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鳳芸路心理諮商名嘴制裁通訊軟體520總統卸任梅雨季名嘴死因Toyz劉寶傑
  • 搜尋:

    健康醫療 結果共177筆

  • 疫情嚴峻!數位醫療崛起 思覺失調症患者在家也能回診

    新冠疫情期間,思覺失調症患者仍要穩定回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許多病患擔心搭乘交通有染疫的可能性,減少來院看病的次數。為了不因疫情中斷治療,現在醫療單位實施電話、視訊診療或遠端心理諮商來降低衝擊,同時搭配長效針劑治療,可以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穩定控制病情,鼓勵患者穩定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2021/08/25 15:49
  • 尿路結石痛起來要人命!專家籲這樣吃避免泌尿道感染

    【健康醫療網報導】 ​​​​​​​在台灣尿路結石的盛行率約為9.6%,男性又高於女性,主要與季節、遺傳、慢性泌尿道感染及飲食等因素有關。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營養室蘇嘉華主任指出,尤其患者最容易發生於夏季,主要因氣溫高導致流汗多、尿量少所導致,雖尿路結石不致命,但誘發症狀時,恐疼痛難耐,不僅容易造成反覆性泌尿道感染,也可能引發腎臟衰竭,及敗血性休克。
    2021/08/25 15:36
  • 差點夢碎!關節痛超過6週快就醫 恐「這疾病」纏身

    【健康醫療網】今年32歲的娟娟(化名)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後要當一名烘焙師,每天為客人做出美味的麵包,如今夢想成真,成為一名傳遞幸福的烘焙師。不過,兩年前右手指關節處出現莫名腫痛,原以為只是使用過度不以為意,沒想到漸漸連左手也開始腫痛,甚至無法使力揉擀麵糰,導致烘焙事業全面停擺。經就醫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病情獲得大幅改善,生活也漸漸恢復常軌,現在娟娟終於可以繼續烘焙美味的點心給大家了。
    2021/08/23 10:52
  • 冰山一角!百日咳傳染力超強 家中有「這族群」快打疫苗

    【健康醫療網】「小嬰兒咳到臉發紫、全身抽筋甚至呼吸中止」,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醫師分享百日咳對於嬰幼兒的嚴重殺傷力不小於新冠肺炎,其症狀為陣發性強烈咳嗽,但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狂咳容易引發腦出血、腦水腫等併發症,嚴重有抽搐、缺氧、呼吸中止,甚至死亡。­­
    2021/08/22 15:52
  • 「癢」到不行!香港腳VS汗皰疹如何分 醫曝辨別原則

    【健康醫療網】每當夏天或是季節交替時,雙腳經常癢得受不了,有時掉皮屑、有時冒出小皰疹,苦惱的是,擦了很多藥,還是治不好!到底這是香港腳還是汗皰疹?應該如何治療呢?
    2021/08/22 15:52
  • 注意!普渡供品吃太多恐便祕 這水果1天2顆輕鬆排解 

    【健康醫療網】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將至,各家忙進忙出的張羅供品,宋明樺營養師分享了兩大普渡難題,一是澎派的三牲不知如何消化,不吃怕浪費、幾餐全下肚又擔心消化不良;二是家中小寶貝只吃普渡的零食、餅乾,不吃正餐。宋明樺營養師建議可以搭配奇異果幫助消化排便,還可解油膩,滿滿維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不僅是普渡聖品,更是疫情期間天然的營養補充來源。
    2021/08/22 15:44
  • 痛到飆淚!車禍釀尾椎骨折 醫生警告「這行為」恐更嚴重

    【健康醫療網】一名25歲陳姓男子日前騎機車發生車禍,車禍後當下覺得屁股處爆痛,坐立難安,醫師透過X光檢查,發現他的尾椎位移骨折了,評估與討論後,醫師安排復位術將位移的尾椎推回較正確的位置。
    2021/08/22 15:20
  • 腰圍過大「疫苗效果」打折!研究:內臟脂肪影響新冠重症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紛擾,台灣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積極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之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也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
    2021/08/20 13:45
  • 疫情間長輩如何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曝「3好1巧」原則

    「三好一巧」的飲食四大守則包括選擇優質蛋白質、均衡飲食、調整質地以及豐富調味等四個關鍵。
    2021/08/13 15:49
  • 很重要!乾癬患者做好「夏季保養」 享受陽光不是夢

    夏日赤炎炎,有乾癬患者卻怕露出病灶,高溫下仍包緊緊,流汗後搔抓導致病情惡化。臺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騰立表示,夏季乾癬患者應做好保濕、防曬,並鼓勵治療控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副教授蕭玉屏指出,乾癬治療已有許多健保新藥,有不少患者皮膚可以完全乾淨,還能降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併發症風險。
    2021/08/12 15:50
  • 不用羨慕!擁有「亮晶晶牙齒」超簡單 醫師點出關鍵

    定期更換牙刷很重要,許多人牙刷岔開外翻,還是捨不得換牙刷,何種情況才是換牙刷的時機?亞東醫院牙周病科林玠醇醫師表示,無論是普通刷或電動牙刷建議最遲三個月要更新汰換牙刷,儘管是硬性的刷毛或是超過三個月牙刷看似很新,不建議繼續使用,同時避免因刷牙的效果差,用力過度造成牙齒的傷害,呼籲最遲三個月就該更換牙刷。
    2021/08/12 15:35
  • 還是不愛動、少喝水嗎?小心5大症狀 「這疾病」恐報到

    38歲的張先生因右下方腹痛,而至醫院急診室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結腸憩室發炎,並懷疑有破裂的情形,直腸外科醫師與患者討論後,立即手術,術後張先生恢復良好,健康出院。
    2021/08/11 16:07
  • 防疫在家掃不停!婦患「肌筋膜疼痛症」 醫列2常見病徵

    一名約30歲陳姓婦女因為右手臂痛,無法提起物品,甚至夜裡常常痛醒。至醫院就醫,經詢問後,發現因為疫情期間以來,待在家時間增加,經常在打掃房屋、自己下廚。醫師在觸摸陳女疼痛的肌肉時,發現有明顯結節;醫師提醒,要適時休息,並進行伸展運動緩解不適,才能防止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
    2021/08/11 16:03
  • 吸菸者必看!掌握「顧肺」4大原則 防止癌症找上門

    在台灣,肺癌在107年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大腸癌,雖肺癌標準化死亡率已連續9年下降,但肺癌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尤其面對新冠肺炎肆虐,若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死亡率為25%,而肺癌患者則比其他癌症的死亡風險更高達1.6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降低肺癌發生及COVID-19隱形威脅,民眾可把握「戒菸、防護、篩檢、警訊」顧肺4招,遠離肺癌找上門。
    2021/08/11 12:50
  • 擊敗選擇障礙!市售牙刷種類多 2大購買原則帶你看

    現在是市面上牙刷琳瑯滿目,軟毛、硬毛、平頭、波浪紋、交叉設計的牙刷,究竟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牙刷呢?亞東醫院牙周病科林玠醇醫師表示,挑選牙刷著重在刷毛的軟硬度、尺寸大小兩大原則,因此建議先挑選軟性刷毛,最後才是選擇特殊的形狀設計,但是牙刷有一定的極限,每天牙刷以後,也不能省略牙線、牙間刷的使用,針對細節部分再做加強。
    2021/08/11 12:50
  • 常用3C產品致肩頸痠痛!中醫「小針刀」提升治療效果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明仁指出,頸椎病(或稱肩頸症候群)可能由脊椎筋膜結構異常、老年退化或外傷所造成,因而導致痠、麻、痛等症狀,然而隨著3C產品普及,此症狀越來越常出現於年輕族群。
    2021/08/10 15:59
  • 夏日炎熱當心急性腸胃炎!高燒不退、無法喝水速就醫

    急性腸胃炎,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高燒不退等症狀產生,且糞便中常夾雜著黏液和血絲,會造成病人恐慌。
    2021/08/10 15:58
  • 進入酷暑!小心中暑 專家教「這4招」預防熱傷害

    為防堵本土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全民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共同對抗疫情。但在炎炎夏日進行戶外工作,除做好防疫外,也要謹慎避免熱傷害。
    2021/08/09 15:58
  • 抗「疫」成功別輕忽!病毒入侵這系統 恐面臨長期後遺症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的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
    2021/08/08 15:54
  • 2大「環境荷爾蒙」對幼兒發展有影響?醫生破除迷思

    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的化學物質使用於商業上,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並提高生活品質,但也讓我們的環境中充滿化學物質﹔孩童因為生理功能、解剖構造以及行為的不同,暴露問題更令人擔憂。目前研究已知許多可擾亂環境的化學物質具有環境荷爾蒙或稱內分泌干擾化合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特性,此類具有內分泌干擾之化學物質種類相當多,其健康效應多元且暴露後影響深遠,研究文獻顯示懷孕婦女的暴露與新生兒出生預後、孩童肥胖、性早熟及神經發育可能有相關性。壬基酚(NP)及雙酚A(BPA)也被認為可能的內分泌干擾化合物質之一。
    2021/08/08 15:53
  • 驚!女性「乳癌」逐漸年輕化 平常這習慣不可少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女性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從1997年的每十萬人口30.09人,上升到2017年的每十萬人口78.9人。在20年的期間,上升了將近263%。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晚婚高齡產婦…都是原因。
    2021/08/08 15:43
  • 產後憂鬱非女性才有!專家點出「新手爸爸」致病關鍵

    父親節將至,愈來愈多男性願意同時擔負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是你知道嗎?除了常聽到女性有產後憂鬱症外,新手爸爸在照顧新生兒時,也可能產生憂鬱症狀!根據2020年7月發表於《男性及男性氣概心理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產後憂鬱症狀常出現於對於伴侶關係有不安全感的男性身上。
    2021/08/08 15:36
  • 愛玩捉迷藏!這「疾病」誘發原因多 中年女性要當心

    26歲的林小姐是公司行政助理,常需使用電腦鍵盤和打手機連絡事情,大約兩個月前發覺左手腕和右手中指突然疼痛,以為是過度使用雙手的關係不以為意,自行去藥局買藥,兩三天就好了。可是半個月後,因為林小姐需要提出企劃案,常加班趕工,且覺得壓力很大,結果突然兩側膝蓋和左足踝腫痛,幾乎寸步難行,林小姐在發病前並沒有久站或跑步,也沒有扭到撞到,同事有的說是痛風,親戚則說林小姐家族有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建議她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
    2021/08/08 10:02
  • 拒絕當「腹」爸爸!培養2大好習慣遠離這疾病發生

    一名50歲工程師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久坐緊盯電腦,加上忙碌經常選擇外食,長期下來不僅帶來腹部肥胖問題,體檢報告中的壞膽固醇數值更是年年超標,但他自覺身體並無異常,也就沒放在心上。不料,醫師卻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他的心血管堵塞狀況嚴重,有3條大血管狹窄程度將近80%,判定有高風險發生心肌梗塞,這才讓他意識到高血脂的危險性,開始正視血脂治療。
    2021/08/08 09:40
  • 「疫」起生活火藥味濃厚!醫教這招改善家庭氣氛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全國防疫三級警戒長達逾兩個月,許多夫妻改為居家上班,原以為相處時間變長可以增進感情,孰不知卻是相看兩相厭,常常吵得不可開交;再加上管教孩子的方式出現意見相左,彼此承受不少壓力。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恐隨時引爆,求助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協助治療的患者也激增。
    2021/08/06 15: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