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美式日本蝦皮購物智慧錶功能傳統手錶KitKat發票1000萬統一發票津貼給付標準夫妻
  • 搜尋:

    臨床 結果共1,562筆

  • 世界級紀錄! 台中370克「巴掌仙子」成功存活

    台中中山醫院有一位出生只有370克的早產兒,出生時才21週又5天,按照優生保健法臨床醫學傾向不急救,但小女嬰巨大哭聲展現生存意志,醫護經歷重重手術順利救活他,現在孩子已經6.3公斤頭好壯壯,順利出院。
    2022/07/19 14:37
  • 皮膚出現「三大症狀」全身抓流血 搔癢難耐醫警告別做這件事

    臺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超過200萬人,孩童和青少年為多數,典型症狀是皮膚乾燥併隨嚴重皮膚瘙癢及發紅情形,長期抓患處,會導致睡眠不足,精神不佳,上課無法專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臺北榮總皮膚部科主任/副教授陳志強臨床發現,典型異位性皮膚病友過去長期服用口服或外用類固醇,導致很多皮膚副作用產生,甚至於系統性副作用,甚至連眼睛也因為青光眼瞎掉,這是異位性皮膚炎悲劇。
    2022/07/15 23:20
  • 新冠病毒誘發噬骨細胞增生!中重症者骨質疏鬆風險高2倍

    自從新冠病毒開始全球大流行,科學家也注意到, Covid-19病毒容易引發噬骨細胞增加,骨質疏鬆問題也增加不少。動物實驗發現,染疫後噬骨細胞爆增63%,且2周後流失約25%的骨質密度;臨床也發現,住院患者得骨質疏鬆風險,是未住院者的2倍,骨質密度平均下降8.6%,醫師提醒,出院後應進行骨密度檢查,不要輕忽骨折威脅。
    2022/07/11 17:27
  • 當心假性陪伴!七成父母認為陪玩手機即陪伴 專家籲三指標

    暑假即將來臨,加上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親子良性互動對孩子成長的有很大的影響,知名蛋糕品牌亞尼克關注親子陪伴議題至今邁入第19年,延續企業「安心陪伴」理念,進行「2022親子陪伴大調查」,找出影響父母親陪伴質、量之相關原因,邀請兒少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陳品皓進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的父母親自評陪伴孩子的時間足夠,每週至少陪伴四天、每次至少超過一小時,但實際陪伴孩子的主要行為卻顯示為陪看電視、玩手機。事實上,好品質的陪伴有三個指標,包括有品質的愛,指親身陪伴、而非著重物質的給予;規則清楚一致,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行為與產生後果之間的連結,不會有任何縫隙可鑽,這也是責任養成的基礎;可預測的生活,家庭生活作息規律、結構化,減少生活中的變動,讓孩子能夠身心穩定。 
    2022/07/08 12:41
  • 抗癌新曙光!AZ疫苗技術能降低頭頸癌復發

    英國使用研發出AZ新冠疫苗的相同技術,開發癌症疫苗,目前已在臨床試驗中看到令人鼓舞的成果。實驗中的疫苗經由將患者癌症病毒打入體內,啟動免疫系統,防止復發。目前八名受試者施打數個月下來,狀況良好;相較之下,未施打的八名對照組已有兩人復發。新冠疫情加速疫苗技術發展成熟,不過全球尚未脫離新冠大流行險境,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Omicron亞變種BA.5已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重複感染新冠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相較只感染一次的死亡風險增加兩倍以上。
    2022/07/06 19:50
  • 隧道、電梯中恐慌發作 心理師授4招解除「幽閉恐懼症」

    行車於隧道、被困在電梯裡等,各式封閉式情境發生「幽閉恐懼症」時,心煦心理治療所楊乃樺臨床心理師建議,當下最重要的就是緩和、放鬆情緒,以避免恐懼無限放大,可試著深呼吸、腹式呼吸、吐氣多於吸氣藉此改善。若是情況允許下,先將自己轉移到安全地點,例如若是在隧道中發生,先穩住情緒將車輛靠內側等安全地方停妥、確保安全。另外也可以透過冥想及想像,告訴自己這只是恐懼症發作,實際上並不會有生命危險,截斷不斷出現快要死掉的想法。若有陪伴者,凝聽陪伴者的安撫。一般而言幽閉恐懼症在15分鐘左右會達到高峰,30分鐘內便可緩解。
    2022/07/06 16:05
  • 合一開發「新冠新藥」 擬下半年申請美國臨床試驗

    合一生技總經理鄭志慧表示,自行開發的新冠新藥SNS812對Omicron最新變種株涵蓋率仍維持99.8%,預定下半年向美國提出臨床試驗申請(IND)。
    2022/06/29 19:25
  • 猴痘入侵國門!台大醫揭「3最強危險因子」 死亡率曝光

    猴痘疫情在全球蔓延,國內24日出現首起確診個案,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猴痘最強的危險因子有3個,包括同性戀性行為、接觸確診者、疫區旅行,有演變成重症可能,死亡率大約3-6%。
    2022/06/27 08:18
  • 好消息!莫德納新版加強劑對BA.4、BA.5抗體增5倍

    莫德納22日公布臨床試驗指出,其次世代二價新冠候選疫苗,對快速傳播的Omicron亞變種BA.4和BA.5展現出強烈的中和抗體反應,可以防止全球病例激增。
    2022/06/25 19:16
  • 「這個」對抗Omicron可能比無敵星星有效 台灣需緊盯到貨日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臨床試驗中發現,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提升大約8倍,目前傳出最快9月底、10月初可能完成審查和全球上市,有醫生就提醒,如果新一波BA.4、BA.5的疫情在11月來襲的話,台灣最好在9月、10月施打次世代疫苗,也就是在疫苗保護力最好的3個月內接種,別像之前拖太久,讓疫苗保護力的黃金期過了。
    2022/06/21 23:34
  • BA變異株對「這兩類人」更嚴重? 醫曝呼吸困難增加3倍

    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不斷攔截到BA.4、BA.5變異株,專家也預測,BA.4、BA.5變異株傳播力更強且具有免疫逃脫特性,但BA.4、BA.5變異株跟國內現在流行的Omicron BA.1、BA.2變異株症狀有沒有不同,重症科醫生黃軒分析,BA.4/BA.5患者的臨床症狀,都是比較明顯的,且患者的呼吸困難增加了三倍。不過中研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認為,BA.4/BA.5其實也沒有比較高的內在傳播性,但是只接種兩劑是不夠產生足以對抗B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
    2022/06/21 16:43
  • 有望成全球第一!印度開發噴鼻疫苗 已完成3期臨床實驗

    印度巴拉特生物科技國際公司(Bharat Biotech)完成噴鼻式新冠疫苗的第3期臨床實驗,下個月將把數據提交給監管機構,假如一切順利,這將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獲得臨床證明的噴鼻式COVID-19疫苗。
    2022/06/20 12:37
  • 世界首例!3D生物打印「重建人耳」 引醫學革命轉變

    根據國外媒體The Everage報導,美國醫療團隊於本月2日,成功將一個由人體細胞製成的3D打印耳朵移植到一名患者身上。這項手術是早期臨床試驗的一部分,試驗目的在於評估植入物對小耳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人體組織工程領域的一項突破性進展。
    2022/06/19 13:44
  • 長者染疫「4個非典型症狀」需注意!醫:避免成死亡黑數

    新冠肺炎在台灣延燒,在知道多為輕症、少有重症的情況下,民眾也得留意著所謂的「死亡黑數」。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於個人粉專提醒,對年長者而言「非典型症狀」才是典型症狀,若有出現需特別留意。
    2022/06/19 13:39
  • Novavax疫苗通過EUA 7月200萬劑可望抵台

    疫苗又多了一款選項,食藥署17日公布,通過Novavax疫苗的EUA,也就是跟高端同樣技術的次單位蛋白疫苗,指揮中心積極跟COVAX洽談,希望7月能夠到貨,但有醫師示警,Novavax的三萬人臨床試驗中,有6人出現心肌炎,不論打哪種疫苗,尤其年輕男性,都得留意心肌炎的風險。
    2022/06/18 20:11
  • 兒童和少年也會! 各國平均「4%至66%」有長新冠

    國內疫情還沒停歇,也陸續傳出確診孩童康復後出現MIS-C或其他長新冠症狀,今天疾管署召開兒童重症臨床研討會,專家指出雖然臨床來說,兒少長新冠比例低,但常出現嗅覺異常、頭痛、疲倦等症狀,也觀察到確診孕婦產出新生兒陽性率佔3%。
    2022/06/18 16:09
  • 童莫德納疫苗通過EUA! 6個月至5歲童可打2劑

    食藥署今天(17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6個月到5歲兒童,是否施打莫德納兒童疫苗,晚間通過EUA,小小孩可以接種2劑,每劑0.25毫升,中間得間隔28天,小兒科醫師也樂見其成,也提醒家長,施打前可以給醫師先評估,而食藥署也說,經過臨床試驗,不比成人或青少年差,而家長擔心的副作用,大多也是輕微、暫時性,目前沒有心肌炎或死亡案例。
    2022/06/17 23:38
  • 食藥署通過莫德納EUA 可供6個月至5歲童使用「2劑間隔28天」

    由於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現在又陸續出現BA.4、BA.5等變異株亞型,不少專家學者呼籲,務必提高國內疫苗接種率。衛福部今(17)日召開專家會議,會後決議,經過臨床試驗並未發現新的安全性疑慮,同意核准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以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  
    2022/06/17 21:22
  • 二次陽性Ct值13「嘸隔離書」 女轟:那我出門了

    民眾別以為康復後就有無敵星星,一名女網友發文,醫生診斷二度確診,Ct值13病毒量很高,醫生要他趕快回家隔離,沒想到都沒辦法填自主回報系統,讓她質疑這樣到底要不要隔離,而專家小組最新開會,針對「復發」跟「二度感染」有不同定義,傳出初步結論是,3個月快篩陽,除非檢驗證明感染其他病毒株,一律不視為二度感染,而是「復發」,但臨床上難判定,因此最終結果尚未出爐。
    2022/06/17 13:11
  • 除了C還有MIS-A 台大醫曝「高死亡率」、六大症狀注意

    國內疫情慢慢開始下降,不過高峰期過後,不少專家認為隨之而來的會是死亡高峰期,指揮中心昨(14)日公布兩名40多歲的男性,沒有慢性病卻在確診解隔離後突然死亡,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懷疑這表示「台灣可能已經出現MIS-A」。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向《TVBS新聞網》表示,國內目前還沒有MIS-A通報個案,但昨日死亡的那兩例男性,的確有可能是MIS-A但得等到且剖釐清,且MIS-A的致死率高達7%。
    2022/06/15 11:31
  • BA變種讓無敵星星失效 台大醫估「這時間點」恐現高峰

    國內疫情看起來正在稍稍下降當中,不過歐美國家現在正在被一波新的Omicron變異株BA.4、BA.5侵襲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坦言,Omicron變異株BA.4、BA.5遲早會進入社區,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向《TVBS新聞網》表示,國內BA.4、BA.5新一波流行,時間點可能會落在九月到十月,而屆時恐怕也會讓無敵星星和群體免疫失效。
    2022/06/15 10:47
  • 天選之人也擋不住!生理期來更容易確診? 中醫解答了 

    近日網路社群上,出現許多生理期與新冠肺炎COV9確診的討論串,一名女網友稱自己多次幸運躲過Omicron,但生理期來第二天就中鏢,文一出不少網友也都回應遇到同樣情況,對此,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瞿瑞瑩指出,女性月經期間處於壓力的狀態,容易將身體弱項突顯出來,難以抵抗外在環境變化,可能較易感冒、身體出現不適,但是否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目前尚無因果關係。
    2022/06/14 11:24
  • 康復後「近2月」喉嚨爆痛「快篩陽」 女疑二度染疫

    近期有越來越多民眾跳出來,認為自己二度染疫!儘管指揮中心認為,確診後三個月陰陰陽陽都可能,但臨床醫師認為,如果出現呼吸道症狀,二度染疫可能性高;儘管國外研究,病毒殘存時間久,可能會導致長新冠,但目前證據仍不足,而且長新冠多以中樞神經或心肺功能表現為主。
    2022/06/13 19:24
  • 精準醫療助癌友度難關!推基因檢測、免疫合併療法納健保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新型態治療方式與檢測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應用戰勝疾病為病友關注重點。臺灣病友聯盟於5月17日舉辦「精準健康與創新醫療趨勢座談會」,盼癌症基因檢測與免疫合併療法應儘速納入健保,幫助癌友度過難關。
    2022/06/12 11:53
  • 醫估MIS-C一個月恐爆167例 羅一鈞:亞裔發生率較低

    國內新冠疫情嚴峻,近來全台也傳出多例兒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案例,目前已經累積五例個案,好發於確診康復後的兒童,不過到底為何會出現MIS-C專家都還在找答案,衛福部今(11)日早上也針對MIS-C召開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醫小兒部感染科醫師呂俊毅以美國白人確診後MIS-C發生機率還推估,台灣未來一個月可能會出現167個MIS-C個案,一年可能會出現650個MIS-C個案。
    2022/06/11 14:46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