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車禍血跡樂天桃猿敬老禮金李亞萍荔枝椿象余天強降雨代言週末天氣
  • 搜尋:

    保持距離 結果共402筆

  • 想去闖關!大阪環球影城「瑪利歐樂園」開幕

    大阪環球影城籌備6年,斥資台幣165億打造的「瑪利歐樂園」,因為疫情二度延後開幕時間,如今終於在18日正式啟動!一踏進園區,宛如來到遊戲中的瑪利歐世界,可以敲磚塊拿金幣,還可以挑戰AR擴增實境的賽車遊戲,蘑菇餐廳中每一樣食物都像從遊戲中走出來的,讓人捨不得吃下肚;不過日本還沒走出新冠疫情陰霾,因此園區幾乎全面要求戴口罩,只有戶外拍照區可以暫時拿下來,不過兩大主角──瑪利歐和路易吉,只能保持距離互動,絕對不能碰觸他們,雖然有點可惜,但不少日本民眾都說,一入園就是滿滿感動,因為瑪利歐是陪伴大家成長的經典遊戲。
    2021/03/19 19:53
  • 劍指馬雲 美媒:北京擬對阿里巴巴祭天價罰款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惹火北京當局,一手打造的商業王國淪為重點整頓對象。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中國主管機關考慮開出金額破紀錄的罰單,逼阿里巴巴與馬雲保持距離。
    2021/03/12 07:57
  • 刻意避開?柯視察中捷換軸心 盧沒陪同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02/17)下午到台中視察中捷車廂換新軸心,不過台中市長盧秀燕卻早在上午先到場,就引發聯想,是刻意跟柯文哲保持距離,避不見面,不過柯文哲反駁,但國民黨內已有議員跳出來公開反對藍白合,擔心國民黨的票源會被柯文哲瓜分。
    2021/02/17 19:30
  • 夜市街藝火舞團失誤「甩飛」火球 險砸嬰兒車

    台南發生有火舞團體在夜市表演時,不小心將火球甩飛落到表演區外的嬰兒車旁,當時車內還有小嬰兒,還好沒發生意外。只是,當時雖然周圍有放三角錐和觀眾保持距離,但仍然因為失誤把火球甩飛,而消防單位也建議,表演者跟觀眾至少要保持五公尺以上距離才行。
    2021/01/26 19:57
  • 嘉縣曾接觸居檢者發燒男搭救護車 消防員自主管理

    今天傳出嘉義民眾發燒搭乘救護車就醫,疑與居檢者接觸事件。嘉縣府衛生局調查指出,這名居家檢疫者是送醫者的妹妹,住在3樓,她曾戴口罩並保持距離,下樓探望發燒的哥哥。
    2020/12/28 16:45
  • 港疫情難控 維港跨年煙火宣布取消

    香港第四波疫情,還沒完全受到控制,官方宣布,取消維多利亞港跨年煙火秀,春節花車遊行,也不會舉辦。在耶誕節前夕,因為受到限聚令影響,香港市民都無法到餐廳吃耶誕大餐,只好上街透氣,大批人潮湧上街頭,官方也緊急加派人手到景點現場勸導保持距離。
    2020/12/25 13:26
  • 驚!高壓風槍噴碎機車後照鏡 少女眼球破裂

    屏東有一位16歲少女,跟朋友去洗機車,正當朋友拿著自助洗車場提供的風槍,要噴乾後照鏡的水滴時,後照鏡突然爆裂,碎片直接噴傷少女的眼球,事後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才救回她的眼球,雖然相關責任還在釐清,但醫生也提醒,使用風槍,最好還是戴著護目鏡,並保持距離。
    2020/12/13 12:27
  • 重心不穩!綠燈起步摔倒 騎士遭貨車輾

    騎士重心不穩倒地,遭貨車駕駛輾過!今天(23日)早上9點多,桃園蘆竹一名57歲的林姓騎士,綠燈起步時重心不穩摔倒,遭到貨車輾過,當場死亡,警方事後到場,確認貨車駕駛沒有酒駕,詳細肇事責任還要再進一步調查,但畢竟大車的駕駛座比較高,騎士摔倒在輪邊,駕駛根本沒看到人,當時又是綠燈起步,不慎將人輾壓過去,得提醒民眾不管是開車或是騎車,都還是要盡量跟大車保持距離。
    2020/11/23 19:00
  • 馬桶2公尺前貼「保持距離」防疫 男嚇:無法射如此遠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生活中的防疫共識,倫敦一名男子在公司廁所發現「保持距離」標語,但貼的位置竟在小便斗前方2公尺處,令他直呼太荒謬,笑說「要我們從2公尺外的距離射到小便斗嗎?」
    2020/11/11 19:58
  • 如手榴彈威力 大貨車爆胎噴傷騎士眼睛

    彰化一名騎士,在大貨車後方,刻意保持距離,沒想大貨車爆胎,胎壓噴發瞬間,把地面砂石灰塵,噴向後方的騎士,騎士瞬間無法張開眼睛,救護車送醫,附近民眾說好大的爆炸聲響,像是開戰了,這胎壓爆炸,真有如手榴彈的威力。
    2020/10/30 19:03
  • 美選「搖擺州」憑啥搖擺?翁履中:解碼「搖擺州」準度 內行人看「這個市」

    距離美國大選不到兩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至今未能與現任總統川普拉開支持度差距,甚至在幾個關鍵搖擺州民調,領先幅度收窄至誤差範圍3%以內,且近期拜登又爆出次子「電郵門」醜聞,令共和黨選民振奮,直呼川普「紅潮再現」,而川普也連趕數攤「搖擺州」造勢,企圖趁勢翻盤;而拜登陣營方面,由於民調膠著、醜聞連環爆,令民主黨選民籠罩2016年希拉蕊因「電郵門」痛失總統大位的陰影,美媒觀察,自由派人士甚至出現「翻盤焦慮」;為此,前總統歐巴馬一改先前低調態度,今天(21日)首度替拜登站台。 不只民主黨大咖力挺拜登,隨著投票日逼近,傳出越來越多共和黨人士「倒戈」,對此,人在美國的德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於《新聞大白話》表示,就以21日來說,前馬里蘭州副州長,也是共和黨黨代表大會主席,就跳出來公開力挺拜登,另外,一位4星上將、獵殺賓拉登的行動總指揮,同時他也是共和黨大老,他也出面投書,呼籲支持拜登、不要投川普,更別說全美各地陷入苦戰的共和黨籍參眾議員,也都出現與川普「保持距離」態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卡的資深參議員葛拉漢,傳出曾5次拒絕跟川普在媒體上同框;由於川普的選情低迷,共和黨內「西瓜效應」越發嚴重,恐怕對川普選情雪上加霜。 台灣關於美選報導,經常出現「搖擺州」三個字,像是川普2016年,拿下擁有29張選舉人票、號稱「第一搖擺州」的佛州,這次更是兵家必爭之地,今年仍是川普囊中物?翁履中分析,佛州向來是美選關鍵中的關鍵,曾1996年以來,如果輸掉佛州,就等於輸掉江山,所以一直是美國兩黨必爭之地,尤其佛州選舉人票高達29張、全美排名前4名;在美國,前4大選舉人票倉裡,加州、紐約州基本上川普根本不去,因為這兩個州是鐵鐵的民主黨票倉,對共和黨來說,只有佛州跟德州這兩個州是必須要爭取的。翁履中進一步表示,所謂的「搖擺州」,並非整個州都很搖擺,美國幅員廣大,光一個佛州就是台灣5.5倍大,人口跟台灣差不多,就地理位置分析,北佛州、南佛州向來是共和黨、民主黨涇渭分明,從來沒有搖擺過,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佛州中部,尤其是「坦帕灣」這個城市,如果台灣觀眾想知道佛州最後由誰拿下,11月3日當晚,只要看「坦帕灣」由誰勝出,類似「章魚哥」、台灣「天玉里」之意。
    2020/10/21 19:44
  • 美選陷硬碟黑資料「烏賊戰」?!謝寒冰:拜登勝率 恐難撼動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川普與拜登支持度拉鋸,近日民調穩定領先的拜登,卻深陷「電郵門」醜聞風暴,拜登兒子杭特傳有3枚硬碟外洩,令父子倆「黑資料」連環爆,甚至遭指拜登兒子「兜售」父親副總統職權,根據美國媒體報導,該消息的證據儲存於送修的電腦硬碟,而維修店主稱,送修人就是拜登的兒子杭特。資深媒體人謝寒冰於《新聞大白話》表示,拜登父子被爆出的「猛料」,本身疑點幢幢,若電腦維修店主所稱屬實,照美國法律規定,硬碟內容不見得能當作呈堂證供,所謂「毒樹果實理論」,利用非正當手段所拿到的證據是不能做為法律依據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主流媒體都未跟進報導,因為就是有人質疑,這過程是否遭人動手腳?亦或是整起事件,都是經過「人工編造」?Twitter第一時間表明,非經證實的內容,不能轉發、散播相關內容,爆料者須有更直接證據,才能消除民眾疑慮。 至於這會否成為「壓倒拜登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謝寒冰則認為,過去川普兒女爭議也很多,這次若不是有石破天驚的證據,僅是街頭巷尾的耳語,殺傷力應該不大。至於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稱:會在選前10天公布更多拜登醜聞,共和黨議員要求美國司法部專案徹查拜登,對此,謝寒冰分析指,不管爆料是否有更有利證據,而這些證據是否有效,在美選倒數關鍵時刻,動用司法部徹查拜登,選民觀感如何?會否跟台灣一樣,一派選民可能會認為,川普陣營是在用國家公權力壓迫競爭對手,若真是強有力證據,應早公布,讓選民公評,而非動用司法資源,恐怕會激發對立、引起更多爭議。 不同台灣,美選另一個焦點,則是「星光閃閃」,隨著選情越趨緊繃,好萊塢「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導演羅素兄弟,於20日舉辦數位募款活動,找來「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黑寡婦」思嘉莉約翰森等影星,公開為拜登募款;相較台灣藝人多與政治保持距離,美國演藝圈卻大方表態,甚至長年為民主黨天下,背後原因究竟為何?謝寒冰表示,有分析指,因民主黨對中國大陸相對友善,影視作品更易在中國大陸打開市場,身為藝人當然希望自己作品能夠行銷全球,再加上今年中國大陸已突破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所以這的確是不能得罪的;另外,美國藝人敢直接表態支持,因為不管是誰入主白宮,至少事後不怕因此秋後算帳,台灣藝人則不敢如此,顯示台灣離真正民主,還有努力空間。
    2020/10/20 18:13
  • 快訊/中印達成5共識 促邊境部隊「保持距離」

    中印邊境衝突似乎有和解的可能?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俄羅斯和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會談三個小時,達成五點共識。其中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部隊必須保持距離、還要避免軍事升級、並且會繼續保持對話,來維持邊境區域和平。
    2020/09/11 09:59
  • 巴黎人擠酒吧看歐冠 忘保持距離遭警驅趕

    法國在星期天,單日新增確診將近5千人,不過歐冠決賽,還是吸引大批巴黎球迷湧向酒吧看球,他們沒戴口罩、也沒保持社交距離,結果巴黎請出鎮暴警察強制清場,雙方發生推擠衝突。
    2020/08/24 12:23
  • 沒保持距離!超車釀擦撞 害後方車翻覆

    在國道上真的要保持好安全車距!昨天晚間在國道三號北上樹林路段發生一起車禍意外,一名白色休旅車駕駛疑似為了想要超車,卻沒有注意距離,先擦撞前方車輛,更波及另外兩台車,結果最後一台最嚴重,因為撞擊力道瞬間噴飛,翻覆到中央分隔島。
    2020/08/14 12:41
  • 川普為復課提防疫建議 不外戴口罩及保持距離

    美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總統川普今天針對美國學校復課發布8項建議但了無新意,例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必須戴口罩,與一般衛生宣導差不多。
    2020/08/13 16:32
  • 拜登賀錦麗首度同台 宣布攜手重建美國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和副手賀錦麗首度同台,不過他們戴著口罩還保持距離,賀錦麗在演說中強調家庭價值以及種族平權,和拜登已故兒子波關係良好的賀錦麗,用她所知道波口中的父親來介紹拜登,如果拜登陣營勝選,美國也將出現第一位「第二先生」。
    2020/08/13 11:08
  • 美國25萬人摩托車節 恐成病毒傳播溫床

    美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即將逼近500萬大關,週四全國死亡人數達到2000人,創下三個月來的新高。這些令人膽戰心驚的數字,卻阻止不了美國人繼續開趴和辦活動,像是南達科他州一年一度的摩托車節周五登場,估計能吸引超過25萬人參加;不過當局只提醒民眾要保持距離,卻沒規定戴口罩,專家憂心這將成為病毒散播的溫床。加州人在室內開趴抓不勝抓,這也導致18-29歲的年輕人感染數增加4倍。隨著部分地區疫情好轉,美國國務院也宣布解除全球旅遊4級警示,還將台灣、汶萊和格陵蘭等13個地方,列為極低感染率的地區。
    2020/08/07 19:55
  • 好萊塢復工維持社交距離 特效取代激情戲?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您有多久沒進電影院了呢?許多強檔大片像是花木蘭真人電影,上檔日期從三月延到八月,其他成本比較低的片子等不及了,乾脆放棄實體戲院票房,提前在串流平台上架,美國好萊塢停工好幾個月,終於在六月中有限度復工,製片廠得遵循一份好萊塢指南,除了每週檢驗病毒,演員戴口罩保持距離,甚至研擬用特效取代激情戲碼,特效公司這陣子業績上升,預言未來的好萊塢拍片模式,可能會精簡人力遠端作業,加速虛擬製作發展,讓電影拍攝不再需要動用大量人力。
    2020/07/19 21:00
  • 林子偉談新球季 擔心受傷還得小心防疫

    美國職棒大聯盟七月下旬開幕,效力波士頓紅襪的林子偉,這段時間一直待在美國備戰,林子偉接受TVBS專訪時說,這個球季對他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因為春訓中斷期間這三個月,自主訓練強度有限,擔心一下子面對正常球季的比賽強度容易受傷,報到後跟隊友互動也會小心保持距離。
    2020/06/28 11:17
  • 往高雄港出關 貨櫃車交流道過彎翻覆

    昨天深夜,國道翻車意外,貨櫃車駕駛從國道三號要轉國道一號,在彰化系統交流道過彎翻車,擦出火花冒煙,人夾困車內被救出,後方駕駛驚險目擊。
    2020/06/21 12:43
  • 台灣抗疫訣竅 澳媒:與中國保持距離及專家施政

    澳洲媒體分析,澳洲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取得初步成果,不過和台灣相較略遜一籌。台灣及早與中國保持距離,再加上高階官員有數名防疫專家,是抗疫有成的關鍵。
    2020/05/30 13:16
  • 台人不願港人移民? 網歸納「殘酷3真相」:保持距離

    近日中國大陸北京政府推動「港版國安法」,引起香港人不滿,繼反送中後再次上街頭抗議,不少香港人認為一國兩制難維持,導致Google搜尋關鍵字「移民台灣」倍數增加,我國總統蔡英文擬推定「人道救援行動方案」。不過,昨(27日) 有鄉民整理台灣論壇中,網友提出不願意香港人移民來台的3大主因,引發熱議。
    2020/05/28 16:19
  • 雨天又未保持距離 國道4車連環撞2傷

    天雨路滑,國道三號南下196.5公里,彰化交流道路段,發生四輛大小車追撞意外,一度造成全線封閉搶救,起因是第一輛自小客車,自撞護欄停在中線,當時下著大雨,後方兩輛砂石車、一輛載輪胎大貨車,碰碰碰,接連撞上,四車受損,兩人受傷。
    2020/05/27 19:23
  • 美國死亡逼10萬人 紐時頭版沉重.列千位罹難者

    這個週末到週一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三連休,悶壞了的美國人心情也跟著大解放,各地民眾湧向海邊等娛樂設施,有的地方盡量維持社交距離,但更多的是既沒戴口罩,也沒有保持距離,讓專家忍不住捏一把冷汗。截至25號,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逼近10萬人,紐約時報特地在頭版刊出千人訃聞,在各地忙著解封之際,為美國嚴峻疫情再次敲響警鐘。
    2020/05/25 19: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