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本土男星金智媛統一獅車資余祥銓息肉捷利破產貓王劉喬安7-11優惠淋巴癌末期
  • 搜尋:

    醫療量能 結果共706筆

  • 「該三級就勇敢升」 確診者見醫護含淚遭霸凌:根本不像流感

    國內疫情嚴峻,昨(8)日新增44294例本土確診,醫護們盡忠職守在前線奮鬥,醫療量能相當緊繃。對此一名確診網友表示,近日一家四口染疫,沒想到住院期間親眼目睹護理師遭霸凌,幾乎是含淚在工作,讓他不禁喊話政府別放棄防疫,「該升三級就勇敢升吧!」
    2022/05/09 09:30
  • 只為吃飯!醫護「頭埋紙箱」畫面曝光 全場揪心:辛苦了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連日確診數攀升導致醫療量能吃緊,不少醫護人員都忙翻。近日一張照片在網路上流傳,只見一群護理師在休息室內脫下口罩吃飯,卻為了防疫,只好用紙箱代替隔板,各自躲進紙箱內,吃飯時不敢抬頭,讓網友們心疼直呼,「真的辛苦了」。
    2022/05/09 08:28
  • 確診狂飆1族群快崩了!網求「再升三級」救急:一週也好

    國內疫情持續嚴峻,確診數屢創新高,前線醫療人力吃緊,就連許多醫護都接連染疫,讓許多民眾十分緊張,就怕醫療量能崩潰,眼看疫情仍未趨緩,就有網友發文直問「再一次三級不會比較簡單嗎?」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
    2022/05/08 17:33
  • 醫院撐不住?確診醫護召回上班 中央:長照機構有、迫不得已才啟動

    國內疫情升溫,醫院面臨極大壓力,不少醫院企業工會都發出聲明表示已經不堪負荷、撐不下去了,甚至台大醫院企業工會表示嚴重時需要兩個醫護照顧一百個病人,雖然指揮中心澄清沒有這樣的問題,不過卻有醫護反應確診還沒解隔離,就被召回工作,等於變相強迫,對此羅一鈞表示,目前醫院還沒出現這樣的狀況,只有幾個長照機構有召回確診的護理師。
    2022/05/08 14:52
  • 辛苦了!護理師拚4小時「衣褲濕到滴水」 萬人不捨按讚

    隨著本土疫情不斷爆發、確診數攀升,醫療量能吃緊,讓前線醫護人員也疲憊不堪。有護理師PO出在隔離病房工作4小時後,脫下隔離裝到休息區時,衣服「濕到滴水」的照片。畫面一曝光,湧入上萬人按讚,超過2000名網友不捨,向所有白衣天使表達感謝,「辛苦你們了」、「感謝有你們無私的付出」、「感謝你們負重前行」。
    2022/05/08 14:36
  • 累慘確診恐繼續上工 醫護灰心轟「被犧牲」

    全台醫療量能吃緊,現在傳出指揮中心發公文,指出輕症或無症狀者醫護,確診後也可能要返回醫院繼續上班,讓第一線醫護人員很無奈,也痛批醫護宛如韭菜被收割,另外台大醫院又傳出內科多人確診,北市衛生局證實有11人染疫至於有院內信限制醫護下班後不能聚餐,以及拿掉口罩用餐嚴禁聊天,院方說明是善意提醒。
    2022/05/08 13:49
  • 別傻傻衝醫院!簡單1招「篩檢快速排」199家輕鬆選

    國內COVID-19疫情嚴峻,確診個案遽增,為避免輕症與疑似個案湧向大醫院急診,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增加院內感染風險,指揮中心今天(5/6)宣布,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開放診所提供PCR核酸採檢,目前有199家社區院所加入,提供有採檢需求的民眾前往。
    2022/05/08 00:11
  • 保留醫療量能 柯P:確診者在家、同住家人可借親友家住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今(7日)北市新增9245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說,他原先預估、7日、8日間北市會破萬例,看來相當準。他表示,為保留醫療量能,現在政策改變,「確診者留在家裡,同住家人去其他親友家借房子住,防疫旅館留下來給醫院患者好的差不多的人」,未來一個月除急診刀與其他刀可能都要暫停,保留有限醫療資源,不要讓輕症擊垮醫院與急診。
    2022/05/07 16:40
  • 快篩陽=確診、醫師視訊判定焦頭爛額 陳時中:的確兩難

    國內確診人數攀升,12日開始,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視訊確認即為確診醫生花時間辨別快篩的真偽,不過目前醫生相當忙錄,不只要打疫苗還要篩檢,指揮中心有沒有考慮靠其他方式調整,對此陳時中回應,這真的相當兩難,不過目前看起來還是對醫療量能紓解有幫助。
    2022/05/07 15:02
  • 台大醫工會宣告失守求救!急診室逾10同仁染疫 2護師顧百人

    國內疫情嚴峻,醫療量能吃緊,台大醫院工會今(7)日發出聲明,直言疫情急遽攀升,醫院宣告「失守」,即日起正在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人員,只要快篩陰性都必須回到醫院工作;更透露台大急診室同一時間超過10位醫護確診,更出現2名護理師必須照護100名病人的狀況,疾呼政府儘速改善現有情形。 ​​​​​​​
    2022/05/07 13:16
  • 1打12累垮!醫護哭「人力嚴重不足」:我們擋不住了

    本土疫情不斷擴大,醫療前線負擔吃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也在臉書發文,現在人力已經不足以應付持續增加的病人與醫療需求,專責病房更出現1打12的情況,「大量醫護確診隔離,護病比翻倍,但我們已經擋不住了!」
    2022/05/07 09:53
  • 中重症、死亡創高!確診初期快篩無感「恐誤病情」 醫:需擴充PCR

    國內醫療量能緊繃,PCR檢驗和行政流程大塞車,因此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從5月12日開始,如果快篩陽性、而且經由醫師確認過症狀的民眾,就等同於確診,不需要再另外做PCR。不過有專家警告,快篩的靈敏度不像外界想的那麼高,臨床數據顯示,有3成可能是假陰性,因此醫師建議,有症狀有和接觸史的民眾,即使快篩陰性,也應該用PCR進一步確認。另外也有醫師呼籲,PCR連Ct值30以上都驗得出來,政府不能把希望都放在快篩上,PCR量能也要同步擴充。
    2022/05/06 22:46
  • 確診者衝急診「只為開診斷書」 醫喊話保險業:沒人力了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國內醫療量能吃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下週四(12日)起包括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等3類對象,若「快篩陽」即視為確診。對此,有保險業者主張,理賠依據仍以診斷證明書為主;面對確診者湧入急診室,其中不少人更是衝著證明書而來,讓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喊話:「已經分不出人力去開如此大量診斷書!」
    2022/05/06 20:52
  • 疫情高峰北市「軟封城」禁內用? 柯文哲給答案

    疫情持續升溫,北市今新增7716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下午在疫情記者表示,目前住院標準有提高,主要是有需要氧氣罩或高風險患者才需要住院,不希望輕症擊垮醫院醫療量能。媒體詢問若疫情達高峰,北市是否啟動軟封城禁止內用?柯表示,軟封城條件是醫療量是否能夠應付,現在住院部分有透過防疫急門診有效率分散,「不到最後關頭,不希望影響經濟發展」。
    2022/05/06 17:07
  • 別為PCR塞爆急診 190診所加入社區篩檢、地圖在這

    國內新冠疫情確診數爆增,許多民眾有PCR採檢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為避免輕症疑似個案集中於大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引發院內感染,指揮中心自2020年建置COVID-19採檢網絡,指定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有採檢需求之社區民眾前往。由於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確診個案遽增,為擴大基層醫療防疫量能,強化COVID-19採檢分流,指揮中心開放診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公私協力,擴充採檢量能,以提高民眾採檢可近性。
    2022/05/06 14:22
  • 本土連8天破萬 專家疾呼「暫時禁內用」:4類人少外出

    昨(5)日國內新增30035例本土確診個案,除了是連續8天單日破萬之外,近一週染疫人數已超過10萬人。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毒理專家招名威直言,隨著重症和死亡人數的提升,醫療量能勢必也越來越緊繃,醫界已經有希望暫時禁止內用的聲音出現,「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單日確診破十萬人這天很快就會到來。」
    2022/05/06 08:17
  • 8旬婦腹痛需轉診 無醫院可收治病逝家中

    新北市一名80歲的婦人,1日因為右下腹疼痛,到診所就醫,診所判斷疑似是盲腸炎,要她到大醫院,開立兩張轉診單,但一連去了三間醫院,全都因為急診人爆多,醫療量能不足無法收治,只好回家。原本預計3號連假結束,再到診所,但當天兒子回家,看到婦人已經倒地沒有呼吸,打119求救,但人已經死亡。短短三天媽媽因為無法就醫而死亡,兒子痛哭的說,不怪罪任何醫護人員,他們真的很忙。
    2022/05/05 19:58
  • 6小時湧150人 醫曝急診篩檢站慘況:每人看診1分鐘

    近來國內確診人數暴增,導致來醫院做採檢的人越來越多,搞得人人身心俱疲。而一名急診醫師透露,昨(4)日在篩檢區看到滿滿人潮,「6個小時就來超過15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快篩陽性患者,面對病人太多、時間太少且人力又不足,根本無法完整評估病患情況,他無奈直呼,「急診的醫療已經開始崩潰。」
    2022/05/05 16:11
  • 確診孕婦都交給我!台大仁醫曝「同事1句話」感動萬人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隨著確診人數攀升,醫療量能也逐漸吃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醫護人員仍堅守前線。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一名女同事接生了好幾位確診孕婦,原本擔心她也「中獎」,沒想到對方卻豪氣表示,如果染疫的話「所有確診的孕婦都交給我處理就好」,短短一句話感動萬名網友。
    2022/05/05 14:37
  • 確診數激增人力不足 國軍支援1922專線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行政院長今(5日)在院會裁示,現階段重點是確保醫療量能。另外,有關地方政府反應系確診自我回報的系統功能問題會請政委唐鳳督導,儘速處理。蘇也提及,因確診數不斷攀升,1922諮詢專線超量負荷,感謝國防部支援相關人力,目前人員正在受訓,下週可以加入服務。
    2022/05/05 12:16
  • 台灣進入高密度感染時期 專家:要分流、維持醫療量能最重要

    台灣的確診人數不斷飆升,除了要開始思考怎麼做一個更有效的防堵,才能減輕我們的醫療負擔之外,有專家也提醒,現在最重要指標是看陽性率。我們陽性率也是一直上升,正面臨高密度感染的時期,除了一面要減災之外,也呼籲,未來應該要以小區域為單位分析陽性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癱瘓。
    2022/05/04 22:42
  • 家長控「孩子高燒39度癱軟醫院外」 高雄榮總這樣說

    隨著國內確診數越來越多,前線醫療量能負擔加重,近來就有民眾抱怨,自己和小孩確診,且有出現非常不適的症狀,但到了高雄榮總時,卻被安排和其他待採PCR的人聚在一起,指控他們在6、7個小時內病情持續惡化,但院方卻沒有積極作為,讓他十分不能理解,對此高雄榮總和高雄市府也做出回應。
    2022/05/04 19:45
  • 升級需1周有效果 柯文哲:不到最後關頭不軟封城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四月底曾說,給他一星期時間觀察北市醫療量能,要決定是否軟性封城引來批評,他現在直言,不到最後關頭不軟封城,並且再祭出「確診住院者情況好轉,就轉住防疫旅館」,減輕醫院量能,但怎樣才會達到軟封城的條件,他依舊不肯說。
    2022/05/04 18:47
  • 防「車來速」堵塞誤闖 高市府:人潮高峰時會分流

    北市加開「車來速」篩檢站,卻發生塞車或誤闖亂象,高市府衛生局今天表示,目前「車來速」篩檢站在人潮高峰會增設動線分流,且民眾滿意度頗高,也會依醫療量能跟疫情考慮增設。
    2022/05/04 17:39
  • 輕症住院恐不給付?醫控推責任 陳時中:留量能救中重症

    有醫師稱收治COVID-19輕症住院,健保可能會不給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全台每天確診個案多,唯有強化分流才能保留醫療量能治療中重症個案,特殊狀況尊重專業考量。
    2022/05/04 17:3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