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療量能緊繃,PCR檢驗和行政流程大塞車,因此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從5月12日開始,如果快篩陽性、而且經由醫師確認過症狀的民眾,就等同於確診,不需要再另外做PCR。不過有專家警告,快篩的靈敏度不像外界想的那麼高,臨床數據顯示,有3成可能是假陰性,因此醫師建議,有症狀有和接觸史的民眾,即使快篩陰性,也應該用PCR進一步確認。另外也有醫師呼籲,PCR連Ct值30以上都驗得出來,政府不能把希望都放在快篩上,PCR量能也要同步擴充。
TVBS記者戴元利:「根據彭博社最新公布的防疫韌性全球排行,台灣從1月的第8名掉到2月的22名,3月再掉到27名,最新的4月來到第32名,所謂的防疫韌性,指的是能否有效應對大量疫情,並對社會經濟的破壞最小,政府做到了嗎?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台灣防疫韌性被打上問號,關鍵就在新五缺,缺快篩、疫苗、藥物,也缺醫護和檢驗量能。因此指揮中心最新宣布,為了省下PCR檢驗時間與行政負擔,5月12日起,居隔或居檢民眾一旦快篩陽性,經醫師確認就視為確診,不過有醫師逆時鐘、持反對意見。
中西醫雙證照醫師翁銘佑:「民眾一直有一個迷思,認為我們的快篩敏感度不是90幾%嗎,其實不是這只有在我們最高發,病毒量最高的時候才是90幾%,在你發病的前期,病毒已經感染你了,已經造成一個破壞的過程,這前期的時候我們Ct值大約在25到30,而這時候快篩的敏感度只有3到6成,所以意思是我們會錯失很多,及早使用靠病毒藥的機會。」
醫師以國際期刊數據指出,Ct值在25到30以下感染初期,由醫護或民眾執行快篩,能驗出的比例都只有4成,到了病毒開始複製、Ct值20到25以下,醫護能驗出的比例為8成,民眾自己驗、只有6成能發現;最後來到Ct值12.5到20以下,病毒量最多的期間,民眾也能準確驗出陽性,但拖到這時才投藥,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恐怕已經來不及。因此專家主張,Ct值30以上都能驗出的PCR,擴充量能仍有其必要。
中西醫雙證照醫師翁銘佑:「像韓國在疫情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初期,他1月的時候每天新增1萬3千人,而他們每天做PCR量能是40到50萬,韓國的PCR做到極限,大概可以每天進行100萬次的PCR,因為如果能夠用PCR,及早把密切接觸者跟疾病初期的病人抓出來,這時候才能夠讓他們及早進到治療,及早使用藥物。」
工鬥團體:「防疫照顧要給薪,出勤快篩雇主負擔。」
確診定義放寬了,買不到快篩試劑也是枉然,工鬥團體疾呼,有愈來愈多家庭,不斷陷入居家照護或居隔的輪迴,政府必須提供配套救濟,否則弱勢勞工處境將更為艱難。
雲林縣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吳嘉浤:「很多的勞工他被要求回返職場,但是雇主要求他去自己,去吸收這個快篩的成本,那如果說他沒辦法,因為他沒有辦法買到快篩,現在一劑難求的情況,那他甚至會被記曠職。」
6日國內中重症暴增87例,新增10人死亡、雙創新高,台灣疫情海嘯正要揭開序幕。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