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東張西望崔時訓結婚新北市台灣國寶李亞萍吳宗憲兒子歐豪年渣男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 搜尋:

    健康醫療 結果共177筆

  • 老伯「骨質疏鬆」同個地方斷2次!醫教3招預防性骨折

    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出門逛街時不慎跌倒,頓時左側髖關節劇烈疼痛,路人見狀立刻呼叫救護車,協助他就醫。急診醫師馬上安排X光檢查,發現他左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後續會診骨科醫師為這位老先生作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約三個月的助行器保護後,老先生恢復到可以不靠輔具就能獨立行走的生活能力。
    2021/08/06 15:37
  • 危險!獨留小孩在車內恐喪命 醫師破解父母5大迷思

    每年有很多兒童因為在炎熱的天氣裡被留在車內而死亡,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兒科醫生保拉·薩貝拉(Paula Sabella)醫學博士破解常見的迷思與事實區分,提供簡而有力的技巧來保護兒童,呼籲停放的汽車中看到嬰兒或兒童且沒有成年人在場,請記得報警挽救生命。
    2021/08/06 11:20
  • 單靠運動不夠!男性更年期靠3招補充「這激素」找回活力

    父親是家庭的支柱,身為兒女要提醒爸爸不要為了工作忽略了健康,鼓勵他平時多運動,不過如果發現爸爸運動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提不起勁運動,除了年紀因素外,有可能是進入男性更年期了。
    2021/08/06 11:00
  • 不用怕!漸進式調整心態 迎後疫情時代「新生活」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進入警戒第三級,為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
    2021/08/06 10:47
  • 居家防疫小心用眼過度!醫提醒「這2點」要注意

    居家防疫離不開電腦等3C產品,坐姿不良其實很傷眼,讓醫師傳授螢幕最佳配置方式;以為眼壓高、頭痛究竟為什麼?而看遠、閉眼,放鬆眼睛的效果居然也不一樣。
    2021/08/03 15:59
  • 減肥遇撞牆期好難受!5大指標比「體重」更有價值

    許多人覺得鍛煉和健康飲食方面很滿意,但踏上體重機卻發現體重沒有減輕感到很挫折。根據《CNN》,核心運動通常會導致肌肉增長,體重不會立即發生變化,保持良好的運動態度至關重要。不過減肥需要時間,這並不意味著你沒有進步,除了體重外,請注意其他一些成功指標,這些表明運動正在發揮作用。
    2021/08/02 14:11
  • 癌友該如何打「新冠疫苗」? 醫生親曝接種時機

    新冠肺炎肆虐,讓疫苗接種如火如荼進行,其中癌症病人能否接種疫苗也成為許多患者疑慮。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指出,相較於一般民眾,癌症病患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若能接種疫苗將有助降低感染風險,減少演變重症機會,尤其正在治療中的癌友更應該施打疫苗。
    2021/08/02 14:11
  • 別輕忽!無痛「血尿」恐致病 台人患這癌症比例高

    一名55歲的男性小陳(化名),近幾個月多次出現血尿情形,甚至含有一些血塊,由於排尿時並無痛感,在反覆多次出現血尿症狀後,小陳決定到醫院求診。經過泌尿科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小陳竟是罹患尿路上皮癌,因膀胱壁內長了一顆約3公分的腫瘤且不斷滲血,因而導致血尿的發生。幸好發現時為初期,最後透過內視鏡膀胱腫瘤切除手術(TURBT)將腫瘤去除,目前健康狀況恢復良好。
    2021/08/02 14:09
  • 夏天必吃西瓜消暑 醫生點名「4種人不宜過量」

    夏季炎熱吃上西瓜超解暑!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游明謙醫師表示,西瓜是很好的水果,富含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但是要注意腸胃系統不佳、糖尿病人、慢性腎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過敏疾病的族群,記得食用的量不宜過多,最多一個手掌為限,也因為西瓜屬性較寒,從冰箱取出後應先退冰才不會傷及脾胃,建議飯後食用,有助於維生素吸收。
    2021/07/30 15:50
  • 驚人!大杯手搖飲糖分、熱量爆表 6大「戒斷法」一次看

    時序進入盛夏,陽光熾熱,走在路上不消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台灣的手搖飲巿場龐大,各品牌手搖飲店到處林立,幾乎每走幾百公尺就會有一家。再者,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些人下了班就想喝杯飲料求舒壓;也有的人工作忙碌,沒時間好好吃頓飯,常選擇喝一杯手搖飲料以果腹止飢。
    2021/07/30 12:01
  • 心律不整+新冠肺炎成「協同作用」 死亡率恐攀升

    不規則的心跳可能增加 COVID-19 的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上的一份報告,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與先前存在的心律失常問題的結合很可能會產生病理協同作用,從而增加心臟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風險。
    2021/07/30 10:52
  • 染疫媽媽也能哺乳!遵守「3+4」原則還可提高免疫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媽媽想增加寶寶免疫力,繼續母乳哺育也是關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建議各國政府單位應持續鼓勵那些懷疑或確診的母親開始或繼續母乳哺育,且勸告母乳哺育的好處遠大於傳染病傳播的潛在風險;國民健康署解釋,母乳含有多種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能增強嬰兒免疫力,幫助避免感染的目的。
    2021/07/30 10:11
  • 零負擔!21天挑戰「全植物飲食」 實測結果曝光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讓許多人更加體會到「健康」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花蓮慈濟醫院響應慈濟基金會花蓮區志工「健康挑戰21」活動,結合專業醫師、營養師、蔬食餐廳,邀請鄉親一起來,以全植物飲食管理計畫,帶著挑戰者吃出營養與健康。
    2021/07/30 10:06
  • 如何預防卵巢癌復發? 醫生分享2大「標靶」治療

    「卵巢癌通常只有一次治療機會,最好不要復發,一旦復發,永遠都會再復發。」卵巢癌容易復發的特性,是患者與醫師的棘手難題,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癌科主任陳子和表示,邁入精準治療的時代,患者盡可能完成手術、化療標準治療後,目前已有標靶藥物可施行維持性治療,有助於預防癌症復發,並提升療效,呼籲患者不要放棄希望。
    2021/07/29 16:15
  • 嬰兒猝死症候群列十大死因!家長注意5招安心睡守則

    你也有與寶寶一起睡覺的習慣嗎?小心恐怕讓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根據衛生福利部近五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主要因與寶寶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指出,預防嬰兒猝死症發生,家長應遵守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等五招安心睡,讓孩子擁有安全睡眠環境。
    2021/07/29 16:13
  • 孩子眼睛浮腫別輕忽!4症狀中2項恐「這疾病」找上門

    5歲張小弟某天起床後眼皮明顯水腫,爸媽以為沒睡飽,沒想到雙腳也逐漸水腫,甚至出現陰囊水腫情形,嚇得趕緊帶到醫院檢查,驗尿後發現,張小弟單次尿蛋白與肌酐酸的比率高達12811mg/g,抽血報告顯示有低白蛋白、高血脂等情形,確診為腎病症候群,所幸透過類固醇治療後順利痊癒。
    2021/07/22 15:49
  • 疫情間營養易失衡! 國健署教「市售食品」如何吃得健康

    面對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為降低感染風險,及阻斷病毒傳播鏈,民眾減少外出,也增加在家備餐的機會,對於較少下廚或購買市售即食食品簡單裹腹的民眾,國民健康署提醒在防疫時刻,更要攝取足夠營養,才能加強身體免疫力,也教民眾如何運用市售食品,簡單快速料理兼顧營養、健康的餐點。
    2021/07/22 15:47
  • 肌膚反覆泛紅竟是蟲蟲惹禍?醫生:玫瑰女孩要當心

    全台新冠肺炎累積個案數至今已經超過13000人,在新冠疫情籠罩下,口罩已成為國人日常生活必需品,配戴口罩更是防疫措施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長期戴口罩可能會對玫瑰斑(酒糟)患者的皮膚有所影響,像是因為口罩磨擦使皮膚更敏感或表皮受損、因熱氣及水氣造成皮膚油脂過度分泌,導致臉頰及下巴容易泛紅、或丘疹膿皰越來越嚴重。
    2021/07/21 15:23
  • 家長要注意!孩童染疫多無症狀 高燒不退恐為重症預兆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尤其相較於SARS具有較多無症狀高傳染性的特性,因此患者從完全無症狀的輕微感染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需要葉克膜的嚴重肺炎重症均有,在嬰幼兒染疫臨床症狀則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也高於成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品君指出,雖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比例較低,台灣目前也未有兒童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但家長仍不得大意,尤其心肺相關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最需要小心。
    2021/07/20 15:59
  • 糖尿病患者注意!醫師曝中醫這方法有效控制血糖

    張先生31歲的男性,工作是上班族,體型高大壯碩微胖,4年前因為疲倦乏力嚴重,檢查後發現居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平常空腹血糖大多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也高達10%以上。患者不願意服用中藥,因此純粹只以針灸治療,持續至今年4月為止,空腹血糖都可以控制在120-145 mg/dl之間,糖化血色素也都可以保持在7%以下。
    2021/07/20 15:54
  • 疫情治療不中斷!醫師提醒癌友「這2件事」要注意

    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至醫療院所就診仍是非常安全的,病友不用太過焦慮。
    2021/07/20 15:30
  • 疫情期間活動量少注意骨鬆!醫師授「3招」保骨撇步

    台灣在五月中爆發疫情,進入社區三級警戒,許多長輩不敢出門,雖然時至今日確診數下降,疫情也稍稍趨緩,但兩個月居家防疫,不但活動量大減,也幾乎曬不到太陽。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文祺提醒,不管是不是骨鬆患者,長輩平日就應該進行「日曬、補鈣、荷重運動」,可以幫助減緩骨鬆,也能避免肌肉退化、失能。
    2021/07/20 15:20
  • 小心「隱形殺手」!醫曝高血壓患者救命關鍵

    一名50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原先在追蹤治療之下血壓控制還算得當,但近來因疫情影響不敢至醫院回診,也擔心正在服用的高血壓藥物增加新冠肺炎染病風險,而擅自停藥,導致出現疑似中風症狀,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收縮壓飆至160 mmHg,同時併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現象!
    2021/07/20 14:04
  • 勿因疫情延誤就醫!醫師提醒「過敏性氣喘」這樣照護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症狀也獲得良好控制!
    2021/07/20 12:37
  • 長期戴口罩造成不適 護理師提供3撇步防臉部傷害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民眾出門在外不僅得戴上口罩防護,護目鏡也成防護配備之一,但長時間佩戴下,不小心可能就造成耳上疼痛及臉部條狀壓痕,甚至造成破皮現象,尤其又以醫護人員及皮膚較為脆弱的老人家居多。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指出,主要因耳上與臉部組織薄,且臉部突出的顴骨、額頭、鼻梁耳上與臉頰的壓傷比率上升,其實民眾可把握幾個撇步,幫助預防及舒緩臉部傷害。
    2021/07/20 12:3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