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澳洲性愛奇蹟復活彰化女婿余苑綺台中地震專家余天找人
  • 搜尋:

    謝向榮 結果共172筆

  • 【一步一腳印】慢工出細活 東山再起豆腐豆漿

    不管是寒冬還是酷夏,廚房裡,煙霧迷濛的蒸汽浴,是每天都得要享受的過程,華人流傳2千年的豆漿豆腐製作技術,也在70歲林乃珍父子的手中,代代相傳。豆製品店林乃珍:「水第一次不能加太多,慢慢加沒關係。」
    2011/10/23 23:08
  • 【一步一腳印】傳承分享台灣電影 國片紮根大作戰

    雖然隔天就要段考了,但是台東高商安排了整個下午的團體活動,讓很多學生沒辦法充分準備,所以一開始的氣氛有點不安,這讓專程從台北到東部的活動策劃人陳德齡,也有些過意不去。
    2011/10/23 22:45
  • 【一步一腳印】廢紙箱!宅藝術家 走一條沒人走的路

    台中這家傳統雜貨店,最近因為門口施工塵土飛揚,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
    2011/09/04 22:46
  • 【一步一腳印】巷弄料理生存術 堅持新鮮好味道

    隱身巷弄的餐廳,定位在平價高檔之間,居民第一印象,恐怕是價格不夠親切,外地人也嫌難找,先決條件就比較吃虧,讓經營的年輕夫妻倆吃足了苦頭。
    2011/09/04 22:17
  • 【一步一腳印】做好小事嚐原味 返樸歸真好品質

    雖然餐廳的屬性,定位在「台式家常菜」,但是老闆陳超文卻希望能從小地方開始,就做出不一樣。
    2011/08/07 22:19
  • 【一步一腳印】守護原住民藝術 兼具傳統與創新

    這天賽德克族的長者希亞子巴萬,專程去拜訪布農族的工藝設計師陳美花,看看她怎麼用巧手把山林裡蒐集來的原始素材,變成有族群部落特色的飾品。
    2011/08/07 22:14
  • 【一步一腳印】地方特產全入菜 南投在地國宴廚

    曾經是921大地震重災區的南投埔里,在地的餐廳廚師劉恆宏,萬萬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成為國宴主廚,雖然他相信南投的好山好水,生產出好的農產品,足以做成驚艷國際的好料理,直到先後有七國友邦的元首或總理,吃過他的料理後,才讓他體悟到「唯有在地化,才能國際化」的道理。
    2011/07/17 22:45
  • 【一步一腳印】癌末三期絕逢生 生機飲食抗癌20年

    李秋涼老師:「來來我們到這邊來,到這邊來,來我們趕快來,趕快來,鈴鈴鈴,這個是魚腥草,那個是糖尿病可以吃的甘蔗。」
    2011/07/17 22:13
  • 【一步一腳印】傳統與創新激盪 浪子回頭新客菜

    午餐時間一到,這客家餐廳的員工各個都進入備戰狀態,神經緊繃,不過創辦人陳秀廷卻顯得一派輕鬆,因為她已經退居幕後,將經營權交棒給兒子,但回顧當初從路邊攤起家,所受的苦卻還是歷歷在目。 陳秀廷:「早上趕著要包水餃,要切韮菜,一切就切到這個,整個都切掉,這個皮整個都掉了,切掉了怎麼辦?你11點還是要開店啊,就用布包起來,用衛生紙就包起來就一樣照做,血一直流也是照做啊,做到2點的時候才去醫院,才去縫,反正做路邊攤是非常非常苦啦。」 雖然清晨5點多就要開始張羅,但是身體的受傷或勞累,比起兒子帶來精神上的折磨卻根本不算什麼,國小畢業後進入叛逆期的詹喬棻,開始混幫派,吸毒打架、闖禍翹家都是常有的事。陳秀廷:「在外面住,一住就好幾個月,都沒有回來,有一次回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他的腳已經有刺青了,我就非常非常生氣,我就跟他講,但是他在那個環境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控制,就是每一個人都這樣。」
    2011/06/26 22:12
  • 【一步一腳印】壯遊萬里冒險家 喚醒探險精神!

    52歲的徐海鵬是這艘仿古船鄭和一號的船長,他的夢想是循著6百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的海上絲綢之路,走一趟探險旅程。 徐海鵬:「我們從歷史上面看他(鄭和),是從1405年到1433年28年7次下西洋,那每次下西洋,都是可能幾百艘船,最多的時候兩百多艘,人大概最多的,大概是2萬7千8百多個人,那講到西方航海家,我們首先想到的會講哥倫布,哥倫布是在1492年才去發現美洲新大陸,所以就已經差了88年。」 雖然當年中國人的航海能力領先西方人將近一世紀,不過如今徐海鵬要成就這個遠大夢想,要募款說服別人,一開始卻頻頻觸礁,幾乎要用搭便船的方式下西洋,所幸他憑藉滿腔熱血跟完整企劃,感動了企業家,讓他用將近兩千萬的贊助金,打造出類似鄭和艦隊中噸位最輕的小巴櫓木船。
    2011/06/26 22:11
  • 【一步一腳印】風速拼布女王 贏回健康享天倫

    雖然花時間在刺繡拼布等女紅針線活的現代人,越來越少,不過王惠珍還是在努力維繫傳統,因為她把興趣,當成了自己要終身奉獻的事業。
    2011/05/29 22:51
  • 【一步一腳印】不屈不撓不服輸! 小黃運匠成發明家

    台南的小黃運將侯進丁,一早就以他的標準裝扮,準備開車出門做生意,不過不太習慣有媒體採訪,讓他突然搞不定,買了沒多久的衛星導航系統。
    2011/05/08 22:48
  • 【一步一腳印】歐吉桑的有機桑椹 自然農法成先驅!

    雖然歷經高溫乾旱,不過在台南鄉間,這一大片的桑田,還是結實累累,正當果園主人陳坤生,開心前往迎接豐收的時候,沒想到卻有女性員工開始抱怨甚至當面對他,潑了冷水。
    2011/05/08 22:15
  • 【一步一腳印】無毒環保除三害 國小畢發明家!

    雖然各地常見的傳統市場,幾乎都長得一個樣,不過有許多成功商人就是從菜場發跡的,像這對老闆夫妻就重回舊地,說明20多年前,為了推銷商品,常滔滔不絕講起順口溜,來吸引婆婆媽媽的注意。
    2011/04/18 20:47
  • 【一步一腳印】讓臺灣發光 就是要舞林大會

    在高手雲集的國標舞世界大賽會場,相較於參賽者的笑容滿面,展現自信,在舞池外滿場飛,穿著俐落套裝的主辦人陳媦娟則是神經緊繃,不過她擁有豐富的參賽經驗,也曾經是舞蹈國手,不過現在的她要負責打點全場的行政工作,跟先生停下腳步觀戰,已經算休息了,追根究柢,她連續3年舉辦亞洲巡迴賽,是當年出國比賽受到刺激,默默許下心願的結果。
    2011/04/03 22:53
  • 【一步一腳印】新鮮、簡單、實惠 日本料理老台味

    服務生:「歡迎光臨。」 提到這家餐廳的歷史,要從客人的回憶開始說起。消費者:「民國43年,大一剛來台北念書,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已經57年了。」消費者:「台大第一學期的註冊費多少錢你知道嗎?72元新台幣,他要4元,那他有多貴,哈哈哈。」記者:「所以說老是來這邊吃?」消費者:「我來這裡前後出入也有50、60年了。」消費者:「初中的時候吃到現在,我們現在都60歲了。」
    2011/04/03 22:13
  • 【一步一腳印】傳統文化不能斷 苑裡阿嬤藺草編

    阿嬤陳紅柿:「銘鴻,我要回去煮飯,要吃要快來…。」 紅柿阿嬤82歲了,除了耳朵重聽的毛病之外,她的身體硬朗、生活規律,和一般健康的老人一樣,常在家附近走動聊天,也仍然忙碌煮飯,扮演照顧家人的角色,但不一樣的是80多歲的她,可還有生產力。記者:「現在這樣幾行?」陳紅柿:「3行而已,3行再1行,3行過去…才留。」 紅柿阿嬤和妹妹做的是藺草編織,一把曬乾的藺草葉經過她們的手,變出了提袋、帽子或草蓆,這幾年地方上的文史工作者重新發掘這項幾乎要失傳的手藝,將阿嬤們請出江湖,年輕時曾經用來貼補家用的技術,現在讓人嘆為觀止。陳紅柿:「我們這些老人家好像古董一樣。」記者:「國寶啦。」陳紅柿:「哈哈,,像古董。」 陳紅柿:「看人做我們自己就會做。」記者:「紅柿阿嬤沒有?你?」陳紅柿:「我不用人家?啦。」記者:「這麼棒,你們現在要做什麼?」陳紅柿:「照那個圖畫一畫,我們就這樣做起來。」記者:「你幾歲開始做的?」陳紅柿:「我不是臭蓋的,真正的呢。」記者:「阿嬤你幾歲開始做的?」陳紅柿:「差不多8、9歲的樣子。」 根據台灣經濟發展史,藺草編織曾經是日據時代的外銷生產大宗,民國25年左右,靠著這些家庭編織出的藺草草帽,1年超過1600萬頂,產值僅次於台灣的糖和米。陳紅柿:「以前整間呢,老的、年輕的坐得整間滿滿的,看人做,她也做,她不認輸,她也不認輸,說人家會做,我也要會做。」 不要輸人家,回憶當年只要跟著就會做,這年頭卻沒有人肯學,60年代起逐漸沒落的手工業,沉寂了好一陣子,直到阿嬤的口述歷史成為苑裡鎮成立藺草文化館的重要依據,而她的話更激勵後輩,該做點事了。藺草文化館館長陳惠芬:「我們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她說的這句話讓我們很感動,她說傳統不能斷…,她講這個話的時候,我認為是語重心長,講出這樣的話,因為她覺得年輕人都不學了,那你這些工作後繼沒有人再繼續來學這些東西,不見了,我們傳統的產業的技術遺失了,相當的可惜。」 不讓傳統技術遺失,但是當年就地取材的藺草從哪裡來?其實現在也並不好找。陳紅柿:「早期溪邊比較多,或是野生,現在要把藺草苗留起來,現在只有苑裡才有。」 農會找了幾塊地將稻田改為藺草田,每年留下藺草苗,算是留下傳統也留下文化,更讓好久沒動手的阿嬤們活了過來。陳紅柿:「她好像82歲…。」阿嬤:「哪是,83歲。」記者:「你呢?」陳紅柿:「我82歲。」阿嬤:「再過來就我了。」 農會、社區和館長的號召,苑裡鎮所有曾經學過藺草編織的阿嬤們大集合,一起編織一起生產,是維繫傳統,,也是創造利潤,共同的藺草經驗成為可貴的話題。文化館裡的這個場地,重現了紅柿阿嬤描述的當年大伙兒邊做邊聊的美好氣氛。記者:「你今年做幾個袋子?」阿嬤:「哈哈哈,說你一天做幾卡?一天隨便也5、6卡。」記者:「做4、5卡喔?」阿嬤:「這麼厲害,你澎風,用講的加減講,澎風水蛙殺無肉。」 其實手工編織不容易,一個提袋得做好幾天,每個阿嬤各有專長,甚至開始產生微妙的競爭關係,不同的創意陸續出現,作品越來越有趣。阿嬤:「這是我自己做的名片夾…。」愛子阿嬤:「給模特兒穿,她穿了很滿意,就一直做內衣啦,做裙子啦,做領帶啦,做燈啦。」 鳳蛾阿嬤:「要比賽了…,電視上那頂帽子好像不錯,我就把它做起來,做起來比賽,帽子就是做這樣,我都做這樣。」
    2011/03/06 22:50
  • 【一步一腳印】硬頸老爹拚經濟 客家米食享譽國際

    人山人海的民國百年台灣燈會,在苗栗劃下精采的休止符,盛會期間,吳老闆在美食攤位上大聲吆喝,歡迎大家試吃。 老闆吳玉貴:「31蓬萊米做的發粿,吃吃看來很Q喔,剛到的喔來帥哥,試吃不用錢沒關係喔,來欸,這麻糬不一樣,不一樣的發糕來,吃看看,很Q喔很QQ的發糕。」 雖然服務業要以客為尊,但吳玉貴還是忍不住悄悄修正了客人的說法,為自家產品正名,因為這口感有點像麻糬的客家發糕,是辛苦創業的心血結晶。老闆娘張華英:「禮拜天就差不多100個了這樣子,不過每天都有2、30個,有時10個而已。」 張華英說的是草創期生意難做,而吳玉貴本來是塑膠袋工廠的老闆,但是民國85年,環保意識抬頭後,政府下令減量,讓他們被迫關門,只能靠著太太的手藝,在佛教勝地九華山附近,跟擺攤朋友借張小桌子,放下身段賣發糕維持家計,撫養5個女兒。老闆娘張華英:「我覺得沒有什麼壓力,因為這是我的興趣。」 相較於太太的樂觀,一家之主的先生,不甘心一天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還主動到市場推銷,希望在別人的攤位上寄賣,不過碰釘子的機率,卻相當的高。老闆吳玉貴:「最艱苦的時候是冬天,載個30箱發糕,一箱20個,到建國市場,沒有人跟你買,我一拿去,他說我這個發糕一個賣50塊,這麼貴要賣給鬼喔,就這樣一丟,當你被回絕掉的時候,那心是很冷,那做出來600個發糕,載在車上怎麼辦。」 那段苦日子,現在在廠裡幫忙的女兒也記憶深刻。女兒吳郁玲:「賣不出去所以那個爸爸媽媽就是晚上,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凌晨的時候,他就跟媽媽二個開著車,然後到那個建國市場去,然後一家一家去攤商問說,要不要賣我們家發糕,然後因為攤商他們沒有賣過,那他們也不敢賣,然後那就很勉為其難的收下來,收下來之後他們,爸爸就說,如果賣不完,就退給我們沒有關係,然後爸爸媽媽就是躲在旁邊,偷偷地看他們在賣。」 要說服攤商販賣,顧客購買,東西好吃當然是關鍵相較一般客家發糕用在來米,夫妻倆希望改良食材與眾不同,沒想到卻吃盡苦頭。老闆吳玉貴:「用吃的蓬萊米,那就有一些困難度,因為它Q度、黏稠度高,所以不好蒸,所以呢,我們也經過非常多的時間去做研究,怎麼樣讓它發酵,黏稠的東西容易把它發酵起來,口感又要很Q,好吃,所以呢,這個是我們真是真的倒掉了太多太多的一個實驗品。」
    2011/03/06 22:46
  • 【一步一腳印】挑剔費工雲南菜 品味道地美食文化

    姚安琴:「我覺得雲南菜一定要,就是要堅持,就是我需要花多少的時間,我需要花多少的工,我覺得就一定要照它原來的程序,這樣子你才覺得我吃到的是真正的雲南菜。」
    2011/01/30 22:21
  • 【一步一腳印】我們是專業混障團! 用才藝證明生命價值

    視障女高音徐百香:「我是佤利姑娘,名叫瑪依拉,我看還是第一首不要先唱這個,第一首還是先『點心擔』好了,沒關係啦!」團長劉銘:「先唱好了,年青的哈薩克,人人羨慕我。」
    2011/01/30 22:19
  • 【一步一腳印】酸甜鳳梨乾 谷底重生的打拚精神

    在台灣已經相當少見的雙人組拉糖蔥表演,現在是蔡阿財、徐瑞基夫妻倆的餘興節目,所幸當年得以靠著這項本領,才度過了人生最黑暗的低潮期。
    2011/01/16 22:42
  • 【一步一腳印】聽障打鐵藝術家 質樸創作新天地

    作品出自於這位年輕藝術家之手,雖然打鐵、板金的基本功,看不出有什麼差異,但身為鐵工廠第三代傳人的江承堯,卻從3歲起,就讓父母好擔心。
    2011/01/16 22:00
  • 【一步一腳印】時光流轉咖啡香 深入接觸台灣歷史

    雖然跟市面上的咖啡廳,沒什麼太大不同,這家的咖啡一樣是由機器,高壓蒸氣萃取出來的,不過老闆的講究,卻從烏漆抹黑的冰塊,可以看得出來。
    2010/12/26 23:03
  • 【一步一腳印】堅持不偷斤減兩 傳承百年手工刀

    第五代傳人郭明讓:「我們最高獎項,就是那個名譽鑑賞金牌,那個是在日本,日據時代的時候,去日本比賽參展的時候得獎的,那再來就是在昭和10年,那個優良獎狀,那個是在台灣總督府頒發的銀牌,這是我們這2項最高的獎項。」
    2010/12/26 22:15
  • 【一步一腳印】陳爺爺的石頭夢 大方分享私人收藏

    台南後壁國小的戶外教學,這天到了非常靜態的石頭館,對於老師好像有點誇張的喊話,同學們覺得半信半疑。訓導主任許順清:「種類之多,多到讓你看得都這樣,瞠目結舌,讓你看得都眼花撩亂。」
    2010/12/05 22:4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