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深藍壓力龍天翔統一獅周杰倫金智媛抽油煙機影帝身亡金智媛開槍微博黃宣
  • 搜尋:

    台灣銀行 結果共671筆

  •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 台灣逆勢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

    【台灣銀行家】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台灣卻逆勢向上,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過去被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搶走風采,2020年經濟成長率卻創下3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的紀錄,由此可見台灣的防疫決策與科技力不容忽視。
    2021/01/05 20:51
  • 台灣經濟已轉骨 驅動金融新動能

    【台灣銀行家】因「防疫成功」與「關鍵半導體」讓國際資本市場終於看見台灣,但台灣金融業長期努力國際化的過程中,常常只能被動承接國際商品的宿命。在此難得的轉型契機中,建議金融業應以「金融出口擴張」思維,積極努力開展下個世代的全新發展面貌。就像大雨後的清爽街道,一場疫情,洗出了台灣積塵許久的品牌價值,因為「防疫成功」與「關鍵半導體」而看見台灣的國際資本市場,正重新評估著台灣在國際市場應有的價值與定位。
    2021/01/05 18:41
  • 英脫歐過渡期結束 漁權、邊境關卡陷談判膠著

    【台灣銀行家】歐盟自1957年簽署「羅馬條約」以來,經歷多次因各會員國間國家利益上的衝突,威脅到歐盟的團結,但最後皆能透過密集協商和妥協,避免歐盟解體的惡夢。此共體時艱的共識,不應被一紙脫歐決議而改變,穩定與和平的關係,才可維護英歐最大利益。
    2021/01/05 17:25
  • 快訊/11月新增房貸創今年新高! 6都買賣移轉逾2萬棟

    央行公布了台灣銀行等5大銀行,11月新增購屋貸款達579.5億,創下今年房市熱以來的新高,月增67.1億,其中在6都買賣移轉棟數達2.17萬棟,各大銀行也為了搶下優質客戶,房貸利率下跌0.006個百分點,來到1.361%。
    2020/12/24 10:10
  • 從美國選出首位女副總統 性平讓競爭力升級

    作者:David Stinson孫維德(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 【台灣銀行家】近期出現了多項性別平等里程碑,包括花旗銀行任命珍˙佛雷瑟為全球首位大型銀行的女性CEO,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任命芮諾-巴索為行長,更廣為人知的是,美國選出史上首位女副總統。她們的任職為整個體制帶來重大意義。
    2020/12/07 16:00
  • 賴清德:民主保障性別平等 「她」經濟金融業女力崛起

    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女力崛起是全球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傳統女性員工「襄助」男性主管的型態正在快速改變,女性在職場優異的表現,不只是負責可信、重視細節、善於溝通、柔軟應變,更在激勵員工與領導遠見等領袖能力上展現超越傳統男性主管的表現。
    2020/12/07 15:00
  • 螞蟻IPO緊急喊卡 陸政府是自己最大金融科技顛覆者

    作者:Matthew Fulco傅長壽(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 【台灣銀行家】中國政府是自己最大的金融科技顛覆者 螞蟻集團原定於香港和上海交易所同步掛牌,有望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IPO案,不料中國監理機關在最後一刻喊卡,顯示中國政府決心嚴加掌控數位金融,管理系統性金融風險。
    2020/12/07 14:10
  • 綠色金融新時代 引領永續「金」未來

    作者:謝順峰(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 【台灣銀行家】綠色金融在國際上已不是紙上談兵的概念,而是能實際掌握的多元商機,且各類型機構都能利用債券工具進行籌資。金管會新發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除了更豐富綠色金融的內涵,也宣示綠色金融除了導引減碳資金,更是促進金融穩定的法寶。
    2020/12/07 13:57
  • SBL板凳席戴口罩 張博勝笑稱垃圾話無法傳達了

    台灣防疫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室內全程都要戴口罩,就連開打的第18季SBL超級籃球聯賽也不例外,台灣銀行老將張博勝今天開玩笑說:「擔心垃圾話無法確實傳達給對手。」
    2020/12/05 19:04
  • 美中經濟大戰會降溫嗎?探索「拜登新秩序」的樣貌

    【台灣銀行家】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在驚濤駭浪中似乎已定,民主黨拜登即將登上總統大位。當然,台灣最關心的莫過於接下來的美中貿易、關稅與科技戰;美國媒體最關心的,還是第二輪紓困案,但,現在卻還未能看出拜登的政策真正走向,各方也只能靜心等待新未來的發展。
    2020/12/04 14:57
  • 女力優勢站上國際舞台 讓台灣被看見!

    【台灣銀行家】今年4月《富比世》以一篇「對冠狀病毒有最佳因應方式的國家彼此間的共通點為何?答案就是--女性領導人」為題,文中列舉台灣總統蔡英文、德國總理梅克爾、紐西蘭總理阿爾登,以及冰島、芬蘭、丹麥等其他女性領導人,指出她們透過「真相」、「果斷」、「科技」、「愛」等方式,成功遏止病毒傳播;而近期《彭博》更以斗大的標題描述著,即使是外交孤立的民主島嶼台灣,憑藉獨有的「女力優勢」,這群以女性為首的執政團隊,持續放大台灣對外發聲的音量,更在增強台灣軟實力的同時,倡議包容多元價值的民主體制,替台灣在世界增加不少曝光度。
    2020/12/04 11:40
  • 善用科技及創新優勢 台灣金融業國際化的秘訣

    【台灣銀行家】台灣可以先從放寬商業模式管制,加速不同行業合作的方向開始努力,除了可以拯救銀行業,更能持續提高整體競爭力,新興的純網銀就是個不錯的開始。
    2020/11/11 18:18
  • 後疫情時代 ESG與不動產投資趨勢成關注焦點

    ​​​​​​​【台灣銀行家】今年由於疫情引發嚴重的經濟擔憂,除了關切「後疫情時代」金融市場走勢外,同樣被視為QE重啟最大受益者的房地產市場又將有什麼變化,加上ESG成為投資界的顯學,皆為各界矚目話題。
    2020/11/11 18:18
  • 重思「國際化」的KPI 國銀的嶄新挑戰與策略思維

    【台灣銀行家】國銀「國際化」的成效到底如何衡量?面對全球無限制量化寬鬆的新挑戰,海外分行獲利受到嚴苛的挑戰,又要如何在業務擴張與風險管控上取得平衡?
    2020/11/11 15:31
  • 川普反中?拜登親中? 中國與台灣成美國大選焦點

    【台灣銀行家】某種程度上,沒有人知道川普(Donald Trump)接下來會對中國做什麼,他的變化莫測已經成了北京的麻煩。但如果拜登(Joe Biden)贏得大選,對中政策將比川普更微妙,對台灣的態度也將與川普不同。但目前看來,兩方都沒有要緩解對北京施壓的意思。
    2020/11/10 19:25
  • 力拚拉升直接金融占比 精進台灣資本市場籌資表現

    ​​​​​​​【台灣銀行家】台灣資本市場籌資表現穩定成長,惟面對長期低利率環境,仍需維持競爭優勢,證交所持續推動各項方案,健全資本市場體質、完善交易機制與強化多重管道宣導效能,發揮及提升資本市場直接金融功能。
    2020/11/09 18:56
  • 疫情加速金融業轉型 WFH效能不彰?提高生產力?

    【台灣銀行家】今年金融業最重要的改變大概就是在家工作(Work-from-Home)了,WFH可能會改變許多與工作相關的問題,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基礎建設與房地產這類地理因子。但在那之前,還是得先確定哪些業務真的可以在家做。
    2020/11/09 18:55
  • 千元鈔釘一起她傻眼求助 網轟「毀損國幣」台銀回應了

    許多人在交易時,常會收到破損的鈔票,然而紙鈔被用釘書機釘在一起,算是毀損嗎?近日一名網友發問,有同事將4張千元大鈔用釘書機全釘住,由於她必須將錢上繳給會計,擔心這會出問題,於是詢問這樣是否會有影響?對此,台灣銀行出面解答了。
    2020/11/06 18:37
  • 美中激烈競爭態勢升高 中國大陸「西氣東輸」新能源戰略

    【台灣銀行家】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與疫情帶來美中競合新局,加大未來全球產銷新秩序的不確定性,原本的供應鏈長鏈型態將被短鏈與在地化所取代,天然氣等能源需求版圖型態也將隨之重組。加上地緣政治問題日趨嚴重,能源勢將成為各方競逐的重要籌碼。
    2020/10/09 07:36
  • 經濟學家李嘉圖的答案 台北房價為什麼掉不下來?

    【台灣銀行家】台灣高房價逼得人們上街頭進行「無殼蝸牛運動」,但時間過了30年,台灣的房價還是直往上飆漲,讓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到底何時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探究地租法則,找出關鍵要素,拉近城鄉差距,讓大家無論生活在哪一地區都能有相同的便利性,或許才能使房價落於合理價位。
    2020/10/09 07:36
  • 減緩房價上漲的世代衝擊 政府可以做更多

    【台灣銀行家】在疫情仍嚴峻的情況下,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推行,貧富差距擴大已是必然的趨勢,而在低利率的環境中,股票與房地產市場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因此造成隱憂,若是相關部會對於金融穩定與居住問題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為年輕世代創造更友善的生活環境,大家一定更有拚勁。
    2020/10/08 12:39
  • 連續21次打房都失敗 政權動搖南韓房地產泡沫怵目驚心

    【台灣銀行家】南韓房產價格飆升,民怨高漲,已到了文在寅政府認為危及政權存廢的關鍵之一,因此近期大動作要求各部會提出更有效的打房政策,以安撫左派核心支持者對政府的不滿,但房產泡沫的膨脹,似乎無休止跡象,民怨的結果恐怕執政當局難以承擔。
    2020/10/08 12:36
  • 房市過熱 央行示警「打房」?!徐佳馨:「警告文」藏「打房」密碼

    台灣房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前5個月冷颼颼,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民俗月」淡季不淡,9月房市開了紅盤,根據六都「買賣移轉資料」顯示,延續7、8月交易熱度,9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達2.4萬棟,創下近5年來單月新高,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因為銀行利率低到嚇人,近期房貸已出現「貸9成」8成房貸、1成信貸的狀況,某種程度「助燃」房市「高燒不退」,但這後面還款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台灣銀行體質有這麼健康,能一直放款,而不預防超貸危機?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審慎政策,因為「大漲預期」一旦確立,任何政策工具恐怕都難撼動房價飆漲趨勢,南韓曾有殷鑑;在台灣,房地產業並非經濟火車頭,應留意資產價格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房市搶搶滾,央行副總裁的「示警文」,市場預期是央行「打房起手式」,真是如此嗎?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於《新聞大白話》表示,陳南光副總裁示警背後,某種程度宣示央行已經感受到市場上房市過熱的現況,必須預先做一些施策,在做施策之前,以往央行的習慣,多少會做一些警告,以這篇文章而言,警告意味濃厚;另外一個層次來說,他一方面也提醒銀行端,在放貸的部分,相對而言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寬鬆,應該要有所戒備。 現在有意要進場買房的民眾,又該注意哪些重點?徐佳馨提醒,現在想買房的人,要先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要注意貸款成數與每個月的還款額,是不是能夠負擔,會不會影響家庭的財務支出,那當然買房子本身,我們建議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準備金,以應付不時之需,那在房子物件本身條件上,我們則是想提醒,以現階段而言,很多炒作的標的多位於重劃區,生活機能未到位,一旦房地產出現反轉跡象,這類物件風險度相對比較高,所以在選擇物件時,最好是選擇生活機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另外是總價不要太高,規劃上面要有一定水準,比較不容易在市場反轉的時候,落的賣不出去的結果。 房市熱度來到相對高點,自住、投資還是和進場?徐佳馨分析,如果是自用,只要總價合理,這時候是能找切入點進場;如果是投資用,可能得注意兩部分:一是、房市跟股市不同,房市轉手性比較弱,只要市場發生風吹草動,要從房市下車,相對難度較高;若是想投資,不要選現階段標的熱度高的,再來是如果購置建商的「紅單」產品,要注意何時能做轉售,因為有些建商在綁紅單、綁預售產品時,會非常接近交屋時間,才准賣方出售,這樣的話,風險相對提高。
    2020/10/06 18:00
  • 房市過熱 央行示警「打房」?!徐佳馨:「警告文」藏「打房」密碼

    台灣房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前5個月冷颼颼,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民俗月」淡季不淡,9月房市開了紅盤,根據六都「買賣移轉資料」顯示,延續7、8月交易熱度,9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達2.4萬棟,創下近5年來單月新高,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因為銀行利率低到嚇人,近期房貸已出現「貸9成」8成房貸、1成信貸的狀況,某種程度「助燃」房市「高燒不退」,但這後面還款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台灣銀行體質有這麼健康,能一直放款,而不預防超貸危機?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大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審慎政策,因為「大漲預期」一旦確立,任何政策工具恐怕都難撼動房價飆漲趨勢,南韓曾有殷鑑;在台灣,房地產業並非經濟火車頭,應留意資產價格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房市搶搶滾,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的「示警文」,市場預期是央行「打房起手式」,真是如此嗎?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於《新聞大白話》表示,陳南光副總裁示警背後,某種程度宣示央行已經感受到市場上房市過熱的現況,必須預先做一些施策,在做施策之前,以往央行的習慣,多少會做一些警告,以這篇文章而言,警告意味濃厚;另外一個層次來說,他一方面也提醒銀行端,在放貸的部分,相對而言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寬鬆,應該要有所戒備。 現在有意要進場買房的民眾,又該注意哪些重點?徐佳馨提醒,現在想買房的人,要先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要注意貸款成數與每個月的還款額,是不是能夠負擔,會不會影響家庭的財務支出,那當然買房子本身,我們建議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準備金,以應付不時之需,那在房子物件本身條件上,我們則是想提醒,以現階段而言,很多炒作的標的多位於重劃區,生活機能未到位,一旦房地產出現反轉跡象,這類物件風險度相對比較高,所以在選擇物件時,最好是選擇生活機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另外是總價不要太高,規劃上面要有一定水準,比較不容易在市場反轉的時候,落的賣不出去的結果。 房市熱度來到相對高點,自住、投資還是和進場?徐佳馨分析,如果是自用,只要總價合理,這時候是能找切入點進場;如果是投資用,可能得注意兩部分:一是、房市跟股市不同,房市轉手性比較弱,只要市場發生風吹草動,要從房市下車,相對難度較高;若是想投資,不要選現階段標的熱度高的,再來是如果購置建商的「紅單」產品,要注意何時能做轉售,因為有些建商在綁紅單、綁預售產品時,會非常接近交屋時間,才准賣方出售,這樣的話,風險相對提高。
    2020/10/06 18:00
  • 抑制炒房、穩定金融 借鏡歐洲總體審慎政策的經驗

    【台灣銀行家】景氣前景不明朗時,許多人傾向投資不動產,加上低利率環境,往往出現房價與經濟景氣背離的不合理現象。各國央行紛紛端出「總體審慎措施」,限制銀行放貸,以期達到平抑房價,並且降低金融系統性風險。
    2020/10/06 15:1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