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演唱會余苑綺許光漢余天王力宏抬頭紋情侶Win10澳洲Windows 11李亞萍
  • 搜尋:

    慢性病患 結果共209筆

  • 慢性病患冬令進補要當心!中西藥恐交互作用 勿把這糖當零食

    寒冷的冬天,不少人吃薑母鴨、羊肉爐或藥膳排骨來進補暖身,但食藥署提醒,不少慢性病患長期服用血壓藥或抗凝血劑,而這些藥膳食補中的中藥材成分,可能藏著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陷阱,民眾食用時要特別注意,小心補出問題。
    2023/01/10 14:12
  • 周末凍!北北桃55人OCHA 消防局:非全因寒流

    這波寒流讓台灣變成「凍番薯」,好在白天後氣溫開始回暖,但未來週三又緊接而來一股強烈大陸冷氣團,這冬天冷得很緊湊,醫師說天冷吃鍋要注意,三高、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吃太多,年輕人也要克制,否則小心痛風找上門!
    2022/12/19 13:41
  • 馬拉松遇寒流!7度「雨衣、暖暖包」禦寒 跑者:發抖

    一年一度台北馬拉松碰上寒流,尤其清晨開跑前低溫才7到8度,跑者只能先套薄外套或雨衣稍微保暖,但在9點多有男子跑到一半突然倒地OHCA,送醫搶救,醫師提醒天冷時尤其慢性病、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記得起床前先在被窩暖身,軀幹和頭頸的保暖更得做好。
    2022/12/18 13:45
  • 快訊/國民女婿羅一鈞確診了!症狀曝光 中重症高危用藥5天

    指揮中心又一人中鏢!國民女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8)日確診新冠肺炎,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即日起進行居家照護;而日前開放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時,羅一鈞曾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患有糖尿病,也呼籲同樣是慢性病的病患能趕快接種,降低染疫風險。
    2022/12/08 13:28
  • 國門開自我防疫不鬆懈 醫:「這三件事」可強化免疫力

    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不過民眾盼了好久的出國旅遊返台免隔離,終於在13日已經上路,同時也開放一般社會訪問、外國人觀光旅遊,等同國門大開。不過同時,尚未確診過的民眾、長者、慢性病患、幼兒的家長卻如臨大敵。對此,家醫科醫生陳欣湄提醒,除了防疫不鬆懈,也可以補充維他命C、膳食纖維等,提升免疫力。
    2022/10/16 11:03
  • 美最新研究!男性新冠患者「睾酮」越低 重症風險大增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迄今兩年有餘,其變種病毒更是加速發病至死亡時間,社區感染疫情持續蔓延,重症比例變高。衛福部除了鼓勵民眾儘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更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防疫措施,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應按時服藥,避免染疫變重症。美國就有一項研究表明,睾酮水平偏低的男性,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更可能演變爲重症。
    2022/09/22 14:05
  • 過立秋還是熱!8月已逾百人就醫 「這族群」慎防室內中暑

    雖然立秋已過,不過現在全台灣天氣還是相當炎熱,氣象局今(9)日針對七縣市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不少民眾都躲在室內吹冷氣,不過國健署也提醒,不只在太陽底下,室內也會出現熱傷害,特別是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除了室內要保持涼爽、通風,還要多喝白開水,降低室內熱傷害風險。
    2022/08/09 16:15
  • 前期高血壓不一定要吃藥 醫曝:「這6件事」助改善

    當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前期或是高血壓難道就一定要吃藥嗎?潮代診所家醫科暨肥胖症專科醫師陳韋螢表示,臨床上並非單看血壓高度來決定是否藥物治療;而會同時評估病患的生活習慣、性別年齡及慢性病史。一般來說,患者若無其他慢性病,血壓處於前期或一期高血壓,會建議先從生活模式調整,來改善血壓。
    2022/07/27 15:56
  • 長新冠後遺症如何照護? 醫:清淡飲食、少吃冰冷食物

    國內本土疫情延燒,確診者康復後恐有長新冠後遺症,中重症、慢性病患者最易出現,醫師建議,飲食清淡,少吃冰冷東西,不要勉強運動再受寒,讓身體修補元氣。
    2022/06/21 13:25
  • 今夏至!六月已142人熱傷害就醫 這六類人屬高危險群

    今(21)日是24節氣當中的夏至,氣象局也在中午前後,氣象局中午針對六縣市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而衛福部統計,截至昨日為止,六月已經累計142人因熱傷害就診,國健署也提醒,熱傷害高危險族群,像是長者、慢性病患者等,一定要記得穿著清涼、輕便同時多補充水分。
    2022/06/21 12:10
  • 長輩確診免驚!照顧者把握3重點 減少感染機率

    這波Omicron疫情,對老年人的威脅最大,台灣確診老年人的致死率比其他年齡者來得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要更加留意。對此,國外媒體Caring Senior Service指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這些一般指示,照顧確診長輩時,不妨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2022/06/17 09:43
  • 有片/中央備藥不足?慢性病患確診領藥難 醫籲:改方式搶時間救人

    現在輕症有兩種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口服的Paxlovid領取已經很方便,但是某些慢性病患或無法吞嚥的人,只能吃另一種藥物莫納皮拉韋,但這個藥只放在少數的醫院和核心診所裡,有基層醫師就希望中央能下放這款藥到各診所或藥局,否則常常要到處找藥,會耽誤患者的治療時間。
    2022/06/13 22:57
  • 七旬翁確診後病惡化 家屬控:未康復被出院

    新北市一名77歲老翁,有慢性病史,沒有打過疫苗,上個月確診住進隔離病房15天,院方通知可以出院,但家屬認為病患明明無法自主呼吸,甚至發現臀部長了褥瘡,質疑護病比太高,無法好好照顧,而且還讓重症患者,導致出院又送醫,對此醫院表示,病情恢復狀況因人而異,強調一切都有經過評估。
    2022/06/11 18:41
  • 炎熱當心血液濃稠!心血管疾病注意1點 別怕染疫不就醫

    國內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洪峰期,醫院是病毒傳播的高風險環境,為免人群密集接觸染疫,部分慢性病患不想時常進出醫院,但臨床發現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已出現胸悶症狀多日,還硬撐在家不想就醫,直到呼吸困難十分痛苦才被家屬緊急送醫。
    2022/06/03 16:07
  • 吃粽怕「吃腫」!專家提醒6原則 慢性病患避開2餡料

    每到端午處處飄散著粽香,不少人會自行包粽,或是買市售的粽子與家人一同分享應景,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在選購與食用時要掌握六大原則,減熱量、選食材、搭配蔬果、替代正餐不過量、少沾醬,以及慢性病患要特別注意,才不會吃進美味的同時,引起健康方面的問題。
    2022/06/03 10:55
  • 羅一鈞自曝有糖尿病 籲別為無敵星星「涉險染疫」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就有專家提出「打疫苗+感染」能產生綜合免疫,但也強調不是鼓勵感染,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染疫確實難以避免,但如有打過疫苗者染疫後,可能可獲得多一點的保護力,且目前也規定確診者康復後3個月內不再匡列,但「無敵星星」也不是叫大家故意染疫,像自己本身有糖尿病,慢性病患還是有中重症風險,所以不需涉險染疫。
    2022/05/20 15:57
  • 確診者洗腎難!診所拒收 一度被「踢皮球」

    確診暴增,急診擔心醫療量能被擊垮,但還有慢性病患,像是洗腎患者,不只取藥卡關,北市就有確診者要洗腎,卻被診所拒收,到大醫院又說量能已滿無法收治,儼然就是被踢皮球,讓他們好焦急,後來衛生局緊急協調,挑比較少病患的時間、隔開空間,才讓確診腎友能就醫。
    2022/05/12 18:37
  • 無藥可救? 烏俄+疫情+塞港慢性病患者面臨缺藥危機

    國內安眠藥用量最大的「使蒂諾斯」原廠藥,罕見出現供應短缺,不少長期使用者開始擔心無藥可用,此外,糖尿病用藥「易週糖」也嚴重缺貨,主因就是受到俄烏戰爭、全球疫情、油價高漲、以及塞港等影響,藥劑師建議可以使用「三同」藥物替代,也就是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心身科醫師另外還提出「三保」對策。
    2022/05/09 22:55
  • 輕症非沒事! 醫曝75歲確診者5hr「輕轉重症」

    雖然Omicron確診後大多都是輕症,但北市聯醫胸腔科醫生蘇一峰在臉書PO出病危通知單,說自己的75歲確診病患一開始只有輕症,但考量他有慢性病所以留院觀察,不過在短短五個小時,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變重症,急救後目前人還在加護病房,血壓心跳仍然很不穩。
    2022/04/29 22:19
  • 「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防重症?周百謙:降低併發肺炎風險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27日)新增8822本土個案,再創新高,雖然當中逾九成為輕症或無症狀,但近日中、重症病患數的增加,讓外界十分擔憂是否意味疫苗已失去保護力。北醫附醫事業發展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今(27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以數據分析來看,這些病患仍具一定程度的疫苗保護力,會造成中、重症主要原因是因為病患本身就有慢性病,再加上距離第三劑疫苗可能已有一段時間,導致防護力下降,而這些高風險民眾除了施打疫苗外,應搭配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感染初期控制病毒複製速度,降低後續直接或間接的病毒影響。」 另外,有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可以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減少二到三成新冠重症的機會,周百謙認為「許多染疫病歿案例,並非死於『病毒本身』,而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細菌感染、肺炎比例增加,而根據美國研究,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確可以降低患者併發細菌性肺炎的風險,因此65歲以上長者及易感染肺炎的族群,可以適度提早施打肺炎鏈球菌或相關細菌性感染疫苗,以降低染疫風險。」
    2022/04/27 16:06
  • 染疫都輕症?重症醫疾呼「這族群」高風險:死神快出手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4)日公布國內增加4126例本土個案,已經連續9天單日確診數破千,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直言,台灣的Omicron 病毒,開始步入和國外一模一樣的劇情,接下來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就是老人、疫苗未滿的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死神快對老人家出手了」。
    2022/04/24 12:04
  • 北市輕症居家照護將試辦 黃珊珊:支援生活需求

    台北市明天將在信義區試辦「輕症居家照護」,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說,是建立支援確診者的生活需求模式,如送餐、慢性病患拿藥等,並由各機關、區公所進駐支援後勤。
    2022/04/17 13:16
  • 獨/國內首例2歲確診重症 父還原「2小時等待救護車經過」難道沒延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新增10名中重症的患者,其中2歲的男童是國內首例兒童重症病患,TVBS新聞在15日接獲家屬的陳情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兩歲孩童沒有慢性病史。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男童14日確診當天,1922在傍晚6點09分進線,當時1922轉介新北衛生局處理,新北衛生局聯絡醫院後,晚間6點30分,跟家長聯繫情況,並聯絡119送醫,救護車在晚間7點6分出車,7點30分到達醫院,到院後積極治療。但男童的父親接受TVBS新聞獨家訪問,並還原夫妻倆人當天打電話聯繫的整個過程,當天下午夫妻倆分別打了1922、衛生局跟119消防局,遵守防疫規定,結果孩子從還有精神、意識清楚,最後變成插管治療,並簽署放棄急救聲明書,這難道不是延誤就醫嗎?質疑政府的配套措施似乎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2022/04/16 17:59
  • 輕症在家免人人吃藥! 「心血管、慢性病」優先

    輕症、無症狀病人在家隔離,這週開始試辦,有醫師建議,像有慢性病、內科疾病患者等高風險因子族群,優先投藥,而且速度要快,指揮中心說4/11將討論送藥機制,也透露即將和輝瑞藥廠再簽約,不考慮默沙東原因,醫師分析主要是因為預防重症有效性較差。
    2022/04/10 12:55
  • 慢性病患增!健保財務連5年赤字 去年短絀176億元

    健保署近日公布去年財務收支,儘管去年已調高費率仍入不敷出,連續第5年出現赤字、短絀176億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今年調漲部分負擔後,年底安全準備金可望維持1.34個月水準。
    2022/04/07 10:3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