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張元植中華演藝人高爾夫球協會綜藝大熱門寵物店老闆輕生手搖飲橙色旅遊警示吳孟庭今日天氣藝人手搖飲
  • 搜尋:

    蔣志偉  結果共2,396筆

  • 有片/不忌口!偏愛吃「這一類」食物 注意血糖升高導致「全身併發症」!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息息相關。到底糖尿病成因以及要如何避免?其實最關鍵就是要做好飲食控制,最常見的為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目前台灣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且隨著年齡增加,胰臟的功能下降,罹病機率愈大。如果放任高血糖不處理,容易引發造成全身併發症。
    2021/10/18 23:05
  • 輕忽衛生習慣!幽門桿菌找上門 恐罹「這種癌」當心致命!

    日常生活中,真的要注意食物安全,同時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多人吃飯時一定要用公筷母匙,也避免用口中食物餵食嬰幼兒等,降低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其實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發生的機會,臨床上有醫師發現有血小板低下者,千萬要提高警覺,因為有可能與胃癌致病菌有關係。
    2021/10/16 23:22
  • 降級有望了!?零本土、零星個案 專家曝「關鍵時間」

    隨著臺灣新冠肺炎疫情零本土病例加上零星個案,有專家認為應可以考慮再降一級,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若要降級不會只有觀察一個單一指標,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認為,目前有些歐美國家在研擬,逐步解封解禁,讓民眾逐漸回歸正常生活,但這些國家的政策,大都放在與新冠病毒共生共存。不論如何民眾對於疫情仍不可鬆懈,繼續維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2021/10/14 22:52
  • 有片/這「年紀」的人腦部體積小 若輕忽「高血壓」易診斷「失智症」!

    高血壓很多都知道,但高血壓年輕化可就要特別謹慎注意了,關鍵就在於,如果早期在20到40歲中間,發現有高血壓症狀,最好是能夠儘早檢查高血壓的原因,越早期控制高血壓,以後高血壓引起的合併症,那才會降低,臨床發現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越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病識感也越低,血壓控制率也較差。
    2021/10/13 21:21
  • 歐美國家接種新冠疫苗「第三劑」 臺灣何時開始?專家曝「關鍵原因」

    新冠疫苗世界各國都在持續接種當中,目前臺灣持續接種當中,儘管現在兩劑疫苗接種涵蓋率都還不高,再加上國內疫情穩定,因此第三劑的需求,似乎在今年還沒有那麼迫切。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認為到了明年,會是個重要的疫苗政策,不論是第三劑疫苗的貯備數量,還是混打策略,都是應該要及早準備。
    2021/10/12 22:54
  • 有片/人類壽命可活到130歲?長壽祕訣是這個!醫師點出關鍵

    人要活得健康長壽,別以為只要運動就好,其實每天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事實上人類壽命極限這個話題不少人都討論過,根據最新研究指出,人可以活到至少130歲,雖然這個機率微乎其微,不過為什麼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關鍵在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清淡均衡,可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
    2021/10/08 22:57
  • 有片/感染「這種病毒」產生癌化引起頭頸癌 醫師:沒做這件事!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人類會感染的病毒,除了較多人會聯想到的子宮頸癌,其實和HPV病毒感染有關,還有這幾年國人頭頸癌人數也有明顯升高趨勢,臨床醫師指出最主要關鍵在於,長期感染HPV,還可能引發口咽癌、頭頸癌等許多癌症,且男性終其一生的感染機率高達91.3%,超越女性的84.6%,數據顯示不僅女生要注意HPV,男生更該小心防範。
    2021/10/07 22:57
  • 青壯年上班族打不到「第一劑」新冠疫苗 專家:關鍵原因「做了這件事」

    臺灣新冠肺炎疫苗取得不容易,雖然現在仍有疫苗持續到貨,為了拚第一劑覆蓋率持續接種,第二劑因為也許多已經超過十周可施打對象,也緊鑼密鼓安排接種,事實上還有23至50歲青壯年上班族群,還在持續等待心目中想施打的疫苗,專家指出若已疫苗到貨狀況,再加上優先順序考量,恐怕還要再等等。
    2021/10/06 22:53
  • 有片/注意!感染新冠肺炎導致「肺部纖維化」 醫師憂爆發這件事

    新冠肺炎導致全球感染者突破1億人,後遺症肺部纖維化,其實很有可能永久影響氧氣交換功能,不僅是新冠肺炎,就連一般肺炎、吸煙、空氣污染等,臨床指出會導致肺部傷害,引起肺部纖維化,醫師提醒若要預防肺部纖維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感染!
    2021/10/05 23:15
  • 避免「突破性感染」?打第三劑有用嗎?專家點出「關鍵問題」

    COVID-19世界各國仍然還在積極注射疫苗,避免感染人數再上升。而疫苗最重要的效果就是防止重症、避免死亡,美國CDC研究報告顯示,打完疫苗雖然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但如果「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感染住院的發生率是接種疫苗的人的29倍。
    2021/10/04 23:16
  • 「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兩者差異 「這族群」應主動接種

    流感疫苗今天(10/1)第一階段正式開打,今年最特別狀況是新冠肺炎和流感疫苗在同一個時間裡施打,但不少民眾對於是否要去接種流感疫苗,仍有疑慮,去年國內沒有新冠疫苗可打,許多專家學者鼓勵民眾施打流感疫苗,主要考量是流感與新冠肺炎的症狀相似,施打流感疫苗可以減少診斷的困難度,若一旦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也能降低併發重症的機會。
    2021/10/01 20:06
  • 半夜睡覺「搔癢難耐」抓破皮流血罹患這疾病 醫師:盡速就醫!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發炎性疾病,有少部分的人,會在一生中發作過,主要原因在於免疫失調、表皮基因突變、以及環境因素造成。從健保大數據統計分析,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紀錄,以年齡層來看,0至19歲的嬰幼兒、青少年,每年大約有13萬人就診,佔所有年齡層首位,其中女性好發機率高於男性。
    2021/09/30 23:09
  • 有片/注意!這兩款疫苗非打不可! 感染COVID-19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秋冬是病毒活躍的季節,值得注意的是有多種呼吸道病毒與繼發性細菌感染造成的肺炎,是國人主要奪命殺手之一,衛福部統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人多能加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公衛措施(NPI),但肺炎依舊是國人10大死因第3位,全年死亡人數多達1萬3736人!
    2021/09/29 23:05
  • 新冠肺炎康復後遺症比重症更劇烈 醫師:關鍵是這件事

    最近常被民眾探討議題就是,如果罹患新冠肺炎經過治療之後,PCR採檢呈陰性,只是檢驗不出體內病毒,不代表身體從此痊癒。對許多病人來說,有生不如死的輕症、無症狀的確診康復者,至今仍飽受後遺症之苦,該怎麼面對,今天TVBS醫藥專題,帶您來了解為什麼臨床顯示,有些輕症病友後遺症,比重症更劇烈。
    2021/09/28 22:57
  • 是否需要打第三劑新冠疫苗?這些人必須要接種

    現在許多疫苗大國二劑覆蓋率都在五成以上,甚至不少已經達到七成的群體免疫門檻,但由於仍有所謂「突破性感染」的病例發生,因此才會考慮是否需追加第三劑,加強免疫力。但由於全球的疫苗數量生產有限,仍有許多國家都仍購買不到疫苗,因此「是否需要打第三劑?」以及「哪些人該打第三劑?」就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
    2021/09/27 23:04
  • 對抗新冠!國外學者:第三劑或第四劑反覆刺激身體 恐致免疫風暴出現這可怕副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各國正在積極防止DELTA擴散之外,積極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像是以色列目前是全世界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也有國家打算開打第三劑,但反覆刺激身體防禦能力的疫苗,也可能導致一種免疫風暴現象,有可能提高心臟問題等副作用的風險。
    2021/09/24 22:51
  • 莫德納+高端可不可行?臺大醫院發起臨床研究 謝思民這樣說

    全球唯一「莫德納+高端」混打研究觀察可行性!目前全台的莫德納疫苗仍然還是不夠,混打已經變成另一種解套方式了嗎?若混打國產疫苗,會不會成為另一項新選擇?臺大醫院發起Moderna混打高端的臨床研究,引發起各界高度關注,計畫主持人也是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接受TVBS獨家專訪,他提到跟莫德納疫苗能夠系出同源,擁有抗原一致性蛋白疫苗,目前全世界就只有高端!
    2021/09/23 22:59
  • 新冠肺炎難消失?人類與病毒共存?專家警告:疫苗接種政策是關鍵!

    疫苗問題持續延燒!到底該拚【第1劑疫苗涵蓋率】還是【開打第2劑】,一開始疫苗接種政策以衝高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為主,有專家說重點是持續戴口罩防疫。也有學者認為台灣應思考下一步如何解封、考慮與病毒共存。
    2021/09/22 23:50
  • 有片/想選疫苗接種!「夾心世代」打不到BNT好無奈!

    現在許多國際品牌疫苗陸陸續續抵達台灣,但疫苗數量仍然還是不夠,民眾想打自己想要的廠牌疫苗,但因為條件限制下,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就有一名37歲民眾從莫德納到最近的BNT,在疫苗平台預約,耐心等待,眼看快輪到他的年齡層打,沒想到政策急轉彎,突然宣布BNT優先給學生施打,導致中壯年人口,打不到莫德納,連BNT也打不到。
    2021/09/17 22:12
  • 學者警告!「接種疫苗」策略如果不如預期 這原因恐變「防疫缺口」!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現在Delta病毒讓各國繃緊神經,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呼籲,因應Delta來襲,新冠疫苗一劑、二劑要同步接種,若第一劑和第二劑接種覆蓋率落差太大,可能會變成防疫缺口。
    2021/09/16 22:47
  • 有片/全台9百多萬人!等待第二劑 專家憂心恐爆發這件事

    臺灣疫苗取得相當不容易,目前仍有相當多的民眾,苦等不到第二劑,當台灣手上可以利用的疫苗量不足時,如何讓有限的疫苗發揮最大的效益,值得省思,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現階段有兩派整備邏輯,「追求第一劑覆蓋率」,「讓脆弱族群完整接種」,一旦Delta病毒入侵,第二劑覆蓋率低,恐怕難救命,再來第二類中央、地方根本沒有那麼多防疫官員,結果導致救命疫苗變成人情疫苗!
    2021/09/15 19:24
  • 第八輪開始接種第二劑AZ 專家:注意這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疫苗現在是唯一可以讓感染者降低重症率或死亡率,但臺灣取得疫苗相當不容易,日本還要繼續加碼贈送AZ疫苗來台,不過現在拚第一劑覆蓋率,其實有不少AZ第二劑已經滿十周的民眾,也很積極預約相繼要開始接種,就怕拖太久保護力下降!
    2021/09/14 22:54
  • 新冠肺炎難消失?專家點出這個關鍵必須超前部署 否則難以想像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狀況仍然還在想辦法積極控制確診人數,目前除了開始接種疫苗之外,專家分析人類要學習與新冠病毒和平共存,而面對COVID-19病毒變異快,有國際藥廠研發口服藥。醫界認為,政府應該要將疫苗與備藥,早點做好超前部署。
    2021/09/13 22:58
  • 接種疫苗不要拖!研究:長者免疫反應需多刺激!才有足夠反應對抗這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目前臺灣確定Delta病毒已經進入社區,除了加強篩檢和匡列,就是希望能盡快將疫情控制住,不要再爆發任何大規模感染,同時疫苗接種仍在持續當中,值得注意的是長者接種第二劑最好不要拖,未來可能需要追加第三劑。
    2021/09/10 22:48
  • 高齡化、少子化影響!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大減16.9萬人首次負成長!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公布十年一度人口普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民國99年和109年相比,增加122.6萬人,人口結構繼續呈現少子化,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而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不含移工),大減16.9萬人,首次負成長。
    2021/09/09 23:0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