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醫學期刊 結果共155筆

  • 沒紅字不代表沒事!健檢報告暗藏警訊 1招自算血管硬化指數

    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刊登研究指出,長新冠患者可能出現BMI、膽固醇上升等症狀,讓許多人憂心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增加;醫師指出,如想了解自身血管健康狀態,可將健檢報告中的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膽固醇,算出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數,比單看總膽固醇數值更具參考價值。
    2022/10/02 13:50
  • 不做這「三件事」! 國際醫學期刊:五成以上癌症能避免....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臨床上醫界認為罹癌與「飲食生活」及「環境變化」也有關係,最近一項跨越204個國家大型統計研究,發現三大罹癌主因像是抽菸喝酒肥胖,高達五成能及早預防,醫師提醒定期癌症篩檢,維持良好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罹癌風險!
    2022/09/12 23:10
  • 青香蕉竟是抗癌神物!抗性澱粉超高 白飯放涼吃高2.5 倍

    一項為期20年的研究指出,未熟透青香蕉中的抗性澱粉,預防食道癌、胃癌、膽道癌、胰臟癌及十二指腸癌等消化道癌症,效果特別好,其他癌症也都有60%的預防率。此研究刊登於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2022/09/05 10:52
  • 高溫會殺人! 夜晚高溫增加死亡風險

    今年夏天全台亮起高溫預警,都市熱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夜間高溫更會增加死亡風險!醫學期刊《刺胳針行星健康》最新研究,針對日本、南韓和大陸28個城市與夜間高溫相關的死亡率,發現到本世紀末夜晚均溫將逼近40°C,而且因過熱造成夜晚死亡的風險將增加6倍。
    2022/08/24 22:49
  • 印度「番茄流感」在孩童族群傳開 國際期刊:成地方疾病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呼吸醫學」最近警告,5月間在印度出現的「蕃茄流感」,現已成為地方疾病,呼籲印度政府設法阻止擴散,以免帶來嚴重後果。
    2022/08/21 21:52
  • 癌友新福音!小分子褐藻醣膠新製程獲國際生藥期刊及專利肯定

    現代人因飲食改變和環境的影響,導致癌症愈來愈容易找上門,也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人人聞癌色變。罹患癌症的病人,治療的過程更是最大挑戰,治療中出現像是皮膚萎縮、脫髮、僵硬和纖維化等副作用,都讓癌友們痛苦不堪。由國立海洋大學生科系團隊研發出的「小分子褐藻醣膠結合特殊載體技術」,經實驗證實,可減緩放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專利技術更獲醫學期刊肯定,為癌症治療和癌友帶來新福音!
    2022/08/12 16:50
  • 癌友新福音!小分子褐藻醣膠新製程獲國際生藥期刊及專利肯定

    現代人因飲食改變和環境的影響,導致癌症愈來愈容易找上門,也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人人聞癌色變。罹患癌症的病人,治療的過程更是最大挑戰,治療中出現像是皮膚萎縮、脫髮、僵硬和纖維化等副作用,都讓癌友們痛苦不堪。由國立海洋大學生科系團隊研發出的「小分子褐藻醣膠結合特殊載體技術」,經實驗證實,可減緩放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專利技術更獲醫學期刊肯定,為癌症治療和癌友帶來新福音!
    2022/08/12 09:39
  • BA.5強勢入侵 日本確診破18萬創新高

    Omicron亞型變異病毒「BA.5」在日本快速擴散,今天(21號)全境確診首次超過18萬例,四分之三行政區創單日新高,醫療供需已出現失衡。而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發表最新報告,證實瑞德西韋(Remdesivir)、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三種口服藥,能有效抑制BA.5病毒增生,效果甚至高於BA.2。
    2022/07/21 19:52
  • 多吃魚、水果能長壽? 營養師曝「養成這些習慣」能延壽

    人類平均壽命越來來越長,除了現代醫療越來越進步,和許多民眾越來越注重養生也有很大的關係。人們想要更長壽竟然只要吃魚、吃水果與喝牛奶,據知名醫學期刊的日本研究指出,只要有8種生活習慣能延年益壽,「而做到其中6、7種,就能延長壽命5到6年」。
    2022/07/18 16:05
  • 「用力出聲的場所」病毒傳播距離長 室內聚會座位這樣挑

    英國醫學期刊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密閉空間內,新冠病毒可以透過長距離的空氣傳播,尤其是會「用力出聲」的場所,例如KTV、健身房、合唱團等,而在餐廳的下風處,也有較高機會感染病毒;醫師認為,這項結果提醒大家室內換氣的重要性,尤其辦公室內,最好開窗通風。
    2022/07/12 15:48
  • 更年期不是病!專家籲勿「污名化」 女性生命必經階段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必經的一個階段,而非一種導致女性生殖能力衰退的疾病。國際專家小組日前在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呼籲各界不要再將更年期「醫學化」,助長女性對此的負面看法,加劇自身在進入更年期過度期間的壓力及焦慮感。
    2022/06/18 14:31
  • 皮膚黑測血氧機不準? 美國醫學期刊證實:恐出現誤差

    偵測血氧明明正常,怎麼突然缺氧?小心可能是血氧機高估您的血氧量害的。根據刊登在最新的美國醫學期刊報導,膚色可能影響血氧機的偵測。心臟科名醫提醒,偵測血氧時不能擦指甲油、不能做美甲,並且同時評估唇色、呼吸狀況等等,才不會錯判血氧濃度。
    2022/06/02 15:58
  • 有片/「新冠輕症者」輕忽這件事 恐留下「終身後遺症」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創下,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破八萬五千人,民眾實在很難避免不染疫。雖然很多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以輕症、無症狀為主,但令人擔心的是,感染新冠病毒會不會讓人留下腦霧、肌肉關節疼痛等【長新冠】的後遺症,國際醫學期刊,研究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會引起腦部發炎與慢性缺氧現象,造成局部中樞神經系統能量衰退,不限重症個案,即使是輕症患者都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2022/05/18 23:22
  • 168斷食法瘦身真有效?哈佛醫學院點名3族群:勿亂試

    廣為流行的「168」間歇性斷食法,真的能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期刊登的研究指出,無論是否採取間歇性斷食,只要符合每日熱量控制標準,最重的體重下降程度並無顯著差異。從該項研究的數據而言,相較於進食時段,總進食熱量對體重的影響可能更關鍵。
    2022/04/26 22:43
  • 遠離失智症關鍵曝!專家認「4成可預防」洩危險12因子

    失智症對患者、家庭、社會造成沉重負擔與衝擊,但根據研究顯示,在所有失智症患者中有4成病人是可以透過及早預防,進而避免失智症發生!童綜合醫院醫師江偉廷表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失智症研究團隊在2020年時曾發表研究認為有12個因素會造成失智症,包括聽力受損、受教育不足、吸菸、憂鬱等,而且有4成失智症可以及早預防,該研究已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Lancet》。
    2022/03/23 23:57
  • 男子突引發敗血症雙腿遭截肢 罪魁禍首竟是隔夜菜?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去年刊登的文章,近日因為一支youtube影片受到矚目。文章記載一名男子吃了朋友的隔夜剩菜後,竟出現致命敗血症,雙腿慘遭截肢。
    2022/02/21 17:41
  • 新冠病毒改變人類生活模式 這個時間點可望獲得控制?

    新冠肺炎疫情到底何時可以控制住,讓全世界的人恢復正常生活型態,事實上因為疫情,首當其衝就是各國經濟和觀光旅遊業,甚至有不少國內外學者不諱言從新冠病毒爆後,都指向COVID-19流感化,會是這波新冠大流行消退的里程碑。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不會消失,但是它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應該會降到可接受範圍內。
    2022/02/07 22:56
  • 好痛!非州男童暖幫媽媽搗菜 小GG不慎遭木杵重擊斷裂

    國際醫學期刊《泌尿科病例報告》(Urology Case Reports)日前刊登了一起讓人光聽就喊痛的意外事故,中非國家加彭(Gabon)一名孝順的9歲男童在使用傳統杵臼幫媽媽「搗菜」時,竟不慎搗錯地方,被木杵重擊下體,造成生殖器「部分斷裂」,所幸送醫搶救後順利復原。
    2022/02/01 17:27
  • Omicron成活病毒疫苗加速終結疫情? 權威期刊《刺胳針》預測「這時間」是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已經兩年多了,一直都有專家指出,COVID-19流感化,才是新冠大流行「消退」的里程碑。最近極富權威的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文章便指出,新冠病毒很可能不會消失,但是它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會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人類的免疫屏障建立起來的關鍵時機,就是疫情結束的關鍵點,而時間,就落在2022年3月底。
    2022/01/25 22:47
  • 咖啡好神?可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助抗癌3原因解析

    喝咖啡對男性有益?研究:最多降攝護腺風險16% ​​​​​​​ 每天喝咖啡對身體健康好嗎?《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曾刊登研究,指出每天攝取適量咖啡,可能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2022/01/16 15:56
  • 新型藥物種類多!吸入式新冠疫苗、抗社恐鼻用噴霧一一亮相

    中國大陸康希諾生物研發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克威莎」,日前在「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首次亮相,研發團隊稱此種疫苗不僅安全有效,且接種過程就像「喝珍奶」,十分方便。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14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韋家齊線上訪問表示,「此種『腺病毒載體』疫苗是透過口腔吸入,藥物進入呼吸道與肺部後,就可獲得黏膜免疫的保護。且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數據顯示,相較於滅活疫苗,該疫苗能夠誘導更高的中和抗體,且不良反應率較低。」 另外,部分民眾受「社交恐懼症」困擾,大陸近期公布,治療成人社交恐懼症的PH94B鼻用噴霧劑臨床試驗申請已獲批准,可以在大陸進行臨床試驗。陳韻雯說明「此鼻腔噴霧劑與傳統抗憂慮藥物不同的是,該藥物是藉由刺激鼻腔化學感應神經元,不需全身性吸收就能在15分鐘內見效。」陳韻雯補充「根據大陸針對18歲至35歲民眾調查,有約四成受訪者坦言自己具有社交恐懼症,不過也有專家認為,該現象或許是被『誇大』了,部分民眾可能只是天生個性內向、害羞,不見得真的患有社交恐懼症。」
    2022/01/14 15:18
  • 打2劑疫苗仍染疫 研究:單靠大規模接種無法阻絕疫情

    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一份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大規模疫苗接種沒法阻止COVID-19散播,因為新數據顯示,完整接種者染疫的情況越來越多。
    2021/12/02 12:00
  • 台大新研究!常用心肌梗塞檢驗法耗時 誤診率還高4倍

    急診室患者中有10%是因胸痛而來,其中僅有10%會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而目前檢測心肌梗塞需在0和3小時檢測2次心肌旋轉蛋白濃度,但台大醫院新研究發現,這方式不只耗時,還出現較高的心肌梗塞誤診率,比起3小時監測,加速檢測流程到1至2小時內完成,誤診率比3小時低了4倍,此研究也登上知名國家醫學期刊,盼能藉此促進心肌梗塞診斷流程和檢驗的進步。
    2021/11/26 10:25
  • 家長快看!孩子生長曲線遠低於標準 專家籲多留心4警訊

    「你的孩子在對的時間生長嗎?」台中小兒內分泌診所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詹佳蓉表示,根據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論文,目前台灣青少年的身高在全球各國之中排名第57名,過去35年因為公衛環境改善及營養的提升,成人平均身高也增加了8公分。不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資料, 近10年中小學學生的平均身高並沒有顯著增加,若參考國外的資料來看,性早熟的比例增加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高,可能減少或停滯。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非青春期」的時候一下子長高很多,要留意是否有性早熟的情況,詹佳蓉醫師呼籲,家長須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過快、過慢都得提高警覺。
    2021/11/11 14:06
  • 快訊/高劑量或打3劑 高端研究可對抗「高突變株」

    國產新冠疫苗高端「對抗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評估探討,上周五(11/5)在知名醫學期刊《臨床感染疾病》發表了,研究中針對最早的武漢株和後續變異的D614G、Alpha、Beta等變種病毒,做血清中和抗體效價測試比對,發現可藉由高劑量或第三劑疫苗施打,誘導更高免疫反應,來對抗Beta這種高突變變異株。
    2021/11/08 10:0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