推動「宜蘭縣健康存錢筒‧愛的零用金」計畫。鼓勵銀髮族大方參與社區活動,累積點數換雜貨,讓日常生活更健康。
    2022/01/15 16:44
  • 天冷小心 南投醫院 2天百人急診 多人心臟衰竭

    東北季風南下,最近日夜溫差大,冷氣團也報到,全台大幅降溫,民眾明顯有感。近日許多民眾因為身體不適就醫,衛福部南投醫院光週末兩天便有上百位民眾至急診求診,其中更有多位心臟衰竭,與血糖失控之患者緊急安排入加護病房治療。醫師認為天氣劇烈變化對慢性病患容易有不良影響,提醒民眾更需多加留意。
    2022/01/13 11:49
  • 有片/不注意這幾件事導致「腦溢血」 醫師:致死風險高!

    腦溢血又稱腦中風,也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關鍵因素。衛福部最新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成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大約每過50分鐘,就有1人發生腦血管疾病,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慢性病的病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三高的病人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這個腦中風好發族群,因此腦中風包括腦梗塞還有腦溢血,這些病人需要特別加強防護。
    2022/01/11 23:00
  • 醉男大白天邊開邊喝!副駕還放2手 誇張藉口讓警傻眼

    高雄去年年底發生酒駕撞擊一家四口,造成1死3傷的悲劇,但即使警方擴大酒測臨檢,喝酒開車的情節仍每天上演。高雄警方日前攔查到一部違規轎車,員警隨即聞到李姓駕駛身上飄出濃濃的酒味,仔細一看,一罐喝一半的提神藥酒就放在副駕駛座上,車內還有多罐沒開的啤酒和藥酒,宛如行動酒庫,李男也坦承自己有慢性病,心情不好就會來一口,讓員警聽了相當傻眼,酒測後也依法告發。
    2022/01/09 10:59
  • 本土Omicron連環爆 醫籲4族群應接種第3劑疫苗

    Omicron襲擊台灣,桃機群聚案持續延燒,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若本土疫情持續上升,建議政府應滾動式調整疫苗策略,尤其是有代謝慢性病者,沒打第3劑相當危險!
    2022/01/08 23:54
  • 駝矮痛要小心!骨鬆成常見慢性病 醫授正確保密防跌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有一種疾病正在急速增加,成為老年族群常見的慢性疾病,就是骨質疏鬆症。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不會察覺,今天直播會客室要教大家如何正確保密防跌,以及認識三高一低的新知識!
    2022/01/08 12:41
  • 韓國出現首例確診產婦死亡案例 新生兒採檢陰性

    韓國防疫當局今天證實國內出現首例確診產婦分娩後死亡案例,該產婦患有慢性疾病,在生產後病情惡化不治,新生兒目前採檢結果為陰性。
    2022/01/07 17:37
  • 噪音恐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10大癡呆因素快避開

    噪音讓人變胖易得心臟病?  丹麥大型研究:增加癡呆症風險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而言,往往藏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如同空氣污染已被公認與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在空污之外,歐洲將交通噪音列為影響健康的第二大風險因子。以往流行病學多將交通噪音與冠心症、肥胖、糖尿病連結,可能的生理機轉是噪音會引起一連串壓力反應,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釋放壓力激素。夜間噪音甚至被認為會促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氧化壓力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改變,增加體內炎症。
    2022/01/04 15:41
  • 5年脊椎斷5次!骨質疏鬆別輕忽 徵兆「7中1」需當心

    罹患「骨質疏鬆症」有多可怕?  恐使患者臥床不起、喪失自理能力? 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4名,且隨著年紀增加,骨鬆患者人數也隨之攀升。即使民眾對骨鬆的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往往在發生意外就醫時,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質疏鬆。在經歷嚴重骨折後,可能導致患者臥床不起、喪失自理能力,對家庭經濟造成負擔。
    2022/01/04 10:02
  • 十大死因「慢性病」占一半!這5種網友最憂心

    人生在世,生命就這麼長,我們都希望能避免病痛纏身,別在身心靈折磨的痛苦中渡過一生。但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公布的十大死因中,有半數與慢性疾病相關,其中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位居前五名,約有4萬人因此失去寶貴的性命,可見慢性疾病正在威脅著現代人的生活。
    2022/01/03 15:12
  • 視線模糊恐是眼中風!醫師示警「5類人小心」嚴重會失明

    有慢性疾病或有抽菸習慣者要留意,眼中風可能找上你!一名56歲的簡小姐,有高血壓及腹膜透析病史,某日發現左眼一半視野忽然看不見、無疼痛感,緊急就醫後,發現左眼中樞視網膜動脈閉塞(CRAO),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
    2022/01/02 23:34
  • 防「異」大作戰!全身癢難耐 醫曝皮膚炎新解決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可說是世界上最癢的疾病之一,不分晝夜的嚴重搔癢如同身上有萬隻螞蟻攢動,持續搔抓導致皮膚破損、流湯流血,皮屑散落就像麵粉人,洗澡、睡覺、穿衣服都疼痛不已,像是皮膚貼著荊棘或仙人掌尖刺。除嚴重失眠,明顯外觀變化也會影響人際、生活與工作學業。
    2021/12/26 08:5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